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译评与期望规范、解构主义翻译观——以Nibbansday为中心 被引量:7
1
作者 洪涛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8-265,共28页
本文以《红楼梦》译评为讨论对象。文章集中剖析前贤对《红楼梦》英译本中Nibbansday一词的理解和评论,同时讨论几个重大的文化渊源问题和翻译问题。本文首先考证腊八和nibbāna的由来,指出nibbāna源自佛祖成道涅槃,然后再考证佛经汉... 本文以《红楼梦》译评为讨论对象。文章集中剖析前贤对《红楼梦》英译本中Nibbansday一词的理解和评论,同时讨论几个重大的文化渊源问题和翻译问题。本文首先考证腊八和nibbāna的由来,指出nibbāna源自佛祖成道涅槃,然后再考证佛经汉译的历史、涅槃(nibbāna)一词的意蕴及其传入中土的过程,从而追踪吃腊八粥这食俗(包括浴佛风俗)形成的历史轨迹。这是溯源、考证的工作。接着,在翻译评论层面上,本文说明霍克思翻译时所采用的构词手法,并寻绎众多译评家的“期望规范”(贬归化而重异化)。与此同时,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我们可以从解构主义翻译论的角度来衡量霍克思的译文/(2)反对“非彼即此”的评论方式。本文结尾部分举出历史实例,对硬套“文化霸权论”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评论 饮食文化 构词法 期望规范 解构主义翻译观 《红楼梦》
原文传递
规范性创新期望如何影响员工创新?一个基于“我想”、“我能”的中介效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露 郭海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83,共12页
员工创新是组织创新的基础,而如何激发员工创新已成为创新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规范性创新期望是影响员工创新的重要外在因素,但现有研究对其影响员工创新的具体作用机制却未得出清晰的结论。基于2035名员工数据,本文从领导、家庭、顾... 员工创新是组织创新的基础,而如何激发员工创新已成为创新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规范性创新期望是影响员工创新的重要外在因素,但现有研究对其影响员工创新的具体作用机制却未得出清晰的结论。基于2035名员工数据,本文从领导、家庭、顾客三方面期望出发,探讨规范性创新期望如何影响员工创新。研究结果表明:规范性创新期望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员工内在创新兴趣("我想")和创新自我效能感("我能")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创新期望 员工创新 内在创新兴趣 创新自我效能感
原文传递
卢曼社会系统论视野下的法律功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余成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31-41,共11页
在卢曼社会系统论视野下,法律是一种规范性期望,采取“不学习”的反事实性态度,从而反向达到对全社会的时间拘束的功能。为了稳定规范性期望,法律系统的功能分化,有赖于组织化的法律决断系统,决断系统通过规范的双重模式化,推动了法/不... 在卢曼社会系统论视野下,法律是一种规范性期望,采取“不学习”的反事实性态度,从而反向达到对全社会的时间拘束的功能。为了稳定规范性期望,法律系统的功能分化,有赖于组织化的法律决断系统,决断系统通过规范的双重模式化,推动了法/不法二元代码的正式确立,使规范性期望在法律系统内获得稳定的实现,从而克服了一般社会层面的规范性期望的不足。法律系统与政治系统由此形成特定的结构耦合。法律的功能不是促成社会整合或社会控制,而是使规范性期望在时间上获得稳定的确保。法律的功能模式既不取决于主权者,也不取决于社会,而是在法律系统中被反身性地给定。法律在“二阶观察”的层次上调控自身,从而实现其运作的封闭和系统的分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功能 卢曼 社会系统论 时间拘束 规范期望 政治系统 社会控制
下载PDF
论司法决策的社会期望模式——以“于欢案”为实证切入点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奋飞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7,共15页
"于欢案"不仅是一起引发了社会极大关注的个案,而且更深层地折射出了时下司法决策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巨大嫌隙。如果借用"规范-认知"的二元式框架,就不难发现中国刑事司法目前正处于持续演进中的重要节点。针对人情... "于欢案"不仅是一起引发了社会极大关注的个案,而且更深层地折射出了时下司法决策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巨大嫌隙。如果借用"规范-认知"的二元式框架,就不难发现中国刑事司法目前正处于持续演进中的重要节点。针对人情与法理的相互博弈,可以深入到制度架构的细节层面,来挖掘其中的变量价值。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司法决策的精密趋向亦将有效支持其自身与民意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而遏制过度恣意和个性丧失的极端图式。当然,以科学的实证手段进行质量评估,无疑会更有助于前瞻性分析的逻辑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规范期望 认知期望 人情法理 “于欢案”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中法律对期望结构的分辨和选择 被引量:7
5
作者 祁春轶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9-60,共12页
