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亲相隐”的伦理教化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龚建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2,160,共6页
儒家伦理在家庭领域和在公共社会乃至政治领域的原则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可完全通约性。家族或家庭伦理不同于政治伦理。伦理政治的基础是伦理,但政治本身有其伦理。对于彻底人文主义的儒家而言,即使伦理作为政治基础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儒家伦理在家庭领域和在公共社会乃至政治领域的原则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可完全通约性。家族或家庭伦理不同于政治伦理。伦理政治的基础是伦理,但政治本身有其伦理。对于彻底人文主义的儒家而言,即使伦理作为政治基础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伦理作为教化的重要内容却不可完全否定;同时,不同情景中的具体伦理原则之间的适应、转化乃至冲突难免,故"亲亲相隐"的家庭伦理虽不一定能重新成为政治伦理的基础,但其教化上的意义仍然不可否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亲亲相隐 有犯无隐 教化
下载PDF
宋代士大夫主流精神论——以范仲淹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王瑞来 《宋史研究论丛》 2005年第1期169-198,共30页
绪说在中国,一个改革家,特别是一个失败了的改革家,在他的生前身后,往往会非议甚多,以致盖棺难以论定。然而,主持宋代第一次重大改革"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则是个例外。朱熹评论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刘宰评论他... 绪说在中国,一个改革家,特别是一个失败了的改革家,在他的生前身后,往往会非议甚多,以致盖棺难以论定。然而,主持宋代第一次重大改革"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则是个例外。朱熹评论他:"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刘宰评论他:"本朝人物,南渡前,范文正公合居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夷简 宋王朝 庆历新政 有犯无隐 仲淹 范文正公 神宗 危言危行 天圣 天子门生
下载PDF
将错就错:宋代士大夫“原道”略说——以范仲淹的君臣关系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瑞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6-132,共7页
在先秦文献中,有着大量讨论君臣关系的文字,然而,自从秦汉时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后,君臣关系的性质发生变化。君成为天下共主皇帝,拥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绝对君权,君臣形成不平等的纵向隶属关系。在这种形势下,成为主流文... 在先秦文献中,有着大量讨论君臣关系的文字,然而,自从秦汉时代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后,君臣关系的性质发生变化。君成为天下共主皇帝,拥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绝对君权,君臣形成不平等的纵向隶属关系。在这种形势下,成为主流文化的儒家学说中的事君以忠思想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秩序被放大强调,而君臣以义合的一面以及前秦思想中与君权对抗的一面却被湮没。北宋从真宗时期逐渐形成与君主共治天下的士大夫政治。此后以范仲淹为首的士大夫则开始了全面的精神建设。范仲淹不仅提携了理学开山诸人,还将错就错,移花接木,有意识将概念错位,对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论进行了大幅度回归,为士大夫政治提供了理论资源。范仲淹在言行上努力向原始儒家君臣关系论回归的操作,在新的背景下对士大夫独立精神的唤醒、独立人格的塑造,其意义不仅在于朱熹所说的作成了宋朝忠义之风,还像是一种被重新激活的基因,被植入中国知识人的深层意识之中,世世代代发生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君臣关系 《论语》 士大夫政治 以义合 有犯无隐 概念错位
原文传递
活跃的文风与活跃的思想
4
作者 艾林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26-26,共1页
有人说,不要看报纸上的言论,尤其是社论,因为它太呆板。怎么就不呆板?要写得活一点。怎么个活法?要有些抒情意味,要旁征博引,要吸收群众的语言,要少一点穿靴戴帽。这些意见都对。除了对抒情略感为难以外,其余的是可以尽力而为的。当然... 有人说,不要看报纸上的言论,尤其是社论,因为它太呆板。怎么就不呆板?要写得活一点。怎么个活法?要有些抒情意味,要旁征博引,要吸收群众的语言,要少一点穿靴戴帽。这些意见都对。除了对抒情略感为难以外,其余的是可以尽力而为的。当然即使为难,论而有情也是应该的。那么是不是语言群众化了,论证知识化了,文章减掉些不必要的饰品,就一定能活起来了。我看未必。当然这些都是解决言论呆板症的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文 有犯无隐 治安疏 不好看 文臣 郑先生 进身之阶 谈古论今 首尾呼应 请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