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基于拓展的未定权益分析法 被引量:42
1
作者 吴恒煜 胡锡亮 吕江林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96,共12页
系统性风险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基于拓展的CCA方法本文研究了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利用2007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上市银行的股票市场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构建了具有前瞻性特征的隐含资产波动率... 系统性风险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基于拓展的CCA方法本文研究了金融危机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利用2007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三季度上市银行的股票市场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构建了具有前瞻性特征的隐含资产波动率、ADD、WDD、PDD、政府隐性担保等系统性风险日频指标序列,以能刻画银行间资产联动性的PDD和ADD之差以及政府隐性担保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受到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显著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要小于大型银行,2012年第三季度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基于拓展的CCA方法的系统性风险指标综合了市场信息和财务报表信息,对市场信息反应迅速,能动态地刻画银行体系的风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约距离 政府隐性担保 未定权益分析法 系统性风险
原文传递
基于未定权益分析模型的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龙少波 钱东平 《农村金融研究》 2020年第4期66-71,共6页
论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资产负债和股价数据,运用未定权益分析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研究表明,2002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三个高风险时期,但当前风险水平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突变性、单个机构风险... 论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资产负债和股价数据,运用未定权益分析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测度。研究表明,2002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三个高风险时期,但当前风险水平较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突变性、单个机构风险大幅上升可能是总体风险暴露的前兆、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股份制银行等特征。基于上述结论,论文提出了加强对个体风险处置、完善宏观审慎制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违约概率 未定权益分析法
下载PDF
我国行业风险的决定因素及传递机制研究——来自沪深300细分行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恒煜 胡锡亮 +1 位作者 吕江林 聂富强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80,126-127,共11页
本文综合运用未定权益分析法(CCA)和共同相关性效应(CCE)面板计量方法,基于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沪深300细分行业的股市数据和财务数据,研究了我国行业风险的决定因素与传递机制,旨在从中观视角为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提供新的实证支持。首... 本文综合运用未定权益分析法(CCA)和共同相关性效应(CCE)面板计量方法,基于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沪深300细分行业的股市数据和财务数据,研究了我国行业风险的决定因素与传递机制,旨在从中观视角为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提供新的实证支持。首先,用CCA方法构建了行业风险指标组合违约距离,然后,运用能刻画截面相关的CCE方法,分析了行业风险的影响因素及扩散路径。结果发现:行业风险有显著的联动性与截面相关性;行业异质性冲击的效应比较显著;不可观测因子的作用不能忽略;存在多种风险传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信用风险 未定权益分析法 共同相关性效应 宏观审慎管理
下载PDF
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动态监测——基于CCA和动态因子copula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53,共11页
本文结合未定权益分析法和动态因子copula模型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16年3月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未定权益分析法计算的信用价差指标较好地揭示了单一金融机构违约风险动态变化,次贷危机期间较高,2015年以来再次... 本文结合未定权益分析法和动态因子copula模型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16年3月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未定权益分析法计算的信用价差指标较好地揭示了单一金融机构违约风险动态变化,次贷危机期间较高,2015年以来再次升高,具体来看,证券公司最高,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居中,银行最低。(2)基于动态因子copula模型计算的系统性风险指标较好地反映了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演进,2009年下半年至2014年底系统性风险较高,样本期间内金融机构在系统重要性上没有显著差异。比较发现单一金融机构违约风险较高,并不意味着系统性风险高,这取决于金融机构间相依结构。因此,加强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时,应关注金融机构间相依结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未定权益分析法 动态因子copula模型
下载PDF
存量流量一致框架下中国银行体系网络抗毁性研究——基于资产价格波动冲击 被引量:11
5
作者 温博慧 李向前 袁铭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6-60,共15页
本文结合货币主义存量流量一致分析框架和未定权益分析法,从兼容宏观审慎中宏微观与时间截面两组维度的角度,研究了资产价格波动冲击下中国银行网络抗毁性。研究表明:(1)网络自然连通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银行体系网络抗毁性程度的动态... 本文结合货币主义存量流量一致分析框架和未定权益分析法,从兼容宏观审慎中宏微观与时间截面两组维度的角度,研究了资产价格波动冲击下中国银行网络抗毁性。研究表明:(1)网络自然连通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银行体系网络抗毁性程度的动态变化。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体系网络的脆弱性程度仍不容忽视。(2)网络抗毁性特征在不同冲击分配策略下的异质风险场景中不尽相同。相对不同属性资产的冲击而言,固定资产价格和银行部门股价的波动对网络抗毁性会形成较强冲击。在选择性冲击分配策略中的强强分配子策略下,中国银行体系的网络抗毁性程度最差,其抗毁性承受能力比对全部节点等分配冲击时更为脆弱。本研究对于复杂金融网络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宏观审慎建模和监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流量一致 未定权益分析法 自然连通度 抗毁性 银行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