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1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未闭动脉导管形态与其伸展性的关系
1
作者 王震 张密林 +5 位作者 王娜 戚国庆 张源祥 刘坤申 张玉顺 李军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未闭动脉导管 伸展 儿童 形态 PDA 封堵术后 封堵器 动脉 动脉 直径
下载PDF
罕见未闭动脉导管术中出血1例
2
作者 李季 周楠 谢晓阳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11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未闭动脉导管 术中出血 罕见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 心脏杂音 超声心动图 体格检查 心内畸形 心前区
下载PDF
可控弹簧圈封堵小儿未闭动脉导管的围手术期护理
3
作者 李可女 陆巍蔚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9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可控弹簧圈 封堵术 小儿 未闭动脉导管 围手术期 护理 手术配合
下载PDF
可控弹簧圈封堵小儿未闭动脉导管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凌云 汪方东 《浙江预防医学》 2003年第3期45-45,共1页
单纯的动脉导管未闭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8%,足月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PDA功能性关闭,3个月内解剖上关闭.
关键词 可控弹簧圈 未闭动脉导管 儿童 封堵术
下载PDF
应用国产蘑菇伞形封堵器治疗未闭动脉导管二例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秦永文 胡建强 +1 位作者 赵仙先 毛红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5-496,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 蘑菇伞形封堵器 治疗
下载PDF
经皮穿刺未闭动脉导管栓塞一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司良毅 胡厚源 +2 位作者 何国祥 王敏中 倪延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79-480,共2页
经皮穿刺未闭动脉导管栓塞一例Acasereportofpercutaneousintrafemoralclosureofpatentductusarteriosus司良毅,胡厚源,何国祥,王敏中,倪延枢(第三军医大学... 经皮穿刺未闭动脉导管栓塞一例Acasereportofpercutaneousintrafemoralclosureofpatentductusarteriosus司良毅,胡厚源,何国祥,王敏中,倪延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630038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栓塞疗法
下载PDF
应用腋下小切口结扎未闭动脉导管(100例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志泰 宋飞强 +2 位作者 胡燕生 区颂雷 李昕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 腋下小切口 结扎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蘑菇伞状未闭动脉导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秦永文 丁继军 +5 位作者 胡建强 赵仙先 曹江 陈凌 郑兴 毛红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 评价应用蘑菇伞状动脉导管封堵器 (ADO)经导管闭塞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即刻和早期疗效。方法  2 2例病人 ,男 7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2 1(3~ 6 5 )岁。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5 .6 1(2~ 9)mm。应用F6~F7长鞘管经静脉系统输送AD... 目的 评价应用蘑菇伞状动脉导管封堵器 (ADO)经导管闭塞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即刻和早期疗效。方法  2 2例病人 ,男 7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2 1(3~ 6 5 )岁。PDA平均最小直径为 5 .6 1(2~ 9)mm。应用F6~F7长鞘管经静脉系统输送ADO。结果  2 2例病人均获成功。 13例术后即刻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完全堵塞。所有病人术后 1周心脏多普勒超声显示PDA完全堵塞 ,无并发症。结论 蘑菇伞状ADO经导管封堵术是治疗PDA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导管插入术 封堵器 蘑菇伞状 临床应用 ADO PDA
下载PDF
