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协同G-四链体核酶的恩诺沙星检测方法
1
作者 王乾 颜玉婷 +1 位作者 周芳芳 黄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59-2665,共7页
基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协同G-四链体核酶设计信号放大策略,建立了一种恩诺沙星电化学检测方法。目标物恩诺沙星与特异性核酸适体的结合触发TdT在电极表面的扩增反应,产生G-四链体核酶纳米线结构,进而发挥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催... 基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协同G-四链体核酶设计信号放大策略,建立了一种恩诺沙星电化学检测方法。目标物恩诺沙星与特异性核酸适体的结合触发TdT在电极表面的扩增反应,产生G-四链体核酶纳米线结构,进而发挥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信号放大,实现恩诺沙星的高灵敏和高特异性检测。该方法对恩诺沙星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5~50μg/L,检测限低至0.043μg/L。此外,该无标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单快速,成本低,并成功应用于对实际食品样本的分析检测,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转移 G-四链体核酶 信号放大 恩诺沙星 灵敏检测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相互作用因子1及其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郝楠 张瑜娟 +3 位作者 刘琦 刘燕玲 张聪 闵卫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相互作用因子1(TdIF1)是一种直接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结合的蛋白质。TdIF1在非小细胞肺癌、口腔癌、乳腺癌中高度表达,且这种高表达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文章就TdIF1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相互作用因子1(TdIF1)是一种直接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结合的蛋白质。TdIF1在非小细胞肺癌、口腔癌、乳腺癌中高度表达,且这种高表达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文章就TdIF1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指出TdIF1可能是一种潜在的癌症促进因子,为其成为癌症诊断的潜在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的新靶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相互作用因子1 末端脱氧核苷转移 转录调控 表观遗传调控 癌症促进因子
下载PDF
基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扩增DNA-铜纳米簇荧光传感检测L-组氨酸 被引量:4
3
作者 肖慧 何婧琳 +4 位作者 肖昊 杨婵 冯泽猛 印遇龙 曹忠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17-1522,共6页
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扩增形成聚胸腺嘧啶(T)DNA模板,制备了聚T铜纳米簇(TS-CuNCs),构建了一种用于L-组氨酸(L-His)检测的荧光传感分析新方法。TdT酶在d TTP存在下合成聚T单链DNA核苷酸序列。由于胸腺嘧啶和Cu^(2+)之间的亲合... 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扩增形成聚胸腺嘧啶(T)DNA模板,制备了聚T铜纳米簇(TS-CuNCs),构建了一种用于L-组氨酸(L-His)检测的荧光传感分析新方法。TdT酶在d TTP存在下合成聚T单链DNA核苷酸序列。由于胸腺嘧啶和Cu^(2+)之间的亲合力,聚T单链DNA作为合成铜纳米簇(CuNCs)的模板,加入还原剂后形成CuNCs,荧光强度增强。在L-His存在下,L-组氨酸的咪唑基与Cu^(2+)螯合形成L-His-Cu^(2+)配合物,因而进入聚胸腺嘧啶序列中的Cu^(2+)量减少,使得合成的CuNCs数量减少,导致荧光信号减弱。实验结果表明,体系荧光响应信号与L-His浓度的对数值在5.0×10^(-9)~5.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到3.4×10^(-9)mol/L。本方法用于实际尿液样品中L-组氨酸检测的回收率为97.4%~104.6%,在生物医学及临床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转移 聚胸腺嘧啶 铜纳米簇 L-组氨 荧光分析
下载PDF
三种荧光标记法对寡核苷酸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文明 赵建龙 +1 位作者 曹慧敏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 观察标记引物法、随机渗入标记法、末端转移标记法三种荧光标记法对寡核苷酸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方法 将淋球菌 gyrA基因 91位密码子突变型探针倍比稀释成终浓度为 10 0 0 μmol/L~ 0 2 5 μmol/L的梯度浓度点样并制作寡核苷... 目的 观察标记引物法、随机渗入标记法、末端转移标记法三种荧光标记法对寡核苷酸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方法 将淋球菌 gyrA基因 91位密码子突变型探针倍比稀释成终浓度为 10 0 0 μmol/L~ 0 2 5 μmol/L的梯度浓度点样并制作寡核苷酸芯片 ,PCR扩增荧光标记包含gyrA基因突变的目的DNA片段 ,与芯片杂交 ,分别记录三种标记方法的杂交信号强度。结果 标记引物法的荧光信号最强 ,随机渗入标记法的荧光信号强度次之 ,其Cy5 dUTP最佳浓度为0 1mmol/L(dTTP :Cy5 dUTP =10∶1) ,末端转移标记法反应时间在 6 0min和 12 0min时荧光信号值相近。点样的探针浓度达到 31μmol/L以上 ,荧光信号为平台期。 结论 明确了三种荧光标记法对寡核苷酸芯片杂交信号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 核苷芯片 杂交信号 标记引物 随机渗入标记 末端转移标记
下载PDF
末端转移酶原位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
5
作者 胡向阳 黄晓明 高翼之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79-80,共2页
建立一种用末端转移酶标记对凋亡的细胞进行原位检测的方法。方法:在末端转移酶催化下,将地高辛修饰的核苷酸掺入凋亡细胞中的DNA断裂缺刻,再用显色法检测被标记的DNA,从而检出凋亡细胞。结果: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 建立一种用末端转移酶标记对凋亡的细胞进行原位检测的方法。方法:在末端转移酶催化下,将地高辛修饰的核苷酸掺入凋亡细胞中的DNA断裂缺刻,再用显色法检测被标记的DNA,从而检出凋亡细胞。结果:本实验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有效的凋亡检测方法。结论: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标记法是研究凋亡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检测 末端转移 原位标记
下载PDF
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媛 梁嘉慧 +3 位作者 罗云波 田晶晶 田洪涛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169,共9页
