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耻且格”之“格”新释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冰梅 《宿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4-47,共4页
本文参考《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论语》全书以及前人有关著述,对《论语》“有耻且格”之“格”进行了新的解释,指出“格”有“安”义。
关键词 有耻且格 《论语》
下载PDF
释“行有格”、“有耻且格”的“格” 被引量:1
2
作者 俞志慧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行有格 有耻且格
下载PDF
“有耻且格”与“免而无耻”的现代价值
3
作者 刘俊英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道德 法制 德治 法治 "有耻且格" "免而无耻"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论语》新解二则——“因不失其亲”、“有耻且格”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映环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因不失其亲"历来说解丛出,莫衷一是,对此提出了新解:"因"当释为"仁"。"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应当释为"怀有仁爱之心不失去自己的亲人,也就值得推崇了。"就历代对"有耻且格&q... "因不失其亲"历来说解丛出,莫衷一是,对此提出了新解:"因"当释为"仁"。"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应当释为"怀有仁爱之心不失去自己的亲人,也就值得推崇了。"就历代对"有耻且格"的"格"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格"应为"正义感"之意。"有耻且格"顺理当疏解为"即有羞耻心又有正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因不失其亲 有耻且格 正义
下载PDF
《论语新解》中“有耻且格”释义
5
作者 肖瑶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95-96,100,共3页
钱穆在《论语新解》中将《论语·为政》篇中的"有耻且格"释为"人人心中将感到违背领导是耻辱,自能正确地到达在上者所要领导他们到达的方向去"。通过对"格"字溯源,可知"格"的释义有所缩小... 钱穆在《论语新解》中将《论语·为政》篇中的"有耻且格"释为"人人心中将感到违背领导是耻辱,自能正确地到达在上者所要领导他们到达的方向去"。通过对"格"字溯源,可知"格"的释义有所缩小,且有字义杂揉之嫌。此外,该解释将"耻"之内涵局限于"感到违背领导",内涵有所缩小;又与孔子一贯的"仁本"思想有异,故本文认为此译有欠妥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新解 有耻且格 钱穆
下载PDF
“有耻且格”与“免而无耻”——谈道德与法制的关系
6
作者 谢明慧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2-113,共2页
“有耻且格”与“免而无耻”——谈道德与法制的关系谢明慧1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十分关注道德和法制的关系问题,而它实质上是一个靠什么来治理国家的问题。先秦时期,在治国原则上,有依靠刑政还是依靠德教两种主张的争论。孔子崇尚... “有耻且格”与“免而无耻”——谈道德与法制的关系谢明慧1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十分关注道德和法制的关系问题,而它实质上是一个靠什么来治理国家的问题。先秦时期,在治国原则上,有依靠刑政还是依靠德教两种主张的争论。孔子崇尚“为政以德”,他认为:“道之以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制 有耻且格 “德主刑辅” 道德调节 务法不务德 “以法为教” 非道德主义 先秦时期 道德与法律 道德教化
下载PDF
“有耻且格”
7
作者 田东江 《党风》 2020年第4期6-6,共1页
去年3月修订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十五条沿用了2014版:“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辞职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4种辞职形式中,最难见到的,无疑是引咎辞职。
关键词 引咎辞职 有耻且格 责令辞职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自愿辞职 《条例》 领导干部辞职制度
原文传递
"德治"思想的历史反思与价值内化的现代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四达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9-102,共4页
中国"德治"、"德化"思想源远流长。三代的"明德"、"新民"开德治之先河,孔子的"有耻且格"启德化之统绪,由此揭示了价值内化在德治中的核心地位。然而由于专制主义的制约,古人的政治... 中国"德治"、"德化"思想源远流长。三代的"明德"、"新民"开德治之先河,孔子的"有耻且格"启德化之统绪,由此揭示了价值内化在德治中的核心地位。然而由于专制主义的制约,古人的政治理念并未实现。今天,社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精神文明建设应借鉴孔子"有耻且格"的思路,重视价值内化的作用;但只有建设政治文明、改造社会存在,才是改变社会意识、实现价值内化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耻且格 价值内化 历史反思 现代意义
下载PDF
善政与善治--评武占江教授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伦理路径研究》一书
9
