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朦胧诗的“朦胧性”及其语言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敬鹏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8-55,共8页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意味着文学研究要建基于语言的形式分析。就朦胧诗而言,"朦胧性"的根源是语言的审美复活,这一特点被作家充分认识并娴熟运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朦胧诗人具体的语言策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疏... "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意味着文学研究要建基于语言的形式分析。就朦胧诗而言,"朦胧性"的根源是语言的审美复活,这一特点被作家充分认识并娴熟运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朦胧诗人具体的语言策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疏离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原有任意性关系,然后再予以重组,造成了诗歌意义的不确定;其次是以"言"绘"象","象化"的语言延缓甚至阻断了言意的通达过程,加重了诗歌的朦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 朦胧性 语言 语象
下载PDF
浅谈德彪西钢琴音乐演奏的朦胧性特征
2
作者 杨奇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充分体现了朦胧、空幻、飘逸的艺术风格,其作曲技法和表现手法独特,因而对其作品所表达的音色也带来了全新的概念和理解,演奏方法及踏板的运用处理与其特有的声音概念相适应,形成其作品独特的演奏风格。
关键词 德彪西 钢琴演奏 朦胧性
下载PDF
工笔画的朦胧性迹象研究
3
作者 孙梦星 《学习月刊》 2013年第14期19-20,共2页
一、象中之迹:朦胧性工笔画的痕迹趣味 依据钟孺乾先生《绘画迹象论》一书的阐释,绘画中的"迹",指的是某"象"的质地,比如笔墨、肌理、笔触、材质感之类。那么在工笔画中,如何用"象之迹"来体现其朦胧性特点?让我们以清代画家恽... 一、象中之迹:朦胧性工笔画的痕迹趣味 依据钟孺乾先生《绘画迹象论》一书的阐释,绘画中的"迹",指的是某"象"的质地,比如笔墨、肌理、笔触、材质感之类。那么在工笔画中,如何用"象之迹"来体现其朦胧性特点?让我们以清代画家恽寿平的作品为例,略加解析。恽寿平的工笔花鸟画在兼工带写的构架基础上,常常直接用色精心加染,渲染、点染并用,创造出一种清丽淡雅、如笼薄纱、似沐雨露的痕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性 工笔画 工笔花鸟画 恽寿平 痕迹 绘画 笔墨 肌理
下载PDF
朦胧之中尽显语文美——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模糊性
4
作者 何晓燕 《内蒙古教育(B)》 2013年第5期21-21,共1页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并不需面面俱到,而应注意语言文字、学生主体认知行为、教学状态中的模糊性特点,巧用模糊性、朦胧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美、意境美,享受语文审美乐趣,实现个胜化解读,提高学生鉴赏力。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模糊 朦胧性 语文美 初中 语言文字 学生主体 认知行为
下载PDF
癔症性朦胧状态引发的群体发作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敬英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1998年第3期174-174,共1页
患者李某,住院号7507,女29岁,已婚,初中文化,农民,汉族。15岁开始曾有过多次癔症发作史,时间短暂,均自然缓解。1997年1月16日回娘家参加二妹婚礼,在婚宴上,以娘家主事人的身份因细节与对方发生争吵。在回家途中自己阴着脸,始终沉默不语。
关键词 癔症朦胧状态 群体发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浅论李商隐诗歌的基本特征——朦胧含混性
6
作者 罗谢明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第6期86-87,共2页
朦胧含混性,这是李商隐诗歌最具个性的一个特征,这一特征是李商隐的诗歌区别于其他诗人之诗歌的标志。朦胧含混性是由其独特的创作方法和独特的生活经历导致的。
关键词 李商隐 诗歌 基本特征 朦胧含混
下载PDF
论阮籍《咏怀诗》审美意象的多重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碧娥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143,共3页
阮籍的《咏怀诗》 ,由于历代论者多从汉学实证的角度以“归趣难求”、“难以情测”之论论之 ,从而给人以晦涩难通之感 ,使其艺术的光泽倍黯。本文则试图从其审美意象多重性的角度 ,分别从朦胧性、哲理性、情感性几个层面对其审美艺术进... 阮籍的《咏怀诗》 ,由于历代论者多从汉学实证的角度以“归趣难求”、“难以情测”之论论之 ,从而给人以晦涩难通之感 ,使其艺术的光泽倍黯。本文则试图从其审美意象多重性的角度 ,分别从朦胧性、哲理性、情感性几个层面对其审美艺术进行探讨 ,力图归还其审美艺术的本真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审美意象 多重 《咏怀诗》 朦胧性 哲理 情感
下载PDF
纪伯伦短篇小说《历代灰烬和永恒之火》的诗化特征
8
作者 黄英杰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2期10-12,共3页
