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7篇文章
< 1 2 2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朦胧到朦胧后的诗歌本体倾向的转移
1
作者 文安乐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7X期162-162,166,共2页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界思想界的一个传统,它关注的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其为一个事物本身的本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诗歌历经了多个时期的动荡与发展,在这些不同时期诗歌本身表征了不同的本体论倾向。再回顾这段本体论倾向转移的历史,对我...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界思想界的一个传统,它关注的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其为一个事物本身的本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诗歌历经了多个时期的动荡与发展,在这些不同时期诗歌本身表征了不同的本体论倾向。再回顾这段本体论倾向转移的历史,对我们把握诗学史、同时前瞻现代诗歌的发展,具体重大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本体 朦胧 朦胧后 主体意念 文本
下载PDF
“朦胧后”诗派的诗歌语言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国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79-81,112,共4页
“朦胧后”诗派诗人们有很自觉的诗歌语言意识 ,他们的诗歌创作实验展示了雅克布森所说的诗性语言的功能 ,他们的探索是对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的探索 ,但其创作实验在语言方面也存在三个谬误 :1、能指泛化 ,2、语言粗鄙 ,3、残缺 ,扭曲 ,... “朦胧后”诗派诗人们有很自觉的诗歌语言意识 ,他们的诗歌创作实验展示了雅克布森所说的诗性语言的功能 ,他们的探索是对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的探索 ,但其创作实验在语言方面也存在三个谬误 :1、能指泛化 ,2、语言粗鄙 ,3、残缺 ,扭曲 ,滥用空白等极端行为。这导致了人们对这个诗派存在价值的怀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后"诗派 诗歌创作 诗歌语言 禁忌语
下载PDF
“朦胧后现象”浅析
3
作者 马超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51-55,共5页
70年代末80年代初勃兴的“朦胧诗”,是中国当代诗歌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艺术革命.它由受非议——让步——承认——获得较高评价,走过了一段较长的被认识、被认同过程.今天看来,“朦胧诗”的最大功绩就在于,它从根本上恢复了诗的审美特质... 70年代末80年代初勃兴的“朦胧诗”,是中国当代诗歌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艺术革命.它由受非议——让步——承认——获得较高评价,走过了一段较长的被认识、被认同过程.今天看来,“朦胧诗”的最大功绩就在于,它从根本上恢复了诗的审美特质.而从80年代中期开始,当代新诗再次发生激变,又出现了以“朦胧诗”为否定目标的“朦胧后现象”(又叫“新生代诗”、“第三代诗”、“后崛起”等).1986年《深圳青年报》和安徽的《诗歌报》联合举办的“现代诗群体大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 中国当代诗歌 第三代诗 当代新诗 现代诗 诗潮 审美特质 诗歌流派 认同过程 西方现代文化
下载PDF
刍议米氏云山和印象派的朦胧之美
4
作者 赵潇雯 陈祥云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朦胧美是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本文主要以我国宋代的米家山水和19世纪欧洲印象派绘画作品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绘画语言和意蕴表达两方面来比较其朦胧美感的共性和各自呈现的特点,从而使... 朦胧美是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在中西方绘画艺术中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本文主要以我国宋代的米家山水和19世纪欧洲印象派绘画作品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绘画语言和意蕴表达两方面来比较其朦胧美感的共性和各自呈现的特点,从而使我们对中西方绘画有进一步的理解以及对朦胧美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家山水 印象派 朦胧 绘画语言 意蕴
下载PDF
“三个崛起”与朦胧诗理论现代性的三种指向
5
