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村病伴肾病综合征1例
1
作者 张娟 姚亚男 +1 位作者 温魏棋 李文敏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773-775,共3页
目的探讨木村病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木村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木村病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影像学、病理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及诊疗情况并结合最新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木村... 目的探讨木村病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木村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木村病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影像学、病理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及诊疗情况并结合最新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木村病的认识。结果男性患者,37岁,既往肾病综合征17年。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颈部多发增大淋巴结、皮疹伴瘙痒感。肾穿刺活检符合肾小球微小病变,术后病理结果符合木村病。患者手术切除后口服皮质类固醇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有所改善。结论木村病患者的肾损害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数可早于木村病前出现,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手术切除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嗜酸性粒细胞 IGE 综合征
下载PDF
颌面部木村病超声特征、临床特点分析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唐瑾 原韶玲 +3 位作者 苗润琴 郭荣荣 连婧 张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2,173,共4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22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本... 目的:探讨颌面部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的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22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特征及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断经验。结果:本研究共入组KD患者26例,男20例,女6例(性别比3.3∶1)。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5岁6月。血常规显示所有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值均增加。超声声像图结果显示26例患者均检出病灶,淋巴瘤可能5例(19.23%),恶性病灶6例(23.08%),多形性腺瘤4例(15.38%),性质待诊建议穿刺活检11例(42.31%)。单纯淋巴结型8例(30.77%),单纯累及腮腺+周围软组织型11例(42.31%),同时累及腮腺+周围软组织+淋巴结型7例(26.92%)。对不同类型KD患者病灶的超声特征进行比较,其在边界、形态、混合回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发生浸润,部分生发中心坏死或者形成嗜酸性微脓肿。结论:KD以中青年男性居多,病变多累及头颈部,KD的超声及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应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头颈部木村病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3
作者 罗瑞 杨功鑫 +4 位作者 石慧敏 韩永顺 何一宁 田臻 吴颖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2-1189,共8页
目的·探究头颈部木村病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头颈部木村... 目的·探究头颈部木村病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头颈部木村病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完成CT和/或MRI增强成像。收集、记录及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其中包括年龄,性别,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IgE水平,病变位置、形态、大小、CT密度及强化程度、MRI信号及强化程度、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灌注速率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结果·64例木村病患者平均年龄(40±19)岁,男性占92.2%;73.5%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所有检测血清IgE的患者(10例)IgE水平均升高。CT和MRI共发现结外病变(皮下和腺体病变)82个、淋巴结病变144个;结外病变中,80.5%表现为皮下或腺体内边界不清的斑片状病变,其他为边界清晰的结节状病变。所有病变在CT上均呈等密度影,在MRI上均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高信号。结外病变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而淋巴结病变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结外病变和淋巴结病变的ADC中位数分别为1.04×10^(-3) mm^(2)/s和0.67×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结外病变的TIC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分别占57.5%和42.5%;而淋巴结病变TIC类型主要为Ⅱ型(96.6%)。结外病变和淋巴结病变的TTP和灌注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结论·木村病结外病变及淋巴结病变在CT上呈等密度影,在MRI上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结外病变ADC较高,TIC类型为Ⅰ或Ⅱ型,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淋巴结病变ADC较低,TIC类型多为Ⅱ型,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引起声嘶的喉木村病1例
4
作者 王艺 龚正鹏 +4 位作者 宋锴 李昌亚 梁东 王梅 于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 KD)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非肿瘤性炎症性疾病,多发生在中年亚洲男性。常见表现为头颈部区域逐渐增大的皮下肿块,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 E,IgE)水平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组织病理学特征包...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 KD)是一种罕见的慢性非肿瘤性炎症性疾病,多发生在中年亚洲男性。常见表现为头颈部区域逐渐增大的皮下肿块,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 E,IgE)水平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形成肉芽肿的淋巴滤泡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滤泡 木村 非肿瘤性 皮下肿块 血清免疫球蛋白E 炎症性疾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声嘶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木村病的病例报告
