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鹅喉羚的采食地选择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维康 徐文轩 +3 位作者 刘伟 夏参军 李莹 乔建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6-241,共6页
2006-2007年,通过野外直接观察采样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动物保护区内鹅喉羚的采食地特征。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春夏秋三季鹅喉羚采食地内的植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可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地中相应成分。主... 2006-2007年,通过野外直接观察采样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动物保护区内鹅喉羚的采食地特征。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春夏秋三季鹅喉羚采食地内的植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可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地中相应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研究区内春夏秋三季鹅喉羚采食地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是食物因子(植物种数,可食生物量和各季节大宗食物密度)、警戒因子(坡位和植被盖度)、温度因子(坡向和植被高度),以及水分因子(富含水分的食物)。冬季鹅喉羚经受严重的放牧干扰,采食地呈现为生存而被迫选择局部次适宜区域栖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采食地 主成分分析 有蹄类保护区 卡拉麦里山
原文传递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冬季狼的家域 被引量:4
2
作者 端肖楠 初雯雯 +3 位作者 王渊 杜聪聪 何雷 初红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2-458,共7页
狼(Canis lupus)是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犬属(Canis)食肉类哺乳动物(盛和林等,1999),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和研究最多的大型食肉动物(Ripple et al.,2014)。目前,我国狼的分布已由过去的全国性分布缩小至东北、... 狼(Canis lupus)是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犬属(Canis)食肉类哺乳动物(盛和林等,1999),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和研究最多的大型食肉动物(Ripple et al.,2014)。目前,我国狼的分布已由过去的全国性分布缩小至东北、西北和内蒙等地区(Zhang,1999)。在斯洛伐克,研究人员通过无线电项圈获取分布在两个国家公园内两群狼的家域利用情况(Findo and Chovancova,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捕 家域 GPS项圈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洪潘 刘冬志 +3 位作者 马伟 戚英杰 邵长亮 初红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511-9524,共14页
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受生态环境特征影响,并能反映环境变化规律。为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利用铗捕法获得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9种生境类型的环境因子及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数据。2019—2020... 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受生态环境特征影响,并能反映环境变化规律。为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利用铗捕法获得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9种生境类型的环境因子及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数据。2019—2020年春、夏季,共布设样地291块,有效铗日55269个,调查总面积176.875 km^(2),记录了啮齿类分布的12个环境因子。捕获啮齿动物419只,分属1目4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分别占捕获总个体数的34.13%和27.68%。分析结果显示,卡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捕获率最高的生境类型为沙漠(2.18%);捕获鼠种的主要分布型为耐旱型(98.09%)。12个环境因子在9个生境类型中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该保护区啮齿动物分布的生境异质性高。冗余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植被种类、灌木盖度和灌木高度是决定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4个环境因子,其中植被种数与啮齿类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随着植被种数数值的增加,除优势度指数外,其它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啮齿动物 群落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金矿生态恢复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群落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田燕菲 刘冬志 +2 位作者 初红军 石攀基 马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114,共8页
[目的]调查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后的矿区土壤状况与植物群落的恢复情况,为矿区修复治理措施提供评价依据。[方法]以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金矿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和室内试验,进行研究区植被特征、植物群... [目的]调查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后的矿区土壤状况与植物群落的恢复情况,为矿区修复治理措施提供评价依据。[方法]以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金矿生态恢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法和室内试验,进行研究区植被特征、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分析。[结果]与原生对照区相比,经过生态修复工作的金矿生态修复区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总氮、全钾的含量普遍较低;植物物种较少,以人为撒播草种的藜科植物占优势;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低,与原生对照联系紧密;植物群落主要受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的影响。[结论]在进行生态修复措施后,青河大沙沟和富蕴大沙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改善较明显,恢复效果显著。金矿恢复区由于恢复时间较短,所以植物种类稀少,群落稳定性低,土壤理化性质的含量普遍不高,还需要时间进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 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金矿生态恢复区 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赤颊黄鼠穴居地微生境的选择