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TdT酶)是一种DNA聚合酶,可以催化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分子的3'羟基端,并且该反应无需特定的模板。目前,基于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可对模板核酸链的末端进行延伸这一特性,搭载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扩增方式,构建了一系... 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TdT酶)是一种DNA聚合酶,可以催化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分子的3'羟基端,并且该反应无需特定的模板。目前,基于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可对模板核酸链的末端进行延伸这一特性,搭载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扩增方式,构建了一系列的生物传感技术,如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荧光生物传感器、表面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等。对各类传感器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应用进行了阐述。根据TdT酶的性质设计的一系列生物传感器具有简单、快速、廉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实现了对金属离子、病原体、蛋白质等的检测。最后对TdT酶介导的生物传感器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且对TdT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转移 3'羟基 脱氧核苷 末端延伸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糖原染色与核苷酸标记法评价雄性生殖毒性
7
作者 贾娜 高星 +2 位作者 马玲 闫向东 刘建中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雄性生殖毒性 糖原染色 生精细胞凋亡 毒性病理学 末端标记 嘧啶核苷 DNA片段 危害评价 精子细胞 不同时期 生精上皮 机制研究 化学因素 end
下载PDF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在生物传感及核酸合成领域的应用
8
作者 唐梦童 王兆官 +1 位作者 李娇娇 齐浩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64,共14页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是聚合酶X家族中的一员,与典型的DNA聚合酶不同,TdT以恒温的无模板依赖的方式催化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聚合到寡核苷酸的3’羟基端来合成DNA。并且TdT对底物的耐...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是聚合酶X家族中的一员,与典型的DNA聚合酶不同,TdT以恒温的无模板依赖的方式催化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聚合到寡核苷酸的3’羟基端来合成DNA。并且TdT对底物的耐受性高具有聚合修饰型dNTP的能力,如荧光修饰的dNTP、生物素修饰的dNTP,甚至人工碱基均可作为其良好底物。TdT的这些生化特性使其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传感和核酸合成领域中,促进了许多基于核酸的工具和方法的发展,并为酶促从头合成DNA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介绍了TdT的性质,重点总结了它在其介导的生物检测技术、核酸的修饰技术以及酶促合成DNA技术三个方面的核心作用、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促进TdT在生物传感器和核酸合成中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转移 生物传感器 修饰型核苷 合成
原文传递
基于双重脱氧核酶的超灵敏比色法检测铜离子 被引量:3
9
作者 梅晓宏 田晶晶 +3 位作者 张洋子 杜再慧 张媛 许文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45-1952,共8页
铜是生命的必需元素,是某些活性蛋白的辅基,而过量的铜具有一定毒性,可导致肝炎、胃肠炎、肺炎等病症。因此对Cu^(2+)的灵敏定量检测十分必要。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双重脱氧核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用于灵敏、特异性定量检测Cu^(2+)。此... 铜是生命的必需元素,是某些活性蛋白的辅基,而过量的铜具有一定毒性,可导致肝炎、胃肠炎、肺炎等病症。因此对Cu^(2+)的灵敏定量检测十分必要。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双重脱氧核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用于灵敏、特异性定量检测Cu^(2+)。此生物传感器包含两种具有不同功能的脱氧核酶:Cu^(2+)依赖性的切割型脱氧核酶与G-四链体脱氧核酶。当待测物中存在Cu^(2+)时,Cu^(2+)依赖性的切割型脱氧核酶被切割,用于特异性信号识别;经末端转移酶诱导形成G-四链体脱氧核酶,用于"一对多"的信号放大与可视化信号输出。在"信号识别"与"信号输出"两步反应之间,利用指数扩增反应(Exponential amplification reaction,EXPAR),放大"信号识别"的反应信号。在最优条件下,可实现Cu^(2+)的灵敏的选择性检测:使用全波长酶标仪测定,比色法检出限为7.6 pmol/L;裸眼检出限为10 pmol/L。将此传感器用于自来水中Cu^(2+)的测定,裸眼检测范围为10~200 pmol/L,比色法加标回收率为96.3%~98.4%。此检测平台为特异性检测自来水中的Cu^(2+)提供了超灵敏、可视化的检测工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脱氧核酶 末端脱氧核苷转移 等温扩增
下载PDF
一种双脱氧核苷封闭的寡聚核苷酸制备方法
10
作者 张梦玲 胡轶红 +1 位作者 朱小立 张驰宇 《生物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5-551,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简便制备双脱氧核苷(ddATP、ddTTP、ddGTP和ddCTP)封闭寡聚核苷酸的方法。[方法]选取乙醛脱氢酶(ALDH)基因,设计特异性上、下游引物。使用末端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对引物进行双脱氧核苷修饰,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制备...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简便制备双脱氧核苷(ddATP、ddTTP、ddGTP和ddCTP)封闭寡聚核苷酸的方法。[方法]选取乙醛脱氢酶(ALDH)基因,设计特异性上、下游引物。使用末端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对引物进行双脱氧核苷修饰,利用荧光定量PCR对制备的封闭引物进行验证,并结合校读PCR对突变体进行检测。[结果]经过ddNTP封闭的引物,在普通荧光PCR体系中无法进行引物延伸;在校读PCR体系中则可以区分ALDH2的两种等位基因。[结论]该方法可以高效合成4种双脱氧核苷封闭的寡聚核苷酸,并且这种封闭的引物可以结合校读PCR对单核苷多态性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转移 脱氧核苷 寡聚核苷 核苷多态性
原文传递
TUNEL法原位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改进 被引量:18
11
