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机构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凤 管萍 胡小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6-80,共5页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低温变色性能优于传统的无机可逆变色材料,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研究与开发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已不少,其变色机理不尽相同。重点介绍了分子结构的变化对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变色机理的影响,并概述了有机可...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低温变色性能优于传统的无机可逆变色材料,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研究与开发的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已不少,其变色机理不尽相同。重点介绍了分子结构的变化对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变色机理的影响,并概述了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可逆 致变色材料
下载PDF
一种新型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思元 覃明 +1 位作者 唐焱东 高虹 《节能》 2014年第6期74-78,3,共5页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是一类具有颜色记忆功能并可反复使用的智能型材料。通过对变色温度、变色时间、复色时间、变色效果及变色可逆性等综合变色性能指标的考察,筛选出了制备结晶紫内酯体系复配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草酸、丙二酸、柠...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是一类具有颜色记忆功能并可反复使用的智能型材料。通过对变色温度、变色时间、复色时间、变色效果及变色可逆性等综合变色性能指标的考察,筛选出了制备结晶紫内酯体系复配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草酸、丙二酸、柠檬酸、硼酸和硬脂酸五种显色剂中,硼酸是最佳显色剂;研制出结晶紫内酯/硼酸/十六醇体系变色复配物和结晶紫内酯/硼酸/十四醇体系变色复配物的最佳配方,其变色温度分别为43.1~47.8℃和31.2~35.2℃,变色时间分别为39s 和31s,复色时间分别为27s 和26s,颜色都可以反复在蓝色与无色之间变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可逆 致变色材料 变色复配物
下载PDF
有机热致变色材料的波长相关光老化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瑞珍 赵珍 +3 位作者 娄鸿飞 李巍 刘东志 周雪琴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7,共8页
为了研究电子转移型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光老化机制,针对苯甲酸苯酯为溶剂和十八醇为溶剂的2种三体系变色材料,采用中心照射波长分别为254、302、365和395 nm的紫外光源以及氙灯(400~1 000 nm)可见光源照射变色材料,观察分析变色材... 为了研究电子转移型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光老化机制,针对苯甲酸苯酯为溶剂和十八醇为溶剂的2种三体系变色材料,采用中心照射波长分别为254、302、365和395 nm的紫外光源以及氙灯(400~1 000 nm)可见光源照射变色材料,观察分析变色材料的老化进程及现象,研究各组分光降解前后核磁共振氢谱的变化情况,检测光照之后各组分的保持率,探寻变色材料在不同波段光辐射下变化情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紫外光波段下变色材料的光老化主要为组分的光降解所致,可见光波段下变色材料的光老化主要是由于光热作用导致其溶剂组分流失所致。紫外光波段下,苯甲酸苯酯和热敏绿的光降解速率随波长减小而加快,导致变色材料的光老化速率也随波长减小而加快,而十八醇降解作用很小,其变色材料光老化影响也很小;可见光波段下,苯甲酸苯酯流失速率比十八醇大,所以对应的变色材料光老化速率也更快。揭示的波长相关光老化机制为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有效对抗光老化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光老化 光降解 老化速率 机制
下载PDF
以甲酚红和钙黄绿素为变色剂的有机可逆热色性材料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人宇 周志华 +1 位作者 杜江燕 陈昌云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7-48,53,共3页
合成了以甲酚红和钙黄绿素作为电子给予体 ,以 8 羟基喹啉作为电子接受体的有机可逆热色性材料 。
关键词 甲酚红 钙黄绿素 色性材料 变色 有机材料
下载PDF
可逆有机热变色材料 被引量:17
5
作者 唐紫蓉 张燮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0-54,共5页
介绍了可逆有机热变色材料及其变色原理 ,并对其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可逆有机变色 变色机理 变色材料 有机化合物 功能材料
下载PDF
聚二炔酰胺/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热致可逆变色性能研究
6
作者 常玥 李小妹 +2 位作者 李梦佳 牛蕊 查飞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6,共6页
室温条件下以254nm波长的紫外灯照射层间插有乙二胺修饰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的有机蒙脱土,引发二炔酰胺单体聚合,得到蓝色聚N-(2-氨基乙基)-10,12-二十五碳二炔酰胺/有机蒙脱土(聚(PCDA-NH2)/OMMT)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 室温条件下以254nm波长的紫外灯照射层间插有乙二胺修饰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的有机蒙脱土,引发二炔酰胺单体聚合,得到蓝色聚N-(2-氨基乙基)-10,12-二十五碳二炔酰胺/有机蒙脱土(聚(PCDA-NH2)/OMMT)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热致变色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加热至100℃时,颜色由蓝变红,冷却后颜色变为棕色,在加热-冷却循环实验中,复合材料颜色在棕色与红色之间可逆转变,说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热致可逆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12-二十五碳二炔酰胺 有机蒙脱土 复合材料 致变色 可逆
下载PDF
可逆热致变色纳米微胶囊材料在肿瘤光热治疗法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少波 易耀辉 +5 位作者 张玄 陈伊雪 吴颖茵 佘文杰 陈嘉霖 邵友元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光热治疗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一项新技术。综述了纳米微胶囊在肿瘤光热治疗法中的应用及前景,阐述了肿瘤光热治疗法的治疗机理和不同光吸收材料的优缺点,总结了纳米微胶囊的基本生产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未来用于肿瘤光热治疗法中的可逆... 光热治疗法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一项新技术。综述了纳米微胶囊在肿瘤光热治疗法中的应用及前景,阐述了肿瘤光热治疗法的治疗机理和不同光吸收材料的优缺点,总结了纳米微胶囊的基本生产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未来用于肿瘤光热治疗法中的可逆热致变色纳米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新工艺和光热治疗法中所使用的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存在光热转化效率低、成本高等关键技术瓶颈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纳米材料 壳聚糖 可逆致变色材料 治疗法