作者 许永宁 《江汉学术》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三个崛起”的诗歌理论为朦胧诗的出现进行鼓与呼的同时,也彰显了一种繁复的现代性指向,那就是在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思想的先锋上承续五四反传统的余脉,表现了青年性和审美的特点。进而在诗歌研究的内部呈现了从五四以来的“个人—人民... “三个崛起”的诗歌理论为朦胧诗的出现进行鼓与呼的同时,也彰显了一种繁复的现代性指向,那就是在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思想的先锋上承续五四反传统的余脉,表现了青年性和审美的特点。进而在诗歌研究的内部呈现了从五四以来的“个人—人民—自我”的观念流变,“自我”成为这一时期朦胧诗的核心特质。最后,“三个崛起”从历史的、审美的和现实的维度给出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崛起的理论指向,是论战学理性的表现,也是理性精神的再一次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朦胧诗理论 三个崛起 现代性 青年性 自我性 学理性
下载PDF
《诗探索》与1980年代初的“朦胧诗”论争
6
作者 卢笑歌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6,共8页
《诗探索》是新时期诗学场域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理论刊物。在“朦胧诗”论争中,《诗探索》以其全面把握诗坛的宏观视角、坚定的诗学立场,对当时的诗坛保持了一定距离的审视、反思与纠偏,对论争中出现的二元对立思维、政治批判等不良倾向... 《诗探索》是新时期诗学场域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理论刊物。在“朦胧诗”论争中,《诗探索》以其全面把握诗坛的宏观视角、坚定的诗学立场,对当时的诗坛保持了一定距离的审视、反思与纠偏,对论争中出现的二元对立思维、政治批判等不良倾向进行了抵制,较好地维护了新时期正常诗歌批评的开展。在诗学观念层面,《诗探索》由于摒弃了简单的二元对立观念,在“自我与时代”等论争中重要命题的回答上,呈现出较为稳健的态度,既肯定“小我”,也强调了“时代”的重要性,既重视诗歌的艺术性,也并未放弃对文学功利性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探索》 朦胧诗”论争 诗学立场
下载PDF
“意象光”与朦胧诗——田黎明绘画艺术探析
7
作者 聂亚茹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28-30,共3页
探究水墨人物画家田黎明的绘画艺术风格,对探索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梳理有关田黎明水墨人物画的文献,将其绘画艺术风格概括为平面性的“意象光”、光斑下的色墨交融、自然精神下的朦胧意境,并结合具体绘画作... 探究水墨人物画家田黎明的绘画艺术风格,对探索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梳理有关田黎明水墨人物画的文献,将其绘画艺术风格概括为平面性的“意象光”、光斑下的色墨交融、自然精神下的朦胧意境,并结合具体绘画作品,分析田黎明如何将光影元素转化为独特的绘画表现语言,从而创作出自然精神下具有朦胧意境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黎明 意象光 朦胧 水墨人物画
下载PDF
新日本画运动中朦胧体绘画风格的形成初探
8
作者 强灏 《书画世界》 2024年第3期75-77,共3页
朦胧体产生于日本的明治时期,深受东西方艺术影响,既融入了西方的写实技法,又体现了日本绘画的传统美学,是新日本画运动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对朦胧体的关注似乎主要集中在其技法的探讨上,尚未广泛地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风格... 朦胧体产生于日本的明治时期,深受东西方艺术影响,既融入了西方的写实技法,又体现了日本绘画的传统美学,是新日本画运动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对朦胧体的关注似乎主要集中在其技法的探讨上,尚未广泛地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风格进行深入研究。故本文将围绕朦胧体,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并阐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冈仓天心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以及初步探索代表画家横山大观与菱田春草的作品中典型性的风格表现。此外,本文还从多角度论述了朦胧体的概念形成及其在当时的社会评价,旨在为研究朦胧体绘画风格奠定基础并提供视角,促进中日绘画风格的相互借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日本画运动 朦胧 绘画风格 冈仓天心 横山大观 菱田春草
下载PDF
《诗刊》与朦胧诗的兴衰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友峰 李修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9,共9页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狂欢,朦胧诗作为其中一部分,受到了学界和大众广泛的研究、关注。朦胧诗的兴起衰落是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诗刊》就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分析《诗刊》发表朦胧诗作和...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狂欢,朦胧诗作为其中一部分,受到了学界和大众广泛的研究、关注。朦胧诗的兴起衰落是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多种因素共同造就的。《诗刊》就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分析《诗刊》发表朦胧诗作和朦胧诗论争文章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朦胧诗潮"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刊》 朦胧 兴起 论争 80年代诗歌