作者 董小莉 谭宁 +2 位作者 符永恒 邓宇珺 孙凯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是检测细胞凋亡的常用方法,但以往仍有TUNEL假阳性率高的报道。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应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时增强其特异性的方法。方法: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石蜡切片(2μm... 目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是检测细胞凋亡的常用方法,但以往仍有TUNEL假阳性率高的报道。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应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时增强其特异性的方法。方法: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石蜡切片(2μm)和冰冻切片(3μm)进行TUNEL染色。分为石蜡切片HE染色组,石蜡切片常规TUNEL组,冰冻切片改良TUNEL组。石蜡切片常规TUNEL组完全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冰冻切片改良TUNEL组使用荧光素(FITC)标记的dUTP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双重荧光染色,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TUNEL改良法凋亡背景清晰,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其凋亡检出率与石蜡切片HE染色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TUNEL组凋亡背景清晰度较差,非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域亦有大量阳性细胞出现,其凋亡率明显高于石蜡切片HE染色(P<0.01)。结论:冰冻切片改良TUNEL法可能是更适宜研究SD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冰冻切片 脱氧核糖核苷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下载PDF
N-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大鼠实验性隐睾生精细胞凋亡及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远杰 李美香 +3 位作者 赖琼 龙治峰 刘月顺 贺丽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研究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实验性隐睾生精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手术建立大鼠单侧隐睾模型,实验分为隐睾组、隐睾+L-NAME组[术后腹腔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L-NAME 50 mg/(kg.d)]、隐睾+生理盐水组、... 目的研究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大鼠实验性隐睾生精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手术建立大鼠单侧隐睾模型,实验分为隐睾组、隐睾+L-NAME组[术后腹腔注射溶于生理盐水的L-NAME 50 mg/(kg.d)]、隐睾+生理盐水组、假手术组,7 d后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睾丸组织NOS活性,流式细胞术(FCM)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生精细胞凋亡,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基因表达变化。结果隐睾组和隐睾+生理盐水组之间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隐睾+L-NAME组隐睾凋亡细胞百分比和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均低于隐睾组及隐睾+生理盐水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隐睾组及隐睾+生理盐水组最高,假手术组次之,隐睾+L-NAME组最低。结论隐睾生精细胞Bax表达增加,L-NAME可通过下调Bax的表达抑制隐睾生精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硝基-L广精氨甲酯 生精细胞 凋亡 Bax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RT-PCR 大鼠
下载PDF
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验证球形脂联素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红莉 严励 +4 位作者 程桦 叶建红 周嘉 李志臻 傅祖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1-113,i003,共4页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 目的:构建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并观察球形脂联素对胰岛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5/2005-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构建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模型及分组:采用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1×105个/孔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将随机细胞分为3组,每组3孔,分别为对照组,棕榈酸组,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3组培养基均含5g/L的牛血清白蛋白、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及体积分数为0.01的无水乙醇;棕榈酸组又加含有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棕榈酸+球形脂联素组又加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和0.5mg/L脂联素。处理48h后终止实验。采用Hochest33342和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棕榈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及脂联素处理后脂性凋亡的改善情况。