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微粒在有机物腐解和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邢向欣 吴景贵 《农业与技术》 2011年第3期27-30,共4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纳米微粒的形态制备及提取影响因素、纳米微粒与土壤元素迁移转化、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纳米微粒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对纳米微粒在有机物腐解和农业生产上的作用,并且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矿质纳米微粒 有机物腐解 农业生产
下载PDF
非腐解有机物培肥对水田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景贵 姜亦梅 +1 位作者 王明辉 姜岩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0-54,共5页
非腐解有机物的施用,对水田土壤中氧化还原酶动态变化的影响,因土壤酶、有机物料、土壤以及水稻的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各异。就施用非腐解有机物料对水田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影响的共性而言,非腐解有机物料的施用在土壤淹水的前期皆对过... 非腐解有机物的施用,对水田土壤中氧化还原酶动态变化的影响,因土壤酶、有机物料、土壤以及水稻的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各异。就施用非腐解有机物料对水田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影响的共性而言,非腐解有机物料的施用在土壤淹水的前期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升高有抑制作用,而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水稻淹水的后期,施有机物料处理的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相应的对照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水田土壤 氧化还原酶
下载PDF
非腐解有机物培肥对水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景贵 王明辉 +2 位作者 刘洁 梁映昕 姜岩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4,共6页
在供试的2种水田土壤上,施入非腐解有机物后,土壤pH值和Eh值皆有所降低,水田土壤的容重下降,土壤的通透性、土壤的孔隙度、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土壤的微团聚体含量皆显著提高。这些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幅度因土壤和有机物料... 在供试的2种水田土壤上,施入非腐解有机物后,土壤pH值和Eh值皆有所降低,水田土壤的容重下降,土壤的通透性、土壤的孔隙度、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以及土壤的微团聚体含量皆显著提高。这些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幅度因土壤和有机物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水田土壤 理化性质 土壤培肥
下载PDF
非腐解有机物配施生物菌剂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于占东 宋述尧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71,74,共4页
研究了有机物料配合生物菌剂施入塑料大棚连作土壤后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容重和固相率降低 ,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 ,土壤通透性增强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 ;土壤电导率EC... 研究了有机物料配合生物菌剂施入塑料大棚连作土壤后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容重和固相率降低 ,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 ,土壤通透性增强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 ;土壤电导率EC值降低。非腐解有机物配施生物菌剂可从根本上缓解大棚土壤连作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 生物菌剂 土壤理化性质 有机物
下载PDF
非腐解有机物培肥对水田土壤固相有效态养分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吴景贵 姜岩 +1 位作者 王明辉 姜亦梅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3,共5页
对几种非腐解有机物料施于水田土壤后,土壤固相有机质和有效态氮、磷、钾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腐解有机物施入水田土壤后,在整个土壤淹水期间,水田土壤固相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显著增加。
关键词 有机物 水田土壤 土壤 固相 有效态养分
下载PDF
非腐解有机物培肥对草甸黑土型水稻土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姜岩 吴景贵 +1 位作者 王明辉 姜亦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03-205,208,共4页
对几种非腐解有机物施于草甸黑土型水稻土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松结态和联结态腐殖质均较对照大幅度增加,而稳结态和紧结态则无显著差异。从动态变化看,松结态和联结态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含量也有所提高,但以胡敏酸... 对几种非腐解有机物施于草甸黑土型水稻土后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松结态和联结态腐殖质均较对照大幅度增加,而稳结态和紧结态则无显著差异。从动态变化看,松结态和联结态腐殖质中的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含量也有所提高,但以胡敏酸增幅明显。这说明非腐解有机物施入水田土壤后,新形成的腐殖质主要以土壤松结态和联结态存在,从而更新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草甸黑土型 水稻土 殖质
原文传递
非腐解有机物培肥对水田土壤生物量态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景贵 姜岩 +1 位作者 姜亦梅 王明辉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8-160,共3页
两种水田土壤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的生长季节内,三种非腐解有机物料的施入,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量,但不同的有机物料以及不同的水田土壤之间,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 有机物 水田土壤 生物量态碳 生物量态氮
原文传递
非腐解有机物对新修梯(条)田土壤的培肥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炳东 王生录 +2 位作者 周广业 崔云玲 严小龙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62-266,共5页
在新修梯 (条 )田黑垆土上进行的 2 0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和黄绵土施用非腐解玉米秸秆盆栽试验结果一致表明 ,秸秆直接施用较腐熟土粪更能显著提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和土壤五碳糖、六碳糖的含量 .连年施用秸秆后 ,松结合态腐殖质达到腐... 在新修梯 (条 )田黑垆土上进行的 2 0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和黄绵土施用非腐解玉米秸秆盆栽试验结果一致表明 ,秸秆直接施用较腐熟土粪更能显著提高土壤松结合态腐殖质和土壤五碳糖、六碳糖的含量 .连年施用秸秆后 ,松结合态腐殖质达到腐殖质总量的 30 %左右 ,松紧腐殖质比值接近 1∶1 ;土壤中与有机质分解转化密切相关的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较施化肥和粪肥显著增加 ;同时秸秆有活化土壤磷素和减缓磷吸附固定的作用 .因此 ,施用非腐解有机物是快速提高梯田土壤有机质 ,加快土壤腐殖质更新 ,增产稳产 ,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培肥措施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土壤培肥 松结合态殖质 酶活性 磷素形态 有机物
原文传递
玉米马铃薯秸秆混合腐解的非加性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林康 赵平 +2 位作者 王顶 向蕊 龙光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8-1738,共11页
有机残体混合分解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至关重要,但关于农田生态系统中混合秸秆分解过程的研究仍较缺乏。该研究在玉米(Zea mays)单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小区实验中,设置了为期6个月的玉米秸秆、马铃薯... 有机残体混合分解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至关重要,但关于农田生态系统中混合秸秆分解过程的研究仍较缺乏。该研究在玉米(Zea mays)单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小区实验中,设置了为期6个月的玉米秸秆、马铃薯秸秆和玉米马铃薯混合秸秆分解袋填埋实验,通过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秸秆类型和分解环境对秸秆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秸秆和玉米秸秆混合对分解过程产生了协同效应,混合秸秆的分解率和微生物代谢活性高于单一秸秆,增加了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底物的利用。这种协同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削弱。随机森林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秸秆碳氮比是驱动秸秆分解的重要因素。总之,秸秆混合促进秸秆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秸秆 间作 微生物代谢活性 有机物腐解 非加性效应
原文传递
De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Organic Materials and Variation of Active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in Tobacco-planted Soil 被引量:4
10
作者 鲁耀 郑波 +4 位作者 段宗颜 李祖红 解燕 邱学礼 王建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The oilseed cake, vetch, rapeseed straw, wheat straw and corn straw were buried in tobacco-planted soil.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the variation of active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in the residu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 The oilseed cake, vetch, rapeseed straw, wheat straw and corn straw were buried in tobacco-planted soil.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the variation of active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in the residu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e organic C and N contents and decomposit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of different organic materials were all high in the early period and then low in the late period. Among the organic materials,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ranked as oilseed cake 〉 vetch 〉 wheat straw and rapeseed straw 〉 corn straw. The decomposition rat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otal N content (P〈0.01), but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active organic C/N ratio (P〈0.01).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decomposition ratio and active organic C content. With the proceeding of decomposition, the active organic C content and the total N content in rapeseed straw, vetch, wheat straw and corn straw all trended to increase, but the active organic C/N ratio trended to decrease. However, the variation of active organic C content, total N content and active organic C/N ratio in oilseed cake was on the contr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material Decomposition rate Active organic C C/N rati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