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学前教育资源服务承载力分析--以杭州主城区为例
1
作者 何莹莹 郭靖娴 +4 位作者 郑前 张韵周 季诚钧 刘婷 解山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69-377,共9页
区域性学前教育资源服务承载力和空间布局状况是学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本研究以杭州市为例,将GIS空间分析技术、权属分析和优质园的服务承载力分析法相结合,对杭州市2015—2019年学前教育资源的服务承载力变化及布局情... 区域性学前教育资源服务承载力和空间布局状况是学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本研究以杭州市为例,将GIS空间分析技术、权属分析和优质园的服务承载力分析法相结合,对杭州市2015—2019年学前教育资源的服务承载力变化及布局情况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杭州市幼儿园空间布局整体上能够满足适龄儿童的一般需求,并逐渐呈现由单一中心向多片区、多中心发展的态势.然而学前教育资源仍然存在分布不均衡、幼儿园学位数及优质等级园数量不足而导致个别区域服务承载力薄弱等问题.为此,要树立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优质公办园及普惠性幼儿园,因地制宜、科学优化幼儿园空间布局和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资源 杭州市 空间布局 服务承载力
下载PDF
公共文化服务承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性研究——以郑州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齐喻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5-883,共9页
为了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承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影响机制,选取郑州都市圈2010—2020年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使用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为了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承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影响机制,选取郑州都市圈2010—2020年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使用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其内在驱动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郑州都市圈公共文化服务承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二者高值集中于中部地区,空间呈现中心—边缘溢出效应。②研究期末,绝大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度过渡至初级协调状态,但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仍存在区域差距性。③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公共文化场馆、设施数量为主要驱动影响因素,对系统耦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策调控力的推动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都市圈 公共文化服务承载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基于“载体—荷载”视角的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测度
3
作者 杨楠 罗文竹 申立银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39,共7页
准确测度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是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载体—荷载”视角,从公共服务载体和荷载的适配状态入手,构建了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测度方法。同时,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选取长三... 准确测度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是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载体—荷载”视角,从公共服务载体和荷载的适配状态入手,构建了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测度方法。同时,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选取长三角地区的41座城市展开了实证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是公共服务载体的荷载强度,可表现为承载状态值,这一状态值并非越大越好,也非越小越好,而应当在城市特定的发展条件下有一个合理的相对值;(2)城市公共服务承载状态具有区间特征,可以通过四分位法将其划分为4个区间,即高风险超载区间、高利用区间、中度利用区间和低利用区间;(3)实证结果发现,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公共服务承载状态总体上从以高风险超载和高利用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中度利用和低利用为主,公共服务超载风险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 载体—荷载 区间特征
下载PDF
超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差异与提升对策研究——以北上广深四城(2005-2015)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郁 魏程瑞 +1 位作者 王艳 李凌冰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6,共9页
本文基于对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理论内涵的前期研究结果,从受压力、支撑力、调控力这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2005-2015年间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分析城... 本文基于对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理论内涵的前期研究结果,从受压力、支撑力、调控力这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2005-2015年间北上广深四个超大城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分析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发展规律和结构特点。本文发现,超大城市公共服务的支撑力相近,但受压力和调控力差距较大,承载力的相对水平、内部结构和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承载能力虽然受到人口与经济增长等受压力的一定影响,但是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支撑力和调控力的水平,取决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以及城市治理的水平。因此,在城市问题的治理中,应更重视通过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以改善和解决各类城市发展问题,而非片面强调对城市人口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承载力 超大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治理
下载PDF
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理论内涵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2,共8页
本文在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务的社会经济效应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理论概念和内涵,对影响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因素进行剖析,为评价指标选取等后续研究提供支持。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公共福利性和空间经济性及... 本文在分析了城市公共服务的社会经济效应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理论概念和内涵,对影响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因素进行剖析,为评价指标选取等后续研究提供支持。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公共福利性和空间经济性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支撑-约束协同效应,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质量和方向。公共服务支撑-约束协同效应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在供需匹配和成本收益公平分配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关键是在强化支撑力、疏解施压力的基础上,从增强制度、管理等的调控力等方面入手加强公共服务的供需匹配和成本收益匹配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 有效供给 供需匹配 成本收益公平分配
下载PDF
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以上海十城区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郁 魏程瑞 戴思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15,共11页
文章基于前期对于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理论内涵的研究,从施压力、承压力、调控力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2006-2015年间上海区县级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分析上海各区域公共服务... 文章基于前期对于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理论内涵的研究,从施压力、承压力、调控力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基于2006-2015年间上海区县级统计数据,进行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分析上海各区域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发展规律和区域特点。文章发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虽然受到人口与经济社会活动等施压力的影响,但是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承压力和调控力的水平,取决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以及城市治理的水平。因此,在城市快速发展与城市病的治理过程中,应更为重视通过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来改善和解决各类城市发展问题,而非片面强调对城市人口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承载力 超大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大别山区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力及协调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伟 余向洋 +3 位作者 程启先 张鑫仕 王佳楠 张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431,共8页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运用指数变换规范化、均方差赋权法、灰色模糊物元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2003—2018年大别山区7个地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力及其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大别...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运用指数变换规范化、均方差赋权法、灰色模糊物元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时间序列预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2003—2018年大别山区7个地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力及其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呈平稳增长的趋势;(2)各地市承载力协调度评价值在预测时段(2019—2023年)呈现增长趋势,标准差椭圆模型呈现出“西北—东南”趋势、重心移动路径偏北;(3)大别山区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研究有待深化,后续研究应当从指标、时段和区域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力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时空演化 协调发展 大别山区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
8
作者 任继勤 郑洪杰 +1 位作者 朱亦轩 张彦博 《智能城市》 2021年第22期16-19,共4页
文章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计算2011-2018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公共服务承载力。研究表明,京津冀各市的公共服务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地区差异较大,... 文章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PSR模型构建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灰色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计算2011-2018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公共服务承载力。研究表明,京津冀各市的公共服务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地区差异较大,且承载力的结构特征不一。北京市特征为高需求、高供给、强响应,天津市特征为高需求、强响应但低供给,河北各市为稳定的低需求、低供给、弱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承载力 PSR模型 熵值法 灰色综合评价
