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马岛附近海域藻华期间有色溶解有机质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1
作者 吕孝清 高学鲁 +5 位作者 赵建民 刘永亮 王斌 杨波 谢磊 张乃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41,共12页
本研究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研究了养马岛附近海域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浓度、组成、来源和生物可利用性,并估算了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对CDOM及具有生物可利用性CDOM的贡献。结果表明... 本研究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研究了养马岛附近海域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浓度、组成、来源和生物可利用性,并估算了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对CDOM及具有生物可利用性CDOM的贡献。结果表明,表、底层海水中CDOM浓度(以吸收系数a350计)平均值分别为1.62±0.42 m^(-1)和1.30±0.47 m^(-1),光谱斜率(S275-295)平均值分别为0.022±0.003 nm^(-1)和0.023±0.003 nm^(-1)。利用PARAFAC模型识别出4种荧光组分,分别为陆源类腐殖酸C1、类色氨酸C2、类酪氨酸C3和微生物源类腐殖酸C4。荧光指数(FIX)、腐殖化指数(HIX)和生物指数(BIX)显示,CDOM受陆源输入和海洋自生源的综合影响。降解实验结果显示,表、底层海水中生物可利用性CDOM百分比(%∆a_(350))平均值分别为(23.36%±17.94%)和(8.93%±20.30%)。C1、C2和C4组分的荧光强度在培养之后降低,而C3组分的荧光强度上升。各荧光组分生物可利用性依次递减的顺序为:%ΔC1(23.75%±8.96%)>%ΔC4(20.83%±11.71%)>%ΔC2(11.67%±38.87%)>%ΔC3(-29.61%±39.90%),显示培养之后CDOM的平均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降低。表层海水中a_(350)、%Δa_(350)与Chl a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以估算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对CDOM的贡献为36.9%,对具有生物可利用性CDOM的贡献为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光谱 EEMs-PARAFAC 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 生物可利用性 浮游植物
下载PDF
黄河口近岸海域有色溶解有机质的时空分布及光降解特性
2
作者 薛飞扬 秦华伟 +6 位作者 李凤超 王友华 张明政 王新科 马浩阳 马元庆 梁生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4-917,共14页
根据2018年10月(秋季)、2019年5月(春季)、2019年8月(夏季)和2021年3月(冬季)在黄河口开展的溶解有机质(DOM)及其光学性质特征参数的陆海同步观测数据,结合同步开展的不同来源DOM的光降解船基现场培养试验,分析黄河口DOM及有色溶解有机... 根据2018年10月(秋季)、2019年5月(春季)、2019年8月(夏季)和2021年3月(冬季)在黄河口开展的溶解有机质(DOM)及其光学性质特征参数的陆海同步观测数据,结合同步开展的不同来源DOM的光降解船基现场培养试验,分析黄河口DOM及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该海域不同来源DOM光降解作用及控制机制.结果表明,黄河入海径流的溶解有机碳(DOC)和CDOM浓度呈现夏季高、冬季次之、春季和秋季低的变化特征;DOC和CDOM入海通量呈现夏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冬季最低的季节特征,主要受黄河流域汛期及调水调沙作用影响;黄河口DOC呈现不规则斑块状分布,CDOM呈现近岸高、离岸低的分布特征,为黄河输入、海源自生及光降解等多种因素影响所致.在黄河径流较大的夏季,DOC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其他季节更为明显,CDOM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季DOC与CDOM之间的线性关系也显著高于其他季节.春季、夏季和秋季陆源DOM光化学降解速率均高于海源;受DOM来源组成和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研究海域夏季CDOM光降解率高于春、秋两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溶解有机质 海源溶解有机质 有色溶解有机质 光降解 黄河口
下载PDF
“引江济太”水系有色溶解有机质的特征与来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锡超 纪颖琳 +1 位作者 胡青 黄清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9,共7页
在"引江济太"水系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光谱、荧光特性及其主要来源,探讨了CDOM与pH、DO、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吸收系数a(355)与CDOM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它... 在"引江济太"水系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光谱、荧光特性及其主要来源,探讨了CDOM与pH、DO、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吸收系数a(355)与CDOM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它们在河道出入湖口及开阔湖区较低,而在望虞河和太浦河中游较高,这显然与中游河道受纳了两岸污水有关,S值也表明望虞河受外源输入影响最大。通过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分析,发现了5种荧光团,包括2种类蛋白荧光团和3种类腐殖质荧光团,其中类蛋白荧光(特别是T峰)明显强于类腐殖质荧光。研究发现,水体DO浓度、pH值均随CDOM浓度呈指数函数递减。荧光指数(FI)明显偏向生物来源(约1.9),因此,"引江济太"水系CDOM以生物的本地生产为主,河道局部污染水体中的类腐殖质荧光可能来源于污水微生物对藻类产生的溶解有机质的转化,在局部河道中也有一定的外源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太 有色溶解有机质 吸收系数 三维荧光 荧光指数
