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媒报道中的安徽国际媒介形象研究——以《朝日新闻》安徽报道为例
1
作者 袁睿遥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8期80-82,共3页
安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深入开展安徽国际媒介形象研究,有助于为安徽及其他类似省份当下和今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目前安徽国际媒介形象研究成果不多,... 安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深入开展安徽国际媒介形象研究,有助于为安徽及其他类似省份当下和今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目前安徽国际媒介形象研究成果不多,已有的成果以英语、法语媒体为主,日语媒体缺失。文章以《朝日新闻》安徽报道为例,探讨日媒报道中的安徽国际媒介形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对2019—2023年《朝日新闻》安徽报道的数量、趋势、主题和态度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安徽报道总体数量较少,发展较为缓慢,主题虽然十分广泛,但整体比较局限,且正面报道占比不大。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相应建议:第一,重视外国媒体在区域形象建构中的作用,特别是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媒体;第二,加大区域特色宣传力度,目前包括省会合肥在内,安徽各地的对外宣传效果均有待增强;第三,打造多方面、宽领域的安徽国际媒介形象,特别是旅游、科技、经济、体育、教育等主题的报道可进一步拓展,多做文章;第四,积极与外国媒体展开交流合作,邀请日本等海外媒体记者走进安徽、了解安徽。今后,应以更加开放、包容、自由的心态,促使各城市、各区域积极“走出去”,努力提升其在国际主流媒体中的曝光度和美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报道 区域形象 国际媒介形象 朝日新闻》 日媒
下载PDF
《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涉疫社论中的隐喻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微洁 孔明月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6-58,共13页
社论文章因其特有的评论性与权威性,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的涉疫社论自建小型数据库,分别统计两报的隐喻使用情况,归纳隐喻使用类型,并对... 社论文章因其特有的评论性与权威性,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的涉疫社论自建小型数据库,分别统计两报的隐喻使用情况,归纳隐喻使用类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日报》涉疫社论中战争、旅途、建筑等隐喻的使用频次较多,语篇结构紧凑,内容积极向上,以一对一映射为主;《朝日新闻》涉疫社论的主要隐喻类型为旅途隐喻、拟人隐喻和战争隐喻,呈现出论述主体庞杂,语义氛围紧张,同一源域对应多个目标域的特点。究其原因,一是中日两国在疫情期间的不同政治诉求;二是中日两国对待“灾难与生存”的不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朝日新闻》 涉疫社论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类型
下载PDF
大数据话语分析视域下的城市形象研究--以《朝日新闻》中的青岛形象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漪漪 柴红梅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3年第2期65-79,共15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话语分析逐渐成为城市形象研究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将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中的青岛相关文本作为语料,基于文本挖掘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运用大数据话语分析方法,深入剖析《朝日新闻》中的青岛形象...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话语分析逐渐成为城市形象研究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将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中的青岛相关文本作为语料,基于文本挖掘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运用大数据话语分析方法,深入剖析《朝日新闻》中的青岛形象,探讨青岛形象在日本媒体中呈现的倾向性与局限性,为政府、企业和媒体在对日交流中提升青岛的美誉度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建构良好的青岛形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话语分析 青岛形象 朝日新闻》 文本挖掘
下载PDF
报道摄影的虚幻:《朝日画报》正刊的视觉修辞与战争话语建构(1937—1939)
4
作者 马晓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7,共10页
19世纪中期以后,摄影图像逐步取代绘画图像成为新闻传播中不可或缺的意义载体和话语表达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流行。1937年7月至1939年12月,《朝日画报》改变办刊方向,在正刊中以“报道摄影”和刊中刊的形式全面报道日军在华行径。为赋予... 19世纪中期以后,摄影图像逐步取代绘画图像成为新闻传播中不可或缺的意义载体和话语表达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流行。1937年7月至1939年12月,《朝日画报》改变办刊方向,在正刊中以“报道摄影”和刊中刊的形式全面报道日军在华行径。为赋予侵略战争以合法性、煽动民众盲目的战争意识,该刊吸收先进摄影理论和期刊编辑方法,以多元时空中的符号、意象和仪式表现前线军事“胜利”、刻画占领区“复兴”场景和日本“稳定”的生产生活。尽管摄影以真实为本体特性,但该刊的视觉形象在主观视角的选择和建构下,富含是非曲直的事件被转化为提供直接精神诱导的视觉叙事,极具倾向性和欺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道摄影 朝日画报》 视觉修辞 战争话语
