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1
作者 张凡 《当代临床医刊》 2020年第2期139-139,126,共2页
目的探讨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判断两种血样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静脉血样100份)和对照组(末梢血样100份),经过血... 目的探讨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判断两种血样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静脉血样100份)和对照组(末梢血样100份),经过血常规检测后,分析其检测结果,对比其差异性。结果观察组血样在0min、10min、30min的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和血红蛋白含量(Hb)水平高于同一时间段的对照组(P<0.05),两组血样不同时段的红细胞计数(RB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在0min、10min、30min等不同时段,观察组血样的WBC、RBC、PLT和Hb等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而对照组血样在30min的WBC水平较于0min、10min明显降低(P<0.05),在30min的PLT水平较于0min、10min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样和静脉血样的检测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静脉血样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不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在多次、重复检验中,能够保障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梢血样 静脉血样 血常规检测
下载PDF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姚怡帆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97-800,共4页
目的:分析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方法:将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志愿者均于同一时间完成同一部位3次末梢指血、空腹静脉血的血样采集,使用同一仪器于取样后0、3、6 h时检测血常规;统计血样... 目的:分析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方法:将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志愿者均于同一时间完成同一部位3次末梢指血、空腹静脉血的血样采集,使用同一仪器于取样后0、3、6 h时检测血常规;统计血样采集时间,分别对比指血、静脉血3次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对比指血3次采集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平均值与静脉血3次采集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平均值间的差异性;指血、静脉血3、6 h检测结果与同一采血方式即刻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末梢血采集时间为(51.39±10.62)s,短于静脉血的(115.27±36.74)s(P<0.01)。末梢血样血常规各指标3次检测结果之间比较显示,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指标均为第1次低于第2次(P<0.05),第3次结果低于第1次和第2次(P<0.05和P<0.01);红细胞计数第1次检测结果与第2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第3次(P<0.05和P<0.01);红细胞压积第1次检测结果与第3次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第2次(P<0.01);血小板计数为第2次低于第1次(P<0.01),第1次和第2次均低于第3次(P<0.01)。静脉血样血常规各指标3次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采血后即刻行血常规3次检测结果比较显示,除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第3次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各次数结果均为末梢血水平低于静脉血样(P<0.01)。末梢血采血后3 h和6 h血常规检测结果均低于即刻时结果(P<0.05和P<0.01),且采血后6 h结果低于3 h(P<0.01);静脉血采血后3 h血常规检测结果与即刻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6 h血常规检测结果低于即刻和3 h(P<0.01);各时间点静脉血各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末梢血的结果(P<0.01)。结论:末梢血样采集时间短,但血样稳定性差,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差;静脉血样采集时间长,血样稳定性强,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高;对于血常规的检测应以静脉血样为首选,并于采集后的3 h内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测 末梢血样 静脉血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