结果:①经Hochest33342染色检测3组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不同(F=300.270,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12.40±1.57)%,(2.05±0.59)%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12.40±1.57)%,(3.87±0.93)%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②经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细胞株βNIT-1细胞凋亡指数3组明显不同(F=191.221,P<0.05),棕榈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26.33±5.6)%,(2.32±0.78)%犦,说明500μmol/L棕榈酸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模型,经脂联素处理后凋亡指数明显降低犤(2.32±0.78)%,(4.90±0.82)%,P<0.05犦说明球形脂联素组对胰岛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结论:①Hoescht染色法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结果均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03胎牛血清、5g/L的牛血清白蛋白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条件下加入终浓度为500μmol/L棕榈酸处理细胞48h可成功构建胰岛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②球形脂联素可拮抗胰岛细胞的脂性凋亡,从而发挥了其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凋亡 脱氧核糖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游离脂肪 拮抗作用 脂联素 球形 模型验证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细胞凋亡模型 mol/L 牛血清白蛋白 细胞凋亡指数 NIT-1 瘤细胞株 体积分数 棕榈 胎牛血清
下载PDF
术前区域化疗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文刚 徐圣德 +6 位作者 张秀珊 王成宏 吴艳妹 彭琼 洪慈 李先海 黄俊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化疗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21例经术前区域化疗的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凋亡及细胞增殖的检测,并以未经治疗的22例进展期胃癌的局部...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化疗对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21例经术前区域化疗的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凋亡及细胞增殖的检测,并以未经治疗的22例进展期胃癌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癌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的凋亡率为6.4%±3.5%,而术前区域化疗组的细胞凋亡率16.6%±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的阳性率对照中为86.4.%(19/22),而术前区域化疗组中其阳性率为42.1%(8/19)。结论术前区域化疗可促进胃癌局部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术前区域化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化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淋巴结转移 癌细胞凋亡 区域化疗 术前 淋巴结转移 原位末端标记 进展期胃癌 免疫组化技术 转移癌细胞 细胞凋亡率 细胞增殖 PCNA 辅助化疗 阳性率 对照组 统计学
下载PDF
细胞凋亡原位检测的TUNEL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85-85,共1页
细胞凋亡原位检测的TUNEL法刘勇(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330006)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death,PCD),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死亡过程,有关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原位检测的TUNEL法刘勇(江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南昌330006)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death,PCD),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死亡过程,有关细胞凋亡的研究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末端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原位检测 TUNEL 末端转移 睾丸组织 合成多核苷 缺口末端标记 地戈辛 大白鼠 肿瘤细胞
下载PDF
免疫双标记细胞的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晓宝 邱国强 +3 位作者 吴浩清 严锋 华晓莹 华铮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 :观察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T)及淋巴细胞系列相关抗原双标记细胞在脑脊液中的检出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 L)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配合流式细胞术 ,检测初治或完全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脑脊液中TdT... 目的 :观察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T)及淋巴细胞系列相关抗原双标记细胞在脑脊液中的检出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 L)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配合流式细胞术 ,检测初治或完全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脑脊液中TdT及淋巴系列相关抗原双标记细胞及其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6 4例中 8例脑脊液检出上述免疫双标记细胞 ,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中 1例无CNS L临床迹象 ,免疫双标记细胞占3.38% ,经治疗后免疫双标记细胞在脑脊液均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 :脑脊液中免疫双标记细胞的检出对CNS L的诊断及治疗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末端脱氧核甘转移 流式细胞术 免疫双标记细胞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流式细胞术 脑脊液
下载PDF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测精子DNA损伤的方法
17