下载PDF
朦胧诗:重新认知的必要和理由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清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5期33-39,共7页
90年代以来,随着许多史料的发掘呈现,"朦胧诗"的时空边界构成有了持续的扩展,在时间上追溯到了60年代,在成员构成方面也有了重要的发现和扩大。随着当代诗歌历史的演变,有些问题必须予以重新探讨和廓清。
关键词 朦胧诗” 朦胧诗人” 时空边界 成员构成
下载PDF
“朦胧诗”:矛盾重重的文学史叙述--兼论当代诗歌流派的解读方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谷鹏 徐国源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64,共4页
在当代诗界和学界,有关"朦胧诗"的叙述始终存在各种矛盾,也引发了众多争议。近年来,随着朦胧诗"考古"和"细节化"的深度展开,学界已开始重视过去30年来以诗歌运动为主潮的"自由精神文化"的历史... 在当代诗界和学界,有关"朦胧诗"的叙述始终存在各种矛盾,也引发了众多争议。近年来,随着朦胧诗"考古"和"细节化"的深度展开,学界已开始重视过去30年来以诗歌运动为主潮的"自由精神文化"的历史检视。而"中观研究"被运用到朦胧诗派的考察,提示研究者须深入到诗人群体的内部,把握诗派流变的脉络,进而探悉其文学生命的集结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流派 中观研究 诗歌
下载PDF
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 被引量:26
12
作者 程光炜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3期4-13,共10页
关键词 朦胧 诗论 新时期文学 批评 80年代 先锋小说 小说家 大课堂
下载PDF
对“朦胧诗论争”中艾青立场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登科 李胜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70,共7页
艾青在"朦胧诗论争"前后立场的改变,呈现出丰富的意味:有政治意识的影响,有随个人身份地位提升而来的对官方意识形态的自觉维护,有对诗坛话语权的争夺,有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对艺术价值的坚持,也有人事方面的误会。通过对艾青立... 艾青在"朦胧诗论争"前后立场的改变,呈现出丰富的意味:有政治意识的影响,有随个人身份地位提升而来的对官方意识形态的自觉维护,有对诗坛话语权的争夺,有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对艺术价值的坚持,也有人事方面的误会。通过对艾青立场的审视,我们能够看到不同背景"归来"的两代人在新时期所发生的摩擦,在生动的细节之中去读懂历史,进而思索如何走出民族的"世纪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朦胧诗论争 诗学理念 政治意识
下载PDF
以艾青与青年诗人的关系为例重评“朦胧诗论争”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润霞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8-202,共25页
“朦胧诗论争”除了诗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外,也体现了朦胧诗人与老一代归来诗人之间新代表的青年文化与中老年文化之间的对峙与沟通。本文从“代沟”入手,以艾青与青年诗人的关系为例,通过大量诗歌创作和人事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试... “朦胧诗论争”除了诗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外,也体现了朦胧诗人与老一代归来诗人之间新代表的青年文化与中老年文化之间的对峙与沟通。本文从“代沟”入手,以艾青与青年诗人的关系为例,通过大量诗歌创作和人事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试图对朦胧诗崛起后的命运以及论争背后的动力寻找一种新的解释,考察“代沟”在论争中的推动作用及其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青年诗人 朦胧诗论争” 意识形态 诗学观念 中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艾青的警戒与中国新诗的隐忧——重新审视艾青在“朦胧诗论争”中的姿态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4,共6页
艾青在"朦胧诗论争"中的姿态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解读。这里有人事关系的某些误会,也存在着诗学趣味某种的分别。不过,从更深的角度分析,艾青的批评又主要是基于一种历史的观察,或者说是出于对中国诗歌曾经有过的创作问题的觉... 艾青在"朦胧诗论争"中的姿态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解读。这里有人事关系的某些误会,也存在着诗学趣味某种的分别。不过,从更深的角度分析,艾青的批评又主要是基于一种历史的观察,或者说是出于对中国诗歌曾经有过的创作问题的觉悟。艾青的诗歌观念中包含了自己独特的关于中国新诗"形态"的理想,正是从这一理想形态出发,他对新时期诗歌的发展充满了预见性的隐忧,其诗学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朦胧诗论争 中国新诗 新时期
下载PDF
