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服务型劳动性质特征及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于亚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传统观念认为第三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从事的服务型劳动,不创造物质财富,因而不创造价值,不创造国民收入,从而对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而实践证明第三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从事的服务型劳动,绝大部分是创造价值、创造国民收入... 传统观念认为第三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从事的服务型劳动,不创造物质财富,因而不创造价值,不创造国民收入,从而对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而实践证明第三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从事的服务型劳动,绝大部分是创造价值、创造国民收入的,它的充分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人们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城市劳动者的充分就业;有利于平衡消费品供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劳动 合理化 优化 平衡 发展
下载PDF
消费结构的优化与服务型劳动的发展
2
作者 王孝春 苏辉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8-51,共4页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消费结构将不断优化。服务型劳动的发展既是人们消费结构优化的客观要求 ,又是其重要保证。服务型劳动与其它类型劳动的不同点在于 :主要“不是在一个物品的形式上 ,而是在一个活动的形式上提供服务...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消费结构将不断优化。服务型劳动的发展既是人们消费结构优化的客观要求 ,又是其重要保证。服务型劳动与其它类型劳动的不同点在于 :主要“不是在一个物品的形式上 ,而是在一个活动的形式上提供服务” ;其对劳动力本身的依赖性更强 ,与消费者对它的消费过程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 ;服务型劳动创造较大的价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服务型劳动部门将进一步发展 ,服务型劳动量将进一步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结构 服务型劳动 优化 发展
下载PDF
山东农村保教人员的形象重塑与自我认同(1949—1961)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丽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5,共9页
儿童照管作为一项传统的妇女家务劳动,伴随着农村社会变革对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进入公共领域。山东农村保教群体应运而生,最初主要由老年妇女组成。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妇联在高级社成立初期调整了保教队伍,要求政治清白、身体健康、热爱儿... 儿童照管作为一项传统的妇女家务劳动,伴随着农村社会变革对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进入公共领域。山东农村保教群体应运而生,最初主要由老年妇女组成。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妇联在高级社成立初期调整了保教队伍,要求政治清白、身体健康、热爱儿童、有文化的青壮年妇女担任保教人员。然而,许多被指派到岗的青壮年妇女对这项工作缺乏认同感。对此,官方采取思想教育、表彰奖励、技能培训等方式重塑职业属性、改造职业群体。重塑和改造取得效果,保教人员在工分依然偏低的情况下认同自我、做出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保教为代表的服务型劳动的发生与发展,说明家务劳动男女不平等、“妇女解放”话语主要针对青壮年妇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农村 保教人员 服务型劳动 妇女解放
下载PDF
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Using Distance-based Approach in Beijing, China 被引量:7
4
作者 LI Jiaming ZHANG Wenzhong +1 位作者 YU Jianhui CHEN Hongxi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698-712,共15页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industrial location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this article is to test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across industries and firm sizes at the city level. Our research bases on a unique plant-lev...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industrial location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this article is to test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across industries and firm sizes at the city level. Our research bases on a unique plant-level data set of Beijing and employs a distance-based approach, which considers space as continuous.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we set two sets of references for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respectively to adapt to the investigation in the intra-urban area. Comparing among eight types of industries and different firm sizes, we find that: 1) producer service,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re more likely to cluster, whereas personal service and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tend to be randomly dispersed in Beijing; 2) the spillover of the co-location of finns is more important to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has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allocation than business-oriented services in the intra-urban area; 3)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ies are driven by larger establishments, whereas manufac- turing industries are mix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nce-based approach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tra-urban area BEIJ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