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服饰史的建构与思考
1
作者 孔凡栋 冯戈恒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面对新出现的数字服饰史概念,回顾了相近领域数字艺术史的发展,评述了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数字服饰史;分析数字服饰史存在的可能性与特殊性,提出数字服饰史的4种方法论:服饰数据库的构建、古代服饰的数字化复原、基于大数据计算方法的... 面对新出现的数字服饰史概念,回顾了相近领域数字艺术史的发展,评述了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数字服饰史;分析数字服饰史存在的可能性与特殊性,提出数字服饰史的4种方法论:服饰数据库的构建、古代服饰的数字化复原、基于大数据计算方法的古代服饰分析应用、使用数字计算方法的服饰社会史研究。研究认为,虽然数字服饰史研究面临诸多的困境与限制,但仍在持续发展,对其研究有助于推动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饰史 数字艺术 数字转向 数字人文
下载PDF
材料、方法和观念——中国服饰史研究再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芳 《美术大观》 2023年第6期138-140,共3页
中国服饰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从“屋内屋外”不同视角研究服饰,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呈现服饰的面貌。尤其是物质文化视野下的服饰研究和社会生活史视角下的服饰研究,能全面彰显服饰作为“物”所呈现的一套象... 中国服饰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从“屋内屋外”不同视角研究服饰,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呈现服饰的面貌。尤其是物质文化视野下的服饰研究和社会生活史视角下的服饰研究,能全面彰显服饰作为“物”所呈现的一套象征系统,或者说一套“物语”语法,以及“人”与“物”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回答服饰研究中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内屋外” 服饰史 物质文化 物语 象征系统
下载PDF
区域服饰史的困境与出路——评袁仄主编《北京服饰文化史》
3
作者 杨道圣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126-128,共3页
《北京服饰文化史》突出地反映了区域服饰史的写作困境,即开端的选择以及分期如何与服饰通史区别开来,如何概括区域服饰独特的形式。当然这本著作也表达了突破这种困境的努力,利用北京在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特殊地位把北京服饰作为中国服... 《北京服饰文化史》突出地反映了区域服饰史的写作困境,即开端的选择以及分期如何与服饰通史区别开来,如何概括区域服饰独特的形式。当然这本著作也表达了突破这种困境的努力,利用北京在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特殊地位把北京服饰作为中国服饰的代表,同时尽可能展示清代以来北京服饰的特色,以及在近代出现的服装行业各个方面的发展。在区域服饰史的研究和写作中,《北京服饰文化史》在语言的表达,史料的选择,图像的利用以及书籍装帧方面较同类著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服饰史 城市服饰史 北京服饰史 服饰史观念
下载PDF
基于中国古代纺织服饰史研究的孝文化考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强 杨锋 李斌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6-30,共5页
对中国古代纺织服饰与孝相关的文本、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可看出中国古代孝文化呈交互性的双向结构,这是孝文化永葆青春的源泉,也是中国当代孝文化的现代性表达;通过研究丝绸的起源动机,可以看到孝和追求灵魂再生的宗教观成就了中国的伟... 对中国古代纺织服饰与孝相关的文本、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可看出中国古代孝文化呈交互性的双向结构,这是孝文化永葆青春的源泉,也是中国当代孝文化的现代性表达;通过研究丝绸的起源动机,可以看到孝和追求灵魂再生的宗教观成就了中国的伟大发明——丝织;用现代的技术语言精密地去表征中国古代的丧服密度,从礼的角度和现代语境可理解中国古代孝的层级性,即孝是根据血缘关系分层级的;对于孟母断杼的表述,《韩诗外传》的表达最接近历史本原;董永孝故事前部分有其历史根源,并受政府宣传,而涉及织女部分与佛教和民间宣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纺织服饰史 孝文化 考辨
下载PDF
沈从文与服饰史研究的三重证据法 被引量:7
5
作者 杨道圣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44-48,共5页
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实际上已意识到服饰史料的三个种类:实物、图像、文献,惜其未能详尽其言。本文从其中分析出最适合服饰史研究的三重证据法,并结合罗兰·巴特对于服饰符号体系的三分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参照西方服装史的... 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实际上已意识到服饰史料的三个种类:实物、图像、文献,惜其未能详尽其言。本文从其中分析出最适合服饰史研究的三重证据法,并结合罗兰·巴特对于服饰符号体系的三分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参照西方服装史的研究,提出运用三重证据法研究中国服饰史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服饰史研究 三重证据法
下载PDF
论民国服饰史研究中的向度预设与范式转换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建培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16-21,共6页
