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召唤与期待视阈——《美国悲剧》的接受美学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陆礼春 赵鹏杰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67-69,共3页
文章以接受美学理论去分析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美国悲剧》,探讨文本如何召唤读者进行创造性的"填补"和想象性的"连接",实现期待视阈,揭示悲剧幕后的语境,使文本得以具体化,从而实现文本向作品的转化。
关键词 读者反应 期待视阈 接受美学 视角变化
下载PDF
互动与互文:期待视阈下《哈姆雷特》的接受与传播
2
作者 冯雪娟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24,共3页
作为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受到了长期而普遍的关注。本文以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阈为分析视角,认为"空白"与"不确定性"是《哈姆雷特》文本的本质特征,受众的期待视阈与文本所形成的互动性、互文性则使... 作为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哈姆雷特》受到了长期而普遍的关注。本文以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阈为分析视角,认为"空白"与"不确定性"是《哈姆雷特》文本的本质特征,受众的期待视阈与文本所形成的互动性、互文性则使得文本具有了生命活力,使哈姆雷特成为人与环境思考的中介,从而使该剧具备了文学史和生活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期待视阈 接受美学 莎士比亚戏剧 《哈姆雷特》
原文传递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萧乾作品自译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余荣琦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7-68,71,共3页
从接受美学理论来看,萧乾在其文学作品自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审美经验"、"期待视域"和"文本召唤结构"等因素,一方面,对原文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又尽量将读者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采用增... 从接受美学理论来看,萧乾在其文学作品自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审美经验"、"期待视域"和"文本召唤结构"等因素,一方面,对原文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又尽量将读者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采用增补、省略和改写等策略更好地传递出原文的真实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萧乾 自译 期待视阈 文本召唤结构
下载PDF
打击乐演奏与观众期待视阎
4
作者 郭捷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1期218-218,共1页
打击乐演奏在长期的发展中已逐渐从单纯的乐器演奏发展为了多元化的演奏和结合,同时也对观众期待视阈进行的更加合理的、详细的探究。本文通过对打击乐演奏给予观众的一定的期待视阈,阐发和分析了‘观众期待视阈对打击乐演奏的若干因素。
关键词 打击乐 演奏 观众 期待视阈
下载PDF
基于接受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创新 被引量:8
5
作者 赖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26,共4页
在互联网时代,引入接受理论对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颇具现实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期待视阈,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实现师生视阈融合、提升接受效果的基础;... 在互联网时代,引入接受理论对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颇具现实意义。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期待视阈,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实现师生视阈融合、提升接受效果的基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的根本;促进大学生第二文本的生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的关键;建构知行统一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创新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待视阈 学生主体 第二文本 知行统一
下载PDF
走向艺术欣赏的现象学心理学
6
作者 Tone Roald 彭发胜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3期210-219,共10页
艺术体验一直为现象学家所关注,但是至今尚没有人研究过艺术欣赏的表现之中的心理学问题。本文旨在填补这种空缺,根据三次对博物馆参观者的半结构化访谈,以实例表明现象学心理学研究的优点。这些访谈经过了意义压缩,包括对第一次审美接... 艺术体验一直为现象学家所关注,但是至今尚没有人研究过艺术欣赏的表现之中的心理学问题。本文旨在填补这种空缺,根据三次对博物馆参观者的半结构化访谈,以实例表明现象学心理学研究的优点。这些访谈经过了意义压缩,包括对第一次审美接受的描述,回顾式解释,以及与艺术照面产生的"期待视阈"。结果显示,艺术欣赏表现为体验的多样化变形,包括对美的满足体验,对理解力的挑战以及情绪化的身体体验的样式。现象学心理学研究实际的、生活经验的变化形式,可以包容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关于艺术欣赏的现象学理论,突出艺术体验的心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欣赏 访谈 现象学心理学 期待视阈
下载PDF
欧洲历史中的过去和未来——简析科泽勒克和阿尔托格的历史时间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艳红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8,161,共10页
科泽勒克和阿尔托格认为,在欧洲近代史上,过去的经验和期待的视阈之间的关系经历了重大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依据阿尔托格提出的"历史时间形态"来理解现代性和后现代,这一术语同样涉及过去与未来的关系。在现代性的历... 科泽勒克和阿尔托格认为,在欧洲近代史上,过去的经验和期待的视阈之间的关系经历了重大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依据阿尔托格提出的"历史时间形态"来理解现代性和后现代,这一术语同样涉及过去与未来的关系。在现代性的历史时间形态中,经验空间与期待视阈之间产生了距离,未来不应是过去的延续;在这种语境下,"历史"这一概念也有着特殊的含义,它强调的是时间中呈现出的变革和进步。这一现代的历史一时间观,可以解释黑格尔等人对于东方社会的某些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领域 期待视阈 历史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