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未决羁押率高的成因——兼评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晶晶 张婕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3期28-32,共5页
未决羁押率高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显著的问题之一,其体现了一个国家刑事程序对尊重人权的态度。根据最近的实践调查我国羁押情况仍不乐观,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认识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其中,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羁押必要性... 未决羁押率高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显著的问题之一,其体现了一个国家刑事程序对尊重人权的态度。根据最近的实践调查我国羁押情况仍不乐观,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认识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其中,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亦体现出诸多问题,因而在降低羁押率上并无大作为。应从分析成因出发,找寻适合中国司法国情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决羁押率 成因 对策
下载PDF
《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的理解与适用——从“可以”走向“应当”
2
作者 闫召华 吕辰尧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8-56,共9页
《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把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改为“对于采取保候审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适用取保候审”,目的是要发挥取保候审的替代作用,降低我国的未决羁押率。但仅仅依靠法条规定“应当依法适... 《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把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改为“对于采取保候审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适用取保候审”,目的是要发挥取保候审的替代作用,降低我国的未决羁押率。但仅仅依靠法条规定“应当依法适用取保候审”,并不能达到增加取保候审适用率、降低未决羁押率的目的。建议通过改变办案人员的司法理念,明确“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判断标准,采取相关措施增强取保候审的诉讼保障力,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实现从“可以”走向“应当”,达成第3条的立法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 取保候审 社会危险性 未决羁押率
下载PDF
羁押人口率:落实少捕慎押的另一个面向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烁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85,共21页
中国未决羁押治理实践中长期存在一种可能的偏见,即认为未决羁押率是未决羁押治理水平的主要评价标准,因此无论未决羁押率下降的原因为何,均被视为未决羁押治理的成绩。未决羁押治理水平的评价标准主要应当是羁押人数或羁押人口率,而非... 中国未决羁押治理实践中长期存在一种可能的偏见,即认为未决羁押率是未决羁押治理水平的主要评价标准,因此无论未决羁押率下降的原因为何,均被视为未决羁押治理的成绩。未决羁押治理水平的评价标准主要应当是羁押人数或羁押人口率,而非单纯的未决羁押率。以羁押人口率标准比较中外未决羁押治理水平会发现,中国未决羁押治理水平有很大进步空间。真正贯彻落实依法少捕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是提高未决羁押治理水平的必经之路。从整体视之,则应抓住《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的契机,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予以系统性革新,首先废除37天拘留的实质意义上的羁押制度,并以此为抓手,彻底解决已呈现出结构性特征的未决羁押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捕慎押 未决羁押率 羁押人口 逮捕期限 拘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