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洞山歌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钟秋月 《北方音乐》 2019年第22期20-21,共2页
开展木洞山歌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研究工作,并提出发展创新的相关建议,有利于梳理巴渝文化的历史脉络,有利于完善巴渝民族民间音乐体系,有利于巴渝本土音乐文化的继续发展。
关键词 木洞山歌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木洞山歌衬词运用手法探究
2
作者 钟秋月 《北方音乐》 2018年第24期25-26,共2页
"衬词"是我国民间歌曲中常用的一种艺术修饰手法,是指穿插于歌曲唱腔中正词之间的一些语气助词、形声词、谐音词等,大都是以一些无实际含义的虚词为主构成的衬托性语句。衬词在木洞山歌的演唱中大量被运用,其形态丰富多彩,不... "衬词"是我国民间歌曲中常用的一种艺术修饰手法,是指穿插于歌曲唱腔中正词之间的一些语气助词、形声词、谐音词等,大都是以一些无实际含义的虚词为主构成的衬托性语句。衬词在木洞山歌的演唱中大量被运用,其形态丰富多彩,不仅大大增强了木洞山歌歌词内容的丰富性,而且有助于表达出木洞人纯朴的生活气息,同时使得歌曲旋律更加丰满、富于变化,更加凸显浓郁的自由山歌风,这些衬词已经成为木洞山歌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洞山歌 衬词
下载PDF
木洞山歌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管窥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梅 滕新才 《三峡高教研究》 2013年第4期68-72,共5页
木洞山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木洞人民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交流感情、娱乐身心、鼓舞斗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了解木洞山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发展前景,有助于挖掘木洞山歌潜在的... 木洞山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木洞人民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交流感情、娱乐身心、鼓舞斗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了解木洞山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发展前景,有助于挖掘木洞山歌潜在的艺术价值,从而更好地传承这门山歌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洞山歌 艺术 表现形式
下载PDF
木洞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初探
4
作者 谭凤娟 滕新才 《三峡高教研究》 2013年第4期63-67,共5页
伴随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木洞山歌作为传统艺术,必须面临着现代化的严峻问题。木洞山歌怎样融入现代生活,怎样发展、创新,这是今后艺人们及木洞山歌研究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艺术人类... 伴随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木洞山歌作为传统艺术,必须面临着现代化的严峻问题。木洞山歌怎样融入现代生活,怎样发展、创新,这是今后艺人们及木洞山歌研究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木洞山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以及表演艺人,运用人类学、艺术学多维度方法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洞山歌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域下木洞山歌的生存与发展
5
作者 康杨微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4-67,共4页
重庆木洞山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是在农业社会生活背景下,由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自发创造的、存在于民间传统生活中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通俗文化形态。它具有自发性、传承性、通俗性和自娱自乐性等特征。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木洞山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是在农业社会生活背景下,由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自发创造的、存在于民间传统生活中的、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通俗文化形态。它具有自发性、传承性、通俗性和自娱自乐性等特征。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与保护。但是,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木洞山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木洞山歌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因此,本文将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木洞山歌的发展,并在其发展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域下木洞山歌生存与发展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木洞山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唱心灵的歌炫心灵的美——木洞山歌与合唱教学初探
6
作者 冯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1期0316-0317,共2页
本论文探讨了在中学合唱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生动趣味的、经久不衰的民间音乐—巴南木洞山歌的旋律特征来增加合唱教学的趣味性,从木洞山歌的音调特征、节奏特征、表演形式及传承这几个方面来阐明木洞山歌与合唱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 本论文探讨了在中学合唱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生动趣味的、经久不衰的民间音乐—巴南木洞山歌的旋律特征来增加合唱教学的趣味性,从木洞山歌的音调特征、节奏特征、表演形式及传承这几个方面来阐明木洞山歌与合唱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合唱教学的新思维、新办法,实现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从而达到新课改下的合唱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洞山歌 合唱教学 探索方法
下载PDF
非遗传承视域下将木洞山歌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调查研究——以重庆市木洞中学校为例
7
作者 杜雨诗 《进展》 2024年第9期45-49,共5页
从上古到战国,从汉代到唐代直至明清,从“巴渝歌舞”到“下里巴人”,从“巴子讴歌”到“竹枝”再到山歌,这就是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人民广泛传唱的木洞山歌在岁月长河中的演变历程。在学校音乐教育融入“非遗”,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有... 从上古到战国,从汉代到唐代直至明清,从“巴渝歌舞”到“下里巴人”,从“巴子讴歌”到“竹枝”再到山歌,这就是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人民广泛传唱的木洞山歌在岁月长河中的演变历程。在学校音乐教育融入“非遗”,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有力抓手。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中关系重大。基于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和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实施,音乐教师应从音乐欣赏课、唱歌课入手,创新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本文调查研究样本选取了木洞山歌起源地所在的重庆市木洞中学校,笔者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资料信息归总整理分析,力求找到木洞山歌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对策,旨在为木洞山歌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找到新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 木洞山歌 音乐课堂 融入