民国是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社会变革最为跌宕起伏、文化冲突最为剧烈的时期,也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过渡阶段。以价值向度的预设、研究范式的转换为导向,在问题意识下对民国服饰史研究的学术特征、历史情境、本质问题、方法边界、文献解... 民国是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社会变革最为跌宕起伏、文化冲突最为剧烈的时期,也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过渡阶段。以价值向度的预设、研究范式的转换为导向,在问题意识下对民国服饰史研究的学术特征、历史情境、本质问题、方法边界、文献解读等问题进行反思性探讨,是拓展民国服饰史研究的一种新进路,也是科学书写中国近代服饰史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服饰史 情景 文献特征 向度预设 范式转换
下载PDF
补史乘之阙——历代画学著作论人物画部分对中国古代服饰史研究的佐证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7期106-110,共5页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多以图像及实物为主。服饰依附于人,描绘人物的绘画作品自古有之且不乏珍品,对历代人物画也可见传记、鉴藏及品评著述,从中亦可窥见所处时代的服饰风貌。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文献及一些重要的史料在服饰史研究中尚...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多以图像及实物为主。服饰依附于人,描绘人物的绘画作品自古有之且不乏珍品,对历代人物画也可见传记、鉴藏及品评著述,从中亦可窥见所处时代的服饰风貌。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文献及一些重要的史料在服饰史研究中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和重视。与绘画密切相关的画学文献中,在论人物画部分有对服饰形制、色彩、纹样以及衣冠之制的相关内容涉及,可以作为服饰史研究的补漏考证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学文献 古代人物画 服饰史 料考证
下载PDF
论服饰史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喆 《纺织教育》 2007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前,绝大多数服装设计本科专业都开设了服饰史课程,虽然各个院校对服饰史课程的态度和课时量安排并不一样,但在教学中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就是将服饰史作为一门独立性很强的课程,而忽视与其他服装课程的联结,忽视它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基础性作用 服装设计 服饰史 课程 专业教育 本科专业 课时量 教学
下载PDF
服饰史研究中的艺术品素材
9
作者 黄蔚 《艺术科技》 2014年第10期69-69,共1页
服饰史研究对众多学科均有重要意义,研究中除了涉及官方文献、民间文献和服饰实物这三种素材,艺术品素材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素材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使素材得以提炼。服饰史研究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随着素材数量的增加,... 服饰史研究对众多学科均有重要意义,研究中除了涉及官方文献、民间文献和服饰实物这三种素材,艺术品素材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素材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使素材得以提炼。服饰史研究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随着素材数量的增加,对素材的深入了解,体系将逐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史 服饰 服饰研究 艺术品 素材
下载PDF
中国服饰史上的“内衣外穿”现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晓慧 刘文永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7-47,共1页
一、历史上的内衣外穿现象 所谓内衣外穿,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指将内衣作为外衣穿着,其二指将本不应该外露的内衣外露穿着。内衣,也称“亵衣”、“胁衣”、“小衣”,一般指贴身之服,平时不能轻易示人。中国古代男女穿着内衣的历... 一、历史上的内衣外穿现象 所谓内衣外穿,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指将内衣作为外衣穿着,其二指将本不应该外露的内衣外露穿着。内衣,也称“亵衣”、“胁衣”、“小衣”,一般指贴身之服,平时不能轻易示人。中国古代男女穿着内衣的历史很早,先秦时期的史籍已有这方面记载。如《礼记·檀弓》记称:“季康子之母,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撤之。”古代男女的贴身内衣还有许多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衣 中国 服饰史 先秦时期 穿着 男女 古代
下载PDF
基于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西洋服饰史》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宏蕊 霍楷 《戏剧之家》 2020年第30期169-170,共2页
本篇文章在当前线上教学的迫切需求下,以雨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等主要授课平台为例,结合以往线下教学及混合式教学经验,针对鲁迅美术学院服装专业《西洋服饰史》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方案、措施、方法等问题进行具体的探索与... 本篇文章在当前线上教学的迫切需求下,以雨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等主要授课平台为例,结合以往线下教学及混合式教学经验,针对鲁迅美术学院服装专业《西洋服饰史》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方案、措施、方法等问题进行具体的探索与实践。文章针对《西洋服饰史》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进行探索,以期促进教学改革,确保在疫情影响下,尽量减少或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从而避免影响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腾讯会议 服饰史 线上教学
