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栗桃蛀螟有机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曹庆昌 曹均 +1 位作者 张国珍 孙明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1-223,共3页
对北京市怀柔区板栗桃蛀螟的形态和危害特征、发生动态和大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板栗桃蛀螟的有机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桃蛀螟在北京发生3代,第1代、第2代主要危害桃、杏、玉米,第3代转移到板栗危害,生物农药施安的防效与化学... 对北京市怀柔区板栗桃蛀螟的形态和危害特征、发生动态和大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板栗桃蛀螟的有机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桃蛀螟在北京发生3代,第1代、第2代主要危害桃、杏、玉米,第3代转移到板栗危害,生物农药施安的防效与化学农药辛硫磷,可用于有机板栗生产;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将板栗虫果率由20%~30%降低到4%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桃蛀螟 有机防治 虫果率
下载PDF
京东板栗产区桃蛀螟发生规律及有机防治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善江 李庆丰 +2 位作者 张紫珩 温桂华 徐海珍 《河北果树》 2012年第1期5-7,共3页
2009~2010年研究了京东板栗产区桃蛀螟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进行了有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桃蛀螟在唐山北部山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堆果场、玉米茎、向日葵花盘、栗树皮缝和干栗苞等处越冬;5月5日以后出现越冬代成虫,越冬代... 2009~2010年研究了京东板栗产区桃蛀螟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进行了有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桃蛀螟在唐山北部山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堆果场、玉米茎、向日葵花盘、栗树皮缝和干栗苞等处越冬;5月5日以后出现越冬代成虫,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为5月30日至6月9日,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出现在7月19日至7月29日,第2代成虫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28日至9月7日;第2代成虫于8月中旬在栗蓬刺间产卵,以两蓬之间最多;第3代幼虫蛀食栗蓬,盛期在9月上旬。向日葵对桃蛀螟具有诱集作用,以6月15日种植的诱虫效果最好;最佳种植方式为板栗园每隔20m种植1行向日葵。频振式杀虫灯对该虫诱虫效果较好,挂灯区栗果虫果率仅为0.6%,比对照区低8.4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桃蛀螟 发生规律 有机防治
下载PDF
云南白菜根肿病有机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荣 杜相革 +2 位作者 李元章 李顺德 代玉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3期38-39,66,共3页
选择高锰酸钾、石灰或草木灰、腐熟农家肥等有机投入品对根肿病的控制效果和施用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肥、石灰、石灰水、高锰酸钾可以作为控制根肿病防治的物质,随着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对根肿病和蔬菜的产量... 选择高锰酸钾、石灰或草木灰、腐熟农家肥等有机投入品对根肿病的控制效果和施用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肥、石灰、石灰水、高锰酸钾可以作为控制根肿病防治的物质,随着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对根肿病和蔬菜的产量的影响不同。石灰或草木灰塘施或对水浇施,腐熟农家肥和石灰或高锰酸钾配合使用对根肿病的发生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单施农家肥和高锰酸钾对根肿病控制效果不理想,用腐熟农家肥作底肥+1%石灰水播种后浇塘+1%石灰水三叶期浇根+1%石灰水六叶期再浇根的组合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对根肿病的发生与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白菜 根肿病 有机防治 高锰酸钾 草木灰 腐熟农家肥 有机投入品
下载PDF
清洁生产-松花江有机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
4
作者 马健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5期106-107,共2页
论述了在松花江流域企业中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明了实施清洁生产是松花江有机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提出了流域 实施清沽生产工作重点。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清洁生产 有机污染防治
下载PDF
山地桃园近自然生产病虫害有机综合防治技术
5
作者 孙钦军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第5期9-12,共4页
本文总结桃园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分析桃园生态系统现状及特点,结合山地桃园近自然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类型以及特点,提出可供应用的有机综合防治技术。桃园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输入链和输入网且生物多样性较强,山地桃园近自然生产病虫害防... 本文总结桃园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分析桃园生态系统现状及特点,结合山地桃园近自然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类型以及特点,提出可供应用的有机综合防治技术。桃园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输入链和输入网且生物多样性较强,山地桃园近自然生产病虫害防治可以通过多种有机防治技术的联合应用提升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桃园 近自然生产 病虫害 有机综合防治技术
下载PDF