作者 宋希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2-123,共2页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强调了道德在社会统治中的作用,他还说:“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治理者有道德就会获得人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历代...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强调了道德在社会统治中的作用,他还说:“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治理者有道德就会获得人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视党员的道德修养,毛泽东主席的《整顿党的作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作风》等著作都对党性修养提出了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面对百年大变局的中国和世界,更加强调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德的基石,”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只有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这些重要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党的作风 共产党员修养 党性修养 为政以德 道之以德 有耻且格 齐之以礼
下载PDF
试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理论意义及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10
作者 黄威 《社科与经济信息》 2001年第8期19-20,共2页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建设 以德治国 校园文化 集体利益 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体系 教风 治国方略 有耻且格 法制建设
下载PDF
先秦儒家思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11
作者 李堂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136-138,共3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专业化、市场化趋势愈加凸显。大学教育在取得解决高考难题,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滋生了个人主义,人情冷漠、道德败坏等不良丑恶现象。在这一现实背景下,重新审视挖掘先秦儒家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专业化、市场化趋势愈加凸显。大学教育在取得解决高考难题,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滋生了个人主义,人情冷漠、道德败坏等不良丑恶现象。在这一现实背景下,重新审视挖掘先秦儒家圣贤人格,主体际交往以及有耻且格等优秀思想文化,并将其融汇到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之中,对矫正医治这些不良教育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无疑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贤人格 主体际交往 有耻且格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耻”──思想道德建设一义
12
作者 杨先举 《中外企业文化》 1997年第3期41-42,共2页
“耻”──思想道德建设-义杨先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我想到了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问题,想到了《论语》中的"耻"字,人要有"耻"的道德观,企业要有"耻"的道德观。《论语》中多次讲"耻"。《学而》篇说... “耻”──思想道德建设-义杨先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我想到了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问题,想到了《论语》中的"耻"字,人要有"耻"的道德观,企业要有"耻"的道德观。《论语》中多次讲"耻"。《学而》篇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建设 《论语》 社会主义生产力 法律制度 有耻且格 行己有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知耻意识 企业文化建设
下载PDF
从孟子的“无后为大”看封建社会对婚育行为的干预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镇清 林小冬 《南方人口》 1999年第3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孟子 婚育 行为规范 有耻且格 《唐律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法律系统 独身者 培养措施
下载PDF
“教化”含义初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克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3-16,共4页
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以及和教育手段的紧密结合,这是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统治术的显著特点。教化就是这种体制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统治术,它与刑罚相对,强调对人民进行道德影响,是德治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化思想萌芽于周... 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以及和教育手段的紧密结合,这是中国古代'政教合一'统治术的显著特点。教化就是这种体制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统治术,它与刑罚相对,强调对人民进行道德影响,是德治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化思想萌芽于周代,至战国末,形成了理论形式。而作为一种国策付诸实践,则发自董仲舒和汉武帝。本文仅对教化的含义,作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德保民 则民 莫敢 官吏 化民成俗 统治者 董仲舒 刑罚 有耻且格 乡师 乡大夫 战国时期 含义 迁善 道德情感 道德感 太学
下载PDF
怎样认识和评价孔子的法律思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俞荣根 《现代法学》 1982年第2期18-20,共3页