下载PDF
名称依旧,形制全非——中国服饰史中的几个例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机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24-28,共5页
研究文物要将实物与文献记载相结合,了解其产生和演变过程,并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及历史相关联。本文选取几个服饰方面的例子-冠、金紫、霞帔,对其形制变迁进行了追踪,以正现今个别考古报告及学者对其形制使用所存在的误解。从《礼记·... 研究文物要将实物与文献记载相结合,了解其产生和演变过程,并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及历史相关联。本文选取几个服饰方面的例子-冠、金紫、霞帔,对其形制变迁进行了追踪,以正现今个别考古报告及学者对其形制使用所存在的误解。从《礼记·冠义》等文献来看,冠是礼仪性的发罩,而帽子在上古时代有身份的人及庶民均不佩戴,巾帻则与现代的帽子相近。西汉后期冠和帻形成了一个整体。汉、唐两代所指"金紫"则完全不同,汉朝指金印紫绶,唐代指紫袍和金鱼袋。帔在唐代质地飘逸,而宋代将帔帛稳住以"行莫摇裙",清代"霞帔"则发展为坎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称 形制 中国服饰史
下载PDF
2005“中国服饰史与敦煌学”论坛在敦煌举行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声良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05年8月13—15日,由东华大学、敦煌研究院及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主办的“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于敦煌研究院会议厅举行。来自全国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及上海市相关的领导、企业代... 2005年8月13—15日,由东华大学、敦煌研究院及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主办的“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于敦煌研究院会议厅举行。来自全国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及上海市相关的领导、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上,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李柯玲、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先后致词。三位领导的发言对“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东华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把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相结合,拓宽了中国服饰史研究及敦煌学研究的道路,并在教育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敦煌服饰的深入研究寄予了厚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5年 中国 服饰史 敦煌学 民族文化 学术品位
下载PDF
西方服饰史上的另类审美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蕾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3期70-71,共2页
人类的审美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人类围绕着自己的身体展开了各式各样的极具创造性的"实验",由于时代的不同,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在不同时代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共性审美观以及个性审美观。有个别怪异的、现代人无... 人类的审美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人类围绕着自己的身体展开了各式各样的极具创造性的"实验",由于时代的不同,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在不同时代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共性审美观以及个性审美观。有个别怪异的、现代人无法理解的共性审美观在中西方服饰史上留下了足迹,而这些足迹有些如昙花一现,有些则驻足良久。笔者主要讨论人类在不同时代的共性另类审美观,分析西方服饰史上的个别怪异现象,如文艺复兴时期让女性丧失生育功能甚至献出年轻生命的束身胸衣(Basquine),洛可可时期迫使房门抬升高度、吊灯升高的高达90厘米的发髻,以及迫使马车门宽度加宽的4米裙摆,以及为了追求这些所谓的美好行为而催生的许多啼笑皆非的发明。了解、分析这些现象对我们研究服饰史、时尚的流行及人类审美观都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另类 共性审美观 西方服饰史
下载PDF
论中国服饰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浅谈唐朝女子服饰
15
作者 秦丽娜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9期251-252,共2页
中国服饰文化历经千年发展,智慧的中国人已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服饰。然而,纵观服饰发展之历史长河,唐朝服饰却是服饰文化发展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关键词 服饰史 唐朝女子服饰 飞跃
