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119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任仪荪 吴明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2-73,共2页
新生儿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119例临床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0045)任仪荪,吴明昌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容易误认为生理性黄疸,一旦延误发生核黄疸,可终身致残。识别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 新生儿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119例临床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0045)任仪荪,吴明昌新生儿的病理性黄疸容易误认为生理性黄疸,一旦延误发生核黄疸,可终身致残。识别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及早诊治,预防核黄疸是产科、儿科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胆红素 结合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艾晓燕 徐烈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0期72-74,共3页
目的:对比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铜仁西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持... 目的:对比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铜仁西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治疗前,两组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结合胆红素 持续蓝光照射 间隙蓝光照射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UGT1A1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顺昌 周指明 +2 位作者 陈群蓉 彭运生 涂传清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分析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A1 ( uridine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 UGTIA1)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探讨突变与血清总胆红素的关系。方法抽提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UGT1A1基因的编... 目的分析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A1 ( uridine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 UGTIA1)基因的突变情况,并探讨突变与血清总胆红素的关系。方法抽提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UGT1A1基因的编码序列及启动子区,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以确定基因突变。结果在61例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共发现46例存在UGT1A1基因的突变。突变可分为5种,依据频率高低依次为211G→A、TATAA盒TA插入、686C→A、1091C→T以及1352C→T。携带单一位点纯合突变合并其它位点杂合突变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单位点纯合突变或多位点杂合突变患者(P〈0.05)。综合UGT1A1基因突变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44例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被诊断为Gilbert综合征,2例被诊断为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结论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仅与UGT1A1基因突变数量有关,而且与突变的杂合或纯合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 UGT1A1基因 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自拟退黄颗粒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王玉光 林德湘 郑炜清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自拟退黄颗粒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宁德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湿热郁蒸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究自拟退黄颗粒治疗湿热郁蒸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宁德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湿热郁蒸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自拟退黄颗粒。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治疗3 d后、治疗5 d后的经皮胆红素值,黄疸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小便颜色、大便次数、奶量、烦躁评分均降低,试验组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小便颜色、大便次数、奶量、烦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5 d后,两组经皮胆红素值均下降,试验组经皮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黄疸消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8,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拟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提升疗效,降低中医症候积分、经皮胆红素水平并缩短黄疸消退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胆红素 湿热郁蒸 退黄颗粒 疗效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秦胜娟 佘继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04-107,共4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性别、胎龄、体质量、黄疸出现时间、分娩方式、总胆红素值等信息。结果 3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其中湿热郁蒸证117例(33.6%),寒湿阻滞证111例(31.9%),气滞血瘀120例(34.5%)。中医证型与胎龄:湿热郁蒸证足月儿比例为54.7%(64/117),高于其他两型,寒湿阻滞证足月儿比例55.9%(62/111),高于其他两型;气滞血瘀证型中早产儿比例46.7%(56/120),明显高于其他两型,具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以气滞血瘀证为主(53.8%,56/104),足月儿以湿热郁蒸证(42.4%,64/151)、寒湿阻滞证为主(41.1%,62/151)。过期儿中以气滞血瘀证为主(41.9%,49/117)。中医证型与性别:中医证型与性别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88,P>0.05)。中医证型与黄疸出现时间:7 d内出现黄疸者可见于各个证型,无统计学意义,7 d以上出现黄疸以气滞血瘀证为主,湿热郁蒸证以3 d内多见,占48.7%(57/117);寒湿阻滞证以3天内多见,占52.3%(58/111);气滞血瘀证可见于各个时间段。中医证型与出生体质量:低出生体质量儿以气滞血瘀证为主(46.5%,40/86);适于胎龄儿湿热郁蒸证、寒湿阻滞证、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分别为36.4%(68/187)、34.2%(64/187)、29.4%(55/187),可见于各个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巨大儿湿热郁蒸证、寒湿阻滞证、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分别为34.7%、32%、33.3%,可见于各个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郁蒸多见于适于胎龄儿,58.1%(68/117),寒湿阻滞多见于适于胎龄儿(45.8%,55/120),低出生体质量儿(33.3%,40/120)。中医证型与分娩方式:剖宫产出生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与顺产患儿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与胆红素水平:各证型与各胆红素水平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值在≤250μmol/L患儿大多为气滞血瘀证(36.6%,59/161);胆红素值在250~342μmol/L患儿大多为湿热郁蒸证(37.7%,40/106);胆红素值>342μmol/L,中医证型分布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郁蒸证多见于胆红素值在≤250μmol/L患儿;寒湿阻滞证多见于≤250μmol/L患儿;气滞血瘀证多见于≤250μmol/L患儿。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医证型与胎龄、出生体质量、胆红素水平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胆红素 中医证 临床
下载PDF
同型血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永宏 崔雁萍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1期127-128,共2页
目的为探讨同型血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同型血同步换血。结果两种病因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胆红素对比均有显著降低(P<0.01),未结合胆红素换出率... 目的为探讨同型血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同型血同步换血。结果两种病因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前后胆红素对比均有显著降低(P<0.01),未结合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49.25%和50.28%,平均换出率为49.76%。结论提示采用同型血对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同步换血疗效显著,具有血源选择方便、换血同步、等量、等时、等速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胆红素 交换输
下载PDF
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BLVRA基因突变分析
7