5
作者 吴洪潘 初雯雯 +5 位作者 江晓珩 戚英杰 刘冬志 初红军 马伟 邵长亮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8-224,共7页
目的调查和了解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赤颊黄鼠巢域微生境的选择及与主要环境因素关系。方法2019年春、夏季,布设5 m×5 m样方,调查赤颊黄鼠活动穴居地52个,对照样方55个,分析穴居地微生境和对照样方的海拔、坡度、植物种数、植被盖... 目的调查和了解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赤颊黄鼠巢域微生境的选择及与主要环境因素关系。方法2019年春、夏季,布设5 m×5 m样方,调查赤颊黄鼠活动穴居地52个,对照样方55个,分析穴居地微生境和对照样方的海拔、坡度、植物种数、植被盖度、生物量等生境因子。对数值型生态因子数据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生态因子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ey 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对非数值型生态因子数据进行2个等级变量间的相关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在赤颊黄鼠微生境选择上起主要作用的生境因子。结果影响赤颊黄鼠穴居地微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和土壤含水率2个生态因子(均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影响赤颊黄鼠穴居地微生境选择的环境因子依次是植被盖度(权系数为0.920)、草本盖度(权系数0.863)、灌木盖度(权系数为0.778)和灌木种数(权系数为0.768)。结论赤颊黄鼠倾向于选择海拔高、土壤含水率低、平滩类型的微生境作为穴居地。研究为赤颊黄鼠的科学防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颊黄鼠 穴居地 生境选择 主成分分析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水源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石攀基 刘冬志 +3 位作者 田燕菲 初红军 马伟 田新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1-1228,共8页
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法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卡山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植物种类及数量进行统计,利用TWINSPAN和DCA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并对保护区典型水源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进行CC... 该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法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卡山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植物种类及数量进行统计,利用TWINSPAN和DCA进行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并对保护区典型水源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进行CCA分析。结果表明:(1)卡山自然保护区32个典型水源地调查共记录到15科41属53种植物。(2)群落分类共分为7个群落,分别为:铃铛刺群落、沙拐枣-麻黄群落、白刺+柽柳-蛇麻黄+羽毛三芒草群落、芨芨草+白茎绢蒿群落、盐爪爪群落、白刺群落、柽柳+盐爪爪-芨芨草群落。(3)有机质、总氮对植物群落的分布影响较大。研究认为,典型水源地作为重要的功能区域,对其进行保护是维持卡山保护区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典型水源地 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技术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Canis lupus)的活动节律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渊 初红军 +3 位作者 韩丽丽 葛炎 陶永善 布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1-778,共8页
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乔木希拜区域野放普氏野马天敌狼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月份狼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和昼行性指数β均存在极显著差异(α指数:t=8.009,df=7,P<0.01;β指数:t=13.526,... 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乔木希拜区域野放普氏野马天敌狼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月份狼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和昼行性指数β均存在极显著差异(α指数:t=8.009,df=7,P<0.01;β指数:t=13.526,df=7,P<0.01),且β=0.45<13/24,表明在研究区狼为夜行性动物。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季节活动峰型存在显著差异(2011年:χ2=13.087,df=2,P=0.041 1;2012年:χ2=12.452,df=2,P=0.023 4;2013年:χ2=18.998,df=2,P=0.032 6),因此,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狼的活动节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Canis lupus) 红外相机陷阱技术 活动节律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新疆
原文传递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Canis lupus)与社区牧民冲突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姝 初红军 +3 位作者 韩丽丽 陶永善 葛炎 马建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1-688,共8页