下载PDF
太湖有色溶解有机质光谱吸收空间的分异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巧华 秦伯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冬、夏季全太湖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系数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就太湖CDOM的组成而言,冬、夏2季的CDOM均可大致划分为2类,夏季,一类位于太湖西部沿岸及北部湾区,另一类位于太湖东南部区域;冬季,... 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冬、夏季全太湖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系数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就太湖CDOM的组成而言,冬、夏2季的CDOM均可大致划分为2类,夏季,一类位于太湖西部沿岸及北部湾区,另一类位于太湖东南部区域;冬季,其一位于太湖北部及北部湾区,其二位于太湖的南部.太湖北部区域入湖河道输送的有机物是造成该区域CDOM的组成类型及浓度区别于太湖南部的主要因素.冬、夏2季不同盛行风引发的风生流,是造成CDOM在太湖呈现不同季节、不同空间分布的基本原因.在这2季中,北部湾区的CDOM的浓度均大于其南部区域,且南部CDOM浓度的空间变化较北部平缓.冬季全太湖CDOM组成的空间变化较夏季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湖聚类 有色溶解有机质 风生流 标准化吸收谱
下载PDF
大型丝状绿藻生长过程中有色溶解有机质光谱特征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德刚 黄清辉 李建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80-1885,共6页
通过室外模拟实验研究崇明岛北湖滩涂大型丝状绿藻常见种-刚毛藻在生长过程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光谱特征变化。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检出的类蛋白和类腐殖酸荧光峰在对照实验中变化不大,而在培养实验中明显增加。采用平行因子模... 通过室外模拟实验研究崇明岛北湖滩涂大型丝状绿藻常见种-刚毛藻在生长过程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光谱特征变化。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检出的类蛋白和类腐殖酸荧光峰在对照实验中变化不大,而在培养实验中明显增加。采用平行因子模型(PARAFAC)结合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数据分析得到的CDOM的4个组分:C1,C2,C3,C4,分别与类腐殖酸荧光峰A(C),M和类蛋白荧光峰B和T有关。培养实验中,4组分分别增加了211.5%,255.8%,75.3%和129.3%;对照实验中除C1降低34.3%外,其他组分无明显变化。吸收系数a(355)在培养实验中增加了92.9%,并且与4组分显著正相关(P<0.01);对照实验中a(355)降低了59.8%,仅与C1显著相关(P<0.05)。此外对表征分子量和组成的M值和S值进行比较发现,培养实验中M值和S值均低于对照实验。这说明在刚毛藻生长过程中可能有大分子和较强芳香性的CDOM产生。所有结果表明,刚毛藻的生长过程能够引起CDOM含量和组成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质 大型丝状绿藻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法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有色溶解有机质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谷雨 吴志旭 +3 位作者 刘明亮 何剑波 高玉蓉 虞左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7,共4页
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对新安江水库表层水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XRX-620快速多参数水质剖面仪测定和统计分析得到新安江水库表层水CDOM浓度在4个样点上的月变化,结果显示表层水CDOM浓度在春季明显高于其... 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对新安江水库表层水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XRX-620快速多参数水质剖面仪测定和统计分析得到新安江水库表层水CDOM浓度在4个样点上的月变化,结果显示表层水CDOM浓度在春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初表层水CDOM浓度为全年最低,上游至下游浓度逐渐降低。CDOM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无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新安江水库表层水CDOM的主要来源是陆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质 叶绿素A 新安江水库
下载PDF
拦河大坝对河流有色溶解有机质赋存特征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向元婧 黄清辉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了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河水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含量水平和荧光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自三峡水库支流香溪河河口(回水区)向下游至三峡水库主库区,CDOM的紫外吸收系数(a355从...