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O3-GAC工艺中臭氧投加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勇 陈超 +4 位作者 张晓健 戴吉胜 许欢 张晓慧 朱晓辉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49,共4页
采用滤膜法测试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活性炭出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特性,并对其去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易被臭氧氧化为CO2和H2O而去除。大于10000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3000-1000... 采用滤膜法测试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活性炭出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特性,并对其去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易被臭氧氧化为CO2和H2O而去除。大于10000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3000-10000的小分子有机物,这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可被后续活性炭生物降解去除。增加臭氧投加量,大于30000的有机物被氧化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更广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大于30000的有机物易被活性炭降解,但会使小于1000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降低。臭氧投加量的确定应考虑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臭氧活性炭 臭氧投加量
下载PDF
混凝—微滤工艺去除膜反洗水中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东 钟梓洁 +2 位作者 张玲玲 杨东 顾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04-108,共5页
采用混凝—微滤工艺处理混凝—超滤中试装置的膜反洗水(MBW),将试验原水和出水经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超滤膜过滤,分析了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分布。此外通过改变混凝剂(FeCl3)投量、采取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等措施,考察了MBW中有机... 采用混凝—微滤工艺处理混凝—超滤中试装置的膜反洗水(MBW),将试验原水和出水经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超滤膜过滤,分析了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分布。此外通过改变混凝剂(FeCl3)投量、采取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等措施,考察了MBW中有机物的去除率与FeCl3投量、处理工艺(混凝—微滤、混凝—PAC吸附—微滤工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BW中DOC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30ku和分子质量<1ku的区间内,THMFP、UV254主要集中在分子质量<1ku的区间内;混凝过程能有效去除分子质量>30ku的大分子有机物,PAC能有效去除小分子有机物;随混凝剂投量的增加,对DOC、UV254、THMFP的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微滤 膜反洗水 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 THMFP
下载PDF
生物预处理去除有机物的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董秉直 金伟 +2 位作者 陈艳 李伟英 范瑾初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2,共3页
试验对正在运行的生物预处理以及后续处理工艺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生物预处理的出水有机物变化以及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溶解在水中的缘故,生物预处理出水会出现有机物增加的现象,影响了后续处理工艺的... 试验对正在运行的生物预处理以及后续处理工艺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生物预处理的出水有机物变化以及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溶解在水中的缘故,生物预处理出水会出现有机物增加的现象,影响了后续处理工艺的去除效果。对出水进行的分子质量分布测试表明,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会产生大量的消毒副产物。生物预处理无法降低水的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生物预处理 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 致突变性
下载PDF
铝盐和铁盐去除有机物的特点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秉直 曹达文 范瑾初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69-70,共2页
 通过考察混凝后有机物分子质量的分布情况,比较了铝盐和铁盐去除有机物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铝盐和铁盐去除有机物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铁盐能更有效地去除分子质量<1000u的有机物,且在pH=5.5的情况下对其的去除效果达到最佳。
关键词 强化混凝 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 DOC UV254
下载PDF
粉末活性炭处理原水中溶解性机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金伟 徐祖信 曹达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0-1673,1718,共5页
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考察混凝剂与粉末活性炭(PAC)投加去除姚江原水溶解性有机物(DOC)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表征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碘值与亚甲基兰值与有机物去除效果无显著相关性;混凝处理主要去除的是分子质量1×10^~3... 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考察混凝剂与粉末活性炭(PAC)投加去除姚江原水溶解性有机物(DOC)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表征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碘值与亚甲基兰值与有机物去除效果无显著相关性;混凝处理主要去除的是分子质量1×10^~3×10^4u区段的有机物,而粉末活性炭处理其他区段的有机物效果较好,尤其是分子质量小于1×10^4u区段,去除率均在40%以上;混凝处理分子质量小于3×10^3u区段的有机物效果较差,几乎全部依赖粉末活性炭去除,该区段质量分数占姚江原水的70%,这是处理姚江原水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粉末活性炭 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 溶解性有机物
下载PDF
基于黄河水源水质的净水技术选择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敏 顾军农 +2 位作者 刘永康 李玉仙 张磊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5-28,共4页
为了明确北京市规划备用水源之一黄河水源水质特点及北京市现有水处理工艺对黄河水质的适应性,对郑州黄河水源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分析项目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全部指标,此外还检测了对消毒副产物有... 为了明确北京市规划备用水源之一黄河水源水质特点及北京市现有水处理工艺对黄河水质的适应性,对郑州黄河水源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分析项目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全部指标,此外还检测了对消毒副产物有较大影响的溴离子以及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通过检测发现黄河原水臭和味较重、拉森指数和溴离子水平较高、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集中在900~3 500,根据上述水质特点对适应黄河水源的净水工艺进行了筛选,推荐工艺为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由于溴离子检测平均值为111μg/L,采用预臭氧化或臭氧—活性炭技术控制分子质量大于3 000的有机物或臭味物质时,需要优化臭氧化工艺以减少溴酸盐的生成。采用氯消毒时应考虑原水中较高的氨氮和pH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味 拉森指数 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 溴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