近5 a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社区牧民造成经济损失并带来心理恐慌,狼与牧民冲突日益尖锐。2012年7—8月,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卡拉麦里山保护区内狼的危害状况以及当地社区牧民与狼之... 近5 a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社区牧民造成经济损失并带来心理恐慌,狼与牧民冲突日益尖锐。2012年7—8月,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卡拉麦里山保护区内狼的危害状况以及当地社区牧民与狼之间的冲突。结果表明:①6个乡的牧民普遍认为在冬牧点或河谷定居点周围有狼,但是其数量有明显的差异;②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的顺序是:绵羊、牛、骆驼、山羊和马,狼对绵羊明显存在捕食偏好。每户被狼捕杀家畜的数量与家庭家畜拥有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③狼袭击家畜的时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以夜晚最为频繁,并且多发生在牧民的冬牧场,即在冬季捕食率较高;④狼一般远离道路和人类活动频繁的矿点、旅游点,而在靠近冬牧点和水源点的地方捕食家畜;⑤60.5%的牧民认为狼对草原生态系统是有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Canis lupus) 社区牧民 家畜 冲突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新疆
原文传递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现状及水质分析——以普氏野马放归区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永军 张峰 +2 位作者 曹青 胡德夫 初红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5-671,共7页
水是干旱区野生动物所依存的重要生态因子,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可利用水源和水质息息相关。为科学评价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KNR)放归普氏野马活动区域水源的水质,对KNR野马野放区现存的3种水源:自然水源(NW)、改造水源(RW)和遗弃水源(AW)... 水是干旱区野生动物所依存的重要生态因子,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可利用水源和水质息息相关。为科学评价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KNR)放归普氏野马活动区域水源的水质,对KNR野马野放区现存的3种水源:自然水源(NW)、改造水源(RW)和遗弃水源(AW)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和离子色谱(IC)分析水质。结果显示:F-、SO2-4和水中Na元素超标率较为严重,分别为60%、24%和28%。永久性自然水源中,Na元素和SO2-4浓度较高,超标率为100%。临时性自然水源中的多数离子/元素浓度低于永久性自然水源,但F-超标率达80%,显著高于其他水源。除Mg和Fe元素外,改造水源大多数离子/元素浓度与永久性自然水源相近。与遗弃水源相比较,除F-外,改造水源其他离子浓度均降低。总体上,离子浓度的趋势为遗弃水源>自然水源≈改造水源。本研究表明,3种水源中,临时性水源水质F-含量过高,在今后的改造中,应该注意除氟工作。改造水源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改善,为野生动物利用的重要水源。因此,改造水源是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但应该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减少遗弃水源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水源 遗弃水源 自然水源 水质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地野放普氏野马的活动节律: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数据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兵 初雯雯 +5 位作者 吴洪潘 任松柏 贺雷 葛炎 布兰 初红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54,共10页
2014年4月至1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22个水源地安放66台红外相机,其中在8个野放普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利用的水源地放置了16台红外相机,对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16台相机累计工作1 0... 2014年4月至1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22个水源地安放66台红外相机,其中在8个野放普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利用的水源地放置了16台红外相机,对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16台相机累计工作1 068 d,获得野放普氏野马有效照片2 051张。研究发现,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不同时段的有效照片数量符合正态分布,且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不同时段的有效照片数量,春季远低于夏季和秋季(P<0.05),而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野放普氏野马饮水频次春季极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P<0.01),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普氏野马在水源地具有稳定的日活动节律,时间分配上呈典型的钟形,13:00~17:00时达到高峰,20:00~次日5:00时快速下降,3:00~6:00时是一天中的低谷,在5:00~13:00时快速上升。不同月份野放普氏野马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t=8.364,df=7,P<0.01)和昼行性指数β(t=19.519,df=7,P<0.0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β值为0.66>0.54,表明野放普氏野马活动以昼间为主。季节间活动差异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样本K-S检验,t=7.851,df=23,P<0.01)。独立多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值差异不显著(χ~2=0.162,df=2,P>0.05)。通过在卡山保护区固定水源地的实时监测,初步明晰了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附近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水源地利用,从而为野放普氏野马的生态学研究及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红外线相机技术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活动节律
原文传递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在夏季和秋季的食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潭成 初红军 +4 位作者 刘冬志 马建伟 张钧泳 葛炎 布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2-517,共6页
