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夏商时期的朝聘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智勇 《殷都学刊》 2001年第4期17-21,共5页
依据有关史料,夏商时期的朝聘关系是当时屈服关系的一种体现 。这种关系又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其朝聘用语与春秋时期的朝聘用语有一定的距离。
关键词 朝聘关系 原始性 夏朝 商朝 历史研究 屈服关系
下载PDF
《周易》卦爻辞本事考索——朝聘
2
作者 郁慧娟 郎宝如 《阴山学刊》 2020年第5期8-12,共5页
作为六经之首的《周易》,其所记朝聘实例,是中国最早的朝聘记录,极具史学价值。其中坤卦与蹇卦、需卦与观卦两相呼应,呈现出周在建国过程中聘使友邦与方国来朝的历史。考索这四卦卦爻辞之本事,梳理朝聘制度对周初外交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朝聘 坤卦 蹇卦 需卦 观卦
下载PDF
先秦时期朝聘礼仪文化述论
3
作者 朱黎光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4,共4页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朝聘场合体现着一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朝聘的乐与舞体现着当时的文化机构建置情况,朝聘的赋诗与引诗体现着时代感,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取向。而朝聘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则较多地表现为物...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朝聘场合体现着一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朝聘的乐与舞体现着当时的文化机构建置情况,朝聘的赋诗与引诗体现着时代感,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取向。而朝聘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则较多地表现为物质文化交流,表现为先秦音乐中的外来文化因素,表现为翻译人员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朝聘场合的对答或观礼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朝聘 文化
下载PDF
论先秦时期朝聘仪节的文化特征
4
作者 陈智勇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11-113,共3页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繁杂的礼节,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在:朝聘车马与服饰的不同规格体现了礼仪文化的伦理特征,朝聘中的告庙告祖等现象体现了特定的信仰习俗文化特征,朝聘时的宴饮会客...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很繁杂的礼节,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在:朝聘车马与服饰的不同规格体现了礼仪文化的伦理特征,朝聘中的告庙告祖等现象体现了特定的信仰习俗文化特征,朝聘时的宴饮会客体现了一定的饮食文化、政治礼仪文化以及娱乐文化特征,而朝聘中执玉、授玉与受玉、辞玉与还玉等习俗则体现了玉文化的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朝聘仪节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先秦时期朝聘场合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5
作者 陈智勇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86-89,159,共5页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朝聘场合体现着一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朝聘场合的用乐用舞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机构建置情况 ,朝聘场合的赋诗与引诗体现着时代感 ,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取向。而朝聘场合的跨文化传播与交...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 ,在朝聘场合体现着一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朝聘场合的用乐用舞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机构建置情况 ,朝聘场合的赋诗与引诗体现着时代感 ,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取向。而朝聘场合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则较多地表现为物质文化交流 ,表现为周人音乐中的外来文化因素 ,表现为翻译人员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朝聘场合的对答 (如“问礼”、“问政”、“问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朝聘 文化交流 乐舞 赋诗 引诗 春秋时期 周代
下载PDF
