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朦胧诗歌与英语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彤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在全球化背景与对世界文学的倡导下,本着中国朦胧诗歌在中国诗歌史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特将与朦胧诗时间发展较为吻合的英语后现代主义诗歌,尤其是美国该阶段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以求从中去探求东西方文化,特别是诗歌在政治、经济等因素... 在全球化背景与对世界文学的倡导下,本着中国朦胧诗歌在中国诗歌史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特将与朦胧诗时间发展较为吻合的英语后现代主义诗歌,尤其是美国该阶段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以求从中去探求东西方文化,特别是诗歌在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下,在诗人诗歌创作思想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以此来判断二者在东西方文学中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世界文学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来研究人类文学创作所带来的精神财富,站在具体的东西方文学的比较角度中去看待,也是跨文化视野下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朦胧诗歌 美国 后现代诗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朦胧诗歌
2
作者 吴晓燕 赵民兴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16,共2页
朦胧诗歌运动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介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朦胧诗歌也成为19世纪80年代以及后来的文学评论中持续争论的焦点。朦胧诗以一种模糊性、隐喻性和多义性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时代、传统和西方现代主... 朦胧诗歌运动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介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朦胧诗歌也成为19世纪80年代以及后来的文学评论中持续争论的焦点。朦胧诗以一种模糊性、隐喻性和多义性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时代、传统和西方现代主义的看法和观点。朦胧派诗人在运用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时,从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西方现代主义与本土文化的契合,因此他们的诗作展示了一种演绎、变化了的现代主义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歌 朦胧诗 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后朦胧”以来诗歌“口语化”探索的危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烨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后朦胧"以来的诗歌口语化探索,其发展不是日趋走向成熟与优美,反而是江河日下,状况令人堪忧。从诗歌语言的本性角度,可以清楚地探察出"后朦胧"以来特别是"70年后"诗群和网络诗群的所谓"口语化诗歌&... "后朦胧"以来的诗歌口语化探索,其发展不是日趋走向成熟与优美,反而是江河日下,状况令人堪忧。从诗歌语言的本性角度,可以清楚地探察出"后朦胧"以来特别是"70年后"诗群和网络诗群的所谓"口语化诗歌"语言的弊端及其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朦胧诗歌 口语化 70年后诗人 第三代诗人
下载PDF
中国朦胧派诗歌与美国后现代诗歌之背景及思想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扎西央珍 赵彤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4-96,共3页
从跨文化的视野出发去比较中国朦胧派诗歌与美国后现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思想,其目的主要是探究20世纪下半叶东西方文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共同与不同的特质,从而为跨文化下的东西方文化增进了解与互通。
关键词 中国朦胧诗歌 美国后现代诗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当代诗歌发展道路探讨
5
作者 赵蜀玉 《现代商贸工业》 2011年第16期222-223,共2页
九十年代以来的都市诗歌虽然陷于异常混乱、混沌的境地,但它绝对不是诗歌的终结之地,而是都市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历程、一个岔路口,往下的路该怎么走,还得从先锋回到传统,从传统中吸收养料。
关键词 朦胧诗歌 都市 语言自指 传统割裂 自救
下载PDF
苏州新诗研究
6
作者 罗振亚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共1页
主持人语:在当下的诗人群落中,李德武无疑是一位活跃而稳健的实力派诗人。李德武1963年出生于东北的黑龙江,2002年南下苏州至今也已有二十多年了。他历经朦胧诗歌、第三代诗歌、个人化诗歌和新世纪诗歌等不同的写作阶段,却从来不偏倚于... 主持人语:在当下的诗人群落中,李德武无疑是一位活跃而稳健的实力派诗人。李德武1963年出生于东北的黑龙江,2002年南下苏州至今也已有二十多年了。他历经朦胧诗歌、第三代诗歌、个人化诗歌和新世纪诗歌等不同的写作阶段,却从来不偏倚于任何一个流派与团体。或者说,李德武完成的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精神作业,任何有关群体的言说都难以涵括他诗歌的那种独特的个性,他原本就不属于什么潮流性的群落,而完全属于他自己。正是基于这种个性,李德武才在苏州诗坛、江苏诗坛乃至全国诗坛逐渐赢得了他应有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 新诗研究 高度个人化 新世纪诗 朦胧诗歌 李德 主持人 独特的个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