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了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河水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含量水平和荧光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自三峡水库支流香溪河河口(回水区)向下游至三峡水库主库区,CDOM的紫外吸收系数(a355从1.30 m-1增至5.21 m-1)和类酪氨酸组分荧光强度及其在荧光组分中所占比例(从25%升至62%)均呈上升趋势,至三峡大坝附近达到全段峰值,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及其在荧光组分中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过坝后,CDOM吸收系数在黄陵庙处急剧降至全干流检测段最低(a355=0.95 m-1),但类腐殖质在荧光组分中所占比例达到全段最高(76%);再往下游至葛洲坝库区南津关处,CDOM吸收系数(a355=6.83 m-1)又回升至全段最高,其中类酪氨酸为绝对优势组分。水体类酪氨酸组分的增加主要源自水库浮游生物新生产活动以及微生物转化作用的增强;而CDOM的减少是因为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拦河大坝形成的湖泊效应和下泄流过程将对河流有色溶解有机质的赋存特征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质 拦河大坝 紫外吸收系数 荧光强度
下载PDF
洞穴溶解有机质组分和循环过程的季节变化特征
8
作者 刘渝港 贺秋芳 +1 位作者 沈立成 范佳鑫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6-471,共16页
溶解有机质(DOM)是岩溶碳汇的关键部分和重要的碳源,但是对于DOM在岩溶含水层中的性质和代谢过程的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为例,对洞穴有机碳的来源、组成以及微生物作用对季节补给源变化的响应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了解... 溶解有机质(DOM)是岩溶碳汇的关键部分和重要的碳源,但是对于DOM在岩溶含水层中的性质和代谢过程的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以重庆雪玉洞地下河为例,对洞穴有机碳的来源、组成以及微生物作用对季节补给源变化的响应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介导的有机碳转化过程提供研究基础。运用三维荧光EEM研究水体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性质和组分并反演地下河水中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结合地下河水水化学特征和16S rDNA细菌群落及功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以了解季节性补给源的变化对洞穴地下水DOM输入和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雪玉洞地下河水以微生物内源有机质为主(61%~77%),降雨是引起岩溶给地下河水中CDOM光谱特征变化的最重要因素,雨季外源有机质输入增加,地下河水中外源有机碳组分含量和芳香性、腐殖酸类物质增加,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代谢功能基因随之变化,洞穴中向外输出的外源有机碳增加;旱季地下河水滞留时间和蒸发作用增强,因而微生物对有机质的代谢降解过程更加充分,向洞外输出的有机碳以内源为主。本研究有助于增加对岩溶洞穴地下水系统中微生物对有机碳转化过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微生物 岩溶洞穴 地下水
下载PDF
岩溶地表河旱季有色溶解有机质组成及来源:以金佛山碧潭河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跃 贺秋芳 +3 位作者 刘宁坤 刘九缠 王正雄 段世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51-2660,共10页
岩溶水体中的有机碳汇是岩溶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明地处亚热带的岩溶地表河——碧潭河水体CDOM的组成及来源,于2017年1~3月开展从上游至下游9个点位的调查,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常规水化学指标,分析碧潭河CDO... 岩溶水体中的有机碳汇是岩溶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明地处亚热带的岩溶地表河——碧潭河水体CDOM的组成及来源,于2017年1~3月开展从上游至下游9个点位的调查,利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常规水化学指标,分析碧潭河CDOM组成和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碧潭河水体中HCO_3^-的质量分数>70%、Ca^(2+)+Mg^(2+)的质量分数>80%,为主要阴阳离子,水化学性质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2)水体CDOM在旱季主要由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和类酪氨酸(C3)组成,FI、BIX、HIX以及β:α的平均值分别为2.06、0.87、4.35和0.69,较高的FI、BIX、β∶α以及较低的HIX显示碧潭河水体CDOM在旱季整体而言具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3)水体中DIC质量浓度与C2、C3荧光强度得分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15(P<0.05)和0.644(P<0.01),表明水生生物光合作用固定DIC对水体中CDOM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该过程是对岩石风化碳汇的转换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表河 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岩溶水化学 碧潭河
原文传递
崇明岛前卫湖水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帆 朱晓敏 +1 位作者 黄清辉 李建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4,59,共5页
