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2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陆九渊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屠承先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4,共6页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倡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特色的“心即理”的宇宙本体论 ,决定了他的“人心本善”、“恶自偏失”的人学本体论和“格物致知”的功夫论 ,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以“简易功夫”
关键词
陆九渊
本体功夫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一浮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认为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囊括古今文化,由六艺之道,行六艺之教,证六艺之人,从而形成了围绕心性义理而展开的本体功夫思想,具体阐发了本体、功夫、...
本文认为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囊括古今文化,由六艺之道,行六艺之教,证六艺之人,从而形成了围绕心性义理而展开的本体功夫思想,具体阐发了本体、功夫、效验的关系,并就博约、集义、克己、日新等诸功夫作了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本体功夫论
儒家思想
心性主义
效验
博约
功夫
集义
功夫
克己
功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宗羲的本体功夫论
3
作者
屠承先
吴宪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2,共4页
黄宗羲是上宗王阳明 ,并以其师刘宗周为中介 ,着重对本体系统的本体功夫论加以综合 ,而且在此基础上 ,去融合本体功夫论的观点 。
关键词
黄宗羲
本体功夫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体和功夫关系的新认识——评屠承先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伯辉
沈佳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本体功夫论
新认识
道德
本体
宋明道学
王阳明
哲学思想
文化思想
认识主体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体功夫论视域下的李贽哲学思想
5
作者
李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7,11,共3页
本体功夫论是我国宋代出现的一种独特哲学思想,是直承儒家心性论的演变结果。以本体功夫论的视域去解读李贽的哲学思想,旨在理清李贽"童心"为本体、"真人"为功夫,即本体即功夫的哲学内涵,由此而揭示出李贽"真...
本体功夫论是我国宋代出现的一种独特哲学思想,是直承儒家心性论的演变结果。以本体功夫论的视域去解读李贽的哲学思想,旨在理清李贽"童心"为本体、"真人"为功夫,即本体即功夫的哲学内涵,由此而揭示出李贽"真人"功夫是通过其"成吾"践行和"贵己"思想具象地表达出来的,并且以"真人不死"的生死观诠释了自己"童心"本体与"真人"功夫的完满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本体功夫论
童心
成吾
贵己
真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部开拓创新的专著——评《本体功夫论》
6
作者
黄华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一部开拓创新的专著———评《本体功夫论》□黄华强本体功夫理论是宋明道学哲学精神的一个深层次的提升,一直来缺少系统的专门的理论研究。屠承先的《本体功夫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理论研究的空...
一部开拓创新的专著———评《本体功夫论》□黄华强本体功夫理论是宋明道学哲学精神的一个深层次的提升,一直来缺少系统的专门的理论研究。屠承先的《本体功夫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理论研究的空白,可说是为中国哲学研究开拓了一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功夫论
开拓创新
宋明道学
思想渊源
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历史发展
心性论
理论研究
思想资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体功夫论》述评
7
作者
赵伯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96-96,共1页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因为传统本身就意味着批判性的积累,然而它正如其他各民族哲学一样,逃脱不了对体用问题的探讨,或者说至少是要以某种体用关系为基础,这似乎是哲学的宿命。宋明时期的中国哲学的体用问题主要体现在本体...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因为传统本身就意味着批判性的积累,然而它正如其他各民族哲学一样,逃脱不了对体用问题的探讨,或者说至少是要以某种体用关系为基础,这似乎是哲学的宿命。宋明时期的中国哲学的体用问题主要体现在本体功夫思想上。屠永先的《本体功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功夫
思想
功夫论
中国传统文化
体用关系
中国哲学
述评
宋明时期
批判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阳明学派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
2
8
作者
屠承先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本文指出,本体功夫范畴是宋明道学把体用范畴应用到认识论、人性论和道德修养领域的产物。在阳明学中,"良知"是"与物无对"的本体,"致良知"是复归本体的功夫,本体与功夫是统一的。但王阳明的本体功夫理论...