作者 夏兰兰 徐征 +2 位作者 杜晨 赵春娟 高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477-1480,151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胆绿素还原酶A(biliverdin reductase A,BLVR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出生并诊断为不明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2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新生...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胆绿素还原酶A(biliverdin reductase A,BLVRA)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出生并诊断为不明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2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新生儿分娩3d后,取其血清样本检测BLVRA基因突变情况,分析BLVRA基因rs699512位点突变与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分娩3d后总胆红素水平为298.65±45.72μmol/L;对照组总胆红素水平为166.82±39.57μmol/L;观察组新生儿分娩3d后总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LVRA基因rs699512位点AA基因型、等位基因A频率分布高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患儿,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不同基因型患儿分娩3d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总胆红素水平≥332μmol/L的发生率高于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P<0.05)。结论BLVRA基因突变可引起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升高,rs699512位点AA基因型多态性可能参与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胆红素 新生儿 BLVRA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
下载PDF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8
作者 吴桂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探析对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具体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我院采集病例的系统内进行选择,自2021~2022年内共筛选20例患有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通过双色球的方法将20例划分为两组,即10例为观察组,另外10例... 探析对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具体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我院采集病例的系统内进行选择,自2021~2022年内共筛选20例患有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患者,通过双色球的方法将20例划分为两组,即10例为观察组,另外10例为对照组,前者应用蒙西医结合治疗,后者仅应用西医基础对症治疗,根据研究得出的结果和数据来分析两组的总体疗效、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并对以上指标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十分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基本上均相仿(P>0.05),而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以下降为主要变化,且观察组显著更低,差异显十分明显(P<0.05)。结论 兼顾采用蒙医与西医来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促使临床疗效最大化、提高生活水平以及加快康复速度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西医结合 病毒性肝炎 胆红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O型血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和高胆红素血症关系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唐娜 佘亚辉 +1 位作者 陈珲 朱良勤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探究O型血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意义及预测新生儿溶血病(HDN)和高胆红素血症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接诊的98例O型血孕妇临床资料,检测孕妇血型、抗体效价,比较O型血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表达,新生儿确诊... 目的:探究O型血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意义及预测新生儿溶血病(HDN)和高胆红素血症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接诊的98例O型血孕妇临床资料,检测孕妇血型、抗体效价,比较O型血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表达,新生儿确诊HDN发病情况,分析O型血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HDN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O型血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1:32占比(69.4%、62.2%)较高,新生儿发生HDN中放散阳性病例(14.6%)高于游离阳性(7.3%);新生儿HDN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与母体抗体效价正相关,效价越高新生儿溶血病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越高(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gG抗A(B)抗体联合检测评估新生儿HDN和高胆红素血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0.881,检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O型血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HDN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对HDN和高胆红素血症有良好诊断价值,提示临床对于效价高的孕妇应加强观察并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孕妇 IgG抗A(B)抗体 新生儿溶 胆红素 相关性 预测
下载PDF
回春生、西沙必利、思密达联合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型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季萍 李廷俊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68-169,共2页
关键词 回春生 西沙必利 思密达 治疗 新生儿结合胆红素 疗效
下载PDF
血清非结合胆红素联合溶血三项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亚敏 陈玲 吴丽 《当代医学》 2023年第7期21-24,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非结合胆红素联合溶血三项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9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和溶血三项检查,根据溶血三项试验... 目的探究血清非结合胆红素联合溶血三项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9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和溶血三项检查,根据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将患儿分为4组,1组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n=13),2组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游离抗体试验阳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n=32),3组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游离抗体试验阴性、抗体释放试验阳性(n=19),4组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游离抗体试验阴性、抗体释放试验阴性(n=29);另选取同期15名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ABO溶血三项试验阳性率,比较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与对照组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将患儿按母婴血型的不同分为O/O组(n=15)、O/A组(n=38)、O/B组(n=40),比较不同母婴血型患儿溶血三项试验阳性率。根据患儿总胆红素水平将患儿分为A组(n=48,重度高胆红素血症)、B组(n=33,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C组(n=12,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分析A组、B组、C组ABO溶血症(ABO-HDN)、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差异。结果93例患儿中,直抗阳性率(13.98%)明显低于游离阳性率(48.39%)、释放阳性率(6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O/B组、O/O组直抗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游离、释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O/A组、O/B组溶血三项试验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组间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4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1、2、3组明显高于4组(P<0.05),1、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 3组ABO-HDN阳性检出率、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ABO-HDN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明显高于A组、B组,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非结合胆红素联合溶血三项对于新生儿ABO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鉴别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可用于ABO-HDN诊断筛查及判断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及早控制患儿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ABO溶 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三项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早期干预预防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媛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4期1541-154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预防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正常新生儿2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8例,研究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观... 目的观察中药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预防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正常新生儿2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8例,研究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观察第1次胎便排出及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观察黄疸高峰期峰值及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胎便早排例数和胎便早变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黄疸高峰期峰值和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促进胎便早排,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辅助退黄,降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口服液 布拉氏酵母菌 新生儿结合胆红素