下载PDF
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被引量:48
8
作者 李文戈 朱昌中 +1 位作者 王文芬 吴锦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7-341,共5页
本文就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重点介绍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组成、特性、变色机理及其应用。
关键词 可逆致变色 综述 致变色材料
下载PDF
可逆热致变色竹塑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秋宁 杨文斌 +1 位作者 余方兵 陈丽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5,共5页
利用色差计、万能试验机、流变仪表征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及流变性能,比较并分析变色微胶囊和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紫外光谱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颜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浅,人的视觉能够明显察觉,钛白粉使得竹塑表面的L*值... 利用色差计、万能试验机、流变仪表征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及流变性能,比较并分析变色微胶囊和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紫外光谱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颜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浅,人的视觉能够明显察觉,钛白粉使得竹塑表面的L*值和ΔE增大;复合材料能够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太阳反射比;钛白粉不影响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熔体流变性能,但会使得材料的冲击韧性、G′和tanδ略有提高;紫外光谱分析说明变色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且将其加入到竹塑复合材料并不影响其变色效果,但经100次25℃~80℃循环处理之后,变色的敏感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白粉 可逆致变色 竹塑复合材料 性能
下载PDF
实用可逆型热变色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晓峰 施章杰 王昭明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06-309,共4页
实用可逆型热变色材料的研究刘晓峰,施章杰,王昭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1概述热变色材料是一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材料的颜色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特种材料。按其热变色的可逆性与否可分为可逆型热变色材料和... 实用可逆型热变色材料的研究刘晓峰,施章杰,王昭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1概述热变色材料是一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材料的颜色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特种材料。按其热变色的可逆性与否可分为可逆型热变色材料和不可逆型热变色材料了按其热变色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 示温材料 变色材料 材料 变色材料
下载PDF
一种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崔晓亮 张宝砚 +2 位作者 孟凡宝 孟皓 夏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隐色染料结晶紫内酯、溶剂十六醇、显色剂对羟基苯甲酸节酯为原料制备有机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并确定了隐色染料、显色剂和溶剂的最佳配比为1:3:30。在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中,溶剂主要决定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显色剂主要决定可... 以隐色染料结晶紫内酯、溶剂十六醇、显色剂对羟基苯甲酸节酯为原料制备有机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并确定了隐色染料、显色剂和溶剂的最佳配比为1:3:30。在可逆热致变色材料中,溶剂主要决定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温度,显色剂主要决定可逆热致变色材料颜色的深浅,隐色染料本身决定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及稳定性等性能。微胶囊化结果表明,微胶囊产品能增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热稳定性,可增加材料的抗溶剂性,且材料不易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紫内酯 隐色染料 可逆致变色材料 制备 微胶囊化
下载PDF
可逆热致变色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文斌 文月琴 徐建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9-204,共6页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WPC)的可逆热致变色功能,以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表面带有硅烷偶联剂KH550的可逆热致变色结晶紫内酯微胶囊,并将该微胶囊以一定比例添加到WPC中,制备了可逆热致变色WPC,通过力学性能和加热前后表观颜色测定确定微胶囊的... 为探究木塑复合材料(WPC)的可逆热致变色功能,以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表面带有硅烷偶联剂KH550的可逆热致变色结晶紫内酯微胶囊,并将该微胶囊以一定比例添加到WPC中,制备了可逆热致变色WPC,通过力学性能和加热前后表观颜色测定确定微胶囊的最佳添加量。同时,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对比了可逆热致变色WPC和普通WPC的动态力学性能。随着微胶囊添加量的增加,可逆热致变色WPC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加热前后颜色变化逐渐明显,最后趋于稳定;在动态热机械分析方面,随着温度升高,可逆热致变色WPC和普通WPC的储能模量逐渐降低。和普通WPC相比,加入最佳添加量的微胶囊制备的可逆热致变色WPC在同一温度时的储能模量高于普通WPC,2种WPC的损耗因子峰对应的温度相差很小。结果表明,当微胶囊的添加量为总质量的15%时,可逆热致变色WPC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逆热致变色功能,和普通WPC相比,可逆热致变色WPC的界面相容性较好,力学性能优良,且具有与普通WPC相近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一种良好性能的功能型W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可逆致变色 微胶囊 动态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梁小蕊 张勇 张立春 《化学工程师》 CAS 2009年第5期56-58,62,共4页