本文指出,本体功夫范畴是宋明道学把体用范畴应用到认识论、人性论和道德修养领域的产物。在阳明学中,"良知"是"与物无对"的本体,"致良知"是复归本体的功夫,本体与功夫是统一的。但王阳明的本体功夫理论又有其内在的矛盾:从"无善无恶"的心之体出发,可以导致取消道德修养的功夫;从"本体受蔽"的"习心"出发,虽强调了道德修养功夫的必要性,但却动摇了"心之本体"的神圣性。阳明后学由于所持本体功夫理论的侧重点不同,分化为两大系统——本体系统和功夫系统,在本体系统中又分为绝对派、虚无派和日用派,在功夫系统中又分为主静派、主敬派、主事派和主意派。从一定意义上说,李贽是本体系统的集大成者,黄宗羲是功夫系统的集大成者,但他们对封建伦理道德及其修养方法的批判又宣告了本体功夫理论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本体功夫论
本体
论
本体
系统
阳明学
道德修养
黄宗羲
致良知
无善无恶
现成良知
原文传递
张载的本体功夫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
1
9
作者
屠承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46-52,共7页
张载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本文以本体功夫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和社会背景为引子,进而重点分析张载的本体功夫思想,并简述其对后世学者的影响,以明了它在本体功夫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张载
本体
功夫
思想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适的本体功夫思想及其影响
10
作者
屠承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8,共7页
叶适具有独特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思想 ,这些思想对与他同时代的吕祖谦的本体功夫论 ,对尔后黄宗羲的本体功夫论乃至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之学 。
关键词
宇宙
本体
论
人学
本体
论
吕祖谦
黄宗羲
唯物主义
功夫论
叶适
本体
功夫
思想
思想影响
唯物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体功夫思想的合理因素和现实意义
11
作者
屠承先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18-21,共4页
本体功夫思想的合理因素和现实意义●屠承先本体功夫思想的产生有它的理论渊源和社会背景,本体功夫思想的发展演变又有它萌芽(北宋)、形成(南宋)、成熟(明中期)、流变(明后期)、终结(明清之际)和余波(近现代)的历程,那就...
本体功夫思想的合理因素和现实意义●屠承先本体功夫思想的产生有它的理论渊源和社会背景,本体功夫思想的发展演变又有它萌芽(北宋)、形成(南宋)、成熟(明中期)、流变(明后期)、终结(明清之际)和余波(近现代)的历程,那就说明本体功夫思想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功夫
思想
合理因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历史现象
社会背景
发展演变
明清之际
近现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叶适的本体功夫思想
12
作者
屠承先
《温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3-6,共4页
叶适是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具有独特性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 思想,其基石是唯物主义的宇宙本体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人学本体论亦即心性学说。 在 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他的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
叶适是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具有独特性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 思想,其基石是唯物主义的宇宙本体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人学本体论亦即心性学说。 在 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他的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心性养学说。最后 ,由 以上两方面(主要是心性学说和心性修养学说)建构起他的本体功夫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适
本体
功夫
思想
唯物主义
宇宙
本体
论
人学
本体
论
心性学说
心性养学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本体功夫思想的理论渊源
13
作者
屠承先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3期76-83,共8页
关键词
本体
功夫
思想
理论渊源
宋明道学
本体
论
认识论
中国佛教
人性论
心性论
“体”
儒家心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体与功夫——对王阳明本体功夫观的思考
14
作者
许珠武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74-77,共4页
本体与功夫———对王阳明本体功夫观的思考许珠武本文认为为仁存在两条路线:一为率性路线,一为反观路线,两条路线同时流行,各自兼顾本体与功夫,但率性路线重本体,反观路线重功夫。王阳明遵循率性路线而修为圣贤,提出良知论心学...
本体与功夫———对王阳明本体功夫观的思考许珠武本文认为为仁存在两条路线:一为率性路线,一为反观路线,两条路线同时流行,各自兼顾本体与功夫,但率性路线重本体,反观路线重功夫。王阳明遵循率性路线而修为圣贤,提出良知论心学。良知论中关于良知本体的思想,是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本体
功夫
本体
论
《中庸》
“致良知”
道德行为
是非判断
孟子
是非之心
路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体用”境迁:中国武术思维方式的哲学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
3
15
作者
王少宁
杨祥全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101,共11页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史中表达能力最强的一对范畴,其理论架构深刻影响了后世武学。“与道同符”的体用性建构是拳术家阐释拳理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理路很值得深入挖掘。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思...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史中表达能力最强的一对范畴,其理论架构深刻影响了后世武学。“与道同符”的体用性建构是拳术家阐释拳理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理路很值得深入挖掘。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思维方式——“体用”进行哲学思想史梳理与反思。研究发现:历代拳术家借“体用”这一传统思维方式推寻拳理,阐释武术的内在本质与作用现象,其间经过了由“宇宙生成论”至“功夫即本体”衔接演变的思想历程。研究认为:①“宇宙生成论”为武术体用思想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太极阴阳学说标志着武术体用思想的初步形成;②“功夫即本体”为武术体用思想成熟赋予了理学气质,本体功夫哲学隐含了拳术家对武学心性功夫修炼的推重。武术思想在“体用”境迁中实现了对自身的内在超越,每个阶段的体用思想演进及其内蕴的哲学思维,直接反映了历史的进程,体现着逻辑认知与历史演进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
传统武术
宋明理学
武术语境
宇宙生成论
功夫
即
本体
哲学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宋明道学中的本体功夫思想
16
作者
屠承先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4-33,共10页
本体功夫范畴与体用范畴相连,是宋明道学把体用范畴应用到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学领域的必然产物;而本体功夫理论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心性学说有关,是儒家心性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明时期的必然结果.它们都与佛教哲学、道教哲学有着密切的联...