怎样认识和评价孔子的法律思想,法律史学界是存在着分歧的。有人认为孔子只讲仁义,不讲法律,主张人治,谈不上有什么法律思想。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怎样认识和评价孔子的法律思想,法律史学界是存在着分歧的。有人认为孔子只讲仁义,不讲法律,主张人治,谈不上有什么法律思想。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思想 孔子 评价 我国古代 法律史学 法治 法律学说 有耻且格 地主阶级 人治
下载PDF
耻感文化:我国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伦理支撑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海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80-282,共3页
本文谈到的耻感文化与法治的关系仍然隶属于德治和法治的问题。但是,从耻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当今社会转型道德本身需要求证道德标准模糊的时代,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大量不违法却是真正为恶的无耻现象,从人心出发而不是从规范出发,以耻感的... 本文谈到的耻感文化与法治的关系仍然隶属于德治和法治的问题。但是,从耻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当今社会转型道德本身需要求证道德标准模糊的时代,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大量不违法却是真正为恶的无耻现象,从人心出发而不是从规范出发,以耻感的"不虑而感"的道德直觉去抵制或避免作恶,发挥其在人的存在论意义上"人若无耻不为人也"的底线道德的自我约束的关卡作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耻感文化 有耻且格
下载PDF
孔子政治思想重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蕙孙 《东岳论丛》 1982年第2期86-91,共6页
关于孔子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孔子的思想是封建社会思想的先驱,是先知先觉,是进步的。其说以郭沫若同志为代表。其二,认为孔子的思想是维护奴隶制的,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是落后的,反动的。此以杨荣国、... 关于孔子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孔子的思想是封建社会思想的先驱,是先知先觉,是进步的。其说以郭沫若同志为代表。其二,认为孔子的思想是维护奴隶制的,是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是落后的,反动的。此以杨荣国、赵纪彬最为健者。似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始终没有得到折衷,时至今日,也没有统一的意见。譬如,是否应仅以五种社会形态为标准肯定或否定孔子的思想,而并不去具体分析其在某一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及对周公、管仲的态度,应该怎样理解?既然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又和首铨《刑书》的郑子产(公孙侨)最为莫逆,于其死也,还挥泪说:“古之遗爱也!”以及对孔子的富而后教的主张,应如何对待?凡此种种,都有必要重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政治思想 宗法奴隶制 具体分析 有耻且格 管仲 奴隶社会 制礼作乐 周公 子产
下载PDF
《论语》中“耻”的德性意蕴
18
作者 盛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8-121,共4页
"耻"是《论语》中重要的思想范畴。"耻"与"礼"和"仁"相互依存。从"礼"出发,显现出他律之耻,从"仁"出发,产生自律之耻。"耻"是对"善"的否定表达,是德... "耻"是《论语》中重要的思想范畴。"耻"与"礼"和"仁"相互依存。从"礼"出发,显现出他律之耻,从"仁"出发,产生自律之耻。"耻"是对"善"的否定表达,是德性的一种诠释。《论语》中"耻"包含深刻、广博的德性意蕴。在探寻"耻"的德性来源、"耻"的发生机制基础上,层层剥离《论语》中的"耻",最终达到孔子所追求个体的"行己有耻"和国家实现"有耻且格"的德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己有耻 有耻且格
下载PDF
《论语》中“耻”字的中日文译本解读
19
作者 张子祺 徐青 《品位·经典》 2020年第10期14-16,共3页
自《菊与刀》问世以来,人们常将日本文化归结为"耻感文化",追根溯源,"耻辱"一词源于儒家经典《论语·学而》篇中的"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日式的"耻感文化"与《论语》中的"耻"有... 自《菊与刀》问世以来,人们常将日本文化归结为"耻感文化",追根溯源,"耻辱"一词源于儒家经典《论语·学而》篇中的"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日式的"耻感文化"与《论语》中的"耻"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本文将围绕"耻"字,分析中日文化背景下对该字理解的异同,并以《论语》中的"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论语》今译和《论语》日译的双重视角,通过举例分析国内外中日文译本探讨"耻"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翻译 论语 远耻辱也 民免而无耻 有耻且格
下载PDF
我国道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管理的启示
20
作者 王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对大学生的管理却未能与时俱进,僵硬呆板的管理理念,与大学生的思想发生抵触,令学生管理者感到困惑。本文以"无为而治"的思想希望对当前"刻舟求剑"的学生管理制...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对大学生的管理却未能与时俱进,僵硬呆板的管理理念,与大学生的思想发生抵触,令学生管理者感到困惑。本文以"无为而治"的思想希望对当前"刻舟求剑"的学生管理制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无为而治 免而无耻 有耻且格 学生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