下载PDF
居民选择行为视角下医疗设施服务承载力GDCL评价方法——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武田艳 唐春雷 +1 位作者 张若晨 王旭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69,共6页
判断医疗设施的承载力并对医疗需求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成为提高医疗资源宏观配置效率以及医疗设施微观运行效率的关键。该文基于居民选择行为视角,在多项Logit(MNL)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引力可达性的离散选择Logit(GDCL)模型,采用BA无... 判断医疗设施的承载力并对医疗需求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成为提高医疗资源宏观配置效率以及医疗设施微观运行效率的关键。该文基于居民选择行为视角,在多项Logit(MNL)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引力可达性的离散选择Logit(GDCL)模型,采用BA无标度网络模型中的择优机制刻画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竞争效应,通过仿真模拟方法计算医疗设施的服务承载力并评价其服务承载状态。研究表明:引入择优机制能够有效刻画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竞争,进而弥补现有引力模型对需方竞争考虑不足之缺陷;通过选取合适的模型参数,医疗设施服务承载力评价结果能够为医疗设施的空间配置优化、医疗需求的合理引导提供决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施 医疗服务选择 MNL模型 需方竞争 服务承载力
下载PDF
智慧城市引领下的中国特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煦诗 《上海城市管理》 2018年第6期13-18,共6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缩影。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在为城市居民带来便捷生活和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城市问题。依据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理论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智慧城市引领下的特大城市公共服...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缩影。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在为城市居民带来便捷生活和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城市问题。依据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理论和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智慧城市引领下的特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基于科学的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典型特大城市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加强和改善特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力的科学方案,有助于实现相关区域城市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特大城市 智慧城市
下载PDF
上海超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水平的时空特征演变机制——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程瑞 王郁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62,共11页
基于P-S-R模型构建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状态空间法对上海市2005年-2016年间公共服务承载水平进行评价后发现:(1)上海各区公共服务承载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形成了重度超载、轻度超载和满载的三类类型。(2)在核心区公... 基于P-S-R模型构建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状态空间法对上海市2005年-2016年间公共服务承载水平进行评价后发现:(1)上海各区公共服务承载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形成了重度超载、轻度超载和满载的三类类型。(2)在核心区公共服务重度超载状况加剧恶化的同时,其他区超载的速度相对缓慢,与核心区之间的差距日趋明显。(3)上海城市公共服务的压力主要来自公共交通领域,而公共服务状态水平更多受到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供给水平的影响。公共服务的响应水平则主要受到保障性住房、环保和公共交通领域财政支出水平的影响。(4)核心区重度超载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人员增长迟缓;其他区域除了状态、压力方面存在不同问题之外,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最为普遍。因此,应根据各区的不同问题和短板,针对性地加强公共服务人财物的投入,以期有效提升上海超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承载力 状态空间法 PSR模型 城市治理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与评估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77
12
作者 曹智 闵庆文 +1 位作者 刘某承 白艳莹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 生态承载力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是较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等更为复杂和综合的概念。论文在分析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为研究主线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Ecosystem-Servicesbase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SECC)的定义,即某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及其空间格局决定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能支撑的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并构建ESECC评估模型:将所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纳入评估模型,把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看作"黑箱",针对每种生态系统服务分别评估其承载力,并根据"短板效应"取最小值作为区域生态承载力。最后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核心保护区之一云南省红河县为例对ESECC评估模型进行案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云南省红河县
原文传递
基于德尔菲-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世军 顾光海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11-320,共10页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承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和保障城市运行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面临压力和挑战.在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畴、种类、配置、衡量标准等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和德尔菲法从中小学教育设施...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承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和保障城市运行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面临压力和挑战.在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范畴、种类、配置、衡量标准等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法和德尔菲法从中小学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基础生活设施、道路与交通设施、环保卫生绿化设施七个方面确定17种具体公共服务设施并选取47个衡量指标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德尔菲-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全国35个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现状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实证,验证了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评价体系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 德尔菲-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 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差异性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世军 顾光海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1-273,共13页
承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和保障城市运行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地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的不一,带来不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水平的不同.通过... 承载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和保障城市运行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地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的不一,带来不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水平的不同.通过构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35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各城市的优势和差异,为促进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 主成分聚类分析 评价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Methods and Research Trends for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被引量:24
15
作者 DU Wenpeng YAN Huimin +1 位作者 YANG Yanzhao LIU Fa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8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With the intensive research into global coupling relationships,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CC),seen as the crucial link between natural ecosystems and human systems,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inter... With the intensive research into global coupling relationships,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ECC),seen as the crucial link between natural ecosystems and human systems,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ecology,resources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as well as for research on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However,ECC research remains immature and lacks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as a result of many limiting factors and different space-time conditions.At present,Chinese and foreign studies focus on methods to evaluate ECC while neglecting to identify the internal driving mechanisms of ECC.In 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ECC,we introduce three evaluation methods for ECC:ecological footprint(EF),human approp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HANPP)and ecosystem services consumption(ESC).Furthermore,we illuminate research focuses and developmental directions for ECC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chanisms,threshold,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s and coupling dynamic model of multi ecological factors,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ECC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system services ecological consumption THRESHOL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