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位关系的价值建构:关于电影影像和观众的视觉交往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风民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1-165,共5页
"本位关系"是国内外电影在影像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时代现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使社会的融合加速扁平化,也促进了电影观众视觉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本土的社会文化理念和电影影像本位关系的价值建构论证,让观众的视觉艺术素养认... "本位关系"是国内外电影在影像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时代现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使社会的融合加速扁平化,也促进了电影观众视觉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本土的社会文化理念和电影影像本位关系的价值建构论证,让观众的视觉艺术素养认知与电影影像价值指向路径日益清晰。新时代的电影观众通过网络参与电影影像的讨论出现了许多新气象,电影影像和观众之间关于本位价值的辩论变得更加频繁,争鸣和包容是其两个特征。基于中华文化哲学的根基和借鉴国外先进电影艺术理论的交流,让本土电影影像的价值创作体系和观众视觉价值的身份认同相融合,在视觉互动中分析本位关系的实现价值就变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影像 观众 本位关系 包容 争鸣
原文传递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精神世界——关系本位、团体精神和至上的亲情 被引量:7
2
作者 方朝晖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0期6-34,共29页
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不仅要看它过去发明的思想体系有何特征,还要看这些思想体系是如何产生的,看这一文化中的制度、价值和发展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在介绍过去数十年来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关系本位、... 如何理解中国文化,不仅要看它过去发明的思想体系有何特征,还要看这些思想体系是如何产生的,看这一文化中的制度、价值和发展规律是如何形成的。在介绍过去数十年来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关系本位、团体主义和此岸取向。这是研究中国文化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是阐明中国未来的政治与社会道路的关键。同时,亲情为中国文化之本,以及中国社会道德与秩序重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此岸取向 关系本位 团体主义
下载PDF
现代新型“关系本位”德育下的高校道德建设 被引量:1
3
作者 殷冬玲 朱镜人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4年第6期44-47,共4页
将传统德育的"关系本位"思想合理转型运用于现行高校道德建设中,通过加强高校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建立朋友式的关心关系,创设"支持型"高校德育课堂气氛,密切德育与生活的关系,使高校的道德教育在关系中、在... 将传统德育的"关系本位"思想合理转型运用于现行高校道德建设中,通过加强高校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建立朋友式的关心关系,创设"支持型"高校德育课堂气氛,密切德育与生活的关系,使高校的道德教育在关系中、在生活中进行,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道德建设 关系本位 德育与生活
下载PDF
基于关系本位的文化资源安全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德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第9期93-99,共7页
“文化资源安全”虽然兼有“文化安全”和“资源安全”特征,但是,相关研究却不宜照搬资源安全理论和文化安全理论。本文基于关系本位主义视角,构建关系体运动的“蓄水池”理论,并以此理论审视文化资源安全问题。所谓文化资源安全,就是... “文化资源安全”虽然兼有“文化安全”和“资源安全”特征,但是,相关研究却不宜照搬资源安全理论和文化安全理论。本文基于关系本位主义视角,构建关系体运动的“蓄水池”理论,并以此理论审视文化资源安全问题。所谓文化资源安全,就是国家关系体关于文化资源“蓄水池”的自主、持续和广泛的利用状态和能力。文化资源的“利用”问题是安全分析所关注的核心所在。对“利用”安全的分析,要在关系中定位,并在关系视角中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关系本位 文化安全
下载PDF
传统德育关系本位取向之现代转型的必然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殷冬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9-144,共6页
传统德育关系本位取向的现代转型具有其价值与条件。转型有利于遏制社会的功利膨胀,弥补现代关系中的人文缺失,完善现代道德能力的培养。转型也具备一定的条件,现代人际的功利化工具化,需要传统中的营养;学校德育的主知主义模式疏于基... 传统德育关系本位取向的现代转型具有其价值与条件。转型有利于遏制社会的功利膨胀,弥补现代关系中的人文缺失,完善现代道德能力的培养。转型也具备一定的条件,现代人际的功利化工具化,需要传统中的营养;学校德育的主知主义模式疏于基本的人际德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是转型的有利环境;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取向是转型的有利平台;传统德育具有可发掘的现代因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德育 关系本位 现代转型 价值 条件
下载PDF
“关系本位”和“差序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之十六 被引量:4
6
作者 宣晓伟 《中国发展观察》 2015年第11期56-59,共4页
