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区 被引量:36
1
作者 袁磊 赵俊三 +3 位作者 李红波 张萌 陈国平 郭晓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29-237,共9页
为更好地引导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的开发,该文以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县―弥渡县为例,将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及特尔菲法(Delphi)相结合,分别构建宜耕未... 为更好地引导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的开发,该文以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县―弥渡县为例,将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及特尔菲法(Delphi)相结合,分别构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新增耕地指数及补充耕地潜力模型、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区评价模型,对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与潜力分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分为4个等级:最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面积分别为71.21、1177.39、1681.00和62.00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8%、39.36%、56.19%、2.07%。研究区宜耕未利用地实际开发潜力为1248.60hm2,预计新增耕地面积977.45hm2。潜力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5个潜力区和1个非潜力区。其中,Ⅰ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164.97hm2,可新增耕地144.21hm2;Ⅱ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53.38hm2,可新增耕地46.66hm2;Ⅲ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210.64hm2,可新增耕地164.01hm2;Ⅳ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773.93hm2,可新增耕地590.11hm2;Ⅴ级潜力区实际开发潜力45.68hm2,可新增耕地32.46hm2。研究结果的应用表明,该种方法得出的适宜性评价结果、新增耕地测算结果及潜力分区结果与当地实际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模型 适宜性评价 利用 弥渡县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保护对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未利用地的探讨 被引量:51
2
作者 徐健 周寅康 +1 位作者 金晓斌 易理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从2001年开始施行的,是对以往各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未被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 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是从2001年开始施行的,是对以往各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未被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于“未利用地”及其子系统中各级地类的命名与内涵的理解极有可能会给“未被利用”土地的管理和利用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简述国内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演变过程并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土地覆被/利用分类体系精华的基础上,对“未利用地”从利用的广义内涵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了辨析,探讨了“未被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问题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未利用地”子系统,提出了基于生态保护的新的分类子系统,希冀能对现行土地利用分类方案中“未利用地”子系统的修改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土地利用分类 分类体系 生态环境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垦潜力评价 被引量:21
3
作者 韦仕川 刘勇 +1 位作者 栾乔林 王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44-251,共8页
未利用地的开垦是土地开发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文深入分析影响研究区土地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从生态安全性、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3个方面构建未利用地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地利用空... 未利用地的开垦是土地开发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文深入分析影响研究区土地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从生态安全性、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3个方面构建未利用地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评价要素空间图层进行叠加和统计分析,研究未利用地在不同条件下适宜性开发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东营市未利用地总规模为27.14万hm2,考虑生态因素后,可开垦的未利用地面积为7.72万hm2,所占比例为28.44%。从自然适宜性评价来看,可开垦利用的未利用地面略有减少,面积为7.49万hm2。考虑经济因素之后,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为3.67万hm2,所占比例为13.72%。研究结论,生态因素和经济因素是制约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垦的主要因素,可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为3.67万hm2。该研究结果可为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 经济 利用 适宜性评价 宜耕 东营市
下载PDF
基于等级折算的宜农未利用地分等及应用——以河南省嵩县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克宁 赵玉领 +3 位作者 吕巧灵 路婕 冯新伟 陈小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4-168,共5页
本文结合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成果,将宜农未利用地作为分等范围区,选取农用地分等的因素作为宜农未利用地分等的参评因素,并选取限制性因素进行修正,划分宜农未利用地利用等别;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制订各等别间的等级折算系数表,测算出... 本文结合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成果,将宜农未利用地作为分等范围区,选取农用地分等的因素作为宜农未利用地分等的参评因素,并选取限制性因素进行修正,划分宜农未利用地利用等别;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制订各等别间的等级折算系数表,测算出待开发未利用地中补充耕地的潜力及相应的粮食生产能力,根据各等别所对应的理论标准粮产量,划分开发潜力区。本研究结果为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提供了衡量依据,解决了被占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上与质量上的可比性;也为土地开发项目选址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占补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农利用 等级折算 分等 嵩县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的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估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筱明 闫弘文 卞正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7-312,共6页
