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端扇——在中国被忽略的一种沉积作用类型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金亮 戴朝强 张晓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末端扇出现在有沉积物负载的河流末端蒸发和流量损失消减的地方,多形成于干旱或半干旱的环境中。Mukerji等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末端扇的沉积学概念,然而在中国至今仍未见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国外多年来末端扇沉积相模式的发展分析,本... 末端扇出现在有沉积物负载的河流末端蒸发和流量损失消减的地方,多形成于干旱或半干旱的环境中。Mukerji等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末端扇的沉积学概念,然而在中国至今仍未见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国外多年来末端扇沉积相模式的发展分析,本次以岩心描述和测井相分析为手段,对濮城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上亚段2+3砂组进行了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末端扇这一沉积相类型,并将其分为三个亚相:近端亚相、中部亚相和远端亚相。研究区中部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分流河道、泥滩、水道漫溢三个沉积微相,分流河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反映了河流能量的损失和流量的时空波动。本次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末端扇的沉积模式,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和砂体平面展布分析,对该区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扇 濮城油田 沉积微相 分流河道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路乐河组末端扇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孟万斌 李敏 +2 位作者 刘家铎 颉永平 马立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37-42,共6页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时期气候较干燥,主要沉积棕色、浅灰色陆相碎屑岩。通过岩心观察,对路乐河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暴露标志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测井曲线分析认为,本区路乐河组主要为一套发育于干旱—半干旱环境的末端扇沉积体系,可进一...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时期气候较干燥,主要沉积棕色、浅灰色陆相碎屑岩。通过岩心观察,对路乐河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暴露标志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测井曲线分析认为,本区路乐河组主要为一套发育于干旱—半干旱环境的末端扇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主流带、分流带和远端盆地带3个亚相,其中分流带亚相又可划分为分流河道沉积、泛滥平原沉积、越岸沉积和漫流沉积等4个微相。文中分析了各亚相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沉积相模式。通过分析各亚相砂体的特征及其与储层发育的关系,认为分流带亚相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扇 沉积体系 路乐河组 潜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濮城油田末端扇储层隔夹层成因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谢俊 张金亮 +1 位作者 梁会珍 王金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3-656,688,共5页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末端扇储层沉积特点,研究了隔夹层形成的沉积微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等影响因素,根据其物性特征,找出了各类隔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阐明了隔夹层的识别标志,定性、定量地揭示了它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空间分布...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末端扇储层沉积特点,研究了隔夹层形成的沉积微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等影响因素,根据其物性特征,找出了各类隔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阐明了隔夹层的识别标志,定性、定量地揭示了它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隔夹层分布特征的认识对该油田调整挖潜完善部署井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末端扇 隔夹层 成因类型 分布特征 非均质性
下载PDF
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组合沉积机制与演化分布:以东濮凹陷卫城油田沙河街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维禄 高思宇 +2 位作者 张翼 张金亮 韩春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0,共10页
复杂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其演化的准确描述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结合东濮凹陷卫城油田的区域沉积背景,利用岩心描述、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卫81区块沙河街组四段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模式进行了全... 复杂沉积环境下沉积相及其演化的准确描述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过程。结合东濮凹陷卫城油田的区域沉积背景,利用岩心描述、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卫城油田卫81区块沙河街组四段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块地层发育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相过渡型沉积,沙四下段河流末端能量损失、流量波动,发育末端扇沉积,分流河道顺物源方向向河道漫溢和泥滩演化,形成扇状堆积体;随湖平面频繁大面积扩张收缩等沉积环境变化,沙四上段演化为滨浅湖滩坝沉积,滩坝砂体整体呈复合砂体连片平行于主控断层走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扇—滨浅湖滩坝组合沉积 沉积模式 沉积演化 砂体分布 卫城油田 东濮凹陷