本体功夫范畴与体用范畴相连,是宋明道学把体用范畴应用到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学领域的必然产物;而本体功夫理论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心性学说有关,是儒家心性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明时期的必然结果.它们都与佛教哲学、道教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与佛教哲学、道教哲学既相排斥又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于本体功夫思想主要存在于宋明时期,所以我们主要把它放在整个宋明道学的范围系统和理论结构中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道学
本体
功夫
思想
“理”
王阳明
《朱子语类》
道学家
“主静”
本体
论
陆九渊
天人合
原文传递
韩国江华阳明学派郑齐斗的良知本体论和致良知功夫论
17
作者
宣炳三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128,共9页
本论文是关于韩国江华阳明学派泰斗郑齐斗良知本体论和致良知功夫论的研究。郑齐斗的思想由良知本体论、致良知功夫论构成。郑齐斗所谓良知是知是知非、好善恶恶的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这是对王阳明良知论的继承发扬。郑齐斗反对朱子的...
本论文是关于韩国江华阳明学派泰斗郑齐斗良知本体论和致良知功夫论的研究。郑齐斗的思想由良知本体论、致良知功夫论构成。郑齐斗所谓良知是知是知非、好善恶恶的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这是对王阳明良知论的继承发扬。郑齐斗反对朱子的即物穷理功夫,认为只有阳明的致良知才算是真正的功夫。他所说的致良知是循体而达用的功夫,而发挥良知明觉必须排除气禀物欲之私。阳明后学中侧重于前者的以王畿为代表,侧重于后者的以聂豹为代表。郑齐斗的理论就是对聂豹的"充其实"和王畿的"顺其体"的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齐斗
江华学派
王阳明
致良知
本体
与
功夫
原文传递
传统武术“技道并建”的功夫哲学诠释
被引量:
16
18
作者
张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70,共11页
重新廓清庄子"道进乎技"意涵,对武术"技道并建"的功夫论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深入讨论武术"道"研究的根本落脚点"功夫"。研究表明:武术之"道"不能被语言把捉,是不可被作为...
重新廓清庄子"道进乎技"意涵,对武术"技道并建"的功夫论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深入讨论武术"道"研究的根本落脚点"功夫"。研究表明:武术之"道"不能被语言把捉,是不可被作为对象阐释的实在,但是运用中国哲学"技道并建"的思维进路,可以借释"技"代而释"道"。在"功夫所至即是本体(道)"的功夫哲学视域下,功夫既是对形上道体的直接展现,同时也是对武术技艺意涵的高度概括。武术的"技"与"道"并非是单向和线性进阶的关系,而是体用胥有和须臾不离的整体功夫,只有"显"与"藏"的区分。所以,"道"只能在功夫上讨论。武术技艺向道的进阶本质上并非时空的跨越,而是显道和祛蔽功夫的不断提升。因此,阐明功夫的深刻意涵才是武术"道"诠释的关窍。摈弃武术理论研究中的"技道二元论",促使以后相关研究以功夫为对象,从而不至陷入"道"的空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技道并建
藏显
祛蔽
功夫
即
本体
原文传递
王阳明的良知见在说
19
作者
朱雷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阳明前期“心即理”系统下的良知概念,等于心体之知。而在现实上,心体是被深重的人欲所埋没的,不首先进行一番去除人欲、存养天理的功夫,“本心即理”就无从呈现。后期阳明体会到,无论人心欲念多么深重,也无论一个人是否曾经做过功夫,...
