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木运“发生、委和之纪”探讨儿童抽动障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羽 杨威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6期609-612,共4页
儿童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中医认为该病病位责之于肝,而肝风为本病的病机关键,肝脏、肝风在五行中属木并与五运六气岁运中的木运“发生、委和之纪”密切相关,通过对木运“发生、委和之纪”的气候、疾... 儿童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中医认为该病病位责之于肝,而肝风为本病的病机关键,肝脏、肝风在五行中属木并与五运六气岁运中的木运“发生、委和之纪”密切相关,通过对木运“发生、委和之纪”的气候、疾病特点分析,可知儿童抽动障碍在发生之纪,以肝气疏泄太过、化火动风的实证为特点,治疗应以清肝、平肝为主;在委和之纪,以肝气疏泄不及、虚风内动的虚证为特点,治疗应以清肺疏肝健脾为主。故重视岁运主病特点对儿童抽动障碍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儿童抽动障碍 肝风 发生之纪 委和之纪 木运太过 木运不及
下载PDF
自拟疏木运土止咳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高伟 马利荣 +6 位作者 陈敏华 钟巍 孙庆琴 李雨 宋熠林 李磊 宿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 观察自拟疏木运土止咳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GE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片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 目的 观察自拟疏木运土止咳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GE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片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疏木运土止咳方,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VAS评分法评价咳嗽强度,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评价胃反流症状的变化,采用慢性咳嗽影响量表(Chronic Cough Impact Questionnaire,CCIQ)评价患者近2周咳嗽严重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4周,治疗组VAS评分[(4.47±1.32)分比(6.22±1.34)分,t=-5.859]、CCIQ评分[(32.60±5.83)分比(47.32±5.56)分,t=-11.548]较对照组降低(P〈0.01),RDQ评分[(13.62±2.89)分比(13.67±2.77)分,t=-0.07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VAS评分[(2.57±1.69)分比(4.55±2.06)分,t=-4.676]、CCIQ评分[(12.47±3.41)分比(23.47±3.55)分,t=-14.126]较对照组降低(P〈0.01),RDQ评分[(9.18±2.77)分比(9.30±2.43)分,t=-0.2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9/32)、对照组为68.8%(22/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30).结论 自拟疏木运土止咳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较好改善GERC患者的反酸、咳嗽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胃食管反流 木运土止咳方 雷贝拉唑胶囊 中西医结合疗法
原文传递
从《艺苑朝华》到《木刻纪程》: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时代之晖
3
作者 高秦艳 黄光辉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0,17,共6页
《艺苑朝华》和《木刻纪程》是鲁迅于1929年和1934年编辑出版的两本极具历史价值的木刻版画书籍,前者是为了开阔青年艺术家视野而引进的国外优秀木刻创作版画集,后者则汇集了当时中国青年木刻家的版画作品。在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里,这... 《艺苑朝华》和《木刻纪程》是鲁迅于1929年和1934年编辑出版的两本极具历史价值的木刻版画书籍,前者是为了开阔青年艺术家视野而引进的国外优秀木刻创作版画集,后者则汇集了当时中国青年木刻家的版画作品。在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里,这两本画册成为新兴木运的奠基之作,点燃了革命美术的星星之火。在鲁迅的倡导与扶植下,中国现代木刻版画逐步走向成熟和深化。本文以这两本深刻影响中国新兴木运的画册为脉络,对新兴木刻艺术及其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梳理。《艺苑朝华》和《木刻纪程》在新兴木运初期阶段具有重要的启蒙和导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苑朝华》 《木刻纪程》 新兴木运 鲁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