2012年6—11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卡山保护区)采用痕迹截线等方法,共收集狼粪便278份,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了狼的夏秋季食性。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该区域的主要有蹄类蒙古野驴和鹅喉羚在狼食谱中的相对频率仅为1.94%和3... 2012年6—11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卡山保护区)采用痕迹截线等方法,共收集狼粪便278份,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了狼的夏秋季食性。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该区域的主要有蹄类蒙古野驴和鹅喉羚在狼食谱中的相对频率仅为1.94%和3.10%,而野放普氏野马相对频率达到了1.42%。2010年春季的严重雪灾,导致野生有蹄类种群数量锐减,这是狼捕食较少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狼已经对普氏野马在卡山保护区的野化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狼的主要食物为植物、沙鼠和昆虫,其相对频率分别为30.19%,19.35%和13.55%,且夏秋季的食物组成差异不显著(Pearsonχ2检验,P=0.192,>0.05;似然比χ2检验,P=0.131,>0.05),狼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较窄(Bsta=0.28)。狼的食性研究有助于明晰狼与有蹄类,特别是放归普氏野马之间的关系,为普氏野马野放保护管理和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保护区内狼的数量调控提供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Canis lupus) 食性 相对频率 生态位宽度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新疆
原文传递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夏季蒙古野驴适宜生境与种群数量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晓晨 邵长亮 +3 位作者 葛炎 陈晨 徐文轩 杨维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93-3004,共12页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是亚洲内陆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区域的代表性物种。开展其种群数量调查和适宜生境研究可以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于2018和2019年夏季,采用样线法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是亚洲内陆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区域的代表性物种。开展其种群数量调查和适宜生境研究可以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于2018和2019年夏季,采用样线法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地理分布现状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采用Distance 7.0软件估算了蒙古野驴的种群密度和数量,并通过MaxEnt模型分析筛选环境变量,确定保护区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调查中发现蒙古野驴718群、共4782头,有效分布位点363个。夏季蒙古野驴适宜生境主要位于保护区的中东部,面积为6737.5 km^2,占整个保护区的45.4%,估算保护区夏季蒙古野驴的种群密度为(0.5±0.1)头·km^(-2),保护区内蒙古野驴种群数量为(3246±575)头。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AUC的平均值为0.890。影响蒙古野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距水源点距离、植被类型、距人类活动区距离、距G216国道的距离、海拔和最干季的降水量。最后,从水源点保护、核心区调整、野生动物通道监测和交通建设4个方面,对蒙古野驴种群的保护管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野驴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MaxEnt模型 种群数量
原文传递
野放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家域面积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渊 初红军 +4 位作者 韩丽丽 陶永善 布兰 刘钊 蒋志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553,共9页
采用MCP方法研究了2011年至2012年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野放普氏野马家域的变化。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年间、季节间不同群体家域及其两两重叠无差异。以家族群大小为协变量进行了野放野马家域协方差分析。利用野放野马家族大... 采用MCP方法研究了2011年至2012年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野放普氏野马家域的变化。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年间、季节间不同群体家域及其两两重叠无差异。以家族群大小为协变量进行了野放野马家域协方差分析。利用野放野马家族大小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分析检验了野放野马家族大小与家域关系。结果表明:(1)野马平均家域面积由2011年的(20±2)km^2/匹扩大到2012年的(30±2)km^2/匹。对部分野放群体中头马未发生更替的野马群的研究表明,随着野马群体增大,其家域面积显著增大(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野马群的家域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异显著,且春季家域>秋季家域>夏季家域。(3)2011年不同群家域两两间相互重叠面积与群大小无显著相关(r=0.256,P=0.580>0.05)。而2012年野马群家域两两之间重叠面积有显著差异(F=4.521,df=8,P<0.001)。家域两两相互重叠面积与群大小显著相关(r=0.706,P=0.033<0.05)。(4)不同季节间野马群家域重叠面积有显著差异(F=5.695,df=8,P<0.001)。5号群、7号群和8号群的自身家域重叠面积(P<0.05),3号群、6号群和9号群的家域重叠面积(P<0.05)。(5)影响野放野马家域面积的生物因子有草本盖度、灌木盖度,非生物因子主要有温度、湿度、风速、最近水源地距离和最近居民点距离等。温度与草本盖度是影响野放野马家域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两者与野放野马家域面积显著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放普氏野马 家域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重引入
下载PDF