上篇文章谈到以儒家为代表的“求仁”传统,即“入世超越”精神成为支撑传统中国中央集权制最为根本的观念系统。有观点认为儒家传统并非支撑中央集权制的理念。首先,传统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始于秦,而秦正是要打破儒家所倡导的以亲缘、... 上篇文章谈到以儒家为代表的“求仁”传统,即“入世超越”精神成为支撑传统中国中央集权制最为根本的观念系统。有观点认为儒家传统并非支撑中央集权制的理念。首先,传统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始于秦,而秦正是要打破儒家所倡导的以亲缘、血缘为基础的小共同体,形成一套使个人原子化、皇权对社会进行一元化控制的治理模式,而这套思路与其说是儒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 治理模式 社会结构 中央与地方关系 “差序格局” 现代化转型 关系本位 中央集权制
下载PDF
关系本位:前现代德性之旨趣
7
作者 王国银 《兰州学刊》 2007年第2期23-25,共3页
人类的伦理关系大体经历了三种类型:整体性伦理关系、单子式伦理关系和共生性伦理关系。先秦儒家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中道德性论都是以关系为本位,即是在人伦关系和城邦关系的场域中展开论述的。他们通过人伦关系、城邦关系确证和建构... 人类的伦理关系大体经历了三种类型:整体性伦理关系、单子式伦理关系和共生性伦理关系。先秦儒家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中道德性论都是以关系为本位,即是在人伦关系和城邦关系的场域中展开论述的。他们通过人伦关系、城邦关系确证和建构了中庸、中道德性的价值合理性。儒家将个人作为一个“依存者”、亚里士多德将个人作为城邦的一部分,这都是一种整体性伦理关系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中庸 关系本位 人伦关系 城邦关系
下载PDF
从社会本位的治疗范式到关系本位的建构范式:新时代青年亚文化引领的范式革新 被引量:6
8
作者 闫翠娟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116-122,148,共8页
文章认为社会本位的治疗范式对青年亚文化问题化和病症化的价值预设及其将问题和症候锁定于青年群体内部的狭隘视野,无法实现对青年亚文化的科学引领;而关系本位的建构范式倡导对青年、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倡导立... 文章认为社会本位的治疗范式对青年亚文化问题化和病症化的价值预设及其将问题和症候锁定于青年群体内部的狭隘视野,无法实现对青年亚文化的科学引领;而关系本位的建构范式倡导对青年、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倡导立足于社会系统的宏观视野对青年亚文化进行分析。从社会本位的治疗范式转向关系本位的建构范式,是新形势下对青年亚文化治理范式的科学探索,它将为人们科学评判青年亚文化提供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社会本位 关系本位 治疗范式 建构范式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被引量:17
9
作者 金立鑫 白水振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21,共7页
本文在讨论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的基本单位、现代汉语语法较为特殊的一些现象以及现代主要语法手段的基础上 ,介绍和讨论流行于当代汉语语法学界的一些主要的研究本位观 ,其中主要包括 :词本位、句子成分本位、词组本位、... 本文在讨论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的基本单位、现代汉语语法较为特殊的一些现象以及现代主要语法手段的基础上 ,介绍和讨论流行于当代汉语语法学界的一些主要的研究本位观 ,其中主要包括 :词本位、句子成分本位、词组本位、字本位和小句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单位 研究本位 本位和单位之间的关系
下载PDF
中央集权制背后的文化、政治和道德观念——“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之十七 被引量:1
10
作者 宣晓伟 《中国发展观察》 2015年第12期37-39,共3页
"天命观""大一统"和"父权型权威"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相争中而能长久者。——《荀子·致士》上篇文章谈到在"求仁"终极价值传统下,基于差序格局的关系本位最终促成中国采取了... "天命观""大一统"和"父权型权威"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相争中而能长久者。——《荀子·致士》上篇文章谈到在"求仁"终极价值传统下,基于差序格局的关系本位最终促成中国采取了道德化的一元治理模式,这样的治理模式体现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就是"中央集权制"。对中国"中央集权制"直接起到支撑作用的价值理念,则是"天命观""大一统观念"和"父权型权威观念",它们分别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制 现代化转型 中央与地方关系 道德观念 天命观 关系本位 价值传统 自古及今 差序格局 道德层面
下载PDF
再论“社会基础”:关系本位社会中的农业用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奇峰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52,M0006,M0007,共21页
关系资本与关系本位是研究农业用工的两种不同视角,前者将关系看作手段,行动者可以主动地运用策略获得经济利益;后者则将关系视为目的,意味着关系既是行动准则,同时维系关系的逻辑也将前置于其他逻辑。再论社会基础,便是要探究关系本位... 关系资本与关系本位是研究农业用工的两种不同视角,前者将关系看作手段,行动者可以主动地运用策略获得经济利益;后者则将关系视为目的,意味着关系既是行动准则,同时维系关系的逻辑也将前置于其他逻辑。再论社会基础,便是要探究关系本位社会中农业用工的运作机制,构建农业用工行为的分析框架。简言之,无论是小农户之间的帮工还是雇工,并非一次次独立的交换,更不是多次博弈,而是双方互动行为的不断叠加。双方的互动行为基于既有的社会关系展开,每次互动都是社会关系的一次外在表现,随着互动的进行,关系不断加深。外来公司、大户顺应社会基础便是将自己置于乡土社会的关系之中,农民则会根据他们与这些公司、大户的关系来采取相应的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关系依存于具体的人,个人的口碑和名誉会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关系的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基础 行动伦理 关系本位 关系资本 农业用工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的模式与儒学:以礼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方朝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91,共9页