X线透视下直接经皮股静脉途径封堵未闭动脉导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凌雁 郭保静 +3 位作者 王志远 徐冠一 吕震宇 陈凌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在熟练掌握常规操作的基础上,探讨以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为依据,术中不做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直接在X线透视下行经皮股静脉途径封堵未闭动脉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共完成57例不造影、X线透视下直接经... 目的:在熟练掌握常规操作的基础上,探讨以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为依据,术中不做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直接在X线透视下行经皮股静脉途径封堵未闭动脉导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共完成57例不造影、X线透视下直接经股静脉途径封堵动脉导管,患者均为体重≥7 kg、左向右分流、肺动脉端内径≥2 mm的非窗型动脉导管未闭(PDA)。57例患者中,儿童47例为儿童组,成人10例为成人组。术前常规心脏听诊,做心电图、X光胸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协助诊断。除常规测量外,在胸骨旁大动脉短轴、高位胸骨旁大动脉和锁骨上窝大动脉这三个重点切面,以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结合,评价PDA的形态,测量肺动脉端最细处内径,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国产蘑菇型封堵伞,漏斗型PDA,封堵伞的肺动脉端内径为肺动脉端最细处内径(mm)×2+2 mm;管型PDA或体重较大者在此基础上增加2 mm。在X线透视下直接经皮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伞。术后以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封堵效果。结果:儿童组患者年龄0.9~13.7(3.0±2.4)岁,体重7.8~43.0(14.3±4.8)kg;动脉导管内径2.0~10.0(3.4±1.5)mm,封堵伞直径6~14(9.6±2.8)mm。成人组患者年龄22~66(37±15)岁,体重52~96(66±14)kg,动脉导管内径3.0~10.0(5.6±2.3)mm,封堵伞直径8~22(12.8±4.3)mm。儿童组在X线透视下重新放置原封堵伞和更换大一号封堵伞各1例;2例改股动脉途径封堵完成。余53例一次放置成功。术后早期及1个月随访无死亡、封堵伞移位、心律失常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初步显示以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为依据,术中在X线透视下直接放置封堵伞的简化操作模式可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经皮介入封堵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新生儿未闭动脉导管的超声检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霞 潘学玲 +2 位作者 游树荣 郄占军 王琴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 动态观察新生儿动脉导管关闭的时间 ,新生儿动脉导管生理及病理特点 ,为临床早期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PDA)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对出生 2 4h~ 7d的新生儿 (Ⅰ组 )及 6月~ 3岁患儿 (Ⅱ组 )未闭的动脉导管... 目的 动态观察新生儿动脉导管关闭的时间 ,新生儿动脉导管生理及病理特点 ,为临床早期诊断动脉导管未闭 (PDA)提供准确依据。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对出生 2 4h~ 7d的新生儿 (Ⅰ组 )及 6月~ 3岁患儿 (Ⅱ组 )未闭的动脉导管的内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进行测量 ,并比较测量结果 ,连续三次动态观察新生儿动脉导管关闭情况。结果 新生儿动脉导管多数可自然关闭 ,关闭时间多在 2 4~ 72h内 ,少数 3d后关闭。本组仅 1例经 4月的连续观察 ,动脉导管依然未闭。未闭的动脉导管内血流速度Ⅰ组与Ⅱ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不仅能早期诊断PDA ,也可进行跟踪观察 ,动态检测动脉导管的关闭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超声心动图 动脉导管 PDA
下载PDF
未闭动脉导管经皮弹簧栓栓堵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鉴然 刘延玲 +7 位作者 徐洪涛 费宇行 程克正 王浩 高连如 朱智明 田惠生 李芝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一种经皮可释放性弹簧栓栓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新方法。方法:经主动脉造影测定PDA内径及长度,在X线和超声心动图监测引导下,经心导管将可释放性弹簧栓栓堵于PDA。分别采用Jackson弹簧栓(J... 目的:研究建立一种经皮可释放性弹簧栓栓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新方法。方法:经主动脉造影测定PDA内径及长度,在X线和超声心动图监测引导下,经心导管将可释放性弹簧栓栓堵于PDA。分别采用Jackson弹簧栓(J组)和PDA弹簧栓(P组)。经临床、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确定疗效。结果:采用本法治疗21例,PDA平均最狭窄处内径3.18±0.62mm(范围1.5~4.7mm,其中81%超过3mm),平均长度5.17±2.13mm。20例获得成功且无并发症,术后经临床、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其中J组8例均获成功;P组13例,成功12例、失败1例。结论:本法属于安全可靠的非开胸治疗PDA的新方法,创伤性很小,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 经皮导管栓堵术