在选择以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时,我们需要回答的是,如何提高运用法治体系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在系统理论的视角下,现代社会的治理难题在于国家这样一个政治实体,如何通过分辨、选择和确立期望的结构,处理现代社会过度负... 在选择以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时,我们需要回答的是,如何提高运用法治体系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水平。在系统理论的视角下,现代社会的治理难题在于国家这样一个政治实体,如何通过分辨、选择和确立期望的结构,处理现代社会过度负荷的复杂性和偶联性,并使规范性期望得到表达、支持和肯定。法律不可替代的功能是对社会不断增长的复杂性进行简约,对沟通中的偶联性进行稳定化,通过建立期望结构来处理期望落空的问题,明确法律的功能。在国家治理中运用和确保法律对期望落空问题提供的相对可靠和牢固的解决方案,既可以促进社会交往的积极性、社会的期望整合,以及稳定的规范意义体系的认同,也可以减少对期望落空进行监管及疏导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 法律功能 规范期望 期望确认
原文传递
司法公正的象征建构:在认知与规范之间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洪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7-147,共11页
在以和谐与稳定为主的社会环境下,实用主义司法哲学强调的是一种结果导向的利益衡量方法。这种基于利益认同而塑造的公正幻象注定只能在利益相关方的认知期望之间形成短暂的共识,无法提供制度化的张力。在"终极价值个人化"的... 在以和谐与稳定为主的社会环境下,实用主义司法哲学强调的是一种结果导向的利益衡量方法。这种基于利益认同而塑造的公正幻象注定只能在利益相关方的认知期望之间形成短暂的共识,无法提供制度化的张力。在"终极价值个人化"的格局下,甚至还有可能形成获益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制度认同困境。从稳定社会期望的角度来看,"马锡五审判方式"最可称道之处在于其自发地建构出一种"把第三方置于期望担保人位置的机制"。这样一来,对符合规范之行为的期望,以及对这一期望的期望就不仅仅来自在场的利益相关人,而且也来自与实际争议利益无涉但是却有"代入感"的第三方及其背后象征的社会期望。由此,与实际上能够达成的有限共识相比,具有稳定性的期望得以建立。得益于第三方期望的制度化,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就不会对制度公正的假定产生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期望 规范期望 功能分化 行为期望制度化
原文传递
女体和国族:论《红楼梦》翻译评论中的研者视角与诠释暴力(上)——以lotus feet为剖析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洪涛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110,共27页
本文以《红译艺坛》、《红楼译评》二书的个别文章为论析中心,主要考究论者怎样进行翻译批评,尤其着眼于翻译批评论述中的基本假设(assumption)。文章首先略探中国学术界的主流思潮、对翻译策略的期望规范,然后本文具体辨析《红楼梦》... 本文以《红译艺坛》、《红楼译评》二书的个别文章为论析中心,主要考究论者怎样进行翻译批评,尤其着眼于翻译批评论述中的基本假设(assumption)。文章首先略探中国学术界的主流思潮、对翻译策略的期望规范,然后本文具体辨析《红楼梦》英译者以何种方法翻译"莲步"(旁及"蛾眉"),进而再研究"英语读者"的含义、英语读者的类型和能力、用作翻译的语言。接着本文质疑研者评者的视角和视界,认为研者评者不应忽视历史维度、性别差异、民族身份等方面,否则易陷入以下恶劣的困局:以今律古、时代错置、过度诠释甚至是强作解人并施以诠释暴力。本文的关注点在于:1.论者如何诠释,和2.诠释权运用的问题,也思考较宏观的课题,如国族课题和中国社会中权力的施与受(施于女性和女体,施于译者和原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译评 女性与女体 期望规范 翻译方法 英语读者 解码能力 翻译用语 时代错置 性别差异 民族身分 国族对抗 诠释权
原文传递
文字与法律演化:卢曼系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涛 《社会学评论》 2016年第5期15-32,共18页
在卢曼功能分化视野下,法律实现自创生和规范封闭是一种非线性、充满偶在性的演化过程,其中文字扮演了实现法律系统二元符码产生、区分形成、悖论重新组合等实现法律自我指涉和自我组织功能的重要角色。法律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 在卢曼功能分化视野下,法律实现自创生和规范封闭是一种非线性、充满偶在性的演化过程,其中文字扮演了实现法律系统二元符码产生、区分形成、悖论重新组合等实现法律自我指涉和自我组织功能的重要角色。法律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需要回应社会的复杂性增加,也需要与文字作为社会一般性象征性沟通媒介的演化共同发生。基于立法与解释的现代形式理性法律演化为的是解决社会沟通与社会期望双重偶在性的问题,文字促成了这一演化过程,但并不决定这一演化过程的方向,文字为法律反事实的规范期望形成提供途径,又在法律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不确定性,使得新的演化成为可能,也使得社会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法律演化 自创生 区分 规范期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