下载PDF
《九歌·东君》“朝日夕月”祭义考
5
作者 曹胜高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6-197,共12页
《九歌·东君》以日行、纵乐、夜行分为三章。其中所描写的羲和御日西行、望舒御月东行,合乎早期中国普遍采用的朝日、夕月之礼。中间的歌舞场景,亦合乎冬至迎长日的大纵乐演奏,其当为合祀日月的祭歌。越人祭祀东皇公,楚灭越后,称... 《九歌·东君》以日行、纵乐、夜行分为三章。其中所描写的羲和御日西行、望舒御月东行,合乎早期中国普遍采用的朝日、夕月之礼。中间的歌舞场景,亦合乎冬至迎长日的大纵乐演奏,其当为合祀日月的祭歌。越人祭祀东皇公,楚灭越后,称之为东君,曹操等曾以东君称呼东王公,故《东君》为朝日、夕月之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君》 朝日夕月 迎长日 大纵乐 祭义
下载PDF
中法战争时期日本舆论的中国台湾观——以《朝日新闻》为中心
6
作者 王琪颖 《台湾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1874年侵台事件发生时日本官民对中国台湾极为关注,以“番地无主”论认为日本可以在那里实行殖民统治。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更是大面积出现侵占中国台湾的言论。但日本舆论对中国台湾的关注在这20年间呈现出动态的起伏变化,到中... 1874年侵台事件发生时日本官民对中国台湾极为关注,以“番地无主”论认为日本可以在那里实行殖民统治。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更是大面积出现侵占中国台湾的言论。但日本舆论对中国台湾的关注在这20年间呈现出动态的起伏变化,到中法战争前期,中国台湾几乎从日本舆论的视野中消失。法军炮击基隆后,《朝日新闻》对中国台湾的关注骤然升级。该报不断跟踪报道基隆淡水等地的战况,并质疑法国对中国台湾的封锁。日本舆论普遍担忧法国可能长期侵占中国台湾,但并不赞成由日本侵占中国台湾。不仅如此,这一时期《朝日新闻》的相关报道中未再提及“番地无主”论,而是把中国台湾作为清的组成部分来加以观察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日本舆论 中国台湾 朝日新闻》
下载PDF
探寻《朝日新闻》亏损的原因 被引量:1
7
作者 郜书锴 《新闻实践》 2010年第8期23-24,共2页
2010年5月25日,日本朝日新闻社财年年报显示:2009财年亏损40亿日元。这是朝日新闻社10年前开始公布企业合并报表以来的首次亏损。纯利润方面也爆出33亿日元亏损,连续两年报亏。
关键词 朝日新闻》 亏损 朝日新闻社 原因 2010年 合并报表 纯利润 日元
下载PDF
1919年日本报纸对华态度之转变——以《大阪朝日新闻》报道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先睿 黄伟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0-107,共8页
1919年,以《大阪朝日新闻》为代表的日本报纸对中国国内的社会动态进行了密集报道。在这个过程中,其对华态度经历了比较明显的转变过程:从一开始积极倡导"日中亲善",到巴黎和会后对中国强硬批评;从五四运动期间感到愤怒和失望... 1919年,以《大阪朝日新闻》为代表的日本报纸对中国国内的社会动态进行了密集报道。在这个过程中,其对华态度经历了比较明显的转变过程:从一开始积极倡导"日中亲善",到巴黎和会后对中国强硬批评;从五四运动期间感到愤怒和失望,再到五四后期对中日关系表达深切担忧。日本报纸的这种态度变迁,与日本政府在不同阶段的对华政策与外交形势密切相关。在政府的严密管控下,日本报纸一方面通过倾向性报道配合本国的外交方针,同时亦反过来试图影响政府的对华立场。有关这一历史事实的解读和分析,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看待中日关系以及改进对外宣传方式仍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报纸 五四运动 朝日新闻》 中日关系
下载PDF
小泉首相访朝后的朝日关系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姜龙范 张耀武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6-19,共4页
金正日总书记与小泉首相的历史性会晤,为朝日关系的正常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关键问题是朝日两国今后如何履行《朝日平壤宣言》。由于朝日间的"历史问题"、"绑架人质事件"以及"核问题",两国关系的前景... 金正日总书记与小泉首相的历史性会晤,为朝日关系的正常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关键问题是朝日两国今后如何履行《朝日平壤宣言》。由于朝日间的"历史问题"、"绑架人质事件"以及"核问题",两国关系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朝日关系的改善有赖于朝美双方采取克制的态度尽快恢复和谈,而国际社会也应该积极斡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朝日关系 绑架问题 核开发 小泉首相访朝
下载PDF
朝日关系的现实与未来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玉山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8,共4页
实现朝日关系正常化,是目前朝鲜外交战略的重要选择之一。在长达10年的岁月里,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之所以能断断续续地进行下来,但又未能最终解决问题,主要是由于朝日双方都出于解决燃眉之急问题的实用主义考虑而在重大问题上未能达... 实现朝日关系正常化,是目前朝鲜外交战略的重要选择之一。在长达10年的岁月里,朝日邦交正常化谈判之所以能断断续续地进行下来,但又未能最终解决问题,主要是由于朝日双方都出于解决燃眉之急问题的实用主义考虑而在重大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从目前情况看,朝日关系正常化仍将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在可以预见的近2年内,朝日关系仍难以有实质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日关系 现实 未来
下载PDF
朝日“绑架问题”上的日本外交方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秀一 张晓刚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8年第6期21-27,共7页