5
作者 赵凤莲 王滋鸿 +3 位作者 孟博 王洋 吴楷 于润泽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06-708,共3页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以皮下软组织无痛性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国医生金显宅等[1]首次在1937年中华医学会年会上报道,将其命名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关键词 木村 度普利尤单抗 生物制剂 治疗方案
下载PDF
木村病转化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郭军 童雅君 +1 位作者 危佩 陈婷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2期45-46,共2页
木村病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临床罕见,最初由我国金显宅医生于1937年报道,以“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命名,1948年日本学者木村等对该病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和解释,故命名为“木村病”。我院曾收治1例木村病患者,诊... 木村病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临床罕见,最初由我国金显宅医生于1937年报道,以“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命名,1948年日本学者木村等对该病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和解释,故命名为“木村病”。我院曾收治1例木村病患者,诊治经过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10年前因“全身散在皮疹伴瘙痒”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具体不详),先后诊断“荨麻疹”“湿疹”,予抗过敏对症处理效果不佳,后因职业(业务员)原因,先后至多家省级三甲医院皮肤科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转化
下载PDF
杨文信教授从痰瘀夹湿论治木村病经验
7
作者 谯霞 杨文信 +1 位作者 杨春艳 李艳 《四川中医》 2024年第9期7-10,共4页
木村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常发生于头颈部,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治疗缺乏统一共识。杨文信教授认为木村病病机总属痰瘀夹湿,提出“治皮当先实脾”,全程贯以健脾运脾之法,以化痰散结、... 木村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常发生于头颈部,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治疗缺乏统一共识。杨文信教授认为木村病病机总属痰瘀夹湿,提出“治皮当先实脾”,全程贯以健脾运脾之法,以化痰散结、祛瘀利湿为基本治则,拟运脾散积汤加减,化痰散结、祛瘀利湿,兼补后天,攻补共法,最终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名医经验 痰瘀夹湿 运脾散积汤 杨文信
下载PDF
临床误诊为脂肪肉瘤的腹股沟木村病1例报告
8
作者 胡想想 李传应 《医药前沿》 2024年第4期76-78,共3页
目的:报告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1例木村病(KD)及相关文献报道的临床资料,探讨木村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告本院收治的1例木村病,同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KD多见于男性,常发生在头颈部和唾液腺区域,也... 目的:报告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1例木村病(KD)及相关文献报道的临床资料,探讨木村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报告本院收治的1例木村病,同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KD多见于男性,常发生在头颈部和唾液腺区域,也可能出现在耳后、大腿和腹股沟等特殊部位.K D的特征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值和IgE水平的升高,镜下观察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发生中心血管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时伴有微脓肿.KD诊断上需要与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进行鉴别.结论:KD是一种罕见的、不明原因的慢性皮下软组织疾病,其实验室检查及镜下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嗜酸性粒细胞 脂肪肉瘤
下载PDF
以肾病综合征起病的儿童木村病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实磊 张欢 +4 位作者 李薇玢 倪芬芬 陈冉冉 李成荣 高晓洁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61-63,共3页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1937年由中国金显宅首先报道并命名为“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948年因日本Kimura等对其进一步报道,目前国际上常采用“Kimura’s disease”,即木村病^([1])。KD...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1937年由中国金显宅首先报道并命名为“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948年因日本Kimura等对其进一步报道,目前国际上常采用“Kimura’s disease”,即木村病^([1])。KD是一种罕见且病因不明的以淋巴结及软组织和唾液腺损害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临床常以头颈部皮下软组织肿块伴淋巴结受累为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软组织肿块 综合征 因不明 金显宅 唾液腺 头颈部 淋巴结
下载PDF
颈部Kimura病1例
10
作者 刘冠辰 田琳 刘鹏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19-2219,2240,共2页
