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然增温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有机碳代谢功能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胡明慧
赵建琪
+5 位作者
王玄
熊鑫
张慧玲
褚国伟
孟泽
张德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9-369,共11页
基于海拔高度下降气温上升的关系,将模拟的生态系统(含植物和土壤)从高海拔整体移位至低海拔地区,实现自然增温的效果。通过对自然增温条件下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关理化性质的动态监测,结合磷脂脂肪酸分析与宏基因组学方法,测定土壤微生...
基于海拔高度下降气温上升的关系,将模拟的生态系统(含植物和土壤)从高海拔整体移位至低海拔地区,实现自然增温的效果。通过对自然增温条件下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关理化性质的动态监测,结合磷脂脂肪酸分析与宏基因组学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与土壤有机碳分解相关基因丰度,探究自然增温对鼎湖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1)增温处理显著改变了0—10 cm土壤温度与湿度:2016—2018年间土壤温度显著上升2.48℃,湿度显著下降23.93%。(2)增温处理下,干季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湿季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土壤理化因子无显著变化。(3)增温处理下,干季和湿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且湿季变化显著。土壤湿度是影响干季和湿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解释了干季50.2%的变异度与湿季79.2%的变异度。(4)宏基因组结果表示:增温抑制了干季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基因丰度,增强了湿季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基因丰度。以上结果表明,增温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以及有机碳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最终影响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微生物群落
有机碳代谢
宏基因组
南亚热带森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南瓜根际细菌碳分解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邱虎森
杨慎骄
周新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为探明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有机碳分解功能基因对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以收获小麦和西瓜后种植的南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两种施氮水平(纯氮施入量分别为1.0、2.0 g/kg)为处理,结合高通量测序和PICRUSt功能预测解析不同茬口和施氮水...
为探明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有机碳分解功能基因对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以收获小麦和西瓜后种植的南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两种施氮水平(纯氮施入量分别为1.0、2.0 g/kg)为处理,结合高通量测序和PICRUSt功能预测解析不同茬口和施氮水平下南瓜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参与有机碳分解代谢细菌的关键功能基因丰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处理南瓜根际土壤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细菌群落结构无差异;所有处理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蓝藻细菌门相对丰度之和达到90%。冗余分析发现,小麦茬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西瓜茬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对南瓜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作用高于其他理化指标。高氮水平下,与西瓜茬相比,小麦茬南瓜根际土壤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但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P<0.05)。无论施氮水平高低,与西瓜茬相比,小麦茬南瓜根际土壤分解半纤维素和淀粉类物质诸如α-淀粉酶和β-半乳糖苷酶等产酶基因丰度提高。因此,施氮水平并未影响不同茬口土壤南瓜根际土壤微环境和细菌种群结构和多样性的稳定性;但高氮处理下,茬口类型影响参与有机碳分解的关键细菌门类相对丰度。与西瓜茬土壤相比,小麦茬土壤可能更能促进南瓜根际土壤有机碳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多样性
有机
碳
分解
代谢
施氮水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口陆基养虾塘沉积物铁的含量和形态
被引量:
3
3
作者
朱爱菊
仝川
+4 位作者
罗敏
黄佳芳
谭季
胡启凯
李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785-4795,共11页
为研究河口陆基养殖塘底泥中铁的迁移和转化机制,本文测定了福建省3个河口养虾塘养殖期表层和亚表层底泥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及间隙水的常见组分.结果表明,不同站点间晶质Fe(Ⅲ)、非硫Fe(Ⅱ)、有机铁、铁硫化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间隙水S...