下载PDF
惠民凹陷孔店组末端扇沉积及其储层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金亮 李德勇 司学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共13页
惠民凹陷孔店组为末端扇沉积,中部亚相是其沉积砂体的主体。根据岩芯观察并结合地震资料,将末端扇中部亚相划分为分流河道、河道漫溢和泥滩三种沉积微相。孔店组砂岩类型主要为中细粒的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末端扇储层中发生了多种... 惠民凹陷孔店组为末端扇沉积,中部亚相是其沉积砂体的主体。根据岩芯观察并结合地震资料,将末端扇中部亚相划分为分流河道、河道漫溢和泥滩三种沉积微相。孔店组砂岩类型主要为中细粒的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末端扇储层中发生了多种类型的成岩作用,主要的自生矿物包括黏土矿物、碳酸盐、石英和长石等。孔店组砂岩主要受到埋藏成岩作用的影响,成岩演化阶段正处于中成岩A期。孔店组末端扇储层性质受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发育绿泥石环边衬垫和塑性组分溶蚀成岩相的分流河道砂体的物性好于发育碳酸盐胶结和压实—充填成岩相的河道漫溢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扇 成岩作用 储层性质 成岩相
下载PDF
濮城油田沙二上1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谢俊 张金亮 +1 位作者 梁会珍 王金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5,共5页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和若干三角洲的沉积模式目前已成为对比和解释古河流岩石层序的标准框架。但是,近来的野外资料和钻井资料证明,应该把末端扇模式加入上述沉积模式表中。末端扇的作用、地貌、有关的沉积物及沉积学特征相比河流体系及三角洲体系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资料、区域地质资料及各项分析鉴定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为末端扇沉积体系,在对末端扇的岩性、沉积相序、沉积微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末端扇的识别标志并建立了末端扇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濮城油田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末端扇
下载PDF
河南濮城油田沙二上2+3砂层组末端扇沉积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红南 于文文 刘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9-33,共5页
本文以濮城油田沙二上2+3砂层组为例,分析了末端扇储层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末端扇沉积模式,确定了剩余油分布。末端扇储层分为近端亚相、中部亚相和远端亚相,中部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是主要储集砂体。剩余油平面上主要集中在分流河道侧翼... 本文以濮城油田沙二上2+3砂层组为例,分析了末端扇储层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末端扇沉积模式,确定了剩余油分布。末端扇储层分为近端亚相、中部亚相和远端亚相,中部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是主要储集砂体。剩余油平面上主要集中在分流河道侧翼过渡区及近水道漫溢、远水道漫溢和分散的井网难控制的小透境体中,垂向上集中在正韵律顶部和反韵律底部等物性差的地方。二砂组主要富集在S23、S24小层的近气顶区,三砂组主要富集在S34、S35小层的濮53、文17断块构造高部位及注采不完善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末端扇 沉积模式 剩余油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末端扇沉积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江志强 张金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47-252,共6页
以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研究区识别出1个中期、6个短期和若干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进行储层预测,... 以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二上亚段1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研究区识别出1个中期、6个短期和若干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进行储层预测,通过对基准面控制下各时期的沉积相和砂体厚度的分析,确定此地区储层砂体在SSC1和SSC6时期最为发育,砂体厚度由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末端扇 沙二上亚段1砂组
下载PDF
卫城油田卫81块沙四段3-5砂组末端扇沉积特征研究
9
作者 张翼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15期113-115,共3页
末端扇是在干旱—半干旱环境下,河流末端因为蒸发流量减少,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的砂质扇状堆积体。本文以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等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卫城油田卫81块沙四段3-5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时空展布特征做了... 末端扇是在干旱—半干旱环境下,河流末端因为蒸发流量减少,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的砂质扇状堆积体。本文以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等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卫城油田卫81块沙四段3-5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时空展布特征做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3-5砂组发育末端扇沉积体系,主要包括中部亚相与远端亚相,中部亚相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沉积单元,可进一步划分出分流河道、近河道漫溢、远河道漫溢和泥滩等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扇 卫城油田 沉积微相 分流河道