为了实现粮食安全,未利用地作为后备耕地资源,是中国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济南市为例,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宜耕未利用地的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及区位等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宜耕未利用地开... 为了实现粮食安全,未利用地作为后备耕地资源,是中国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济南市为例,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宜耕未利用地的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及区位等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进行分区。结果表明,济南市宜耕未利用地面积占未利用地总面积65.39%,但质量较差,受自然条件限制,各区县宜耕未利用地分布差异较大。从各潜力类型区分布来看,Ⅰ类潜力区主要分布于济南市北部,以平原为主,为优先开发潜力区。Ⅱ类潜力区分布较广,济南市北部、中部、南部均有分布,为次优先开发潜力区。Ⅲ类潜力区主要分布于济南市中部的城郊地带,为适度开发潜力区。Ⅳ类潜力区主要分布于济南市中部的山地丘陵区,为最差开发潜力区。该研究可确定济南市不同地域的未利用地开发时序,研究结果可为编制济南市未利用地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聚类分析 区域规划 利用 适宜性评价 潜力分区 济南市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对植物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刘兴华 陈为峰 +2 位作者 段存国 王凯 王海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08,共5页
为了阐明未利用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人类干扰的响应,对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的农耕区、未利用地以及二者之间的过渡区土壤与优势物种碱蓬和芦苇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含量呈现线性... 为了阐明未利用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人类干扰的响应,对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的农耕区、未利用地以及二者之间的过渡区土壤与优势物种碱蓬和芦苇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氮含量呈现线性关系,空间变异性高于磷,且在3个利用过程中碳、氮呈现出"倒金字塔"形,磷呈现"圆柱体"形的分布模式;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碳、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植物体和土壤中C/N、C/P、N/P比均表现出随着开发程度的增大而降低,即农耕区<过渡区<荒地区,3个过渡阶段土壤C/N、C/P、N/P比随着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开发利用程度和土壤深度的变化C/N比变化相对较小,C/P和N/P比的变异性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利用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地力评价研究——以安徽寿县孟家湖林场苇地开发项目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慎敏 赏刚 +1 位作者 陈昌春 马其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0-244,共5页
以地力评价理论为基础,并以安徽寿县孟家湖林场苇地开发项目为实例,选取了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16个地力影响因子,并在系统分析层次分析法(AHP)理论基础之上,采用该方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了权值计算和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土体... 以地力评价理论为基础,并以安徽寿县孟家湖林场苇地开发项目为实例,选取了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16个地力影响因子,并在系统分析层次分析法(AHP)理论基础之上,采用该方法对各影响因子进行了权值计算和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土体厚度是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地力的最大影响因子,其次是障碍层状况、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地力评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利用 地力评价 AHP法
下载PDF
沽源县未利用地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及其地形梯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志涛 门明新 崔江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4,共9页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仅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为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北省沽源县为例,根据其生态状况,从灾害防护、生境与水资源防护、人类...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仅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为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北省沽源县为例,根据其生态状况,从灾害防护、生境与水资源防护、人类干扰3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沽源县未利用地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指标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沽源县未利用地的生态重要性进行空间识别,将其划分为4个级别:极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并根据沽源县地形特点进行地形梯度的划分,划分出4级高程梯度带和4级坡度梯度带,以分析沽源县未利用地的地形梯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沽源县生态重要性为极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的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11 082.78 hm2、11 209.05 hm2、11 450.25 hm2和4 803.12 hm2,分别占研究区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8.75%、29.08%、29.71%和12.46%,生态重要性等级为一般重要的未利用地较少。从地形梯度角度分析,沽源县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1 400~1 600 m高程梯度带以及0°~5°和5°~15°两个坡度梯度带;生态极重要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1 400~1 600 m和1 600~1 800 m两个高程梯度带以及5°~15°坡度梯度带;随着高程与坡度的增加,各地形梯度带生态重要性等级为极重要的未利用地的比重变大,由最初的11.31%和13.86%提升到97.95%和93.64%。研究结果可以为沽源县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利用 生态重要性 地形梯度 GIS 沽源县
