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朋友观之比较
被引量:9
- 1
-
-
作者
何元国
-
机构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1期47-52,共6页
-
文摘
本文首先考察了朋友概念的历史变化,然后比较了友爱和仁两个基本概念,这些是全文的铺垫。本文主要从“信”和“乐”两个方面比较了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朋友观。“信”为友道之基,这是《论语》强调“信”的原因所在;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类型的朋友“信”的情况不同,有的无“信”可言,有的靠法律来保证,有的靠道德来保证,有的则是朋友本身应有之义。朋友为人类生活带来快乐,孔子认为这种快乐是“仁道之乐”;亚里士多德认为是“理性之乐”。比较有助于我们认识两位大师的伦理、政治以及哲学思想。
-
关键词
孔子
亚里士多德
朋友观
-
Keywords
friend you (友 ) ren (仁) philia confucius aristotle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试论孔子朋友观的建构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彭浩生
-
机构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
-
出处
《理论界》
2012年第11期146-148,共3页
-
文摘
西周之时的朋友关系依附于血缘关系,其产生与维持由血缘决定。孔子之时的朋友关系则挣脱了血缘的规定,而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孔子对朋友关系的生成与维持作出了理性思考与价值引导,认为不同主体之间依凭朋友关系可以创造一种道德生活与开辟一个道德世界,认为这是朋友关系的重要生成取向,还认为重感情、依礼义和讲诚信是朋友关系的关键维持方式。孔子对朋友关系的理解使人认识到一种与"我和他"有所不同的"我和你"的人际关系,对当代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关键词
孔子
朋友观
当代启示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哈克贝利·费恩和韦小宝朋友观的异同
- 3
-
-
作者
刘士杰
靳伟英
-
机构
石家庄铁道学院外语系
-
出处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48-49,共2页
-
文摘
哈克贝利·费恩和韦小宝分别是马克·吐温所著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金庸所著的《鹿鼎记》中的主人公。两个人都是文学作品中比较著名的少年形象。虽然二人一个是美国文学中的少年一个是中国文学中的少年,而且两部作品产生的年代也相去甚远,但是两个主人公还是有一定的可比性,那就是他们的朋友观。本文将结合两部作品分析二人朋友观的异同。
-
关键词
哈克贝利·费恩
韦小宝
朋友观
义气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I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西方“朋友”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陈程
-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9-32,共4页
-
文摘
"朋友"是中西方共有的"泛人类"经验与文化,但在中西方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其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却具有很大差别。中西方"朋友"观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系亲疏;二是时间长短;三是相处之道。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与社会组织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朋友"观和交往习惯。其次,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形成不同"朋友"观的外部原因。再次,中西方不同的历史经历与民族性格是形成不同"朋友"行为的基本原因。最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他们对"朋友"观念的不同理解的根本原因。
-
关键词
朋友
中西方“朋友”观
文化差异
圈子文化
-
Keywords
friend
Chinese and Western views on "friend"
cultural difference
culture of circles
-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