阳明前期“心即理”系统下的良知概念,等于心体之知。而在现实上,心体是被深重的人欲所埋没的,不首先进行一番去除人欲、存养天理的功夫,“本心即理”就无从呈现。后期阳明体会到,无论人心欲念多么深重,也无论一个人是否曾经做过功夫,在一念发动之时,都有一个“知”与之俱起而知其是非。这种“知”是始终见在,无法氓灭的。后期良知概念的新义,就在良知见在说的提出。致良知功夫,也奠基于良知之见在性。以往对良知见在说的研究,多瞩目于阳明后学,似此义在阳明处只是端绪,并非阳明良知思想的核心,并将此义与泰州学派的“良知见成”思想混为一谈,不知“见在”与“见成”有别。其实,良知见在思想在阳明本人的说法中是非常丰富而明确的,大量文献都围绕此义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见在
本体
功夫
原文传递
图书评介
被引量:
2
20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6-207,共12页
图书评介中国农地制度深化改革的国际经验和科学依据《比较农地制度》,赖泽源等著。16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卢小生。最近三年,中国农业产出连续稳步增长,中国经济经过调整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周期...
图书评介中国农地制度深化改革的国际经验和科学依据《比较农地制度》,赖泽源等著。16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卢小生。最近三年,中国农业产出连续稳步增长,中国经济经过调整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周期。反观中国历次大的经济滑坡和通货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功夫论
农地制度
图书评介
中国人类学
中国民族学
西方人类学
产权理论
农地经营
方法研究
《庄子》
原文传递
题名
陆九渊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
2
1
作者
屠承先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4,共6页
文摘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倡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特色的“心即理”的宇宙本体论 ,决定了他的“人心本善”、“恶自偏失”的人学本体论和“格物致知”的功夫论 ,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以“简易功夫”
关键词
陆九渊
本体功夫论
分类号
B244.8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一浮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宁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2-26,共5页
文摘
本文认为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囊括古今文化,由六艺之道,行六艺之教,证六艺之人,从而形成了围绕心性义理而展开的本体功夫思想,具体阐发了本体、功夫、效验的关系,并就博约、集义、克己、日新等诸功夫作了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马一浮
本体功夫论
儒家思想
心性主义
效验
博约
功夫
集义
功夫
克己
功夫
Keywords
Ma Yi-fu
Benti
Gongfu
分类号
B25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016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宗羲的本体功夫论
3
作者
屠承先
吴宪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2,共4页
文摘
黄宗羲是上宗王阳明 ,并以其师刘宗周为中介 ,着重对本体系统的本体功夫论加以综合 ,而且在此基础上 ,去融合本体功夫论的观点 。
关键词
黄宗羲
本体功夫论
分类号
B824.93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体和功夫关系的新认识——评屠承先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赵伯辉
沈佳强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本体功夫论
新认识
道德
本体
宋明道学
王阳明
哲学思想
文化思想
认识主体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体功夫论视域下的李贽哲学思想
5
作者
李栋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7,11,共3页
基金
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3-852)
苏州科技学院2013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SKCX13S-044)<成圣与真人--李贽异端思想新探>课题研究成果
文摘
本体功夫论是我国宋代出现的一种独特哲学思想,是直承儒家心性论的演变结果。以本体功夫论的视域去解读李贽的哲学思想,旨在理清李贽"童心"为本体、"真人"为功夫,即本体即功夫的哲学内涵,由此而揭示出李贽"真人"功夫是通过其"成吾"践行和"贵己"思想具象地表达出来的,并且以"真人不死"的生死观诠释了自己"童心"本体与"真人"功夫的完满境界。
关键词
李贽
本体功夫论
童心
成吾
贵己
真人
分类号
B248.9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部开拓创新的专著——评《本体功夫论》
6
作者
黄华强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文摘
一部开拓创新的专著———评《本体功夫论》□黄华强本体功夫理论是宋明道学哲学精神的一个深层次的提升,一直来缺少系统的专门的理论研究。屠承先的《本体功夫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理论研究的空白,可说是为中国哲学研究开拓了一项...
关键词
本体功夫论
开拓创新
宋明道学
思想渊源
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历史发展
心性论
理论研究
思想资料
分类号
G256.4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体功夫论》述评
7
作者
赵伯辉
机构
浙江大学哲社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96-96,共1页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因为传统本身就意味着批判性的积累,然而它正如其他各民族哲学一样,逃脱不了对体用问题的探讨,或者说至少是要以某种体用关系为基础,这似乎是哲学的宿命。宋明时期的中国哲学的体用问题主要体现在本体功夫思想上。屠永先的《本体功夫论》...
