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形运动”还是“线性超越”——也谈中西“游历-朝圣叙事”兼与谢大卫教授商讨
1
作者 姜哲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1期39-43,156,157,共7页
以《西游记》为例,谢大卫将古代中国的“游历-朝圣叙事”概括为“环形运动”。若与此相应,则其所分析的《埃涅阿斯纪》和《上帝之城》亦不妨被称作“线性超越”。在西方的殖民历史与宗教扩张中,这种“线性超越”又呈现为“罗马帝国模式... 以《西游记》为例,谢大卫将古代中国的“游历-朝圣叙事”概括为“环形运动”。若与此相应,则其所分析的《埃涅阿斯纪》和《上帝之城》亦不妨被称作“线性超越”。在西方的殖民历史与宗教扩张中,这种“线性超越”又呈现为“罗马帝国模式”与“基督教模式”的张力性混同。而鲁迅在《破恶声论》中所倡之普崇万物、回复本根的“环形运动”,则不仅直接否定了其时欲以基督教救国的线性方案以及基督教教义中的排他性和超越性,而且还为当今世界的知识与信仰提供了某种前宗教和前世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大卫 游历-朝圣叙事 环形运动 线性超越 普崇万物
下载PDF
场域视角下主体与社会形塑实践及其表达——基于佛教朝圣叙事的分析
2
作者 切吉卓玛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朝圣文本作为朝圣知识的载体、朝圣实践的产物,通过对其生成过程的分析,可窥探主体与场域在知识再生产中的多维交互过程。本文运用布迪厄实践理论,以场域、位置区隔和主体能动性三者互为形塑的机制,将朝圣叙事分为权威的朝圣叙事、体认... 朝圣文本作为朝圣知识的载体、朝圣实践的产物,通过对其生成过程的分析,可窥探主体与场域在知识再生产中的多维交互过程。本文运用布迪厄实践理论,以场域、位置区隔和主体能动性三者互为形塑的机制,将朝圣叙事分为权威的朝圣叙事、体认的朝圣叙事和虚构的朝圣叙事三种类型,认为这三种朝圣叙事类型体现了知识生产主体的位置区隔与场域形态间的契合、反差,或与场域主动区隔的三种关系特征。提出借助朝圣知识生产的探察,得以从主体“内部视角”出发,显现主体在知识生产中与社会或场域彼此建构的微观过程,进而对客观现实与主观认知互动、影响的过程获得整体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朝圣叙事 主体 形塑 实践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