学者们常倾向于把中国文化的特征与儒学联系在一起,把儒家看作中国文化特征的主要塑造者,却不能解释为什么儒学在中国文化中长盛不衰。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文化的模式及其与儒学的关系。儒学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长盛不衰... 学者们常倾向于把中国文化的特征与儒学联系在一起,把儒家看作中国文化特征的主要塑造者,却不能解释为什么儒学在中国文化中长盛不衰。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角度来理解中国文化的模式及其与儒学的关系。儒学之所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长盛不衰,与早在儒家之前即已形成的关系本位或关系主义的中国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有关。文章以"礼"为例来说明,关系本位或关系主义的中国文化模式或心理结构,决定了在中国社会中,"礼"比"法"在社会整合方面更有效,也说明儒学在中国文化中有其根深蒂固的土壤。由于这一文化模式或文化心理结构至今仍然顽强地存在于中国人的社会里,可以设想,在未来的中国,礼治仍将是中国现代性的应有之义,这又进一步说明儒学的复兴在中国文化中至今仍有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本位 儒学
下载PDF
人伦重建是中国文化复兴必由之路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朝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93,167,共11页
依据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国文化从古至今是一种关系本位的文化,由此决定了人伦关系建设是社会秩序建设乃至中国文化复兴的基础。重建人伦关系有如下几个重要方面:1.必须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五常和忠孝,而非自由、平等、人... 依据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国文化从古至今是一种关系本位的文化,由此决定了人伦关系建设是社会秩序建设乃至中国文化复兴的基础。重建人伦关系有如下几个重要方面:1.必须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五常和忠孝,而非自由、平等、人权等西方价值观;2.必须确立每个人"各遂其性"(即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得以保障或实现)为中国文化的终极目的或最高理想;3.社会教育重于学校教育,"风化"即社会风气改造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必要条件;4.道德教育必须走出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两个极端的误区,以人格的独立和健全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伦 五常 关系本位
下载PDF
“勤俭持家”之下的中国传统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安成 王莹 常玉凡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4-832,共9页
作为传统美德,“勤俭持家”的管理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企业的日常组织实践之中。鉴于此,利用案例追溯分析法,以晋商乔家的兴衰过程为对象进行深入探析。研究分析发现:在中国传统企业历经“旺年”和“荒年”的发展过程中,勤劳与节俭的日... 作为传统美德,“勤俭持家”的管理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企业的日常组织实践之中。鉴于此,利用案例追溯分析法,以晋商乔家的兴衰过程为对象进行深入探析。研究分析发现:在中国传统企业历经“旺年”和“荒年”的发展过程中,勤劳与节俭的日常行为遵循关系维持的道义规则;在日常组织的行为情境里,注重关系维持的勤劳行为提高了技术和学习能力,而注重关系维持的节俭行为提高了社会身份和组织能力;勤劳与节俭在日常组织行为层面上具有很强补充性,共同地起到开源节流的经济性作用,并在资源能力增强中产生组织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由勤劳与节俭共同主导的日常组织行为能行之有效地推进企业持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勤劳节俭 中国传统文化 日常组织行为 关系本位 晋商乔家
下载PDF
信息、信任及其来源:论转型期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社会文化基础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慧宇 《征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2,共5页
征信体系的运作基础是通过信息建立信任,而信任又与一个社会的制度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关系"本位社会,信任建立在"熟人社会"带来的信息之上。但在转型期的今天,"熟人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 征信体系的运作基础是通过信息建立信任,而信任又与一个社会的制度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关系"本位社会,信任建立在"熟人社会"带来的信息之上。但在转型期的今天,"熟人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瓦解,"关系"已经不能满足信息获取和建立信任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征信体系这种制度化的信任机制。建立社会征信体系的关键是建立制度化的信息来源,而这又存在着中国本土化的社会文化障碍,所以,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体系 信息 信任 关系本位 文化基础
下载PDF