关键词
本体
功夫
思想
功夫论
中国传统文化
体用关系
中国哲学
述评
宋明时期
批判性
分类号
B244.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阳明学派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
2
8
作者
屠承先
机构
杭州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25-135,共11页
文摘
本文指出,本体功夫范畴是宋明道学把体用范畴应用到认识论、人性论和道德修养领域的产物。在阳明学中,"良知"是"与物无对"的本体,"致良知"是复归本体的功夫,本体与功夫是统一的。但王阳明的本体功夫理论又有其内在的矛盾:从"无善无恶"的心之体出发,可以导致取消道德修养的功夫;从"本体受蔽"的"习心"出发,虽强调了道德修养功夫的必要性,但却动摇了"心之本体"的神圣性。阳明后学由于所持本体功夫理论的侧重点不同,分化为两大系统——本体系统和功夫系统,在本体系统中又分为绝对派、虚无派和日用派,在功夫系统中又分为主静派、主敬派、主事派和主意派。从一定意义上说,李贽是本体系统的集大成者,黄宗羲是功夫系统的集大成者,但他们对封建伦理道德及其修养方法的批判又宣告了本体功夫理论的终结。
关键词
王阳明
本体功夫论
本体
论
本体
系统
阳明学
道德修养
黄宗羲
致良知
无善无恶
现成良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张载的本体功夫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
1
9
作者
屠承先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46-52,共7页
文摘
张载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本文以本体功夫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和社会背景为引子,进而重点分析张载的本体功夫思想,并简述其对后世学者的影响,以明了它在本体功夫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张载
本体
功夫
思想
影响
Keywords
Chang Tsai
Ben-Ti-Gong-Fu Thought
influence
分类号
B24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适的本体功夫思想及其影响
10
作者
屠承先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8,共7页
文摘
叶适具有独特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思想 ,这些思想对与他同时代的吕祖谦的本体功夫论 ,对尔后黄宗羲的本体功夫论乃至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之学 。
关键词
宇宙
本体
论
人学
本体
论
吕祖谦
黄宗羲
唯物主义
功夫论
叶适
本体
功夫
思想
思想影响
唯物主义
Keywords
Ye Shi
Benti/Gongfu
influence
分类号
B244.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体功夫思想的合理因素和现实意义
11
作者
屠承先
机构
杭州大学哲学社会学系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18-21,共4页
文摘
本体功夫思想的合理因素和现实意义●屠承先本体功夫思想的产生有它的理论渊源和社会背景,本体功夫思想的发展演变又有它萌芽(北宋)、形成(南宋)、成熟(明中期)、流变(明后期)、终结(明清之际)和余波(近现代)的历程,那就说明本体功夫思想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现...
关键词
本体
功夫
思想
合理因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历史现象
社会背景
发展演变
明清之际
近现代
分类号
B244.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叶适的本体功夫思想
12
作者
屠承先
机构
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3-6,共4页
文摘
叶适是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具有独特性的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本体功夫 思想,其基石是唯物主义的宇宙本体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人学本体论亦即心性学说。 在 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他的唯物主义的认识理论和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心性养学说。最后 ,由 以上两方面(主要是心性学说和心性修养学说)建构起他的本体功夫思想。
关键词
叶适
本体
功夫
思想
唯物主义
宇宙
本体
论
人学
本体
论
心性学说
心性养学说
分类号
B244.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本体功夫思想的理论渊源
13
作者
屠承先
机构
杭州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3期76-83,共8页
关键词
本体
功夫
思想
理论渊源
宋明道学
本体
论
认识论
中国佛教
人性论
心性论
“体”
儒家心性学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体与功夫——对王阳明本体功夫观的思考
14
作者
许珠武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74-77,共4页
文摘
本体与功夫———对王阳明本体功夫观的思考许珠武本文认为为仁存在两条路线:一为率性路线,一为反观路线,两条路线同时流行,各自兼顾本体与功夫,但率性路线重本体,反观路线重功夫。王阳明遵循率性路线而修为圣贤,提出良知论心学。良知论中关于良知本体的思想,是对...
