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丹 王晓红 +5 位作者 张小彬 闫晶 杨小娟 刘勤富 孙婷 杨晓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6-742,共7页
目的分析ICU内脓毒症及非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收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脓毒症患者10例(脓毒症组)、同期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内未并发脓毒症的患... 目的分析ICU内脓毒症及非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紊乱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收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脓毒症患者10例(脓毒症组)、同期入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内未并发脓毒症的患者10例(非脓毒症组)以及健康人10例(对照组)。采集脓毒症、非脓毒症组患者入住ICU后2 d内的粪便标本,健康对照组为随机粪便样本,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记录脓毒症组及非脓毒症组患者入ICU第1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患者肠道菌群α多样性呈下降趋势,β多样性显示菌群结构均存在差异,且个体差异性更加明显。在菌门水平,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患者肠道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均明显下降(P=0.013、0.028)、变形菌门比例升高(P=0.017、0.026),而梭杆菌门仅在非脓毒症组比例升高(P<0.01)。在菌属水平,非脓毒症、脓毒症患者均可见有益共生菌属比例均下降,如瘤胃球菌属(P=0.045、0.026)、假丁酸弧菌属(P=0.009、<0.01)、厌氧棒状菌属(P=0.011、0.003)、粪球菌属(P=0.045、0.011)、考拉杆菌属(P=0.008、0.022)、罕见小球菌属(P=0.006、0.026)。而乳酸杆菌属、多尔菌属、粪杆菌属、罗斯菌属、布劳特菌属在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均呈下降趋势,但乳酸杆菌属仅在非脓毒症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多尔菌属、粪杆菌属、罗斯菌属、布劳特菌属仅在脓毒症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7、0.038、0.002和0.017)。非脓毒症组患者肠道菌群中的梭杆菌属、放线菌属、消化链球菌属、链球菌属等条件致病菌比例升高(P分别为0.001、0.019、0.011和0.014),而致病葡萄球菌属(P=0.035、0.006)、肠球菌属(P=0.001、0.001)、厌氧球菌属(P=0.006、0.006)、芽孢杆菌属(均P<0.01))在非脓毒症、脓毒症组比例均升高。结论ICU内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均发生了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多样性下降、菌群结构改变、专性厌氧菌减少而兼性厌氧菌增多、有益共生菌减少而机会致病菌增多,且致病菌属可成为主要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16S RRNA 菌群紊乱 菌群多样性 有益菌属 致病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