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花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1
作者
张慧
王斌
+3 位作者
孙九胜
孙晨
槐国龙
崔磊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1,共9页
为了探究化肥减量配施两种不同黄腐酸钾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采取盆栽试验模拟大田花生种植,以不施肥、纯施化肥为对照,设置100%化肥配施100%有机肥、75%化肥配施25%有机肥、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25%化肥配施75%有...
为了探究化肥减量配施两种不同黄腐酸钾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采取盆栽试验模拟大田花生种植,以不施肥、纯施化肥为对照,设置100%化肥配施100%有机肥、75%化肥配施25%有机肥、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25%化肥配施75%有机肥和施用100%有机肥处理,探讨了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LOC)和惰性有机碳(ROC)在花生不同生育期内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各处理SOC及其组分含量在花生各生育期均表现为:花针期显著高于结荚期和成熟期,其中DOC和MBC含量结荚期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各处理SOC及其组分含量均表现为: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50%化肥配施50%矿源黄腐酸钾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其中花针期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SOC、DOC、MBC、LOC和ROC含量分别为133.0 g/kg、284.4 mg/kg、269.7 mg/kg、30.76 g/kg和111.2 g/kg,50%化肥配施50%矿源黄腐酸钾处理SOC、DOC、MBC、LOC和ROC含量分别为130.9 g/kg、250.5 mg/kg、251.7 mg/kg、29.86 g/kg和110.8 g/kg。综上,化肥减量配施生化黄腐酸钾对SOC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整体优于配施矿源黄腐酸钾,化肥减量配施黄腐酸钾花针期含量显著高于结荚期和成熟期(P<0.05),其中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对提升SOC及其组分含量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替代
花生
土壤
有机碳及其组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亚热带主要农业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
2
作者
袁红
李菡
+3 位作者
张亮
段良霞
黄运湘
王辉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7-21,26,共6页
为了解中亚热带主要粮油产区土壤肥力状况,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对研究区主要农业土壤的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在紫色土上含量最高,红壤地区则偏低,肥力水平不高。易氧化有机碳(E...
为了解中亚热带主要粮油产区土壤肥力状况,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对研究区主要农业土壤的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在紫色土上含量最高,红壤地区则偏低,肥力水平不高。易氧化有机碳(EOC)与SOC变化趋势一致。轻组有机碳(LFOC)、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分别在红壤、河潮土、水稻土中比重最大,这与土壤母质及发育年龄有关。不同利用方式下,茶园土壤SOC含量最高,SOC含量变化序列表现为:茶园地>玉米地>水稻-油菜地>棉花地>菜园土。茶园土壤EOC/TOC值为36.85%,表明该土壤SOC的稳定性高。其他农业土壤EOC/SOC值变化不大,在22.48%~25.52%之间,平均值为23.44%。LFOC与CPOC比SOC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更为敏感,受SOC、CEC、NO3--N、NH4+-N的影响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农业土壤
有机碳及其组分
稳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浓度新型液态调理剂对土壤生物特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3
作者
索文康
张红杰
+4 位作者
姚万森
田小明
胡晨阳
杨金翰
史海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22-229,共8页
为揭示新型液态调理剂对张家口地区莜麦耕层土壤生物特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以莜麦种植区0~2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在土壤质量含水量15%、20%、25%下新型液态调理剂对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
为揭示新型液态调理剂对张家口地区莜麦耕层土壤生物特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以莜麦种植区0~2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在土壤质量含水量15%、20%、25%下新型液态调理剂对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调理剂对土壤酶活性、有机碳矿化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计矿化量、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C_(0)),而降低土壤矿化强度,其中以P3N处理影响最为显著。在无机肥基础上添加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N处理相比,P_(1)N处理的SOC、LOC在不同含水量的土壤中分别增加5.85%~14.72%和1.72%~29.84%(P<0.05);P_(2)N处理分别增加了8.78%~20.00%和13.22%~45.16%(P<0.05);P3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3.17%~41.13%和49.71%~75.00%,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OC、LOC、CMI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这表明在施用复合肥基础上添加调理剂通过提高土壤酶活性的方式,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及矿化量,进而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同时高浓度的调理剂可以更持久地提高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计矿化量,提升土壤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剂
有机
碳
矿化速率
累计矿化量
有机碳及其组分
含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间伐强度对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曾念念
何传龙
+3 位作者
黄从德
季荣飞
张健
李贤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25-30,共6页
以德阳市旌阳区33a生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对照(CK,0%)、弱度间伐(T1,15%)、中度间伐(T2,25%)、强度间伐(T3,35%)和极强度间伐(T4,50%)5种强度下,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
以德阳市旌阳区33a生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对照(CK,0%)、弱度间伐(T1,15%)、中度间伐(T2,25%)、强度间伐(T3,35%)和极强度间伐(T4,50%)5种强度下,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间伐1a后,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和水溶性碳含量都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T4和T3增加明显(p<0.05)。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和水溶性碳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说明,间伐有助于提高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低效柏木人工林
土壤
有机碳及其组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花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1
作者
张慧
王斌
孙九胜
孙晨
槐国龙
崔磊
机构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1,共9页
基金
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2022A02007-3-3)
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2021B02003-1)资助。
文摘