下载PDF
采用左腋下小切口施行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115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国璋 张殿堂 +4 位作者 金辉 高成山 吴留广 何磊 朱草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190-191,共2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7月,采用左侧腋下直切口手术结扎动脉导管未闭(PDA)115例,男性69例,女性46例,年龄6个月至36岁,平均(7.5±0.4)岁。其中管状型91例、漏斗型24例;经胸腔结扎80例、胸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7月,采用左侧腋下直切口手术结扎动脉导管未闭(PDA)115例,男性69例,女性46例,年龄6个月至36岁,平均(7.5±0.4)岁。其中管状型91例、漏斗型24例;经胸腔结扎80例、胸膜外35例。全组患者无发绀,部分患儿有反复肺部感染病史。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连续性机械样杂音85例、单纯收缩期杂音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腋下小切口 动脉导管 结扎术
下载PDF
未闭动脉导管形态和大小对Amplatzer法封堵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玉顺 李寰 +2 位作者 代政学 贾国良 王小燕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 :评价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大小和形态对 Amplatzer封堵器 (ADO)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全组 12 4例 ,年龄 2 6± 2 2 (0 .6~ 6 2 )岁。根据造影结果 ,按 Krichenko方法分型 :其中 A型 78例 ,B型 8例 ,C型 2 1例 ,D型 5例 ,... 目的 :评价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大小和形态对 Amplatzer封堵器 (ADO)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全组 12 4例 ,年龄 2 6± 2 2 (0 .6~ 6 2 )岁。根据造影结果 ,按 Krichenko方法分型 :其中 A型 78例 ,B型 8例 ,C型 2 1例 ,D型 5例 ,和 E型 12例 ;按 PDA肺动脉端最窄处直径分为 : 组 16例 (直径 <2 .5 m m ) , 组 96例 (直径 2 .5~ 10 .0 mm)和 组 12例 (直径 >10 .0 m m)。结果 :12 4例 ADO治疗均获成功。术后 5~ 10 m in降主动脉造影示有微量残余分流 2 6例 (2 1.0 % ) ,2 4 h超声心动图有微量残余分流 2例 (1.6 % ) ,随访 1~ 6月未发现残余分流和导管再通。不同形态和大小 PDA,其 ADO治疗的技术成功率、2 4 h完全闭合率和残余分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术后 5~ 10 min微量残余分流与 PDA大小有关 , 组明显高于 组和 组 (P<0 .0 5 ) ;与 A型比较 ,C型 PDA术中透视时间长 (P<0 .0 1) ,再次封堵率高 (P<0 .0 5 )。结论 :PDA的大小和形态不影响 ADO的最终治疗结果 ;大的PDA封堵 5~ 10 min后其微量残余分流亦高 ;C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新型Amplatzer未闭动脉导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秦永文 丁继军 +4 位作者 曹江 胡建强 赵仙先 陈凌 毛红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822-823,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 AMPLATZER 封堵器 治疗
下载PDF
年龄与未闭动脉导管伸展性关系的探讨
15
作者 王树祥 张玉顺 +3 位作者 代政学 李寰 贾国良 王小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 探讨年龄与未闭动脉导管 (PDA)伸展性的关系。方法  36例PDA患者 ,分儿童组 ( 2 0例 )和 >12岁组( 16例 ) ,均采用Amplatzer法治疗。测量PDA最窄直径和封堵后封堵器腰部最窄径 (PDA伸展径 ) ,PDA伸展径与PDA直径之差反映PDA... 目的 探讨年龄与未闭动脉导管 (PDA)伸展性的关系。方法  36例PDA患者 ,分儿童组 ( 2 0例 )和 >12岁组( 16例 ) ,均采用Amplatzer法治疗。测量PDA最窄直径和封堵后封堵器腰部最窄径 (PDA伸展径 ) ,PDA伸展径与PDA直径之差反映PDA的伸展性。结果  36例全部封堵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 6例 ( 16 7% )有微量残余分流。术后 3天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儿童组PDA最窄直径为 ( 4 2± 1 4)mm ,明显小于 12岁以上组 ( 5 9± 2 0 )mm(P <0 0 1) ,但 2组患者的PDA伸展直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PDA伸展直径与PDA最窄直径的差值儿童组为 ( 2 2± 0 2 )mm ,明显高于 12岁以上组 ( 1 6±0 70 )mm(P <0 0 1)。结论 儿童PDA管壁的伸展性较 12岁以上患者大 ,选择封堵器时应较 12岁以上患者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动脉导管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低温循环暂停经肺动脉闭合重症未闭动脉导管101例报告