先秦时期朝聘文化略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袁红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2-76,共5页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朝聘场合体现着一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朝聘的乐与舞体现着当时的文化机构建置情况,朝聘的赋诗与引诗体现着时代感,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取向。而朝聘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则较多地表现为物... 朝聘是先秦时期外交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在朝聘场合体现着一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朝聘的乐与舞体现着当时的文化机构建置情况,朝聘的赋诗与引诗体现着时代感,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取向。而朝聘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则较多地表现为物质文化交流,表现为先秦音乐中的外来文化因素,表现为翻译人员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朝聘场合的对答或观礼等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朝聘 文化
下载PDF
试论春秋时期朝聘的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石艳芳 《贵州文史丛刊》 2001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描述了春秋时期朝聘的特点。其制形成于西周,形式多样化,对象简单化,方向单向化,时间不定化,发展是阶段性。是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朝聘 政治活动 中国 外交形式
下载PDF
朝聘礼制管窥 被引量:9
8
作者 郑春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56-60,共5页
始皇焚书,典籍遭劫,这就使研究先秦时期的名物制度成了难事,研究朝聘礼制就是如此。本文试图以《左传》记载的周代二百四十二年这一横断面里出现的朝聘事件为依据,作些探索,以期见朝聘礼制之一斑。朝聘的称谓朝聘是先秦时期盛行的大礼之... 始皇焚书,典籍遭劫,这就使研究先秦时期的名物制度成了难事,研究朝聘礼制就是如此。本文试图以《左传》记载的周代二百四十二年这一横断面里出现的朝聘事件为依据,作些探索,以期见朝聘礼制之一斑。朝聘的称谓朝聘是先秦时期盛行的大礼之一,然未见前贤研究的专文,偶而言及,有些对朝聘称谓的解释,笔者以为有可商量之处。如:“天子派人聘问诸侯叫做‘聘’,诸侯派人聘问天子叫做‘朝’。”(周谷城《中国政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聘 先秦时期 礼制 十七年 左传 诸侯国 十三年 公元年 卿大夫 事件
下载PDF
朝聘礼仪称名通释
9
作者 王作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3-66,77,共5页
礼制习俗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俗的形式和内容经常要靠语词表现、记录。认识礼俗称名(语言表现形式),于文献解读以及文化史、汉语史的研究,均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先秦礼典为材料,兼及秦汉史料,择取朝聘礼仪中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称名... 礼制习俗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俗的形式和内容经常要靠语词表现、记录。认识礼俗称名(语言表现形式),于文献解读以及文化史、汉语史的研究,均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先秦礼典为材料,兼及秦汉史料,择取朝聘礼仪中具有代表性的常见称名,以类相从,进行了简要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名 诸侯 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形式 朝聘 礼仪 左传 重要价值 民族文化 汉语史
下载PDF
商代朝聘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无未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关键词 商代 朝聘制度 朝觐 巡狩 会盟 聘问
原文传递
战国时期朝聘制度的破坏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无未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9-146,共8页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朝聘制度 朝觐制度 聘问制度 外交礼仪 朝觐礼
原文传递
周代朝聘的用玉制度
12
作者 林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1-263,共3页
朝聘是周代诸侯朝见天子以及诸侯之间相互聘问的重要礼仪,其中许多重要程式都涉及用玉制度。觐礼中持玉制符节、执玉以献礼、一些环节中使用玉器和玉饰之物以及相应的佩玉礼节;聘礼中则常有献玉、受玉等环节以及用玉敦来完成盟誓歃血等。
关键词 周代 朝聘
原文传递
從《左傳》中的朝聘文化看禮的多重性
13
作者 唐玲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在西周初期,禮是維持國家運轉的根本法則,也是衡量人們行爲規範的道德準繩,此時的禮體現出單一性的特徵。自春秋以降,諸侯争霸,干戈不息,原本作爲國家統治工具、國人行爲規範的禮也由單一性演變爲多重性。從《左傳》記載的朝聘、會盟等... 在西周初期,禮是維持國家運轉的根本法則,也是衡量人們行爲規範的道德準繩,此時的禮體現出單一性的特徵。自春秋以降,諸侯争霸,干戈不息,原本作爲國家統治工具、國人行爲規範的禮也由單一性演變爲多重性。從《左傳》記載的朝聘、會盟等外交活動可以看出,禮在不同場合、不同時期分别表現出本真性、儀式性、功利性、嬗變性。究其原因,禮之多重性的産生和春秋時期的社會流動及其對當時的卿、大夫、士人産生的影響有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時期 《左傳》 朝聘 多重性