下载PDF
重庆木洞山歌的音乐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俊 《大舞台》 2015年第1期181-182,共2页
木洞山歌是流传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周围的一种民歌,在当地享有盛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木洞山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特征。本文中,笔者从民族音乐学以及历史学的角度对木洞山歌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其音阶调式、旋律旋法、节奏... 木洞山歌是流传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周围的一种民歌,在当地享有盛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木洞山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特征。本文中,笔者从民族音乐学以及历史学的角度对木洞山歌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其音阶调式、旋律旋法、节奏节拍这三个方面的创作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以期为木洞山歌的全面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洞山歌 音乐特征 音阶调试 旋律 节拍
原文传递
木洞山歌的音乐特质及传承发展
9
作者 苑丁 钟秋月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重庆木洞山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渝地区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木洞山歌形成的几大要素、山歌的分类及音乐特质、木洞山歌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传承这门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 重庆木洞山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渝地区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木洞山歌形成的几大要素、山歌的分类及音乐特质、木洞山歌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传承这门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山歌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洞山歌 音乐特质 禾籁 啰儿调 盘歌 传承与发展
原文传递
“非遗”语境下木洞山歌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考与研究
10
作者 杜雨诗 《进展》 2022年第6期173-175,共3页
从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到战国时期的“下里巴人”;从汉代的“巴子讴歌”,到唐代的“竹枝”,直到明清时期演变而成的木洞山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之后,2006年,木洞山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 从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到战国时期的“下里巴人”;从汉代的“巴子讴歌”,到唐代的“竹枝”,直到明清时期演变而成的木洞山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之后,2006年,木洞山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非遗”语境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人类学田野考察法、走访调查法、座谈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途径,对木洞山歌的历史考源、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深度研究,揭示了木洞山歌在传承发展中遭遇的现实困境和濒临消亡的深层次原因,对木洞山歌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展开了思考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木洞山歌 当代传承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巴南“文化家园”
11
作者 郑丽娟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3年第2期87-88,共2页
巴南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文化设施相对薄弱,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报、看电视电影、看演出难等文化民生问题,是巴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一城一极一区"、建设"大美巴南、大善巴南"... 巴南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文化设施相对薄弱,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报、看电视电影、看演出难等文化民生问题,是巴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一城一极一区"、建设"大美巴南、大善巴南"的重要内容,是巴南区文化建设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长期任务. 党的十七大以来,巴南区文广新局坚持把文化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面对全区文化建设历史欠帐多、区财力拮据等困难下,主动担当、矢志不渝地全面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建设,大力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建成区、镇街、村(社区)、文化中心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为"十二五"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巴南区成功创建市级文化先进区,巴南区文广新局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表彰为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先进集体,荣获全市免费开放先进单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等市、区表彰奖项80余项,连续5年获得全市文化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农村广播村村响、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运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在国家和全市专题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10余次,多次受到市相关领导考察认可和批示表扬,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目标任务考核"保位升位"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民生 善巴 文广 巴南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木洞山歌
下载PDF
加快公共文化建设步伐 不断增强公共文化实力
12
作者 柯世渝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07年第6期78-79,共2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公共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的发展战略地位,尤其发达国家更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公共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的发展战略地位,尤其发达国家更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巴南区公共文化建设也必将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全面提速。一、坚持围绕中心,把握正确导向,提高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建设 文化馆 文化机构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木洞山歌 文化基础设施 文艺作品 政策支持机制 广播电视 开路电视 巴南区 技能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