患者男,47岁。因“无明显诱因头晕、全身无力6月余”入院,左眼外伤致盲37年,右眼白内障术后10年,7年前因颈部肿物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活检术,结果证实为“淋巴组织增生”,未进行任何处置及治疗。查体:双侧瞳孔不等大,左:右约为0mm:5... 患者男,47岁。因“无明显诱因头晕、全身无力6月余”入院,左眼外伤致盲37年,右眼白内障术后10年,7年前因颈部肿物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行穿刺活检术,结果证实为“淋巴组织增生”,未进行任何处置及治疗。查体:双侧瞳孔不等大,左:右约为0mm:5mm,对光反射消失;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右颈部触及肿块,无触痛,双侧颈部及左侧腹股沟区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kimura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4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张靖岚 刘钰 +1 位作者 万鼎铭 王萌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诊治及转归。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某医院收治的14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6~62岁,男性11例、女性3例,病程... 目的:探讨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诊治及转归。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某医院收治的14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6~62岁,男性11例、女性3例,病程1~20 a。14例患者均以发现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其中13例(92.9%)表现为头颈部包块,10例患者伴有皮肤瘙痒。14例患者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IgE水平均显著增高。2例存在胃肠道受累,2例肾脏受累。14例患者均行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木村病。确诊后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激素维持。其余9名患者未行手术,单纯给予激素治疗。给予激素治疗后疗效明显,肿块明显缩小,嗜酸性粒细胞及IgE水平均显著下降。截至目前,14例患者均存活,但11例(78.6%)患者在激素减量或停用后复发,其中3例加用放疗后未再复发,其余患者加用环孢素、甲氨蝶呤、依那西普等免疫抑制剂等维持治疗。结论:当患者出现无痛性肿块,尤其头颈部肿块,并伴有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时,应考虑KD。糖皮质激素治疗KD起效快,疗效显著,但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联合放疗或免疫抑制剂可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嗜酸性粒细胞 IGE 疗效
下载PDF
儿童木村病报道1例
12
作者 贺婵娟 吴登旬 +3 位作者 李杰 南晓旭 张伟芳 刘英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25-327,共3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9月,因“发现左耳前无痛性肿物6月余,加重1月余”于2022年2月28日以“左腮腺肿物”收治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入院前6月余,患者无意间发现左耳前一肿物,约“蚕豆大小”,无压痛,无耳闷感、耳漏,无回吸性血涕、鼻...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9月,因“发现左耳前无痛性肿物6月余,加重1月余”于2022年2月28日以“左腮腺肿物”收治我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入院前6月余,患者无意间发现左耳前一肿物,约“蚕豆大小”,无压痛,无耳闷感、耳漏,无回吸性血涕、鼻出血,无咽喉痛、咽异物感,无吞咽、呼吸困难,无畏寒发热、夜间盗汗等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未行特殊处理。近1月余以来,患者自觉肿物较前缓慢增大,约“花生米”大小,无瘙痒,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异物感 咽喉痛 木村 耳漏 耳闷 呼吸困难 鼻出血 住院治疗
下载PDF
不同部位木村病超声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艺芳 雷霞 +1 位作者 郑文智 陈红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62-64,F000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木村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对木村病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1年来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木村病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不同部位木村病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2例头部皮下病灶均表现为外形规则、...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木村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对木村病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1年来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木村病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不同部位木村病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2例头部皮下病灶均表现为外形规则、边界清晰的混合回声结节,内部可探及无回声区,呈“蜂窝状”改变,内部血流丰富。3例累及腮腺组织表现为腺体内部回声增粗增强,呈“网格状”改变,腺体内部可探及肿大淋巴结回声,淋巴结及腺体内部血流丰富。5例淋巴结病灶以低回声为主,皮髓质结构清,纵横比大于2、内部血流丰富,呈“树枝状”分布的门型血流。5例上肢病灶表现为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肿块,内部探及条索状或短棒状高回声,周边可探及高回声晕,内部血流丰富,周边可探及肿大淋巴结。血常规检查9例嗜酸细胞比例增高,1例未见异常,其中嗜酸细胞比例最高为28.5%。结论 累及上肢的木村病的超声声像图较具有特异性;而表现为淋巴结、腮腺肿大的木村病缺乏特异性,结合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及磁共振表现有助于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超声检查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木村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睿思 金航宇 玄云泽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44-346,共3页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最早于1937年由我国金显宅医师发现并命名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后由日本学者木村和石川进行系统性描述,故称之为KD.KD多发生于20~50岁的亚洲男性,男女比例为3.5~9.0∶1,较罕见,是一种不明原因...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最早于1937年由我国金显宅医师发现并命名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后由日本学者木村和石川进行系统性描述,故称之为KD.KD多发生于20~50岁的亚洲男性,男女比例为3.5~9.0∶1,较罕见,是一种不明原因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1-2]),国际上尚未建立治疗共识指南.本文就KD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鉴别诊断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认识罕见疾病——木村病
15
作者 崔聪明 《健康向导》 2023年第3期17-17,共1页
木村病(KD)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良性免疫慢性炎性疾病。最早发现这个疾病的是一位名叫木村的日本医学家,木村病就是根据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也叫KD病。木村病无传染性,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目前有文献... 木村病(KD)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良性免疫慢性炎性疾病。最早发现这个疾病的是一位名叫木村的日本医学家,木村病就是根据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也叫KD病。木村病无传染性,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目前有文献记载的病例以亚洲男性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慢性炎性疾 罕见疾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医学家 传染性 文献记载
