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百年来宋元戏曲本体与生成的反思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建森 莫嘉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65,共10页
本文对学界近百年来关于宋元戏曲本体与生成的研究成果进行反思,指出宋元戏曲"是什么"?"如何演"?"何以如此演"?这既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留下的"戏曲史难题",亦是戏曲学界一直追问然至今在... 本文对学界近百年来关于宋元戏曲本体与生成的研究成果进行反思,指出宋元戏曲"是什么"?"如何演"?"何以如此演"?这既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留下的"戏曲史难题",亦是戏曲学界一直追问然至今在研究的逻辑起点上就陷入概念的模糊不清乃至误解的学术问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认为王国维的"戏曲"是指"剧本"、"曲本"、"文章";二是套用西方戏剧理念统括中国的戏剧和戏曲,导致中国戏曲史研究中"戏剧"和"戏曲"不分,进而将"我国戏剧"的"形成"视为"我国戏曲"的"形成",乃至演生出尴尬的"戏剧戏曲学";三是前修时贤大体上沿着王国维"代言体""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的致思去探讨宋元南戏北剧的形成,然诸贤均将戏曲视为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综合性艺术成品,集中于戏曲诸种元素如何"合"的剖析,而不是将戏曲视为"活"在剧场的无"墙"之戏来探究。学界以往恰恰是运用文献考据的、静态的、适合平面研究的方法去研究鲜活的、动态的、立体的、"存在"于剧场的戏曲。这正是近百年来戏曲研究所面临的学术困境。本文认为,应将宋元戏曲"还原"于剧场展开"存在"之思:紧紧围绕戏曲演述者"如何演"这一核心,探究剧作家、演员、行当、剧中人、观众之间"视界"交融与"文本"会通以及共生的关系,解读各种"文本"的语义、功能及其言说方式,在"剧场交流语境"中领悟和揭示"谁正在演"、"戏曲如何演"、"戏曲何以如此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史难题” 本体与生成 反思 剧场交流语境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