朝日"绑架问题"历经小泉内阁、安倍内阁、福田内阁,已成为朝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悬案之一。针对日益僵化的"绑架问题",小泉内阁以"绑架问题不解决,日朝邦交不会正常化"为基本原则,回避历史问题,企图完全以... 朝日"绑架问题"历经小泉内阁、安倍内阁、福田内阁,已成为朝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悬案之一。针对日益僵化的"绑架问题",小泉内阁以"绑架问题不解决,日朝邦交不会正常化"为基本原则,回避历史问题,企图完全以"对话和压力"的外交方针来解决"绑架问题"。而安倍内阁则继承和"发扬"小泉的上述方针,一味地强调以"压力"来解决"绑架问题"。福田当选日本首相以后,多次表示一揽子解决日朝间的历史问题和"绑架问题"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问题” 朝日交涉 日本外交方针 核问题 历史问题 制裁 邦交正常化
下载PDF
商业广告中的战争动员--以卢沟桥事变后的《朝日新闻》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桂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7,共8页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迅速增兵华北,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日本虽然制订了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但是,它也很清楚其兵源少、资源不足的劣势,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总体战”来达到彻底征服中国之目的。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自上而下地实行国民...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迅速增兵华北,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日本虽然制订了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但是,它也很清楚其兵源少、资源不足的劣势,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实行“总体战”来达到彻底征服中国之目的。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自上而下地实行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号召国民“坚忍持久”支持战争,战争动员随之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以日本发行量最大、有“不偏不党”之称的《朝日新闻》刊登的商业广告为考察对象,从报纸广告的内容设置、构图风格、语言特征等方面,探讨卢沟桥事变到日军占领南京这一时期商业广告中的战争动员因素,进而分析日本媒体与战争的关系,揭示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深化抗日战争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广告 朝日新闻》 战争动员
下载PDF
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与日本反应——以《朝日新闻》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秀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4,共3页
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对于日本GDP被中国赶超以及中国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反应,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代表日本政府包括日本民众对于中国崛起的态度。一方面反映出日本对中国迅速发展的焦急心态和心理失衡,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日本力图... 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对于日本GDP被中国赶超以及中国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反应,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代表日本政府包括日本民众对于中国崛起的态度。一方面反映出日本对中国迅速发展的焦急心态和心理失衡,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日本力图通过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以加强大众教育,重拾经济大国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GDP 朝日新闻 JAPAN AS NO 3
下载PDF
中朝日三国早期西学对应及其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虎 《东疆学刊》 2004年第1期22-28,共7页
中朝日三国的早期西学对应可谓"大同小异",都对西学中的"器"之内容颇感兴趣。比较而言,中国重实用;朝鲜究重学问;日本则以功利为先。
关键词 朝日 西学 实用 功利
下载PDF
日本民众对卢沟桥事变的反应——对1937年7月《朝日新闻》报道的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桂芳 《东北亚学刊》 2015年第2期52-57,共6页
考察从卢沟桥事变到北平沦陷近一个月《朝日新闻》的相关报道,不难发现日本民众对卢沟桥事变及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反应,及期间形成的一股"赤诚报国"狂潮。《朝日新闻》以其影响力,积极报道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国内掀起的捐款... 考察从卢沟桥事变到北平沦陷近一个月《朝日新闻》的相关报道,不难发现日本民众对卢沟桥事变及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反应,及期间形成的一股"赤诚报国"狂潮。《朝日新闻》以其影响力,积极报道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国内掀起的捐款热、各种慰问活动等,但明显存在断章取义、掩盖真相、煽动民众情绪的倾向。究其原因,与日本政府动员国内力量支持战争、媒体积极响应并发挥引导作用紧密相关。日本民众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是主动还是盲从,他们的所谓"赤诚报国"思想和行为给日本军队以巨大的精神支持,助长了日本的对华侵略气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赤诚报国” 日本民众 朝日新闻》