本文介绍了热致变色材料的类别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变色机理及其应用。
关键词 致变色材料 可逆致变色 变色机理
下载PDF
热致可逆变色木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建锋 杨文斌 吴秋宁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4年第2期299-302,314,共5页
木塑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环保型材料被广泛使用,但对其在实用性很高的热致可逆变色功能方面的研究甚少。先介绍了热致可逆变色材料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详述了热致可逆变色木塑复合材料在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制备热致可逆变色木... 木塑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环保型材料被广泛使用,但对其在实用性很高的热致可逆变色功能方面的研究甚少。先介绍了热致可逆变色材料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详述了热致可逆变色木塑复合材料在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制备热致可逆变色木塑复合材料存在的变色灵敏性、相容性和环境适应性等问题。最后指出了热致可逆变色木塑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变色剂微胶囊化的改善方法并简述了变色剂微胶囊的一些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可逆变色 木塑复合材料 变色 微胶囊化
下载PDF
三芳甲烷苯酞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永 高艳阳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06年第10期26-29,共4页
综述了三芳甲烷苯酞类可逆热致变色材料的组成及研究现状,有47篇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三芳甲烷苯酞 可逆致变色材料 结晶紫 孔雀石绿
下载PDF
可逆热变色材料BiVO_4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文学 赵秀华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利用氧化煅烧成功的制取了新型可逆热色材料氧化铋钒(BiVO4)。实验表明,它具有很好的热色特性,在750℃以下性能稳定,可在黄(室温)→橙(120℃)→红(200℃)色系进行可逆变色,是一种性能优良,安全无毒的热色功... 利用氧化煅烧成功的制取了新型可逆热色材料氧化铋钒(BiVO4)。实验表明,它具有很好的热色特性,在750℃以下性能稳定,可在黄(室温)→橙(120℃)→红(200℃)色系进行可逆变色,是一种性能优良,安全无毒的热色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氧化铋钒 煅烧 可逆变色
下载PDF
可逆热色性材料变色性能的研究——变色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喜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8-41,共4页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可逆热色性材料变色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为T=a+bt(-1)。
关键词 可逆 色性材料 变色温度
下载PDF
OBD-1(黑色)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制备及其在防伪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盛 张玄 +5 位作者 何淋波 李莉 钟丽桢 黄少波 易耀辉 邵友元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64-67,71,共5页
当今社会,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旨在研发一种灵敏度高、温变区间小、耐酸耐碱的OBD-1(黑色)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并将其应用在温变防伪涂料。选取黑色发色剂OBD-1、双酚A、十六醇为芯材料,脲醛树脂为壁材料,... 当今社会,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旨在研发一种灵敏度高、温变区间小、耐酸耐碱的OBD-1(黑色)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并将其应用在温变防伪涂料。选取黑色发色剂OBD-1、双酚A、十六醇为芯材料,脲醛树脂为壁材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利用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外部形貌,通过激光粒径测定仪对微胶囊粒径及粒径分布范围进行了测定,考察了微胶囊制备时的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和样品性能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制备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敏黑OBD-1 有机致变色材料 原位聚合法
下载PDF
可逆热变色材料 被引量:33
19
作者 毛庆禄 赵贵文 《化学世界》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69-172,共4页
可逆热变色材料毛庆禄,赵贵文(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合肥,230026)一前言热变色材料即在指定温度区域内发色或消色的物质,其颜色改变具体指从无色到有色(发色)、颜色(A)至颜色(B)、有色到无色(消色)。按其热变... 可逆热变色材料毛庆禄,赵贵文(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合肥,230026)一前言热变色材料即在指定温度区域内发色或消色的物质,其颜色改变具体指从无色到有色(发色)、颜色(A)至颜色(B)、有色到无色(消色)。按其热变色的可逆性可分为可逆热变色材料,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 变色材料 微胶囊化
下载PDF
聚二炔酸/α-FeOOH复合材料热致可逆变色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亚娜 王俊林 +3 位作者 李小妹 李梦佳 常玥 查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9-615,共7页
紫外光照下(?=254nm)引发自组装在α-FeOOH纳米粒子表面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DA)聚合,得到聚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α-FeOOH纳米复合材料(PDA/α-FeOOH),利用XRD、SEM、DLS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热致变色... 紫外光照下(?=254nm)引发自组装在α-FeOOH纳米粒子表面的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DA)聚合,得到聚10,12-二十五碳二炔酸/α-FeOOH纳米复合材料(PDA/α-FeOOH),利用XRD、SEM、DLS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热致变色实验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在30~80℃间呈"蓝-红"的可逆变化,考察了α-FeOOH用量、光聚合时间对PDA/α-FeOOH纳米复合材料热致可逆变色的影响。结果显示:经紫外光照射10min聚合得到的蓝色PDA/α-FeOOH〔m(DA)∶m(α-FeOOH)=3∶1〕复合材料加热变色最快,60℃完全变为红色,最大吸收波长从650 nm蓝移至540 nm,冷热循环实验证明PDA/α-FeOOH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10 12-二十五碳二炔酸 Α-FEOOH 复合材料 热致可逆变色 功能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