为研究河口陆基养殖塘底泥中铁的迁移和转化机制,本文测定了福建省3个河口养虾塘养殖期表层和亚表层底泥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及间隙水的常见组分.结果表明,不同站点间晶质Fe(Ⅲ)、非硫Fe(Ⅱ)、有机铁、铁硫化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间隙水SO42–和Cl–可能是影响不同站点间Fe的形态和分布存在异质性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之一.盐度较高的养虾塘,铁的硫化物含量较高,有机铁和晶质Fe(Ⅲ)含量较少.陆基养虾塘底泥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按固相Fe(Ⅲ)>铁硫化物>非硫Fe(Ⅱ)>有机铁的顺序排列.养虾塘亚表层沉积物铁硫化物(FeS和FeS2)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而表层沉积物有机铁含量与间隙水SO4^2–和NH4^+浓度高于亚表层沉积物.铁硫化物的生成一定程度上降低河口陆基养虾塘沉积物营养盐污染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形态
无定形Fe(Ⅲ)
晶质Fe(Ⅲ)
铁硫化物
非硫Fe(Ⅱ)
有机碳代谢
陆基养虾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然增温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有机碳代谢功能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胡明慧
赵建琪
王玄
熊鑫
张慧玲
褚国伟
孟泽
张德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普洱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9-36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3088)
广东科技特派员任务(KTP20200050)。
文摘
基于海拔高度下降气温上升的关系,将模拟的生态系统(含植物和土壤)从高海拔整体移位至低海拔地区,实现自然增温的效果。通过对自然增温条件下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关理化性质的动态监测,结合磷脂脂肪酸分析与宏基因组学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与土壤有机碳分解相关基因丰度,探究自然增温对鼎湖山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1)增温处理显著改变了0—10 cm土壤温度与湿度:2016—2018年间土壤温度显著上升2.48℃,湿度显著下降23.93%。(2)增温处理下,干季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湿季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土壤理化因子无显著变化。(3)增温处理下,干季和湿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且湿季变化显著。土壤湿度是影响干季和湿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解释了干季50.2%的变异度与湿季79.2%的变异度。(4)宏基因组结果表示:增温抑制了干季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基因丰度,增强了湿季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基因丰度。以上结果表明,增温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以及有机碳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最终影响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代谢过程。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微生物群落
有机碳代谢
宏基因组
南亚热带森林
Keywords
climate warming
microbial community
soil organic carbon metabolism
metagenomics
south China subtropical forest
分类号
S714.3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南瓜根际细菌碳分解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邱虎森
杨慎骄
周新国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9246)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192102110087)资助。
文摘
为探明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有机碳分解功能基因对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以收获小麦和西瓜后种植的南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以两种施氮水平(纯氮施入量分别为1.0、2.0 g/kg)为处理,结合高通量测序和PICRUSt功能预测解析不同茬口和施氮水平下南瓜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参与有机碳分解代谢细菌的关键功能基因丰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处理南瓜根际土壤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细菌群落结构无差异;所有处理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蓝藻细菌门相对丰度之和达到90%。冗余分析发现,小麦茬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西瓜茬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对南瓜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作用高于其他理化指标。高氮水平下,与西瓜茬相比,小麦茬南瓜根际土壤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但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升高(P<0.05)。无论施氮水平高低,与西瓜茬相比,小麦茬南瓜根际土壤分解半纤维素和淀粉类物质诸如α-淀粉酶和β-半乳糖苷酶等产酶基因丰度提高。因此,施氮水平并未影响不同茬口土壤南瓜根际土壤微环境和细菌种群结构和多样性的稳定性;但高氮处理下,茬口类型影响参与有机碳分解的关键细菌门类相对丰度。与西瓜茬土壤相比,小麦茬土壤可能更能促进南瓜根际土壤有机碳的分解。
关键词
根际土壤
细菌群落多样性
有机
碳
分解
代谢
施氮水平
Keywords
Rhizosphere 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Organic carbon decomposition metabolism
Nitrogen fertilization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口陆基养虾塘沉积物铁的含量和形态
被引量:
3
3
作者
朱爱菊
仝川
罗敏
黄佳芳
谭季
胡启凯
李敬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785-479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1088)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项目(2017KFJJ02)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8KFJJ10)
文摘
为研究河口陆基养殖塘底泥中铁的迁移和转化机制,本文测定了福建省3个河口养虾塘养殖期表层和亚表层底泥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及间隙水的常见组分.结果表明,不同站点间晶质Fe(Ⅲ)、非硫Fe(Ⅱ)、有机铁、铁硫化物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间隙水SO42–和Cl–可能是影响不同站点间Fe的形态和分布存在异质性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之一.盐度较高的养虾塘,铁的硫化物含量较高,有机铁和晶质Fe(Ⅲ)含量较少.陆基养虾塘底泥沉积物中活性铁含量按固相Fe(Ⅲ)>铁硫化物>非硫Fe(Ⅱ)>有机铁的顺序排列.养虾塘亚表层沉积物铁硫化物(FeS和FeS2)含量高于表层沉积物,而表层沉积物有机铁含量与间隙水SO4^2–和NH4^+浓度高于亚表层沉积物.铁硫化物的生成一定程度上降低河口陆基养虾塘沉积物营养盐污染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铁形态
无定形Fe(Ⅲ)
晶质Fe(Ⅲ)
铁硫化物
非硫Fe(Ⅱ)
有机碳代谢
陆基养虾塘
Keywords
iron species
amorphous Fe(Ⅲ)
crystalline Fe(Ⅲ)
iron sulfides
non-sulfidic Fe(Ⅱ)
organic carbon metabolism
wetland-based shrimp ponds
分类号
X1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然增温对南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有机碳代谢功能基因的影响
胡明慧
赵建琪
王玄
熊鑫
张慧玲
褚国伟
孟泽
张德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茬口和施氮水平对南瓜根际细菌碳分解潜力的影响
邱虎森
杨慎骄
周新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河口陆基养虾塘沉积物铁的含量和形态
朱爱菊
仝川
罗敏
黄佳芳
谭季
胡启凯
李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