下载PDF
末端扇沉积体系研究现状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宗堡 张云峰 +3 位作者 刘云燕 薛欣宇 王海山 刘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0-530,537,共12页
末端扇是一种形成于干旱环境且广泛分布的特殊类型河流体系,在中国末端扇常被混淆为干旱型浅水三角洲,其储层沉积特征具有沉积微相类型单一、水流卸载量波动大、河道以垂向加积为主、砂岩中泥质含量高、砂岩中碳屑呈层分布、河道冲刷侵... 末端扇是一种形成于干旱环境且广泛分布的特殊类型河流体系,在中国末端扇常被混淆为干旱型浅水三角洲,其储层沉积特征具有沉积微相类型单一、水流卸载量波动大、河道以垂向加积为主、砂岩中泥质含量高、砂岩中碳屑呈层分布、河道冲刷侵蚀弱和片流沉积发育特点,形成末端扇不同区带储层砂体的类型、几何学特征、连通性和建筑结构样式等参数向下游规律性变化.本文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例,认为末端扇具有补给区—分流区连通性好、分流区优质储层发育和条带状/朵叶状断层-岩性油藏为主的特点,改变了以往对该区浅水三角洲储层连通性差、湖岸线控砂和断续状/透镜状岩性油藏为主的认识.文中概述了自末端扇沉积体系提出以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末端扇沉积模型、演化规律和储层建筑结构对油气运移机制和聚集规律的影响,为今后陆相含油气盆地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河流体系 末端扇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控藏作用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亚段2+3砂组末端扇沉积体系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晓华 张金亮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6-438,共13页
为提高研究区储层描述和剩余油预测的精度,综合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与技术,以岩芯、测井资料为基础,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亚段2+3砂组进行了高分辨率精细层序划分,运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将沙二上亚段2+3砂组划分为一个中期旋回... 为提高研究区储层描述和剩余油预测的精度,综合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与技术,以岩芯、测井资料为基础,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亚段2+3砂组进行了高分辨率精细层序划分,运用基准面旋回原理,将沙二上亚段2+3砂组划分为一个中期旋回,作为等时地层格架,并且进一步进行了短期旋回的识别,作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最终将沙二上亚段2砂组分为7个小层,3砂组分为9个小层,并在全区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单井岩芯观察和描述,对研究区内各砂组砂体和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研究,最终建立了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亚段2+3砂组的沉积模式,认为该地区为具有恒定物源供给的细粒末端扇沉积体系,而非前人所认为的辫状三角洲沉积。研究区亚相类型主要为末端扇中部亚相,中部亚相又分为分流河道、泥滩、近水道漫溢和远水道漫溢4个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沉积模式 末端扇 沙河街组 古近系 濮城油田 河南
原文传递
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卫东 游小淼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5,共3页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因此,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找出其影响规律,对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特性的...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因此,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找出其影响规律,对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而其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储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垂向上不同的沉积环境,由于水动力特征及沉积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垂向韵律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平面上砂体内渗透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分流河道微相表现出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而漫溢相的平面非均质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末端扇 沙河街组 濮城油田
下载PDF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挖潜调整研究
13
作者 耿秋红 程东风 +3 位作者 韩孟强 王晓燕 谢会平 杨夕庆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9期154-155,共2页
濮城油田西沙二上2+3油藏项目针对油藏综合含水高,隔层小,剩余油分布零散;基于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并对隔夹层分布、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剩余油在宏... 濮城油田西沙二上2+3油藏项目针对油藏综合含水高,隔层小,剩余油分布零散;基于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并对隔夹层分布、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剩余油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分布比较零散的特点,立足井组进行挖潜;依据隔夹层研究成果,利用分层手段强化二、三类层的动用,对应油井实施差异性提液与卡堵水相结合,提高油藏层间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扇沉积体系 隔夹层 优势渗流通道 分层启动压力
下载PDF
深水浊流沉积综述 被引量:21
14
作者 Henry W.Posamentier Venkatarathnam Kolla 刘化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I0001-I0002,879-903,共3页
