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中药药性有毒无毒的新识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文博 齐俊英 李大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72-773,共2页
讨论中医药文献中“毒”以及药性“有毒无毒”的含义和关系,强调了药性“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药性“有毒无毒”产生的角度,分析了中药的毒性、副作用等特点,指出探讨药性“有毒无毒”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药性 有毒无毒 负效应
下载PDF
如何理解中药有毒无毒,如何认识药物及采集加工等因素对药物有毒无毒的影响
2
作者 李文志 白鹤 赵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7期228-229,共2页
中药的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先祖通过生产和生活医疗实践,对药物的有毒无毒已有了初步了解。在《周礼·天宫冢宰》中就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之说。
关键词 有毒无毒
下载PDF
中药有毒与无毒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银侠 李培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6期165-166,共2页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保健及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制品.流传有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中医药治病有"自然疗法,安全"之说.然而,"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中药的有毒与无毒是中药性能特点的一种高度慨...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预防保健及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制品.流传有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中医药治病有"自然疗法,安全"之说.然而,"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中药的有毒与无毒是中药性能特点的一种高度慨括,也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理解与认识中药有毒与无毒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有毒无毒 理论研究
下载PDF
中药药性与毒性之间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霖 祁明媛 俞仲毅 《医学信息》 2011年第3期829-830,共2页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关联分析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采用WEKA软件对《中药学》中的全部481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与有毒无毒之间,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有毒与热性有较大的关联,占热性药的63%。热性...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关联分析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采用WEKA软件对《中药学》中的全部481味中药的性、味、归经与有毒无毒之间,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有毒与热性有较大的关联,占热性药的63%。热性而辛味的中药有毒中药占67%;辛味、归肾经的中药有毒性者占33%;温性而有毒的中药占性温中药的15.8%。这些均说明,辛味有增加热性、温性、归肾经药毒性的作用,提示临床选用具有这类药性中药时需特别留意其毒性作用。但辛味中药中有毒中药约5%,又说明辛味本身与毒性的关联性不大此外,分析提示归肝经对有毒归大肠经作用可能具有相反作用。结论应用数据挖掘研究中药药性与毒性相互关系具有可行性,也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有毒无毒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下载PDF
《黄帝内经》药性理论浅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汤尔群 黄玉燕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19,共3页
《黄帝内经》对中药药性理论做了纲领性的描述,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原则,为药物四气理论的萌芽;提出了"辛、酸、甘、苦、咸"五味,及"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qu... 《黄帝内经》对中药药性理论做了纲领性的描述,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原则,为药物四气理论的萌芽;提出了"辛、酸、甘、苦、咸"五味,及"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等五味功能,成为五味理论的基础;此外,还有关于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方面的阐释。后世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逐渐发展为现在的中药药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药性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有毒无毒
下载PDF
药物的性质性能确定用量
6
作者 柳吉玲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5期57-58,共2页
药物数量的变化达到一定限度就引起性质的变化。同样,药物用量达到一定限度,也会引起功效的变化。药物能够治病,并且达到理想的效果,条件是多方面的。用量剂量小,药力不够,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贻误病机。反之,不适当的大剂量用药... 药物数量的变化达到一定限度就引起性质的变化。同样,药物用量达到一定限度,也会引起功效的变化。药物能够治病,并且达到理想的效果,条件是多方面的。用量剂量小,药力不够,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贻误病机。反之,不适当的大剂量用药,会产生不良副反应,并且浪费药材,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尤以植物药为主,大多药性比较平和,一般在安全范围内的用量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质量 质地 气味 有毒无毒 用量
下载PDF
用四气五味防病保健
7
作者 徐文婷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11期32-33,共2页
四气五味最早记载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神农氏尝百草,先分有毒无毒,再分寒热温凉,为其定性(又称气),最后辨辛酸甘苦咸,为其定味。"气味"不同,其作用就有差异。医食同源、药食同行,四气五味理论同样适用... 四气五味最早记载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神农氏尝百草,先分有毒无毒,再分寒热温凉,为其定性(又称气),最后辨辛酸甘苦咸,为其定味。"气味"不同,其作用就有差异。医食同源、药食同行,四气五味理论同样适用于食材。只有摸清食物的"性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合理选配食物,最终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气五味 医食同源 防病保健 《神农本草经》 合理选配 尝百草 有毒无毒 寒热温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