下载PDF
浅谈颈部后方的装饰设计在服饰史中的演变
16
作者 沈瀚文 《美术大观》 2012年第10期116-116,共1页
服饰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一项人体装饰。物理上人体可被分为许多区域,而纵观历史,颈部区域无论从物理或是美学上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古时"项上人头"的俗语便可窥探一二。然而,作为脖子的一部分,颈部后方与前方比较总是相对会被忽... 服饰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一项人体装饰。物理上人体可被分为许多区域,而纵观历史,颈部区域无论从物理或是美学上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古时"项上人头"的俗语便可窥探一二。然而,作为脖子的一部分,颈部后方与前方比较总是相对会被忽视,大部分的颈部饰品设计也主要集中在颈部的前方。追根溯源可能是因为人类天性较重视眼睛所能顾及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设计 服饰史 颈部 演变 人类天性 人体 物理 饰品
下载PDF
新书介绍:书名:《中西服饰史》(第3版)
17
《纺织服装教育》 2019年第6期510-510,共1页
作者:黄士龙定价:49.80元书号:9787566916112开本:16开简介:该书由中国服饰史和外国(以欧美为主)服饰史两部分组成,以历史为线索,介绍不同朝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服装服饰发展概况及其特色。中国服饰史部分有先秦(含原始)、秦汉魏晋... 作者:黄士龙定价:49.80元书号:9787566916112开本:16开简介:该书由中国服饰史和外国(以欧美为主)服饰史两部分组成,以历史为线索,介绍不同朝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服装服饰发展概况及其特色。中国服饰史部分有先秦(含原始)、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共和国服饰发展概述,外国服饰史部分有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及古罗马、拜占庭及文艺复兴后欧美服饰发展概述。全书既介绍服装的发展概况,又重于审美式评述的展开,并力求综合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观点统领资料,避免史料的堆积,文字叙述通俗,叙议结合,图文并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史 服装服饰 新书介绍 中西服饰 两河流域 最新研究成果 拜占庭 古埃及
下载PDF
图像的转译对设计史研究的意义——以服饰史为例
18
作者 蒋妍奕 《纺织报告》 2021年第5期114-116,共3页
巫鸿在其著作《美术史十议》中就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名词与机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第二章"图像的转译与美术的释读"中,巫鸿提到图像的转译对美术史研究与教学产生的利弊;在第四章"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巫鸿在其著作《美术史十议》中就美术史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名词与机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第二章"图像的转译与美术的释读"中,巫鸿提到图像的转译对美术史研究与教学产生的利弊;在第四章"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中,巫鸿强调了实物对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文章对巫鸿图像转译相关观点进行总结,探寻理论研究中图像转译与实物的关系,并尝试将其运用于服饰史的研究与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十议》 图像转译 实物 服饰史
下载PDF
“整体史”视域下的隋唐平民服饰史研究——评纳春英《隋唐平民服饰研究》
19
作者 刘莉 朱德军 《唐史论丛》 2024年第1期441-448,共8页
20世纪末,随着隋唐服饰研究的进一步推进,黄正建[1]、葛承雍[2]等学者试图从阶级、地域、民族及全局的角度总结隋唐服饰的发展特征,祁嘉华[3]、李蓉[4]等人则开始从美学、艺术等新视角来审视、分析隋唐服饰的美学和文化内涵。但这一阶... 20世纪末,随着隋唐服饰研究的进一步推进,黄正建[1]、葛承雍[2]等学者试图从阶级、地域、民族及全局的角度总结隋唐服饰的发展特征,祁嘉华[3]、李蓉[4]等人则开始从美学、艺术等新视角来审视、分析隋唐服饰的美学和文化内涵。但这一阶段的研究对象基本集中于上层人物,研究内容多为天子与官员的冠形、朝服、公服的形制以及后妃、命妇的礼服、名色、装饰、化妆,对平民服饰研究仅有个别学者[5]进行简单的介绍与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正建 隋唐服饰 服饰史 平民服饰 整体 上层人物 朝服 礼服
原文传递
学科体制对20世纪中国服饰史研究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樊学庆 《装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2,共3页
学科体制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对20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学科体制的影响下,中国服饰史研究沿着分科化道路不断发展,同时始终带有鲜明的跨学科研究特征。通过二者的互相促进,中国服饰史... 学科体制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同时,它也对20世纪中国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学科体制的影响下,中国服饰史研究沿着分科化道路不断发展,同时始终带有鲜明的跨学科研究特征。通过二者的互相促进,中国服饰史研究日益繁荣。中国服饰史研究发展的这一特点,典型地反映了学科体制下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分科化与跨学科研究相结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体制 分科化 跨学科 中国服饰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