下载PDF
对《朝日新闻》关于西藏问题报道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诸葛蔚东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5-26,共2页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日本《朝日新闻》接连刊发了一组有关西藏的报道,内容涉及社会、自然和人们的生存状态等不同领域。2013年5月21日(《朝日新闻》刊发的((开发改造使拉萨城区面貌大变样》一文,称西藏“传统的风貌和人们原...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日本《朝日新闻》接连刊发了一组有关西藏的报道,内容涉及社会、自然和人们的生存状态等不同领域。2013年5月21日(《朝日新闻》刊发的((开发改造使拉萨城区面貌大变样》一文,称西藏“传统的风貌和人们原有的生存状态正在消失”、“现在的街区建设没有反映西藏的传统技术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日新闻》 西藏 问题报道 街区建设 状态 传统
下载PDF
关于“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及“海归已死”的对话——答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林望、《解放日报》记者支玲琳的采访提问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棉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共10页
2011年9月9日,日本《朝日新闻》驻广州支局记者林望用电话、邮件[1]联系周棉教授,表示:"日本人对孙中山先生很有感情,关注下月的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朝日新闻》有计划写有关的一系列报道",希望"您从专家的角度分析&q... 2011年9月9日,日本《朝日新闻》驻广州支局记者林望用电话、邮件[1]联系周棉教授,表示:"日本人对孙中山先生很有感情,关注下月的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朝日新闻》有计划写有关的一系列报道",希望"您从专家的角度分析"当时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的有关问题。周棉教授据此于2011年9月30日10时-11时20分作了书面回答,遗憾的是,2011年10月12日《朝日新闻》仅用一、二句话作了介绍。为了让更多关心"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关系的学术界朋友了解这个问题,特发表周棉答林望的采访提问。2011年12月26日,《解放日报》记者支玲琳有感于"日前出炉的《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中海归的收入与投资相比,明显收益回报不成正比。而这,也将一直以来各方对海归含金量的质疑推向了极端,有媒体甚至直接打出了‘海归已死’的标题……期待周老师您能从人文、历史角度多作阐释。"周棉教授据此于2011年12月30日作了书面回答,2012年1月4日《解放日报》作了摘要发表。为了让更多关心归国留学生有关问题的各界朋友了解这个问题,特全文发表周棉答支玲琳的采访提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日新闻》 《解放日报》 辛亥革命 留日学生 日本人 记者 提问 采访
下载PDF
藏于日本的朝日医家笔谈(上)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永宣 《医古文知识》 2004年第3期24-27,共4页
本文将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京都大学医学部富士川文库中与朝鲜通信使相关的 18部书籍为核心 ,着重分析其交流内容 ,进一步探讨与此相关的日本。
关键词 朝日医家 笔谈 交流 朝鲜通信使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与《朝日新闻》——“七·七事变”五十周年代祭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果 《外国问题研究》 1988年第3期1-7,共7页
战后,《朝日新闻》作为一张主张进步、正义的大报在日本和全世界赢得了其权威性的地位。但是,在乌云笼罩的大战前夕,《朝日新闻》也曾违背新闻工作者和报纸舆论的良心,主动追随于法西斯军部之后,为其侵略行径极尽辩解、宣传、张目之力... 战后,《朝日新闻》作为一张主张进步、正义的大报在日本和全世界赢得了其权威性的地位。但是,在乌云笼罩的大战前夕,《朝日新闻》也曾违背新闻工作者和报纸舆论的良心,主动追随于法西斯军部之后,为其侵略行径极尽辩解、宣传、张目之力。对法西斯在日本的上台和侵略扩张思潮在日本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日新闻》 九·一八事变 新闻工作者 侵略行径 侵略扩张 币原外交 满洲事变 朝日新闻社 救命恩人 大正民主
下载PDF
柳相弼《东槎录》所展现的朝日情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梦圆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朝鲜通信使又称通信使、遣日韩使、遣日使,是1607年至1811年时李氏朝鲜派往日本江户幕府的使节。从1392年开始,朝鲜宫廷就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从1607年至1811年间,朝鲜共派有12个通信使团前往日本。柳相弼的《东槎录》便是对1811年最后... 朝鲜通信使又称通信使、遣日韩使、遣日使,是1607年至1811年时李氏朝鲜派往日本江户幕府的使节。从1392年开始,朝鲜宫廷就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从1607年至1811年间,朝鲜共派有12个通信使团前往日本。柳相弼的《东槎录》便是对1811年最后一次使行的记录。从中可以发见诸多朝日情状,如朝鲜方面吏治腐败,朝鲜通信使行路的艰险,日本的房屋建筑、山水景观、居民装束衣着、民风民俗、节日庆祝、饮食音乐等地物风俗。此记录也展现了朝日的交好,朝鲜通信使对日本文化的态度和自豪感等。对于深入了解当时朝日历史人文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柳相弼 东槎录 朝日情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