纪伯伦在短篇小说《历代灰烬和永恒之火》①中以浪漫主义的笔法,讲述了一个爱之永恒的故事,歌颂了跨越千年的爱情。重复的意象与排比的语句构成语言上的音乐美,时间与结构的循环对应以及人物的朦胧性,使这部小说具有突破情节和形象束缚... 纪伯伦在短篇小说《历代灰烬和永恒之火》①中以浪漫主义的笔法,讲述了一个爱之永恒的故事,歌颂了跨越千年的爱情。重复的意象与排比的语句构成语言上的音乐美,时间与结构的循环对应以及人物的朦胧性,使这部小说具有突破情节和形象束缚、用散文诗式的语言抒发感情和发表议论等诗意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纪伯伦从小说创作到散文诗创作这一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伯伦 音乐的语言 象征的时间 朦胧性的人物
下载PDF
例谈儿童诗的“朦胧教学艺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国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10年第12期62-62,共1页
朦胧感是读者对文学语言解读的最基本的体验之一,也正是有了朦胧感的存在,回归文本、张扬个性、多样解读才成为可能,这一点已在小语界达成了共识。就拿儿童诗来讲,它作为从儿童视角反映生活的载体之一,"朦胧性"才能体现出"儿童特质"... 朦胧感是读者对文学语言解读的最基本的体验之一,也正是有了朦胧感的存在,回归文本、张扬个性、多样解读才成为可能,这一点已在小语界达成了共识。就拿儿童诗来讲,它作为从儿童视角反映生活的载体之一,"朦胧性"才能体现出"儿童特质",所谓"童眼看世界"、"童话言生活"应该是儿童诗最贴切的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诗 朦胧性 教学艺术 文学语言 回归文本 张扬个 儿童视角 解读
下载PDF
伊人在水--浅谈朦胧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0
作者 应明 《语文教学研究》 2019年第6期6-7,26,共3页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审美过程中,处处存在着朦胧性。所谓朦胧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审美过程中,处处存在着朦胧性。所谓朦胧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同《诗经·蒹葭》中的“伊人”,其身份、相貌,甚至性别都是模糊朦胧的,但更易激发起读者无限的遐想和审美愉悦——距离产生了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朦胧性 审美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
下载PDF
现实主义诗歌的困境:“现实”如何“诗歌”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志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5-152,共8页
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其朦胧性、凝练性、写意性、抽象性。“微尘中见大千,刹那间极终古”、“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等,表现出的是微言中见大义,强调的是诗歌的宏阔性。总体而言,诗歌不... 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其朦胧性、凝练性、写意性、抽象性。“微尘中见大千,刹那间极终古”、“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等,表现出的是微言中见大义,强调的是诗歌的宏阔性。总体而言,诗歌不是一个人间的凡夫俗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诗歌 困境 朦胧性 写意 抽象 微言
下载PDF
回避资产注入两大风险
12
作者 吴盛强 《私人理财》 2007年第18期41-42,共2页
42个涨停后,是8个跌停。*ST金泰(600385)从股市中人人抢夺的“牛股”沦落为争相抛弃的“瘟疫”。资产整合,让上市公司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股份迅速飙升。但是,其注资的朦胧性却也有着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在投身资产注入热... 42个涨停后,是8个跌停。*ST金泰(600385)从股市中人人抢夺的“牛股”沦落为争相抛弃的“瘟疫”。资产整合,让上市公司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股份迅速飙升。但是,其注资的朦胧性却也有着很多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在投身资产注入热潮时,还需一番冷思考,以免在追逐中不小心拿到了下一个“*ST金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整合 风险 回避 上市公司 朦胧性 投资者 冷思考 抛弃
下载PDF
关于李商隐《无题》诗的审美印象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艾君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23-29,共7页
诗人以隐遁客观事实的方法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象征隐喻暗示来识读生活、描摹生活、叙述生活,用象征性的物象来暗示主题,暗示其他特指的事物,把直觉、幻觉、想象、回忆甚至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使诗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更大的跳... 诗人以隐遁客观事实的方法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象征隐喻暗示来识读生活、描摹生活、叙述生活,用象征性的物象来暗示主题,暗示其他特指的事物,把直觉、幻觉、想象、回忆甚至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使诗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更大的跳跃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诗歌意象意境的多义与朦胧。李商隐生活时代的灰暗,让他在尴尬中不断追求自我,探索诗歌的真谛,诞生出延绵不绝的艺术创造力,并使诗人常用病态的手法来绘画一幅幅诗歌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尴尬生存 艺术创造力 朦胧性 多义