国家崛起与信任状态:一项研究议程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毅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24-33,共10页
一般认为,国家崛起与外部信任构建过程并不具有兼容性,崛起国与主导国之间一定会产生某种程度的猜忌和疑虑。国际关系的信任理论则认为,这种疑虑关系属于一种工具信任形态,并未排除基本信任成分。按照信任关系发展的基本层度,在工具信... 一般认为,国家崛起与外部信任构建过程并不具有兼容性,崛起国与主导国之间一定会产生某种程度的猜忌和疑虑。国际关系的信任理论则认为,这种疑虑关系属于一种工具信任形态,并未排除基本信任成分。按照信任关系发展的基本层度,在工具信任、情感信任之间可以建立"关系信任"的状态,本文尝试从关系本位出发,构建关于崛起与信任之间的关系理解框架,探究二者同向展开的可能性。最近20年中美信任关系的演进过程已证实:安全崛起的良善前景,关键在于持存关系信任,重视共在策略,增续情感成分,调整相互预期,避免长期滞留于低信任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本位 关系信任 安全崛起 中美疑虑
下载PDF
国企产权制度变迁中的有组织行动研究——以K市国企MBO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德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84,共12页
产权泛指财产所有权及其他相关权利,它是个人或组织借以谋取合法收益的一种社会性制度约束。中国30年国企产权改革,也是制度变迁的过程。1995年国家开始正式鼓励地方中小国企以产权出让等多种方式放开搞活,但在随后的多年实践中却出现... 产权泛指财产所有权及其他相关权利,它是个人或组织借以谋取合法收益的一种社会性制度约束。中国30年国企产权改革,也是制度变迁的过程。1995年国家开始正式鼓励地方中小国企以产权出让等多种方式放开搞活,但在随后的多年实践中却出现不少偏差:各地推行国企限期出售,不再局限于中小国企,还常出现地板价交易,人为导致大量的不当套利活动,不仅造成产权制度虚置、国资流失,更使民众基本利益遭忽视,日益呈现民众集体失语状态。本文试图再现其中可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意义变迁上的意涵,即从"单位本位"向"网络关系本位"而非纯粹向"个体本位"过渡的局部性特征,这为我国结构转型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制度变迁 网络关系本位 民众集体失语 结构转型
下载PDF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阻滞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整合旧文化,推陈出新。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为以"关系本位"为基础的血缘伦理,而非更有利于市场经济发育的契约伦理;维护社会正常运转是靠"官本位&q...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整合旧文化,推陈出新。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为以"关系本位"为基础的血缘伦理,而非更有利于市场经济发育的契约伦理;维护社会正常运转是靠"官本位",而非民本;传统社会的基本精神为实用主义,而非实践标准。以上三点成为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文化阻滞力"。只有坚持传统文化的"破旧"与"立新"相结合,才能够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关系本位文化 本位文化 实用主义 亚文化 破旧立新
下载PDF
爱因斯坦有关德育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19
作者 金维才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20,共5页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面对道德衰落和德育式微,从他的关系本位的人学理论出发,提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以建立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主张在关系中进行德育。这些观点对于21世纪道德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德育应基于关系、通过关系、为...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面对道德衰落和德育式微,从他的关系本位的人学理论出发,提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以建立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主张在关系中进行德育。这些观点对于21世纪道德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德育应基于关系、通过关系、为了关系而展开,应尊重个人、尊重差异、尊重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 道德 德育 关系本位
下载PDF
关系本位、社会资本与文化认同——两岸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探寻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桦 《现代台湾研究》 2012年第5期56-62,共7页
两岸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两岸民众对两岸议题的关心和讨论也已经不是双边内部发生的事务,早已开始寻求价值的沟通与意义的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①大陆和台湾的制度和规范既有相同的... 两岸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两岸民众对两岸议题的关心和讨论也已经不是双边内部发生的事务,早已开始寻求价值的沟通与意义的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①大陆和台湾的制度和规范既有相同的成分又存在很大差异,但都进入了生成转化的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发挥过程的积极作用,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 关系本位 和谐发展 文化认同 社会资本 中华传统文化 最高理想 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