16
作者 尹清 徐燕 +4 位作者 吕国祯 张世范 徐克劲 董逸飞 高秀峰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动脉导管未闭 (PDA)在低温循环暂停下经肺动脉闭合的临床意义和体外转流技巧。方法 :对 1986~ 1999年接受低温循环暂停经肺动脉闭合的 10 1例重症PDA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时循环暂停时间平均为 7min48s(2min2 9s~ 13min... 目的 :探讨重症动脉导管未闭 (PDA)在低温循环暂停下经肺动脉闭合的临床意义和体外转流技巧。方法 :对 1986~ 1999年接受低温循环暂停经肺动脉闭合的 10 1例重症PDA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时循环暂停时间平均为 7min48s(2min2 9s~ 13min 38s)。结果 :97例 (96 .0 4% )效果满意。早期死亡 4例 ,均为合并的心内畸形复杂、术后重度低排、多器官功能衰竭所致 ,无其它与直接灌注有关的合并症。结论 :低温循环暂停经肺动脉闭合PDA的方法简便、安全、术野清晰 ,是适用于PDA合并复杂情况的转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 低温循环暂停 PDA 经肺动脉合术
下载PDF
高原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并发症防治
17
作者 陈忠东 李素芝 +3 位作者 王洪亚 张胜天 吴前进 易映红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441-442,共2页
目的:总结110例先天性高原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和并发症防治。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全麻下行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完成手术藏族62例,汉族48例,术中发生导管破裂出血3例,经再行3-0线缝合止血成功,110例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结论:高原地... 目的:总结110例先天性高原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和并发症防治。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全麻下行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完成手术藏族62例,汉族48例,术中发生导管破裂出血3例,经再行3-0线缝合止血成功,110例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结论:高原地区行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加强并发症防治,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先天性动脉导管 导管结扎术
下载PDF
经导管法栓塞未闭动脉导管
18
作者 朱鲜阳 张玉威 +3 位作者 钱武扬 师绿江 胡为民 李振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6期342-343,共2页
2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采用经皮导管栓塞术。年龄9~28岁(平均14.69岁)。男性8例,女性13例。用Ivalon塞子栓塞PDA。其中1例手术,20例1次栓塞成功。本文提出PDA栓塞的适应证、并发症和操作经验,证明能够治愈有选择的患者。
关键词 动脉导管 栓塞疗法
下载PDF
先天性未闭动脉导管堵塞术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司良毅 胡厚源 +2 位作者 何国祥 王敏中 宋治远 《四川医学》 CAS 1996年第2期89-89,共1页
先天性未闭动脉导管堵塞术的临床应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30038)司良毅,胡厚源,何国祥,王敏中,宋治远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闻(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心病,其发病率较高。既往根治均需开胸手术,这对病人创伤较大,为... 先天性未闭动脉导管堵塞术的临床应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30038)司良毅,胡厚源,何国祥,王敏中,宋治远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闻(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心病,其发病率较高。既往根治均需开胸手术,这对病人创伤较大,为寻求一种不需开胸手术即可治愈本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动脉导管 介入疗法 栓塞术
下载PDF
经肺动脉缝合未闭动脉导管(附3例报告)
20
作者 崔良顺 易建阳 翁品光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导管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