下载PDF
李商隐诗歌的“阻隔之美”
14
作者 徐小琳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充满了阻隔之美,在诗中经常以隐遁客观事实的写法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暗示其他特指的事物,把直觉、幻觉、想象、回忆甚至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使诗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更大的跳跃性和随...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充满了阻隔之美,在诗中经常以隐遁客观事实的写法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暗示其他特指的事物,把直觉、幻觉、想象、回忆甚至梦境与现实融为一体,使诗人的意识活动具有更大的跳跃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诗歌意象意境的多义与朦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因素。总之,这种阻隔之感已成为他的一种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阻隔 朦胧性 多义
下载PDF
谈音乐欣赏中的感悟
15
作者 王和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62-65,70,共5页
在艺术欣赏中,审美主体常会产生审美感悟。审美感悟具有渐进性、主观性、差异性及朦胧性、多义性、不可言传性的特点。对作品的理性的认识将使欣赏者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以至与之产生共鸣。
关键词 音乐欣赏 审美感悟 渐进 主观 差异 朦胧性
下载PDF
课外阅读中对学生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向前 《新校园(上旬刊)》 2011年第11期76-76,共1页
人类具有爱美的天性,但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存在着模糊性和朦胧性,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经常性地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通... 人类具有爱美的天性,但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存在着模糊性和朦胧性,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经常性地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通过感知、想象、理解和投射,自觉地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习美、领悟美和创造美,从而丰富审美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 课外阅读 学生 文学名著 意识存在 审美情感 朦胧性
下载PDF
景物诗中的意象解析
17
作者 扎西尼玛 《西藏教育》 2010年第4期41-42,共2页
中国自古到今,有很多优秀的“景物”诗,这种诗的教学难度较大,并不是文字的理解难,而是这种诗的理解具有朦胧性,从而造成诗歌理解的无限生成性。正如《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说,宁不能... 中国自古到今,有很多优秀的“景物”诗,这种诗的教学难度较大,并不是文字的理解难,而是这种诗的理解具有朦胧性,从而造成诗歌理解的无限生成性。正如《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说,宁不能写出所有的语言,语言又不能完全表达出人的意思,于是圣人借用“象”来表达未尽之意。这里的“象”是指意象,“未尽之意”便是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物诗 意象 解析 立象以尽意 教学难度 言不尽意 “象” 朦胧性
下载PDF
浅析先秦寓言的寓意特征
18
作者 马晨雪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10期7-8,共2页
先秦是中国社会激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空前发展的时期,更是寓言文学兴盛的黄金时代。先秦寓言具有丰富的哲理性和朦胧性,或劝人从善,或讽刺、嘲笑丑恶,它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期激烈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 先秦是中国社会激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空前发展的时期,更是寓言文学兴盛的黄金时代。先秦寓言具有丰富的哲理性和朦胧性,或劝人从善,或讽刺、嘲笑丑恶,它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期激烈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毫无疑问,充满着丰富的哲理意蕴的先秦寓言,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寓言 哲理 朦胧性 讽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