下载PDF
江苏省宜农未利用地开垦土壤改良模式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朱成立 侯淑楠 忻海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3,共4页
系统分析了江苏省主要宜农未利用地类型、分布及其开垦的土壤障碍因素,探究了土壤改良的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化措施及其作用,研究提出了荒草地和沿海滩涂2种主要宜农未利用地开垦的土壤改良模式,注重了各种改良措施的综合运用,对于... 系统分析了江苏省主要宜农未利用地类型、分布及其开垦的土壤障碍因素,探究了土壤改良的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化措施及其作用,研究提出了荒草地和沿海滩涂2种主要宜农未利用地开垦的土壤改良模式,注重了各种改良措施的综合运用,对于合理制定江苏省宜农未利用地开垦土壤改良方案,提高土地开垦的质量,实现江苏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农利用 开垦 障碍因素 土壤改良 模式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地力评价研究——以克拉玛依市2000hm^2土地开发项目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璞 王慎敏 周寅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4-756,共3页
以地力评价理论为基础,以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2000hm2土地开发项目为实例,选取了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16个地力影响因子,并在系统分析层次分析法(AHP)理论基础之上,对各影响因子进行了权值计算和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土体厚... 以地力评价理论为基础,以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2000hm2土地开发项目为实例,选取了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16个地力影响因子,并在系统分析层次分析法(AHP)理论基础之上,对各影响因子进行了权值计算和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土体厚度是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地力的最大影响因子;其次是障碍层状况、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土地开发项目区未利用地地力评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利用 地力评价 AHP法
下载PDF
基于景观连通性的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贺文龙 殷守强 +1 位作者 门明新 张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9-977,共9页
未利用地开发为建设用地是破解建设用地空间不足的重要途径,同时未利用地在维护景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实现对未利用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就需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降低未利用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景观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 未利用地开发为建设用地是破解建设用地空间不足的重要途径,同时未利用地在维护景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实现对未利用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就需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降低未利用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对景观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以冀西北间山盆地的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引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选取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区位因素条件、自然生态条件4个方面指标构建阻力面,并通过构建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对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未利用地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价,突出了已有城镇建设用地的作用,评价结果呈现集中分布的特点,有利于今后的规模开发利用。2)根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适宜扩展区、较适宜扩展区、限制扩展区和禁止扩展区,面积分别为17 064.67 hm^2、20 468.30 hm^2、9 723.66 hm^2和7 993.82 hm^2。由此可见,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潜力较大。3)将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与潜在雨水生态廊道、生态节点进行叠加,打破了适宜性扩展区集中连片的扩展格局,有效地保障了区域景观生态的连通性。本研究丰富了山地丘陵区未利用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可为科学合理利用未利用地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建设用地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景观连通性 适宜性评价 怀来县
下载PDF
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生态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康薇 王晓晴 +2 位作者 张立强 于水潇 张俊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6-363,共8页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仅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研究以地处冀西北间山盆地区的河北省怀来县为例,根据其生态状况,从地形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干扰、...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仅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研究以地处冀西北间山盆地区的河北省怀来县为例,根据其生态状况,从地形地质条件、人类活动干扰、生境与水资源环境3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变异系数法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怀来县未利用地的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级别:低度敏感、中度敏感、重度敏感、极度敏感,并根据怀来县地形特点进行地形梯度的划分,划分出4级高程梯度带和4级坡度梯度带,以分析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生态敏感性的地形梯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怀来县未利用地生态敏感性为低度敏感、中度敏感、重度敏感、极度敏感的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10 968.45hm^2,17 347.72hm^2,19 163.18hm^2和10 876.84hm^2,占研究区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8.81%,29.73%,32.84%和18.64%,生态敏感性等级为重度敏感的未利用地较多。从地形梯度角度分析,怀来县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400~600m高程梯度带以及大于25°坡度梯度带;生态敏感性等级为低度敏感的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400~600m和600~800m两个高程梯度带以及2°~6°和6°~15°两个坡度梯度带;随着高程与坡度的增加,各地形梯度带生态敏感性等级为极度敏感的未利用地比重增大,分别由最初的14.57%和0.00%提升到49.05%和27.80%。研究结果可以为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生态敏感性 地形梯度 GIS 怀来县
