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后期中日外交官古典小说译出比较——以陈季同与末松谦澄译介活动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夏天 陈雪杰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5,127,共6页
本文从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与译本接受三个方面,比较陈季同与末松谦澄这两位同一时代的中日外交官对本国古典小说的译介活动,旨在勾勒中日两国通过文学译出进行的文化外交,在目的、路径、效果等方面的异同,从中窥见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在... 本文从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与译本接受三个方面,比较陈季同与末松谦澄这两位同一时代的中日外交官对本国古典小说的译介活动,旨在勾勒中日两国通过文学译出进行的文化外交,在目的、路径、效果等方面的异同,从中窥见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以及公共外交中的策略和倾向性之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季同 末松谦澄 古典小说译出 文化外交 公共外交
原文传递
末松谦澄的《源氏物语》英译与近代日本文化外交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楠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0,153,共12页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迫切渴望民族独立,努力谋求国际地位;在此历史背景下,向西方译介日本文学经典,以宣传国家积极形象的文化外交战略被提上日程。作为国家外交链条的一环,末松谦澄以学者的素养和政治家的头脑,通过一系列文化手段与...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迫切渴望民族独立,努力谋求国际地位;在此历史背景下,向西方译介日本文学经典,以宣传国家积极形象的文化外交战略被提上日程。作为国家外交链条的一环,末松谦澄以学者的素养和政治家的头脑,通过一系列文化手段与政治操作,在《源氏物语》英译本中对平安时代的社会文化及贵族精神进行了全新诠释。其所重塑的日本文明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完成了文化输出和国家建构的外交目的,堪称是明治时期"脱亚入欧"外交政策的助推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松谦澄 《源氏物语》 英译 近代日本 文化外交
原文传递
末松谦澄《源氏物语》英译中的“皇”与“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楠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79,共18页
明治维新以后,构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日本政府的重要课题。外交官末松谦澄的《源氏物语》英译本便是这一历史变革期的产物。本文聚焦于末松谦澄《源氏物语》英译本中的"皇"与"国",围绕末松对"... 明治维新以后,构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日本政府的重要课题。外交官末松谦澄的《源氏物语》英译本便是这一历史变革期的产物。本文聚焦于末松谦澄《源氏物语》英译本中的"皇"与"国",围绕末松对"天皇"称呼的译介处理,探究他向西方传达近代日本天皇制度和国体变化时所采取的文化手段与政治策略,并分析它们与建构近代日本形象的关系,以此重新审视作为经典的《源氏物语》在近代日本文化外交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松谦澄 《源氏物语》英译 天皇 近代日本
原文传递
“文学史”何以写成了“文化史”——谱系学视野下的日本首部“中国文学史”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文新 王少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9,共7页
日本汉学家末松谦澄的《中国古文学略史》,尽管以"文学史"为名,但以现代学术标准来看,其实更像一部文化史。文学之外的历史、哲学、法制等等,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文学史"何以被写成了"文化史"?在谱... 日本汉学家末松谦澄的《中国古文学略史》,尽管以"文学史"为名,但以现代学术标准来看,其实更像一部文化史。文学之外的历史、哲学、法制等等,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文学史"何以被写成了"文化史"?在谱系学的视野下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幕末明治时期日本汉学传统的演变、实证主义史学逐渐摆脱汉学的制约、"文学"概念依然偏重"知识"等方面,构成了其基本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松谦澄 《中国古文学略史》 日本汉学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