原文传递
论“谟”体之生成及《尚书·皋陶谟》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修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3,共8页
"谟"体是生成于诸侯朝聘天子之礼的。《皋陶谟》是春秋时人面对当时诸侯朝聘天子之礼的崩坏,而欲建构新的政治组织结构,托之于上古的舜与大禹、皋陶的一次朝聘之礼,以君臣问对的方式对西周诸侯朝聘天子之义的当下诠释,体现出... "谟"体是生成于诸侯朝聘天子之礼的。《皋陶谟》是春秋时人面对当时诸侯朝聘天子之礼的崩坏,而欲建构新的政治组织结构,托之于上古的舜与大禹、皋陶的一次朝聘之礼,以君臣问对的方式对西周诸侯朝聘天子之义的当下诠释,体现出了周公礼乐为治的精神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聘制度 “谟”体 《皋陶谟》 朝聘之义 礼乐精神
下载PDF
宾礼与春秋时代赋《诗》风气 被引量:1
15
作者 战学成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1,共4页
春秋时期,贵族士人保留着温文尔雅的周代君子遗风。《诗》在对外邦交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邦国交际过程几乎通过《诗》来完成。在主观上,赋《诗》行礼、以《诗》明礼,主要在意其外交意义;在客观上,赋《诗》言志具有文艺鉴赏的意味。赋... 春秋时期,贵族士人保留着温文尔雅的周代君子遗风。《诗》在对外邦交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邦国交际过程几乎通过《诗》来完成。在主观上,赋《诗》行礼、以《诗》明礼,主要在意其外交意义;在客观上,赋《诗》言志具有文艺鉴赏的意味。赋《诗》是以断章取义的方式遵礼而行,所以《诗》意本身便在政治和道德层面得到了最充分的阐释,或作为真理的依据而被运用。朝聘诗为"陈己德"的重要手段,是外交语言的诗化。《诗》本身的价值和影响往往与赋《诗》者的品德境界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代 宾礼 赋《诗》 朝聘
下载PDF
从“大义”到“事利”——春秋诸侯邦交准则的嬗变
16
作者 桓占伟 《沧桑》 2013年第2期16-19,共4页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形成了争霸、会盟和朝聘三种主要邦交方式,"义"成为诸侯邦交的基本尺度,并具有信义、道义和礼义等不同方面的价值表现,使春秋这个处于分裂中的社会具备了一种共识性准则。不过,诸侯邦交总是以国家之利...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形成了争霸、会盟和朝聘三种主要邦交方式,"义"成为诸侯邦交的基本尺度,并具有信义、道义和礼义等不同方面的价值表现,使春秋这个处于分裂中的社会具备了一种共识性准则。不过,诸侯邦交总是以国家之利为永恒目的",义"又必须接受国家利益的考量,这就导致春秋邦交准则的不断变迁,从最初的"大义"为核心演变为后期的"事利而已",从注重综合利益演变为注重经济利益。诸侯之间邦交准则的沦丧终使春秋滑向了战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邦交 争霸战争 会盟朝聘 义观念
下载PDF
论《丧服》中的血亲关系——《仪礼·丧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永玉 《史学集刊》 1986年第2期1-7,共7页
古人重丧祭,古礼重丧服。《礼记·冠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仪礼》十七篇有《丧服》专篇讲丧服制度,并有子夏《传》,这在《仪礼》诸篇中是绝无仅有的。小戴《礼记》四十九篇有... 古人重丧祭,古礼重丧服。《礼记·冠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婚,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仪礼》十七篇有《丧服》专篇讲丧服制度,并有子夏《传》,这在《仪礼》诸篇中是绝无仅有的。小戴《礼记》四十九篇有《曾子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丧服》 血亲关系 《仪礼》 丧服制度 《礼记》 朝聘 子夏 古礼 《丧服传》 古人
下载PDF
皮币辨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南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6年第2期106-107,共2页
西汉武帝元狩四年,改革币制,废四铢半两钱,造“白金三品”和“文如其重”的三铢钱。同时,创制白鹿皮币,“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绩,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关键词 皮币 白鹿 汉武帝 信用货币 王侯 票面价值 朝聘 汉律 中国古代货币 白金
下载PDF
中国古代职贡图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颖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3期59-62,共4页
职贡图主要是指描绘邦交国、蕃属国或周边部族向皇帝觐见纳贡的图像。无论是刻画远来朝见使节的图像,还是描绘朝贡使者带着贡品的图像,这都属于职贡图的范畴。在中国漫长的王朝时期,职贡图的风格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对中国古代职贡图研究... 职贡图主要是指描绘邦交国、蕃属国或周边部族向皇帝觐见纳贡的图像。无论是刻画远来朝见使节的图像,还是描绘朝贡使者带着贡品的图像,这都属于职贡图的范畴。在中国漫长的王朝时期,职贡图的风格并非一成不变,因此对中国古代职贡图研究的综述将依据图像的不同形式,将职贡图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贡图 梁元帝职贡图 皇清职贡图 贡兽图 万国职贡图 朝聘
下载PDF
说“壁”
20
作者 许广利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蔺相如 朝聘 礼器 贵族 古代 正中 人教版 圆形 缩印本 孔半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