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汉语“瞬时”连接标记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艳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42-343,共2页
"同时"和"先后"是表示时间轴上两个事件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先后"关系根据事件发生的间隔长度,又可分为瞬时和非瞬时。本文从时点和时段的选择方面考察朝鲜语"VP1∫a(ma∫a)VP2"和汉语"... "同时"和"先后"是表示时间轴上两个事件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先后"关系根据事件发生的间隔长度,又可分为瞬时和非瞬时。本文从时点和时段的选择方面考察朝鲜语"VP1∫a(ma∫a)VP2"和汉语"一VP1就VP2"在瞬间用法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汉语“瞬时”连接标记 “VP1∫a(ma∫a)VP2” “一VP1就VP2”
下载PDF
浅析汉语和韩国语表“瞬时”关系时间连接标记的句法位置和句法限制
2
作者 李艳华 《西部学刊》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瞬时”关系指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即后一事件紧接着前一事件进行、发生或完成。汉语和韩国语表示两个事件之间的“瞬时”关系时,汉语主要依靠词汇手段,而韩国语主要依靠语法手段,而韩国语的语法标记是强制性手段。旨在为汉... “瞬时”关系指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即后一事件紧接着前一事件进行、发生或完成。汉语和韩国语表示两个事件之间的“瞬时”关系时,汉语主要依靠词汇手段,而韩国语主要依靠语法手段,而韩国语的语法标记是强制性手段。旨在为汉韩、韩汉双语教学及翻译实践提供事实依据和参考,该研究考察汉语和韩国语表示“瞬时”关系时间连接标记的句法位置和句法限制,即探讨主语的位置及主语一致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关系时间连接标记 汉语和韩国语 句法位置 句法限制
下载PDF
“毕竟”作为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雨珂 谢因平 《中国商界》 2009年第1期305-306,共2页
本文是以语气副词"毕竟"为研究对象,从共时的层面分析语气副词"毕竟"可以作为话语标记的理由,并运用语用及语言认知方面的理论,结合具体语言事实分析了作为话语标记的"毕竟"在话语中所体现出的元语用功... 本文是以语气副词"毕竟"为研究对象,从共时的层面分析语气副词"毕竟"可以作为话语标记的理由,并运用语用及语言认知方面的理论,结合具体语言事实分析了作为话语标记的"毕竟"在话语中所体现出的元语用功能、强调功能、缓和功效、实据性功能以及连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话语标记 语气副词 元语用功能 语言认知 研究对象 强调功能 连接功能 实分析 性功能 理论 功效
下载PDF
准形态词“一”和现代汉语的瞬时体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光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7-24,共8页
“一”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极重要而常见的用法,即置于谓词性成分前,标示动作、行为、状态的“瞬时量”,表瞬时实现,是瞬时体的标记;瞬时体典型的语法形式是可结句的[一V],不可结句的[一V]是非典型形式;瞬时体并存于词法和句法层面,“一... “一”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极重要而常见的用法,即置于谓词性成分前,标示动作、行为、状态的“瞬时量”,表瞬时实现,是瞬时体的标记;瞬时体典型的语法形式是可结句的[一V],不可结句的[一V]是非典型形式;瞬时体并存于词法和句法层面,“一”是个“准形态词”;作为瞬时体的标记,“一”可以和典型的体标记“了”、“着”、“过”共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形态词 “一” 现代汉语 瞬时 非典型形式 标记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英语一种特殊条件句与汉语“越……越……”句 被引量:4
5
作者 林书武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3年第4期29-32,共4页
1.英语条件句,从形式上看,其构成手段有二:一是把某些从属连接词置于从属子句句首,这些连接词有:If(如果、假若)、unless(除非)、so long as(只要)、in case(假使)等等。它们可以叫作条件句的标记(marker)。另一是情态助词或 verbto be... 1.英语条件句,从形式上看,其构成手段有二:一是把某些从属连接词置于从属子句句首,这些连接词有:If(如果、假若)、unless(除非)、so long as(只要)、in case(假使)等等。它们可以叫作条件句的标记(marker)。另一是情态助词或 verbto be 跟主语倒置。这两种条件句由于带有明显的标记,或结构异常,所以比较容易看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条件句 连接 主语 《现代汉语八百词》 构成手段 情态助词 UNLESS 句子 词典 标记
原文传递
治学捷径(Ⅱ) 被引量:2
6
作者 戎刿 《当代外语研究》 2002年第9期27-45,共19页
上期说了一个“借字”字,本期且来谈一个‘比”字。 如果说“借”主要用于出成果的研究性学习,“比”则多用于知识积累阶段的语感锐化及基础的夯打。 英谚云:Comparisons are odious。无独有偶,汉语亦有相应说法:人比人,气死人。
关键词 “比” 汉语表达 英语表达习惯 译文 连接 形态标记 语言 研究性学习 《儒林外史》 双重否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