深水浊积岩通常发育在风暴浪基面以下、几十米至数千米的水体深度范围内.当沉积中心位于或接近陆架边缘时,浊流沉积系统往往最为活跃,而且通常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的低位体系域有关.深水沉积事件可细分为低位域早期和低位域晚期.低位... 深水浊积岩通常发育在风暴浪基面以下、几十米至数千米的水体深度范围内.当沉积中心位于或接近陆架边缘时,浊流沉积系统往往最为活跃,而且通常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的低位体系域有关.深水沉积事件可细分为低位域早期和低位域晚期.低位域早期以规模不断增大和更频繁的流体(浊流)事件为特征;而低位域晚期则以规模逐渐变小且频率降低的流体(浊流)事件为特征.因此,在低位域早期,流体流量不断增大,水道以侵蚀并逐渐变深为主,仅能残存较少的沉积物.随后,在低位域晚期,流体流量逐渐变小,因而水道内的沉积填充物可以得以保存.浊流体系通常发育3个特征迥异的区域:区域1对应浊流体系的近端(上游),以支流峡谷为特征;区域2为浊流体系的中间部分,以单一补给水道复合体系为特征,因浊流水体的高度比补给水道高,因而常常发育天然堤沉积;区域3为浊流体系的远端,以频繁的决口、砂质溢岸以及水道充填为特征,从地貌学上可以将其描述为末端扇,从沉积过程来看,可将其称为前缘分散体系.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来看,低位域沉积常常夹持于富泥的远端高位域和海侵体系域沉积之间.低位域早期—晚期沉积序列往往是以富砂的区域3末端扇沉积被区域2水道—天然堤沉积所覆盖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深水重力流 支流峡谷 补给水道复合体 天然堤 分流水道 末端扇 综述
下载PDF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宫海明 鲁明辉 安康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12期141-143,共3页
小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是进行沉积微相、小层储层评价及剩余油研究的基础。本文针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地层的特点,在分析、研究了地区背景、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有利于小层划分与对比的原则和标准,针对相邻小层编号误差的问... 小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是进行沉积微相、小层储层评价及剩余油研究的基础。本文针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地层的特点,在分析、研究了地区背景、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有利于小层划分与对比的原则和标准,针对相邻小层编号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以末端扇平面展布规律来验证小层对比的可靠性,对油田的中后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分与对比 濮城油田 标志层 对比模式 末端扇平面展布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物源判别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鑫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1,114,共6页
根据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区域地质、分析化验资料及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的物源及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四段沉积环境气候干燥,没有统一的汇水中心,主要发育河流—末端扇沉积体系.河流相主要包括辫状河... 根据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区域地质、分析化验资料及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的物源及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四段沉积环境气候干燥,没有统一的汇水中心,主要发育河流—末端扇沉积体系.河流相主要包括辫状河与曲流河,辫状河沉积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带,向盆地中心逐渐过渡为曲流河沉积;随着地形坡度逐渐变缓,曲流河末端流量消减,河道呈分散状大量分叉,水流向四周散开,宽而浅的河道向扇体转变,形成末端扇沉积.研究区末端扇沉积分为近端亚相、中部亚相和远端盆地.近端亚相沉积微相包括补给河道与河道间,中部亚相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河道漫溢与泥滩.末端扇沉积层序与曲流河难以区分,但末端扇平行层理非常发育,且末端扇平面几何形态与曲流河不同.曲流河的古流向一般是单向的,而末端扇古水流呈扇形发散,砂体形态呈扇形或朵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辫状河 曲流河 末端扇 沉积体系
下载PDF
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17
作者 郭敬玺 王春红 +4 位作者 韩孟强 程东风 耿秋红 张岩 孟佩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期109-109,共1页
濮城油田河二上1油藏经过20多年的高速开发,主力层水淹严重,单井产油量低。通过对该油藏沉积特征研究,结合一些技术手段,开采状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末端扇沉积体系 伽玛异常幅度法 单砂体挖潜技术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提高采收率研究
18
作者 张军科 张婉婉 +2 位作者 卢涛 杨延娜 贾福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第16期116-116,共1页
南沙二上2+3油藏该项目针对油藏综合含水高,隔层小,剩余油分布零散;基于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并对隔夹层分布、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剩余油在宏观和微... 南沙二上2+3油藏该项目针对油藏综合含水高,隔层小,剩余油分布零散;基于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精细地质模型,并对隔夹层分布、沉积微相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剩余油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分布比较零散的特点,立足井组进行挖潜;依据隔夹层研究成果,利用分层手段强化二、三类层的动用,对应油井实施差异性提液与卡堵水相结合,提高油藏层间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扇沉积体系 隔夹层 优势渗流通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