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多样性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锦 初雯雯 +3 位作者 葛应强 白硕 彭向前 初红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3-178,共6页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部,是以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18年4~5月,首次较为系统地对卡山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的种类、分布、生境等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鸟...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部,是以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18年4~5月,首次较为系统地对卡山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的种类、分布、生境等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鸟类9目21科5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7种。调查结果显示,春季鸟类中,共有留鸟19种、夏候鸟28种、冬候鸟6种、旅鸟6种;繁殖鸟(包括夏候鸟和留鸟)47种,占总数的79.66%;鸟类区系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占繁殖鸟种数的78.72%。工业发展、人为活动干扰、保护措施等对卡山自然保护区鸟类有不同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对应的保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多样性 调查 影响因素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大漠春天的使者
15
作者 郭青俊 柯秀群 《新疆林业》 2004年第3期30-31,共2页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拥有广袤的荒漠戈壁,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216国道贯穿其中,路过的行人时不时可见到一些野驴、黄羊等野生保护动物悠然自得地觅食、嬉戏,一派宁静与和谐.然而今年早春三月,在保护区边缘的沙漠里进驻了...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拥有广袤的荒漠戈壁,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216国道贯穿其中,路过的行人时不时可见到一些野驴、黄羊等野生保护动物悠然自得地觅食、嬉戏,一派宁静与和谐.然而今年早春三月,在保护区边缘的沙漠里进驻了一队人马,打破了往日荒漠的沉寂,引起了野生动物们的驻足、惊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资源保护
下载PDF
阿拉安道南矿井开采后地表突然塌陷区预测分析
16
作者 陈辰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7年第12期101-103,共3页
阿拉安道南矿井为新建矿井,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所环绕。井田距离保护区最近距离3.5km,距离保护区核心区最近距离17.0km。本文对井田开采后地表可能存在突然塌陷的区域进行预测分析,以便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人及野生动... 阿拉安道南矿井为新建矿井,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所环绕。井田距离保护区最近距离3.5km,距离保护区核心区最近距离17.0km。本文对井田开采后地表可能存在突然塌陷的区域进行预测分析,以便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人及野生动物掉入突然塌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安道南矿井 地表沉陷 突然塌陷区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下载PDF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重引入区域的社区保护意识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姝 初红军 +3 位作者 王渊 陶永善 邵长亮 刘冬志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43,共9页
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普氏野马野放区的社区牧民对保护区的认识、保护野放普氏野马意识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保护等。结果表明:①野放区4个乡镇社区牧民对调查涉及的保护区及普氏野马的认识有显著的差异,但对保护普氏野马持有积极... 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普氏野马野放区的社区牧民对保护区的认识、保护野放普氏野马意识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保护等。结果表明:①野放区4个乡镇社区牧民对调查涉及的保护区及普氏野马的认识有显著的差异,但对保护普氏野马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②野放普氏野马和家畜争夺草场的矛盾,与各乡镇到野放核心区的距离具有相关性;③随着到野放核心区距离的增加,社区牧民保护野放普氏野马的意识逐渐减弱;④社区牧民对野放普氏野马等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普遍了解较少。根据调查情况及卡拉麦里山保护区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逐步理顺社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牧民 保护意识 调查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不同季节鹅喉羚昼间活动节律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夏参军 徐文轩 +2 位作者 杨维康 乔建芳 刘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8-554,共7页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了鹅喉羚的昼间活动节律。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 917只,采集行为数据319.5 h,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种类型。结果表明:采食是...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了鹅喉羚的昼间活动节律。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 917只,采集行为数据319.5 h,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种类型。结果表明:采食是各季节鹅喉羚最主要的活动类型,每天有2~3个采食高峰,一般出现在晨昏和正午,不同季节采食高峰持续时间各异;休息高峰期通常出现在采食高峰之后,其全天的活动具有明显的采食—休息—采食的活动节律。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白昼不同时段和季节间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移动和"其他"行为,秋季雌性警戒和"其他"、雄性警戒行为,冬季雌性"其他"行为,雄性移动、休息和"其他"行为时间在不同时间段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行为在不同时段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行为表现出显著的季节间差异(p<0.05)。食物资源量、环境温度和生理周期均影响鹅喉羚的活动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 活动节律 气候环境 有蹄类保护区 卡拉麦里山