下载PDF
G-6-PD缺陷致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5-356,共2页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是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常见病因.治疗高胆的目的是预防核黄疸的产生和防止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我科对G-6-PD缺陷的高胆患儿分别进行了换血和光疗的不同处理,均取得了满意效...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是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常见病因.治疗高胆的目的是预防核黄疸的产生和防止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我科对G-6-PD缺陷的高胆患儿分别进行了换血和光疗的不同处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为1996年1月~6月在我科NICU住院的20例新生儿,所有病例均为G-6-PD缺陷、血清胆红素大于342μmol/L者.光疗组(单纯光疗)11例,男7例,女4例;换血组(光疗+换血)9例,男6例,女3例.两组患儿入院时日龄、体重、G-6-PD值(四氮唑蓝法)、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浓度见表1,两组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6-PD缺陷 新生儿 结合胆红素 治疗
下载PDF
加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73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瑞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0期3244-3244,共1页
目的探讨静点白蛋白在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蓝光光疗,治疗组采用蓝光光疗+白蛋白静点,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 目的探讨静点白蛋白在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蓝光光疗,治疗组采用蓝光光疗+白蛋白静点,比较各组间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2.27,P<0.05),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应用白蛋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结合胆红素 白蛋白 胆红素脑病
下载PDF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肝纤维化指标及甘胆酸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芹芳 周娇妹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7期689-690,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及甘胆酸(CG)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6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HA、PcⅢ、LN水平及CG含量,同时选择非黄疸患...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及甘胆酸(CG)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6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HA、PcⅢ、LN水平及CG含量,同时选择非黄疸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血清HA、LN及C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PcⅢ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A、LN及CG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很好的一致性,联合检测血清HA、LN及CG对判断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参考价值,PCⅢ不能为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胆红素 透明质酸 前胶原 层粘连蛋白 甘胆酸
下载PDF
NICU新生儿非结合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
16
作者 傅余 张晓英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8期3720-372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非结合高胆红素血症(UHB)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137例UHB新生儿作为UHB组,选择同期99名本院妇产科娩出、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健...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非结合高胆红素血症(UHB)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137例UHB新生儿作为UHB组,选择同期99名本院妇产科娩出、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ICU住院的新生儿UHB的影响因素。结果UHB组胎龄小于健康对照组[(268±15)d比(272±7)d](P<0.01),出生体质量小于健康对照组[(3168±584)g比(3339±380)g](P<0.01),入院体温低于健康对照组[(36.56±0.36)℃比(36.66±0.23)℃](P<0.05),前额经皮测黄疸高于健康对照组[(228±56)μmol/L比(140±37)μmol/L](P<0.01),UHB组感染性疾病、早产、低体温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41.6%(57/137)比11.1%(11/99)、17.5%(24/137)比4.0%(4/99)、29.2%(40/137)比8.1%(8/99)](P<0.01),两组喂养方式和出生体质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疾病、低体温是NICU住院的新生儿UHB独立的危险因素(OR=6.580,95%CI 3.073~14.103,P<0.001;OR=4.023,95%CI 1.619~10.003,P=0.003),人工喂养是新生儿UHB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37,95%CI 0.208~0.918,P=0.029)。结论感染性疾病、低体温是NICU中新生儿UHB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以降低新生儿UHB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胆红素 新生儿 新生儿重监护病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新玲 彭东兰 万钧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4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更好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新生儿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1g/kg/d,6~8h输完,连用1~3d,并在治疗前1d、治疗后每1天连续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更好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新生儿重症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1g/kg/d,6~8h输完,连用1~3d,并在治疗前1d、治疗后每1天连续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IVIG联合光疗等常规方法,能更快地下降血清胆红素浓度,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减少光疗时间,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IVIG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确切疗效。基层医院因条件受限,对重症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不能实施换血治疗,可加用IVIG以达到部分换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重结合胆红素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50例
18
作者 李小兰 张小梅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以预防高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中药内服 (茵陈、金钱草、薏苡仁、白茅根、丹参 ) ,并设 46例西医常规治疗组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有非...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以预防高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中药内服 (茵陈、金钱草、薏苡仁、白茅根、丹参 ) ,并设 46例西医常规治疗组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提示 :中药用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辅助治疗 ,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新生儿 结合胆红素 苯巴比妥茵陈 疗效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清高胆红素血症2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3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的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9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的中药汤剂,每天1剂。对照组18例,常规西药治... 目的观察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的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9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为主的中药汤剂,每天1剂。对照组18例,常规西药治疗。均6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iL)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降低谷丙转氨酶(ALT)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炎 胆红素 黄疸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20
作者 张建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13-91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病毒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服抗毒退黄煎加减方,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病毒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服抗毒退黄煎加减方,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明显优于对照组(64%),肝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病毒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胆红素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