通过溶解性有机碳(DO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3DEEM)分析,研究崇明岛前卫湖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分布和来源。结果发现,表层水中DOC的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变化范围为5.87~7.02mg·L-1,平均值为6.35mg·... 通过溶解性有机碳(DO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3DEEM)分析,研究崇明岛前卫湖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分布和来源。结果发现,表层水中DOC的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变化范围为5.87~7.02mg·L-1,平均值为6.35mg·L-1。吸收光谱分析表明,校正吸收系数a355在养殖区最高,为4.58m-1,并呈向两边逐渐递减的趋势,暗示养殖区CDOM可能存在陆源之外的其他来源。进一步的荧光指数(f450/500)分析证实了水生生物源的存在,同时也表明前卫湖水体的CDOM总体上并没有明显偏向陆源或者水生生物源(f450/500为1.50~1.84),而a355与DOC含量的比值和荧光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787,n=10,P<0.01),说明养殖区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生物信号,其可能来源为藻类。三维荧光的分析结果表明,类腐殖酸组分普遍存在于前卫湖CDOM中,且空间差异不大;而类蛋白组分的分布差异较大,可能是影响前卫湖CDOM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这与上述生物源的分析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质 荧光指数 比吸收系数 生物生产
下载PDF
咸水藻水华期溶解有机质光谱特征变化的模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晓敏 黄清辉 李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以崇明北湖湖水培养长江口常见的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其在咸水湖中的水华暴发过程,利用分子光谱学技术分析了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溶解有机质(DOM)的光学吸收系数(a355)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增殖过... 以崇明北湖湖水培养长江口常见的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其在咸水湖中的水华暴发过程,利用分子光谱学技术分析了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溶解有机质(DOM)的光学吸收系数(a355)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增殖过程a355逐渐增加,并且出现7种荧光团,代表DOM中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腐殖酸荧光物质.在藻类进入衰亡期后,各荧光峰强度大幅度增加;类腐殖酸荧光强度、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和a355之间均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高、低激发波长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具有同源性.荧光指数的增大与类蛋白荧光的产生,显示微生物在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藻液中各荧光峰强度均很弱,说明细菌可能将源于藻类的非荧光物质转化为C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质 吸收系数 类蛋白 类腐殖酸 中肋骨条藻
下载PDF
匹里青河夏季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孟永霞 程艳 +2 位作者 李琳 贾尔恒·阿哈提 王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13-3222,共10页
对河流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光学特性、组成及来源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河流水体生态环境,为进一步揭示有色溶解性有机质在河流水体的环境影响特性提供参考.以具有典型西北干旱区流域特征的皮里青河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匹里青河河段... 对河流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光学特性、组成及来源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河流水体生态环境,为进一步揭示有色溶解性有机质在河流水体的环境影响特性提供参考.以具有典型西北干旱区流域特征的皮里青河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匹里青河河段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的33个表层水样的实测数据,对有色溶解性有机质吸收特性、荧光组分、水质参数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对匹里青河CDOM的分布特征、组成特性及来源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荒山区及自然植被区只存在类腐殖酸荧光峰,农田密集区及城镇集中区除存在典型的类腐殖峰外,还存在明显的类蛋白荧光峰.平行因子方法解析出类腐殖质组分C1和类色氨酸组分C2两种组分,且三维荧光特征参数揭示出CDOM来源为内外源共同作用,此外,研究表明CDOM组分与总磷、总氮、凯氏氮呈极显著相关性,说明水体中CDOM组分与N、P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荧光组分与水质来源相同,且CDOM来源受陆源输入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里青河 有色溶解有机质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
下载PDF
夏季长江口南北支溶解有机质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丽霞 王亚松 +3 位作者 乔德会 韩露露 郁建春 许云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7-82,共16页