原文传递
卡拉麦里山雌雄盘羊行为差异及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宁娜 初红军 +3 位作者 张钧泳 杜聪聪 贺雷 葛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7-203,共7页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对盘羊蒙古亚种(Ovis ammon darwini)的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雌雄盘羊有着相似的行为模式,但某些行为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对盘羊蒙古亚种(Ovis ammon darwini)的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雌雄盘羊有着相似的行为模式,但某些行为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中,各季节采食行为都占有较高比例(约50%),雌雄盘羊在采食行为时间分配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不同季节卧息行为也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但春季和秋季雌雄盘羊的行为时间分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昼间,雌雄盘羊均花费较多的时间采食和卧息;且雄性盘羊卧息使用的时间明显高于雌性。单性盘羊群体的行为一致性高于混合群体,雌、雄单性群体的行为一致性指数与混合群体相反。盘羊单性群体与混合群体的行为一致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雌性群体与混合群体:χ~2=14.976,df=1,P〈0.01;雄性群体与混合群体:χ~2=10.472,df=1,P〈0.01)。盘羊蒙古亚种雌雄性行为之间的差异性验证了性别分离的活动预算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羊(Ovis ammon) 行为节律 行为一致性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Ungulate Population in Jiangxi Mato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Predicting the Prey-base from Empirical Field Data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国梁 Alice Laguardia +1 位作者 Falk Huettmann 时坤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6年第5期397-403,共7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reintroducing the South China tiger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in the Jiangxi Mato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ie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prey distribution i...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reintroducing the South China tiger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in the Jiangxi Mato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ield survey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prey distribution in the reserve. Twelve permanent transects were set in three distinct functional zones from February to April 2012 and May to July 2013. A total of 112 ungulate signs were recorded on these transects. In addition, 20 camera traps were used to survey ungulates and predators in 2012, while the following year we extended the survey site by using 30 cameras. Overall, 6641 capture events on 2930 camera days were obtained, presenting a variety of ungulate spe- cies: muntjak (Muntiacus muntjak), tufted deer (Elaphodus cephalophus), serow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and wild boar (Sus scrofa).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ungulates was compared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zones using a single factor of variance analysis in SPSS softw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un- gulates were recognized between the core zone and experimental zone, but not in other zon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habitat type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the nature reserve. Using ArcGIS analysis and Salford Predictive Modeler software, we ran several predictive models to understand which areas are most suitable for ungulates. We conclude that muntjac and wild boar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xperimental zone, serow are more common in the core zone, while tufted deer are located evenly in the three functional zones.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effective and feasibl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for Mato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ere recom- mended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tiger Jiangxi Mato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amera traps UNGULATES SPMmodels management strateg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