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处理菌糠细胞壁成分及有机物瘤胃降解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学武 姚亮 +1 位作者 刘庆华 鲍若虹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3-509,共7页
对经化学、生物及复合 3种处理的菌糠的细胞壁成分进行分析 ,研究不同处理对提高菌糠饲用价值的效果 .选用 4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杂交黄牛 ,按 4× 4拉丁方设计 ,采用尼龙袋法研究化学、生物及复合等 3种处理菌糠 OM瘤胃降解特性 ... 对经化学、生物及复合 3种处理的菌糠的细胞壁成分进行分析 ,研究不同处理对提高菌糠饲用价值的效果 .选用 4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杂交黄牛 ,按 4× 4拉丁方设计 ,采用尼龙袋法研究化学、生物及复合等 3种处理菌糠 OM瘤胃降解特性 .结果表明 :(1)香菇、茶树菇及金针菇等 3种菌糠经化学处理后 ,NDF、ADF、ADL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以 Na OH处理效果最佳 ,NDF、ADF、ADL分别下降 5 .71% - 9.92 %、7.4 3% -13.36%及 10 .5 5 % - 2 0 .4 7% ;经筛选 ,Y4、Y5及 Y8种真菌能显著降低香菇菌糠 NDF、ADF、CEL、HC及 ADL含量 ,其中以 Y8菌种效果最佳 ;Na OH和生物 (Y4 )复合处理对改善香菇菌糠细胞壁成分的效果优于单独的Na OH-生物 (Y4 )处理 .(2 )香菇菌糠经 Na OH、氨化 (尿素 )及氨化 (尿素 ) +Na OH处理后 ,OM的动态降解率(P)分别提高 19.60 %、13.16%、2 1.0 2 % (p<0 .0 5 ) ;生物处理中以 Y4、Y5及 Y8三种真菌的处理效果最佳 ,菌糠 OM动态降解率 (p)分别提高 31.65 % (p<0 .0 5 )、4 7.69% (p<0 .0 1)及 5 5 .82 % (p<0 .0 1) ,其中 Y8和 Y5菌种的效果又优于 Y4 (p<0 .0 5 ) ;Na OH-生物 (Y4 )复合处理效果优于单独的 Na OH或生物 (Y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化学处理 生物处理 细胞壁成分 有机物瘤胃降解特性 牛饲料
下载PDF
东营南郊水厂水源水有机物特性分析
2
作者 田希彬 续海洋 +3 位作者 李星 于海宽 纪洪杰 蔡传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2-65,共4页
通过对南郊水厂一期、二期原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得出一期原水中DOC以分子质量<3 ku的有机物为主,其T1/C值高,其中的有机物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去除,并且原水水质受藻类新陈代谢的影响大,水质较差,处理负荷较大;二期原水DO... 通过对南郊水厂一期、二期原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得出一期原水中DOC以分子质量<3 ku的有机物为主,其T1/C值高,其中的有机物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去除,并且原水水质受藻类新陈代谢的影响大,水质较差,处理负荷较大;二期原水DOC以分子质量<3 ku和30 ku^0.45μm的有机物为主,大分子有机物含量较一期原水多,且所含有机物疏水性强,更容易通过混凝沉淀工艺去除,同时二期原水有机物含量较低,其所表现出来的生物可降解能力较差,该水质条件下的生物稳定性更强,水质优于一期,处理负荷较小。以上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水厂一期、二期工艺运行参数及粉炭投量调整的依据,即一期工艺粉末活性炭投加采用其经济投量的上限,二期工艺投加的粉炭量可以采用下限;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对一期、二期原水的有机物去除能力不高,因此需要辅以其他处理工艺如粉末活性炭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水 DOC 分子质量分布 有机物特性
原文传递
供水管材对管壁生物膜特性和水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心悦 周克梅 +1 位作者 刘煜 林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51,共8页
选取聚乙烯(PE)管、钢管和球墨铸铁管3种常见供水管材进行试验,采用改进式生物膜环形反应器培养管壁生物膜,考察不同管材对管壁生物膜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特征的影响;开展余氯衰减试验,探究不同初始氯浓度下,管材对主体水余氯变化和有机物... 选取聚乙烯(PE)管、钢管和球墨铸铁管3种常见供水管材进行试验,采用改进式生物膜环形反应器培养管壁生物膜,考察不同管材对管壁生物膜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特征的影响;开展余氯衰减试验,探究不同初始氯浓度下,管材对主体水余氯变化和有机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管道内壁生物量大小排序为球墨铸铁管>钢管>PE管。管材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存在着显著影响,PE管壁中放线菌纲占比高达64.44%,钢管和球墨铸铁管壁中α-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纲。管材和初始氯浓度对于管道水质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当初始氯浓度为0.5 mg/L时,各管材余氯衰减均过快,10 h内消耗完全;当初始氯浓度为1.0 mg/L时,PE管主体水中亲水性有机碳(CDOC)含量显著上升;当初始氯浓度为2.0 mg/L时,球墨铸铁管中余氯衰减速率是其他两种管材的2~3倍,且主体水中CDOC含量远高于PE管和钢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材 生物膜特性 余氯衰减 有机物特性 群落组成
原文传递
活性红M-3BE在多级臭氧气浮工艺中的迁移转化特性
4
作者 王佳 金鹏康 +4 位作者 尉笑 王自元 魏哲超 刘惠岳 金鑫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9,共10页
针对传统污泥法对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的问题,利用多级臭氧气浮中试实验系统(DOIF)对活性红M-3BE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不同操作参数对DOIF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优化DOIF工艺。为进一步确定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针对传统污泥法对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的问题,利用多级臭氧气浮中试实验系统(DOIF)对活性红M-3BE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不同操作参数对DOIF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优化DOIF工艺。为进一步确定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迁移转化过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三维荧光(3D-EEM)和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气浮氧化脱色效果良好,臭氧投加量、PAC投加量和回流比分别为21 mg?L^(-1)、9 mg?L^(-1)和40%的情况下,废水脱色率和DOC去除率分别达到99.1%和25.2%。臭氧气浮降解活性红M-3BE的工艺中,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的矿化起主要作用。其作用机理推测为,首先活性红M-3BE非对称断键为Ⅰ、Ⅱ和Ⅲ,其次Ⅰ分解为2种中间产物,并随后分解为萘和萘酚,Ⅱ分解为均三嗪,Ⅲ分解为苯环。多级臭氧气浮工艺对活性红M-3BE印染废水去除效果明显,为后续臭氧气浮技术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红M-3BE 印染废水 多级臭氧气浮工艺 有机物的迁移转化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