本文以2021年5月长江口南北支采集的表层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氢、氧同位素,溶解有机碳(DOC)浓度,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参数,探讨了夏季长江口北支、南支(北港、北槽、南槽)水体溶解有机质的组成、分布及其影响因... 本文以2021年5月长江口南北支采集的表层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氢、氧同位素,溶解有机碳(DOC)浓度,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参数,探讨了夏季长江口北支、南支(北港、北槽、南槽)水体溶解有机质的组成、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沿长江下游到河口近海,南、北支DOC浓度分别为1.68±0.16 mg/L和1.46±0.31mg/L,CDOM的吸光系数a350分别为2.37±0.61 m^(-1)和1.59±0.24 m^(-1)。南支整体具有“高类腐殖质、低类蛋白”的特征,北支则具有“低类腐殖质、低类蛋白”的特征,这可能与南北支的径流量差异有关。在南北支不同分汊河道(北支、南支北港、南支北槽和南支南槽)中,南槽和北支有类似的海水入侵特征,但南槽具有较强的类蛋白组分输入,而南支北港和北槽样品间无显著差异,均表现为河流有机质为主的特征。对比2011年长江南北支DOC和CDOM数据显示,作为长江主河道的南支在2021年无明显变化,而北支有显著的变化。这些结果综合表明长江口DOM的变化格局可能受水动力条件(径流量)、人类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比较全球河口DOC和CDOM浓度数据后发现,不同区域的河口具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流域在植被覆盖、工农业生产水平、水利工程强度、以及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作用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溶解有机质 有色溶解有机质 水动力 海水入侵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的时间分辨荧光和稳态荧光光谱
14
作者 刘娟 周睿雅 张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9-165,共7页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水环境中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驱动者和参与者,结构复杂。尽管对CDOM稳态光谱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其激发态特别是激发单重态(^(1)CDOM^(*))的研究鲜有报道。该文在亚纳秒水平上研究了^(1)CDOM^(*)的衰减动力学...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水环境中多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驱动者和参与者,结构复杂。尽管对CDOM稳态光谱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其激发态特别是激发单重态(^(1)CDOM^(*))的研究鲜有报道。该文在亚纳秒水平上研究了^(1)CDOM^(*)的衰减动力学过程,拟合结果显示^(1)CDOM^(*)的寿命小于10 ns。分析了通过积分荧光衰减动力学曲线和利用稳态荧光光谱仪2种方法得到的CDOM稳态荧光光谱的差别,并解释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检测器的检测性能和是否进行光谱校正。相比于强度权重平均寿命(τ_(f)),振幅权重平均寿命(τ_(α))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不同发射波长下CDOM的荧光衰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质 激发单重态 时间分辨荧光 稳态荧光 平均寿命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夏婷 李珊 +1 位作者 王兆炜 谢晓芸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05-4113,共9页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分析黄河兰州段水体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组成、空间分布以及来源.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水体CDOM可能是由芳香性结构的小分子组成,解析出的4个组分中,...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分析黄河兰州段水体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组成、空间分布以及来源.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水体CDOM可能是由芳香性结构的小分子组成,解析出的4个组分中,类蛋白质(1个组分)含量最多,占总荧光强度的51.06%,类腐殖质(2个组分)次之,占36.74%,非类腐殖质(1个组分)最少,占12.20%,类蛋白质组分和类腐殖质组分来源不同.CDOM属于"类蛋白质-类腐殖质"复合主导型,以生物来源的类蛋白质为主.从上游到下游河段,CDOM的空间分布格局大体有一个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过程,其趋势主要受到类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类蛋白质的含量受到了居民/商业污水排放、河岸及水上餐饮、娱乐设施、船舶运输以及少量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等各种高强度人为活动干扰.黄河流经兰州市受到了一定的内源污染,建议对黄河兰州段水体进行内源污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质 平行因子分析 黄河兰州段水体 吸收特性 荧光特性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夏季白洋淀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光学特性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井晨 单保庆 +1 位作者 李思敏 张文强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2-352,共11页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溶性有机质(DOM)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环境中最大的溶解有机碳贮库.为了揭示典型浅水湖泊-白洋淀夏季CDOM的光学特性、空间异质性和来源,本研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光度分析方法结合平行... 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溶性有机质(DOM)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水环境中最大的溶解有机碳贮库.