下载PDF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未利用地疑似污染遥感识别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君一 徐富宝 +6 位作者 张雅琼 彭代亮 聂忆黄 李晓红 范海生 张赫林 张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3-1433,共11页
为了加强大面积范围内未利用地监管,提出通过遥感技术识别存在潜在污染的未利用地.以甘肃省北部地区为研究区,首先,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遥感解译,确定该区域未利用土地范围.其次,对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第一主分... 为了加强大面积范围内未利用地监管,提出通过遥感技术识别存在潜在污染的未利用地.以甘肃省北部地区为研究区,首先,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遥感解译,确定该区域未利用土地范围.其次,对图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第一主分量作为灰度共生矩阵的数据源,选用能量、熵、惯性矩、相关作为特征量,同时结合对应图像的灰度变化绝对值提取变化较大的区域.最后,通过对比2010年和2015年Landsat遥感图像的特征量变化情况,提取有明显纹理或灰度变化区域,结合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与包含工矿企业位置信息的感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据,得到2010—2015年此区域土壤疑似污染点40处,总面积约为10 km2.对其中21处结果进行实地调查验证,其中有19处疑似污染点被证实,识别精度约为90%.提出的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方法识别未利用地疑似污染的方法,较传统人工解译方法,能够显著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监测效率,并且具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度共生矩阵 纹理 主成分分析 利用 遥感 疑似污染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区及评价——以新疆阜康市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曾庆敏 刘新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9-828,共10页
新疆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未利用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域未利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本研究以阜康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选择土壤含盐量、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 新疆地区拥有比较丰富的未利用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域未利用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本研究以阜康市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选择土壤含盐量、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地貌类型、林地覆盖率、灌溉保证率、土壤侵蚀模数、≥10℃积温、距离河流距离、流域地均径流量以及年均降水量共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未利用地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阜康市较适宜开发耕地的未利用地(主要包括高度适宜和基本适宜)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2.21%,分布于山前冲积扇中下部和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勉强适宜的未利用地仅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6.36%,主要分布在北部沙漠边缘和南部山前冲积扇上部。不适宜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61.43%,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坡地、山前冲积扇边缘以及靠近北部沙漠边缘。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选择潜力指数、新增耕地潜力、乡镇未利用地面积、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面积、宜耕未利用地比重、平均地块面积、地块破碎度等指标构成未利用地开发潜力矩阵,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未利用地资源进行潜力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可以划分为5个潜力区,Ⅰ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21 000.97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15 222.92 hm2;Ⅱ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12 875.69 hm2,新增耕地潜力为10 155.41 hm2;Ⅲ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5 008.84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4 165.35 hm2;Ⅳ级潜力区适宜开发未利用地的面积为878.67 hm2,可以新增耕地潜力为753.78 hm2;Ⅴ级潜力区的未利用地均不适宜开发利用。潜力分区可以从时序和空间上为阜康市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未来未利用地差别化开发利用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耕地利用适宜性 开发潜力 生态位适宜度 新增耕地 天山北坡经济带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未利用地农业生产开发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焦伟 刘新平 +2 位作者 武荣伟 梁玲霞 张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的脆弱性和农业生产开发过程中开荒规模的绝对性使其局部地区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隐患,本文选取塔里木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以未利用地农业生产开发生态风险为研究对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塔里木河流...