塔河油田TK305井井筒沥青质沉积防治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广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26,共4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地温126℃)多口采油井井筒出现沥青质沉积,其中TK305井多次处理无效而停产,连续注入掺沥青分散稳定剂SLAD-02(主要成分为大分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原油,使该井恢复生产。TK305井沥青质沉积物含沥青质60.19%...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地温126℃)多口采油井井筒出现沥青质沉积,其中TK305井多次处理无效而停产,连续注入掺沥青分散稳定剂SLAD-02(主要成分为大分子含氟表面活性剂)的原油,使该井恢复生产。TK305井沥青质沉积物含沥青质60.19%,含胶质7.64%,85℃时不流动,95℃时较易流动,在120℃不溶于性质与TK305井原油相近的S86井原油(稀油),在塔一联原油(稠油)中溶解率为4.8%,在加入0.4%SLAD-02的塔一联原油中溶解率达30.13%,混入高达50%的模拟地层水基本上不影响加剂塔一联原油对沥青质沉积物的溶解率。溶解了沥青质沉积物的加剂塔一联原油与S86井原油的等量混合油,30~60℃黏度在50~350mPa·s之间,在井筒内可正常举升。TK305井井筒沉积沥青质沉积物4800m,用SLAD-02处理解堵后,2005年8月13日~10月6日期间通过环空注入加剂塔一联原油,根据产出油黏度调整加剂原油注入量和地层产油量,10月1日~6日期间进行评价.累计注入加剂原油550.2m^3,累计地层产油399.9m^3,注采比1:0.73,该并恢复了生产。图4表4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沉积 井简 采油井 沥青质分散稳定剂 井下处理 有机沉积防治 塔河油田 TK305井
下载PDF
塑料制品行业环评报告编制问题研究
7
作者 高胜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2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塑料制品行业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业,不同类型的产品采用的生产工艺不同,产生的污染物也不同,环保措施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要符合当前国家、地方、行业污染防治政策、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废气排放口还要进行规范化... 塑料制品行业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业,不同类型的产品采用的生产工艺不同,产生的污染物也不同,环保措施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要符合当前国家、地方、行业污染防治政策、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废气排放口还要进行规范化管理。项目在建成后,在发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要申领排污许可证,然后组织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制品 挤出 有机废气防治措施 排污许可证 验收
下载PDF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Model of Pampanga Stat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Central Luzon, Philippines
8
作者 Norman De Jesus Honorio Soriano Jr +8 位作者 Rafael Rafael Emmanuel Pangilinan Cesar Orpiada Estrella Zabala Regina Loria Ernesto Supan Filomena Reyes Celso Reyes Angelina De Jesu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5年第8期671-677,共7页
Alternative Low-Input Agriculture Systems (ALIAS) center advocates organic and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system through farm/field demonstration and piloting. The center undertakes activities, including research a... Alternative Low-Input Agriculture Systems (ALIAS) center advocates organic and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system through farm/field demonstration and piloting. The center undertakes activities, includ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tension and training, technology dissemination, linkaging and promotional activities. The study established a campus-based demonstration technology showcasing ALIAS to facilitate easy technology diffusio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promote: (1) bio-fertilizers and plant-based pesticides in managing insect pests and diseases of organic vegetables and fruit crops; (2) lotus-tilapia integration as a new modality of farming system in frequently flooded areas; (3) honeybee as pollinators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of organic vegetable and fruit crops; (4) Adlai as intercrop to organic vegetable and fruit crops in support to rice sufficiency; (5) native chicken-coffee integ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microbial inoculants and plant-based pesticides are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 respectively; (2) lotus integration in tilapia production system have no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ilapia yield; (3) honeybees as pollinators enhances fruit setting by 42%-68% in different crops; (4) Adlai is a viable intercrop for organic vegetable and fruit crops; (5) native chicken integration was found to be beneficial in terms of soil fertility, insect pest control, natural weeding practices and cultivation in the coffee 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agriculture BIO-FERTILIZER plant-based pesticides honeybee integration techno-demonst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