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兰·巴尔特与可见性的转折点——走向非模仿影像
1
作者 埃里克·马蒂 汤明洁(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20,145,共11页
罗兰·巴尔特在《罗兰·巴尔特论罗兰·巴尔特》一书中,打破了现代思想家们共有的对于影像的禁忌:与对模仿的强烈批评所紧密联系的结构主义式的清教主义。巴尔特所带来的这种突破,主要是由于他将模仿与关于影像的视觉体系... 罗兰·巴尔特在《罗兰·巴尔特论罗兰·巴尔特》一书中,打破了现代思想家们共有的对于影像的禁忌:与对模仿的强烈批评所紧密联系的结构主义式的清教主义。巴尔特所带来的这种突破,主要是由于他将模仿与关于影像的视觉体系进行了分离。本文将巴尔特的这本著作置于现代性背景中,来探讨它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本文还将通过巴尔特同时代人对于影像的解读(比如福柯对于委拉斯凯兹的《宫娥》的解读),以及巴尔特早期与晚期关于影像的理论,即从《神话学》到《明室》,来分析《罗兰·巴尔特论罗兰·巴尔特》这本书。在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巴尔特从青睐非形象化、拒绝模仿,到一种更为基本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视觉范式的转变。这首先解释了他重视摄影胜过电影的原因,但最终在《明室》的第二部分关于女性机器人行为的讨论中,以及巴尔特对母亲童年时在冬日花园照片的可见性/不可见性在场的恋物关系中,这种转变被中性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 可见 现代 有生命性/无生命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