为了探究化肥减量配施两种不同黄腐酸钾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采取盆栽试验模拟大田花生种植,以不施肥、纯施化肥为对照,设置100%化肥配施100%有机肥、75%化肥配施25%有机肥、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25%化肥配施75%有机肥和施用100%有机肥处理,探讨了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LOC)和惰性有机碳(ROC)在花生不同生育期内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各处理SOC及其组分含量在花生各生育期均表现为:花针期显著高于结荚期和成熟期,其中DOC和MBC含量结荚期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各处理SOC及其组分含量均表现为: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50%化肥配施50%矿源黄腐酸钾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其中花针期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SOC、DOC、MBC、LOC和ROC含量分别为133.0 g/kg、284.4 mg/kg、269.7 mg/kg、30.76 g/kg和111.2 g/kg,50%化肥配施50%矿源黄腐酸钾处理SOC、DOC、MBC、LOC和ROC含量分别为130.9 g/kg、250.5 mg/kg、251.7 mg/kg、29.86 g/kg和110.8 g/kg。综上,化肥减量配施生化黄腐酸钾对SOC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整体优于配施矿源黄腐酸钾,化肥减量配施黄腐酸钾花针期含量显著高于结荚期和成熟期(P<0.05),其中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对提升SOC及其组分含量效果最佳。
关键词
化肥替代
花生
土壤
有机碳及其组分
Keywords
Chemical fertilizer substitution
Peanuts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components
分类号
S565.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58.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亚热带主要农业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
2
作者
袁红
李菡
张亮
段良霞
黄运湘
王辉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7-21,2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南方岩溶区峰丛土壤自然风化演替过程中微结构变化及其应变机理”(41701252)
湖南省教育厅双一流学科优秀青年项目“湖南石灰岩母质旱地土壤发育特征定量评价与地力提升技术研究”(19B28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再生水灌溉亚热带土壤水力特性演化及水盐运移模拟研究”(41471185)。
文摘
为了解中亚热带主要粮油产区土壤肥力状况,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对研究区主要农业土壤的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在紫色土上含量最高,红壤地区则偏低,肥力水平不高。易氧化有机碳(EOC)与SOC变化趋势一致。轻组有机碳(LFOC)、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分别在红壤、河潮土、水稻土中比重最大,这与土壤母质及发育年龄有关。不同利用方式下,茶园土壤SOC含量最高,SOC含量变化序列表现为:茶园地>玉米地>水稻-油菜地>棉花地>菜园土。茶园土壤EOC/TOC值为36.85%,表明该土壤SOC的稳定性高。其他农业土壤EOC/SOC值变化不大,在22.48%~25.52%之间,平均值为23.44%。LFOC与CPOC比SOC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更为敏感,受SOC、CEC、NO3--N、NH4+-N的影响显著(P<0.01)。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农业土壤
有机碳及其组分
稳定性
Keywords
Mid-subtropical Areas
Agricultural Soil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Fractions
Stability
分类号
S153.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浓度新型液态调理剂对土壤生物特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3
作者
索文康
张红杰
姚万森
田小明
胡晨阳
杨金翰
史海潮
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22-229,共8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D2020405002)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1326405D)
河北北方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JYT2021003)。
文摘
为揭示新型液态调理剂对张家口地区莜麦耕层土壤生物特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以莜麦种植区0~2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在土壤质量含水量15%、20%、25%下新型液态调理剂对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调理剂对土壤酶活性、有机碳矿化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调理剂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计矿化量、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C_(0)),而降低土壤矿化强度,其中以P3N处理影响最为显著。在无机肥基础上添加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N处理相比,P_(1)N处理的SOC、LOC在不同含水量的土壤中分别增加5.85%~14.72%和1.72%~29.84%(P<0.05);P_(2)N处理分别增加了8.78%~20.00%和13.22%~45.16%(P<0.05);P3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3.17%~41.13%和49.71%~75.00%,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OC、LOC、CMI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这表明在施用复合肥基础上添加调理剂通过提高土壤酶活性的方式,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及矿化量,进而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同时高浓度的调理剂可以更持久地提高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计矿化量,提升土壤固碳能力。
关键词
调理剂
有机
碳
矿化速率
累计矿化量
有机碳及其组分
含量
土壤酶活性
分类号
S158.5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间伐强度对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曾念念
何传龙
黄从德
季荣飞
张健
李贤伟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25-30,共6页
文摘
以德阳市旌阳区33a生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低效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对照(CK,0%)、弱度间伐(T1,15%)、中度间伐(T2,25%)、强度间伐(T3,35%)和极强度间伐(T4,50%)5种强度下,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间伐1a后,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和水溶性碳含量都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T4和T3增加明显(p<0.05)。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碳和水溶性碳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结果说明,间伐有助于提高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的固碳能力。
关键词
间伐强度
低效柏木人工林
土壤
有机碳及其组分
Keywords
Thinning intensity, Low-efficiency Cupressus funebris planta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compositions
分类号
S791.4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花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张慧
王斌
孙九胜
孙晨
槐国龙
崔磊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亚热带主要农业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
袁红
李菡
张亮
段良霞
黄运湘
王辉
《农学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浓度新型液态调理剂对土壤生物特性、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索文康
张红杰
姚万森
田小明
胡晨阳
杨金翰
史海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间伐强度对柏木低效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曾念念
何传龙
黄从德
季荣飞
张健
李贤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