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裂与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魏强国 胡深 张清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分析破裂与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01—2017-01间收治的35例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破裂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5例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未破裂组。2组均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比较2组疗效、致残率... 目的分析破裂与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01—2017-01间收治的35例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破裂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5例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未破裂组。2组均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比较2组疗效、致残率与病死率、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未破裂组预后良好率高于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致残率、病死率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宽颈动脉瘤,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谨慎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动脉瘤 未破裂宽颈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
下载PDF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短期随访 被引量:6
2
作者 肖翔 毛国华 +5 位作者 朱建明 高子云 赖贤良 宋书欣 叶敏华 祝新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28-632,647,共6页
目的评价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应用PED治疗的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颈体比≥0.5)患者15例,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 目的评价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应用PED治疗的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颈体比≥0.5)患者15例,对其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通过Kamran分级评价动脉瘤栓塞后闭塞率及载瘤动脉的改变,术后6~12个月行DSA复查。结果对15例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共使用PED 15枚,其中13例眼动脉段动脉瘤,1例后交通动脉段动脉瘤,1例海绵窦段动脉瘤,技术成功率100%。PED置入即刻Kamran分级15例均为动脉瘤2级栓塞,载瘤动脉a级(2a级)。术后6~12个月DSA复查显示,14例动脉瘤4级栓塞,载瘤动脉a级(4a级),1例(眼动脉段动脉瘤)于术后6和12个月行2次复查,显示动脉瘤残留显影,动脉瘤3级栓塞,载瘤动脉a级(3a级)。未见分支动脉闭塞。无一例发生神经功能缺损。15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为0。结论使用PED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闭塞率,其远期效果尚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血管内治疗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随访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急性期与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陈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16-119,共4页
比较分析临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急性期与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急性期患者24例和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35例... 比较分析临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急性期与未破裂宽颈动脉瘤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急性期患者24例和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35例,分析两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低于破裂急性期患者并发症;Ⅳ-Ⅴ级破裂急性期患者发生的并发症高于Ⅰ-Ⅲ级破裂急性期患者并发症,两者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急性期患者发生的并发症高于未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并发症,在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中,需要综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手术方案,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颅内破裂急性期 未破裂宽颈动脉瘤 并发症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短期效果观察
4
作者 吴国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13-16,共4页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的短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开始到2023年2月结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分析栓塞治疗效果、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1年栓塞治疗效果。结...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的短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开始到2023年2月结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分析栓塞治疗效果、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1年栓塞治疗效果。结果 67例患者Raymond分级中,3级、2级、1级分别有3例、5例、59例;67例患者发生动脉瘤颈部复发扩张的有2例,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栓;67例患者Raymond分级中,2级、1级分别有10例、57例。结论 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短期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 短期效果
下载PDF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宽颈颅内动脉瘤及对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廖羽 范英俊 王玉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CE)治疗未破裂宽颈颅内动脉瘤(uWNIAs)及对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uWNIAs患者86例,依照已接受双支架或单支架辅助栓塞情况将86例患者分为双支架组(n=43)... 目的研究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CE)治疗未破裂宽颈颅内动脉瘤(uWNIAs)及对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uWNIAs患者86例,依照已接受双支架或单支架辅助栓塞情况将86例患者分为双支架组(n=43)与单支架组(n=43)。单支架组行单Lvis支架辅助CE治疗,双支架组行双Lvis支架辅助CE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动脉瘤栓塞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及病侧与健侧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绝对灌注比值,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动脉瘤栓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双支架组动脉瘤栓塞程度优于单支架组(P<0.05),ADL评分及rCBV、rCBF比值均大于单支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TTP、MTT比值均小于单支架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架组复发率小于单支架组(P<0.05)。结论单、双支架辅助CE治疗uWNIAs均可达到栓塞的目的,但双支架辅助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is支架 弹簧圈栓塞 破裂颅内动脉瘤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短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琛 殷长江 +2 位作者 张荣伟 杜晓光 李昱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短期效果。方法选择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26例,均采用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辅助Target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立即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照Raymond分级方法... 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短期效果。方法选择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26例,均采用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辅助Target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立即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按照Raymond分级方法评估栓塞效果;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随访期间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栓形成等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短期预后,同时行DSA检查,按照Raymond分级方法评估栓塞效果。结果26例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均完成LVIS辅助介入栓塞治疗,其中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继续填塞弹簧圈后达到完全栓塞。术后即刻DSA检查发现,Raymond分级Ⅰ级23例、Ⅱ级2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栓形成等血管事件,其中2例出现动脉瘤颈部复发扩张。术后12个月,mRS评分0分25例、≥1分1例,Raymond分级Ⅰ级22例、Ⅱ级4例。结论颅内未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接受LVIS辅助Target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的短期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 Target弹簧圈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双微导管与支架辅助技术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7
作者 崔斯童 马骏 +2 位作者 刘亮 夏加庚 刘振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双微导管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5例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患者,其中双微导管治疗34例,支架辅助61例,根据... 目的对比分析双微导管栓塞与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95例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患者,其中双微导管治疗34例,支架辅助61例,根据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综合评估两方法的疗效。结果双微导管组和支架辅助组截至术后1年各复发6例和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aymond分级Ⅰ~Ⅱ级各28和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事件各1例和3例,mRS评分≤2分各32例和57例,GOS评分5分各33例和58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各1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双微导管和支架辅助技术均可有效治疗颅内未破裂宽颈分叶状动脉瘤。支架辅助疗法栓塞致密度更高,双微导管技术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支架辅助技术 破裂颅内分叶状动脉瘤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