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贡贸易体系的脱出与日本型区域秩序的构建——江户前期日本的对外交涉政策与贸易调控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来特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152,160,共17页
17世纪初至18世纪初,江户日本的对外交涉政策与贸易调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日本脱出中国主导的朝贡贸易体系,自行构建区域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德川幕府在不同阶段采用的策略及其真实意图。东亚海域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及日本国... 17世纪初至18世纪初,江户日本的对外交涉政策与贸易调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日本脱出中国主导的朝贡贸易体系,自行构建区域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德川幕府在不同阶段采用的策略及其真实意图。东亚海域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及日本国内生产技术能力的提升,对中日之间贸易主动权的消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贡贸易体系 日本型区域秩序 生产技术能力 贸易调控
原文传递
斯密型动力、农业过密化与朝贡贸易体系——中国近代史意义新探
2
作者 王明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144,共7页
以江南家庭经济为代表的中国小农经济,由清朝中期斯密型动力的"男耕女织"模式,向19世纪中期农业过密化的蜕变,是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特征之一。19世纪50年代以后,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日益被西方帝国主义金融国际贸易... 以江南家庭经济为代表的中国小农经济,由清朝中期斯密型动力的"男耕女织"模式,向19世纪中期农业过密化的蜕变,是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特征之一。19世纪50年代以后,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日益被西方帝国主义金融国际贸易体系所支配,为中国经济史打上了又一近代印记。太平天国起义是对前者的直接反应,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明显加速了后者的演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可以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近代的意义还应该从中国王朝兴亡周期律这一更宏大的历史规律中求得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型动力 农业过密化 朝贡贸易体系
原文传递
15~18世纪中西国际贸易体系之差异与“大分流”
3
作者 骆昭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4-39,共6页
本文对15~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和传统中国的朝贡贸易体系进行比较,认为由于西方和中国社会面临不同的发展环境,所以两种体系构筑的思想、国家与商人的关系以及两种体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方式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西... 本文对15~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和传统中国的朝贡贸易体系进行比较,认为由于西方和中国社会面临不同的发展环境,所以两种体系构筑的思想、国家与商人的关系以及两种体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方式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西欧能够获得国际贸易中的"生态横财",而传统中国失去发展的机遇,最终出现了中西社会的"大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朝贡贸易体系 “大分流”
下载PDF
对中国研究及中国在世界上之地位的再思考——20世纪漫长岁月中的战争、革命和全球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克·塞尔登 刘梁剑(译) 徐汝庄(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共12页
16—18世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贸易体系,构成了“最初的全球化”图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框架,是一个值得引起认真思考的模式。通过对20世纪战争、革命和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验的审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 16—18世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贸易体系,构成了“最初的全球化”图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框架,是一个值得引起认真思考的模式。通过对20世纪战争、革命和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经验的审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20世纪最后几十年中国在东亚巨变和世界发展中的位置及其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朝贡贸易体系 国际秩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