为了揭示典型浅水湖泊-白洋淀夏季CDOM的光学特性、空间异质性和来源,本研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吸光度分析方法结合平行因子数据分析法,分析了夏季淀区CDOM的组成,并探索分析了CDOM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从光学特性上分析,白洋淀水体中CDOM主要包括C1、C3两种类蛋白质组分和C2、C4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其中,由内源性产生的C1、C2、C3组分占比较多,体现出白洋淀CDOM来源以内源自生为主的特征;白洋淀水体中CDOM吸光度整体呈现出丰度较高的趋势,α(355)平均达到了38.22 m,光谱斜率(280~500 nm)较低,均值为0.007 nm,这种高丰度低光谱斜率的特征也映证了白洋淀CDOM腐殖化程度较高的特点,根据白洋淀淀泊特征推测其来源主要为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的腐解.不同淀区CDOM分布存在差异,整体呈现出自白洋淀南部和西部向中部、北部、东部递减的空间变化特征,造成这一分布特征的原因可能为相较于白洋淀南部地区而言,北部烧车淀等区域水生植物更多.夏季白洋淀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高,会加速CDOM的光漂白,使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生物可利用性增强,进而促进微生物、藻类、浮游动物等大量繁殖,引起水质不断恶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有效的表层水水质提升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质(DOM) 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 白洋淀 浅水湖泊 三维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岗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有色溶解有机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石磊 孙悦 +7 位作者 苑世超 彭瑞哲 刘世崇 岳哿丞 张航 王周强 李再兴 罗晓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5-2645,共11页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作为溶解性有机物的重要组分,影响着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形态特征和迁移转化过程.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以及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岗南水库自入库河口到坝前主库区...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作为溶解性有机物的重要组分,影响着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形态特征和迁移转化过程.本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以及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岗南水库自入库河口到坝前主库区四季演变过程中沉积物间隙水CDOM的分布、光谱特征以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岗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CDOM的相对浓度a254、a260、a280和a355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并且相对浓度大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沉积物间隙水CDOM的E2/E3、E3/E4、E4/E6以及SR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秋冬季的E2/E3以及E3/E4明显高于春夏季,并且秋冬季的E3/E4大部分均大于3.5,表明秋冬季沉积物间隙水CDOM具有更小的分子量和更低的腐殖化程度;三维荧光光谱通过PARAFAC解析出3种组分,分别为类酪氨酸(C1)、短波类富里酸(C2)和降解的腐殖类物质(C3),并且3种荧光组分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岗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的CDOM总荧光强度和各荧光组分荧光强度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总荧光强度以及各组分的荧光强度呈现春季的最高、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分布特征;秋冬季各个荧光组分占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春夏季各个荧光组分占比不存在显著差异,秋冬季与春夏季各个荧光组分占比存在显著差异;秋冬季沉积物间隙水CDOM生物源指数(BIX)和荧光指数(FI)均高于春夏季,表明秋冬季CDOM的自生源强于春夏季,与腐殖程度指标(HIX)的结果相吻合;PCA结合Adonis分析显示沉积物间隙水CDOM的光谱特征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P<0.001);并且组分C1、C2、C3以及水质参数[氨氮、硝氮、亚硝氮、溶解性总氮以及溶解性总磷]均有很好的线性回归方程.综上,通过对岗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CDOM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分析岗南水库有机物污染特征和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 岗南水库 间隙水 紫外-可见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EEMs)