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的脆弱性和农业生产开发过程中开荒规模的绝对性使其局部地区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隐患,本文选取塔里木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以未利用地农业生产开发生态风险为研究对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塔里木河流域未利用地农业生产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土壤、水环境和社会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通过县域空间和风险源累积量响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拜城县、阿克苏市、乌什县、喀什市、阿拉尔市生态风险较高;低风险集中带主要有若羌-且末县、阿图什-乌恰县、皮山县、英吉沙-莎车县等。②新和县、墨玉县与洛浦县临界地带,土壤风险程度较高;库车县与新和县交界地带水环境生态风险较高,生态风险值为0.043 2;轮台县东北部与焉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阿瓦提县与温宿县交界处、阿图什市西南部与喀什市交界处社会生态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农业生产开发 风险评价 AHP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宜农适宜性评价——以铜仁市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金艳 苏维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1-7,共7页
以铜仁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农业生产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利用土地潜力评价... 以铜仁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农业生产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利用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对其开发成农业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按其宜农的适宜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中,宜农地所占面积相对比较高,中度、勉强适宜开发为农用地的土地面积占绝大多数,分别占到了宜农地总量的26.98%、43.19%。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该市农业发展提供土地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适宜性评价 GIS 铜仁市
下载PDF
河北省怀来县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启建 何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8,共6页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研究其开发适宜性及开发生态风险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其他草地、裸地和...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研究其开发适宜性及开发生态风险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其他草地、裸地和内陆滩涂等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开发生态风险评价,进而解决开发时序之间的权衡问题。研究表明:(1)其他草地宜耕开发可分为3个等级,呈中部高南北低趋势,主要为三级宜耕其他草地,面积为29 027.84hm^2,占全县其他草地面积的59.75%;(2)裸地宜耕开发可分为2个等级,集中分布在县中北部,主要为二级宜耕裸地,面积为1 994.39hm^2,占全县裸地面积的93.35%;(3)内陆滩涂全部为一级适宜性,面积为7 658.19hm2,分布在县中部官厅水库周围;(4)生态风险区可分为5级,呈两端生态风险高中间生态风险低的格局,主要为高生态风险区,面积为20 975.10hm^2;(5)高生态风险区和中高生态风险区应以生态保护为主,中生态风险区尽量不用作第一开发时序用地,低生态风险区和中低生态风险区可用作首选开发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适宜性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 怀来县
下载PDF
未利用地转型多维驱动测度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晶 刘新平 曾庆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126-131,共6页
以库尔勒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自身的资源条件、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对未利用地转型驱动作用进行了分析,为未利用地最优转型途径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未利用地转型的驱动因素可归纳为经济发... 以库尔勒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自身的资源条件、发展优势、发展潜力、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对未利用地转型驱动作用进行了分析,为未利用地最优转型途径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未利用地转型的驱动因素可归纳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强度、产业结构、气候资源、人口压力5个方面,库尔勒市未利用地转型的关键因子为气候条件,其次为产业结构和粮食作物生产情况,且库尔勒市未利用地转型驱动因子的作用有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土地利用转型 驱动因素 库尔勒市
下载PDF
禹州市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艳丽 苏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402-10403,共2页
该文主要介绍了禹州市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过程。评价中,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根据地貌因地制宜地将全市划分为丘陵岗地区与平原区两个适宜性评价区,并确定适宜类和适宜等两级构成的评价系统,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 该文主要介绍了禹州市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过程。评价中,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根据地貌因地制宜地将全市划分为丘陵岗地区与平原区两个适宜性评价区,并确定适宜类和适宜等两级构成的评价系统,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权重,最后应用指数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分值以获得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适宜性 评价
下载PDF
基于系统决策理论的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政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方舟 夏菁 严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147-21148,共2页
基于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开发利用政策现状,运用系统决策理论分析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政策中因政策环境和环境变化对政策产生的需求,提出可行的未利用地政策建议,即:应制定区域差别化利用政策,完善分类的未利用地利用政策,特别是应积极探索... 基于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开发利用政策现状,运用系统决策理论分析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政策中因政策环境和环境变化对政策产生的需求,提出可行的未利用地政策建议,即:应制定区域差别化利用政策,完善分类的未利用地利用政策,特别是应积极探索未利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 系统决策利用 政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