作者 翟丽萍 张丽红 +2 位作者 张艳萍 王洪岩 江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A0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简单、稳定的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测精子DNA损伤的方法。方法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SCD)试验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分析2种方法检测60例不育男性和30例正常生育男性的精子DNA损伤以评价精子DNA完整... 目的探讨简单、稳定的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测精子DNA损伤的方法。方法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SCD)试验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分析2种方法检测60例不育男性和30例正常生育男性的精子DNA损伤以评价精子DNA完整性,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并应用TUNEL-SCD结合试验检测同一玻片上的精子的DNA损伤,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SCD试验检测精子DNA损伤的临床意义。结果SCD试验检测精子DNA损伤百分率,不育组和生育组分别为(23.7±9.3)%和(14.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NEL试验检测精子DNA损伤率,不育组和生育组分别为(21.4±7.5)%和(14.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D试验与TUNEL分析检测精子DNA完整性结果在不育组(r=0.906,P<0.001)和生育组(r=0.811,P<0.001)均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TUNEL-SCD结合实验显示,TUNEL阳性和弱阳性精子在SCD实验中为DNA损伤精子TUNEL阴性精子为SCD实验中DNA完整精子。SCD和TUNEL法检测精子DNA损伤、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正常精子形态等各单项指标预测男性不育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28、0.777、0.810和0.758,SCD检测精子DNA损伤联合精液常规参数指标(Pre1)和TUNEL检测精子DNA损伤联合精液常规参数指标(Pre2)预测男性不育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和0.932。结论SCD试验与TUNEL试验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检测精子DNA损伤,精子DNA完整性的检测可以作为一项男性不育检测指标。而SCD试验较TUNEL试验简单、省时,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运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精子DNA完整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子 DNA损伤 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 脱氧核糖核苷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下载PDF
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技术在检测大鼠耳蜗组织细胞凋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增鹏 肖华亮 +3 位作者 仲召阳 向德兵 牟江洪 张沁宏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耳蜗组织 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 末端脱氧核苷转移 抗原修复方
原文传递
TdT阴性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后书敏 邵静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Td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DNA聚合酶,它可以在无DNA复制模板的条件下将单个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分子的3'-OH端。TdT是造血系统中不成熟淋巴细胞中特异性较强的细胞内标记,...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Td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DNA聚合酶,它可以在无DNA复制模板的条件下将单个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分子的3'-OH端。TdT是造血系统中不成熟淋巴细胞中特异性较强的细胞内标记,在淋巴源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blastic lymphoma/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BL/ALL)的诊断依赖免疫分型。TdT通常在LBL/ALL中呈阳性表达,是临床诊断LBL/ALL的重要依据。TdT阴性的LBL/ALL在临床中较为少见,鉴于该分子诊断特异性较高,其阴性表达会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TdT阴性的原因有多种,在淋巴细胞不同分化阶段中TdT的表达情况不同,另因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同,也可导致偶见TdT的假阴性。此外,有文献指出TdT阴性与TdT阳性的LBL/ALL在临床特点及预后方面亦不相同。了解TdT的表达意义、阴性的原因,以及阴性或阳性表达的LBL/ALL的不同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该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就TdT阴性的原因及其表达阴性的LBL/AL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转移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点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GnRH类似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庆元 窦科峰 +3 位作者 张金山 孙岚 黄鲁豫 张远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329-1332,共4页
目的:研究GnRH类似物阿拉瑞林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发生凋亡的作用,为GnRH类似物用于肝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采用MTT法、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和末端脱氧核苷酸标记法观察被阿拉瑞林处理后的SMMC-7721细胞的... 目的:研究GnRH类似物阿拉瑞林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发生凋亡的作用,为GnRH类似物用于肝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采用MTT法、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和末端脱氧核苷酸标记法观察被阿拉瑞林处理后的SMMC-7721细胞的形态学和生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MTT法研究结果表明阿拉瑞林在10^(-9)mol/L浓度时即可诱导7721细胞凋亡,并呈量-效效应。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时期凋亡细胞和晚期凋亡细胞以及核染色质浓缩并见凋亡小体。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标记法进一步证实阿拉瑞林可以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并可见调亡小体;与对照组相比,阿拉瑞林处理后TUNEL凋亡指数显著增加(0.29 ± 0.06 vs0.11±0.03,P<0.05)。结论:GnRH类似物可诱导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株SMMC-7721发生凋亡,从而提示GnRH类似物对人肝细胞性肝癌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类似物 肝癌 细胞凋亡 体外研究 MTT 透射电镜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标记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