原文传递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估算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体、土壤和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浓度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璐璐 江韬 +6 位作者 卢松 闫金龙 高洁 魏世强 王定勇 郭念 赵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08-3416,共9页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用光谱测定的DOM组分.基于2012年7月采集的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以及2012年11月采集的水体样品,通过单波长、双波长、吸收光谱斜率(S值)和三波长模型建立CDOM与...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用光谱测定的DOM组分.基于2012年7月采集的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以及2012年11月采集的水体样品,通过单波长、双波长、吸收光谱斜率(S值)和三波长模型建立CDOM与DOM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模型中三波长模型效果最佳,水体数据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88,土壤数据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33,沉积物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56.同时,利用2013年随机采集的32个土壤样品和36个水体样品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土壤DOM浓度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16.5%和16.9%,水体分别为10.32%和9.06%,相比土壤DOM而言,三波长模型对水体DOM的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溶解有机质 有色溶解有机质
原文传递
夏秋过渡季东太湖水体光学特征时空变化及驱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怀勇 李建华 +4 位作者 杨昌涛 南晶 王晓菲 王昊 石思琦 《科技通报》 2020年第5期126-135,147,共11页
为探究夏秋过渡季东太湖水体光学特征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探讨水生植物衰减存在的水生态风险,于2018年8~11月水生植物季节演替期开展了野外调查,现场定性观测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生植物逐月衰败,其覆盖面积逐月衰减直至11月消亡。定量... 为探究夏秋过渡季东太湖水体光学特征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探讨水生植物衰减存在的水生态风险,于2018年8~11月水生植物季节演替期开展了野外调查,现场定性观测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生植物逐月衰败,其覆盖面积逐月衰减直至11月消亡。定量结果显示:8~11月东太湖水体透明度分别为0.71、0.66、0.68、0.43 m,呈整体下降趋势;悬浮颗粒物浓度依次为20.85、17.52、16.05、31.3 mg·L-1,11月出现高值反弹;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63.01、58.79、33.71、36.51μg·L-1,空间差异逐月降低;有色溶解有机物丰度整体上升,依次为2.58、3.39、3.38、5.38 m-1。主成分分析显示,8~11月随水生植物衰败东太湖水体光学质量整体下降,但温度降低富营养程度有所好转。空间聚类分析显示,8~10月水生植物茂密的近岸湿地区悬浮颗粒物和叶绿素a显著较低(p<0.05),水体透明度、光学质量和富营养程度也明显最优,表明水生植物能够降低悬浮颗粒物、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但随着11月水生植物消失,近岸湿地区悬浮颗粒物和叶绿素a显著上升,透明度明显下降,水体光学质量和富营养程度有所恶化。11月水生植物消亡后,底泥再悬浮加剧引起悬浮颗粒物浓度反弹是透明度降低和水体光学质量恶化的主因。相关性分析显示磷是东太湖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水生植物主要以降低底泥再悬浮释放磷的方式抑制藻类生长,对保持东太湖"清水稳态"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证明了近年来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逐年衰减的趋势对水生态存在加剧恶化风险的报道,亟需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特性 透明度 悬浮颗粒物 浮游植物 有色溶解有机质 水生植物
下载PDF
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对再生水CDOM的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檬 刘嘉恒 +3 位作者 郑华清 葛铜岗 王金丽 李鹏峰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4期147-150,195,共5页
“十四五”规划指出,环境生态补水是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方向。然而再生水中含有许多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对水环境生态健康具有潜在影响。再生水补水在进入水环境前,通常经过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净化,是CDOM控制的重要屏障。本研究探讨了... “十四五”规划指出,环境生态补水是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方向。然而再生水中含有许多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对水环境生态健康具有潜在影响。再生水补水在进入水环境前,通常经过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净化,是CDOM控制的重要屏障。本研究探讨了人工湿地系统对CDOM的控制效果,围绕填料系统、光照、植物以及余氯等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各要素对CDOM控制的贡献度以及对CDOM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控制CDOM,填料系统、光照与植物对CDOM净化的贡献度分别为49.6%、34.6%和15.8%。湿地系统对非芳香性、疏水性、小分子的有机质去除具有一定优势。余氯会造成CDOM小分子有机质比例增加,但可通过植物强化控制。该研究结果将支撑人工湿地去除CDOM的工程设计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净化 人工湿地 再生水 污水处理 有色溶解有机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