下载PDF
耳廓木村(Kimura)病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尚泽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耳廓木村 例报告 治疗 Kimur
下载PDF
头颈部Kimura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断 被引量:14
17
作者 姜蕾 姜晓钟 +6 位作者 赵云富 何金 刘渊 吴洋 周洁 黄建涛 王国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Kimura病(Kimura′sdisease,K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0例发生在头颈部的KD病临床资料、发病年龄、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KD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无明显压痛的软组织包块。组织学上以小... 目的探讨头颈部Kimura病(Kimura′sdisease,K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0例发生在头颈部的KD病临床资料、发病年龄、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KD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无明显压痛的软组织包块。组织学上以小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增生及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变。结论KD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的炎性增生性病变,应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相鉴别,组织病理学对于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D是一种多克隆淋巴结炎性病变,提示细胞异常增殖与凋亡的抑制共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 嗜酸细胞肉芽肿 理学
下载PDF
Kimura病(附1例报告) 被引量:15
18
作者 肖鑫武 施毅 宋勇 《东南国防医药》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 探讨木村病 (Kim ura's disease,KD)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木村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中青年男性多见、长期存在并易于反复的头颈部肿大淋巴结或软组织肿块且唾液腺也多有受累、部... 目的 探讨木村病 (Kim ura's disease,KD)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木村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中青年男性多见、长期存在并易于反复的头颈部肿大淋巴结或软组织肿块且唾液腺也多有受累、部分患者并发肾病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及 Ig E均升高。特征性的淋巴结病理学特征 :发育好的淋巴滤泡、显著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薄壁毛细血管增生及不同程度纤维化。泼尼松及雷公藤治疗伴有肾病综合征表现的 KD病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结论 木村病 (Kimura's dis-ease,KD)是一种流行于东亚地区、罕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 ,临床医生应有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KD kimura 综合征 淋巴结 诊断 治疗 原因不明 淋巴滤泡 炎性疾
下载PDF
木村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吕海丽 王振霖 +4 位作者 张名霞 刘俊其 司晋源 张云云 张秋航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3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方法、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例患者... 目的探讨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将2004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3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方法、预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例患者发病部位均位于皮下唾液腺周围;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及比例均增高,1例患者伴有肺损害,1例患者伴有湿疹,3例均未见蛋白尿。3例木村病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至10年未见复发。结论手术治疗可以作为头颈部木村病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村 诊断与治疗 手术
下载PDF
颌面区Kimura病CT和MR诊断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杨智云 赖英荣 +3 位作者 冯崇锦 蒋爱云 刘春玲 李树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颌面区Kimura病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Kimura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Kimura病的临床、CT和MRI表现。结果6例Kimura病病程长(平均5.5年),表现为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其中...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颌面区Kimura病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Kimura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Kimura病的临床、CT和MRI表现。结果6例Kimura病病程长(平均5.5年),表现为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其中1例双侧肿大),皮肤瘙痒。所有患者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平均超出正常值约5~6倍)。CT和MRI表现为:(1)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常有多个结节;(2)累及并侵犯面部皮下组织,邻近皮肤增厚;(3)腮腺周围、颌下周围和颈深上淋巴结增大,增大的淋巴结密度或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光滑,无坏死、囊变,几乎不融合。结论Kimura病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术前可以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腮腺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kimura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