从朦胧诗的语法特征到文学性的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永强 邓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文学性是诗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朦胧诗作为中国新诗的代表之一,其文学性的阐释还不够深入。认知语法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学范式,其语法本身有意义、语法选择体现思维选择的基本理念,可以为朦胧诗文学性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路径,即从... 文学性是诗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朦胧诗作为中国新诗的代表之一,其文学性的阐释还不够深入。认知语法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学范式,其语法本身有意义、语法选择体现思维选择的基本理念,可以为朦胧诗文学性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路径,即从诗歌语言的特征入手,探讨其意义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从概念化和哲学意蕴这两个层面进行朦胧诗文学性的解读。这样的研究理路的优势在于能够发现以往朦胧诗研究没有发现的问题,同时可以对曾经解释不十分明晰的问题提供基于认知科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认知语法 朦胧诗的语法特征 朦胧诗的文学性
下载PDF
月朦胧,荷朦胧,雾蒙蒙,意浓浓——《荷塘月色》四译文“模糊美”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征顺 王健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59-63,共5页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佳作。文章文质俱美,自成高格。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和鉴赏该文四种英译文中模糊美的传译及其效果,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与译界同仁商榷、探讨和沟通交流。并以此文深深...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佳作。文章文质俱美,自成高格。本文旨在对比、分析和鉴赏该文四种英译文中模糊美的传译及其效果,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与译界同仁商榷、探讨和沟通交流。并以此文深深悼念和隆重纪念大师华诞110周年和谢世60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 月色 朦胧 模糊美
下载PDF
朦胧诗、新诗潮与“今天派”:一段文学史的三种叙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3,129,共6页
在对新时期文学史的叙述中,民间刊物《今天》被裹挟在"朦胧诗"的论争中,"朦胧诗"、"新诗潮"、"今天派"三个概念常被混为一体。其实,三者相关却并不相等,没有"今天派"就没有"新... 在对新时期文学史的叙述中,民间刊物《今天》被裹挟在"朦胧诗"的论争中,"朦胧诗"、"新诗潮"、"今天派"三个概念常被混为一体。其实,三者相关却并不相等,没有"今天派"就没有"新诗潮",没有"新诗潮"就没有"朦胧诗";而且,一方面经由"朦胧诗"的命名与论争,《今天》的诗人与诗作扩大了受众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这场论争之后,主流文坛以局部的收编与吸纳的方式更深地压抑了《今天》杂志的存在。而这种压抑甚至深刻影响了今天的文学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天》 今天派 朦胧诗论争 新诗潮 文学史
下载PDF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被引量:7
19
作者 汤春华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2-74,共3页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深邃,词语隽永,忽断忽续,或彼或此,具有一种朦胧美。李商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爱不得其所爱和得而复失,再加上他善于学习前人雕章琢句的典丽文风,这就形成了他爱情诗的特有的朦胧风格。本文对李商隐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深邃,词语隽永,忽断忽续,或彼或此,具有一种朦胧美。李商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中爱不得其所爱和得而复失,再加上他善于学习前人雕章琢句的典丽文风,这就形成了他爱情诗的特有的朦胧风格。本文对李商隐爱情诗歌的朦胧美从意象、词语、章法上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爱情诗 意境 朦胧 意象 词语 文学欣赏 古诗
下载PDF
谈朦胧诗美学追求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霍素君 王凤芝 韩仰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2,共3页
朦胧诗作为诗坛上曾出现的具有一定影响的诗歌样式,它的美学追求具有三方面特点:陌生化、个人化和民间化,探求朦胧诗的艺术旨趣和文学追求,是为了回顾和肯定它对我国现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 朦胧 陌生化 个人化 民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