关键词
王阳明
本体
功夫
本体
论
《中庸》
“致良知”
道德行为
是非判断
孟子
是非之心
路线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体用”境迁:中国武术思维方式的哲学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
3
15
作者
王少宁
杨祥全
机构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学院
出处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101,共11页
基金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成果(2018SK140)。
文摘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史中表达能力最强的一对范畴,其理论架构深刻影响了后世武学。“与道同符”的体用性建构是拳术家阐释拳理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理路很值得深入挖掘。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思维方式——“体用”进行哲学思想史梳理与反思。研究发现:历代拳术家借“体用”这一传统思维方式推寻拳理,阐释武术的内在本质与作用现象,其间经过了由“宇宙生成论”至“功夫即本体”衔接演变的思想历程。研究认为:①“宇宙生成论”为武术体用思想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太极阴阳学说标志着武术体用思想的初步形成;②“功夫即本体”为武术体用思想成熟赋予了理学气质,本体功夫哲学隐含了拳术家对武学心性功夫修炼的推重。武术思想在“体用”境迁中实现了对自身的内在超越,每个阶段的体用思想演进及其内蕴的哲学思维,直接反映了历史的进程,体现着逻辑认知与历史演进的统一。
关键词
体用
传统武术
宋明理学
武术语境
宇宙生成论
功夫
即
本体
哲学思想
Keywords
Ti-Yong
traditional Wushu
the Confucianism of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Wushu context
cosmogenesis
Kung fu as noumenon
philosophical thought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宋明道学中的本体功夫思想
16
作者
屠承先
机构
杭州大学哲学社会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4-33,共10页
文摘
本体功夫范畴与体用范畴相连,是宋明道学把体用范畴应用到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学领域的必然产物;而本体功夫理论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心性学说有关,是儒家心性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明时期的必然结果.它们都与佛教哲学、道教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与佛教哲学、道教哲学既相排斥又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于本体功夫思想主要存在于宋明时期,所以我们主要把它放在整个宋明道学的范围系统和理论结构中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宋明道学
本体
功夫
思想
“理”
王阳明
《朱子语类》
道学家
“主静”
本体
论
陆九渊
天人合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韩国江华阳明学派郑齐斗的良知本体论和致良知功夫论
17
作者
宣炳三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128,共9页
文摘
本论文是关于韩国江华阳明学派泰斗郑齐斗良知本体论和致良知功夫论的研究。郑齐斗的思想由良知本体论、致良知功夫论构成。郑齐斗所谓良知是知是知非、好善恶恶的道德判断、道德情感。这是对王阳明良知论的继承发扬。郑齐斗反对朱子的即物穷理功夫,认为只有阳明的致良知才算是真正的功夫。他所说的致良知是循体而达用的功夫,而发挥良知明觉必须排除气禀物欲之私。阳明后学中侧重于前者的以王畿为代表,侧重于后者的以聂豹为代表。郑齐斗的理论就是对聂豹的"充其实"和王畿的"顺其体"的调和。
关键词
郑齐斗
江华学派
王阳明
致良知
本体
与
功夫
分类号
B312.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传统武术“技道并建”的功夫哲学诠释
被引量:
16
18
作者
张震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出处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7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8CTY002).
文摘
重新廓清庄子"道进乎技"意涵,对武术"技道并建"的功夫论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深入讨论武术"道"研究的根本落脚点"功夫"。研究表明:武术之"道"不能被语言把捉,是不可被作为对象阐释的实在,但是运用中国哲学"技道并建"的思维进路,可以借释"技"代而释"道"。在"功夫所至即是本体(道)"的功夫哲学视域下,功夫既是对形上道体的直接展现,同时也是对武术技艺意涵的高度概括。武术的"技"与"道"并非是单向和线性进阶的关系,而是体用胥有和须臾不离的整体功夫,只有"显"与"藏"的区分。所以,"道"只能在功夫上讨论。武术技艺向道的进阶本质上并非时空的跨越,而是显道和祛蔽功夫的不断提升。因此,阐明功夫的深刻意涵才是武术"道"诠释的关窍。摈弃武术理论研究中的"技道二元论",促使以后相关研究以功夫为对象,从而不至陷入"道"的空谈。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技道并建
藏显
祛蔽
功夫
即
本体
Keywords
traditional Wushu
co-existence between skills and Tao
hiding and showing
un-concealment
Kungfu is noumenon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原文传递
题名
王阳明的良知见在说
19
作者
朱雷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文摘
阳明前期“心即理”系统下的良知概念,等于心体之知。而在现实上,心体是被深重的人欲所埋没的,不首先进行一番去除人欲、存养天理的功夫,“本心即理”就无从呈现。后期阳明体会到,无论人心欲念多么深重,也无论一个人是否曾经做过功夫,在一念发动之时,都有一个“知”与之俱起而知其是非。这种“知”是始终见在,无法氓灭的。后期良知概念的新义,就在良知见在说的提出。致良知功夫,也奠基于良知之见在性。以往对良知见在说的研究,多瞩目于阳明后学,似此义在阳明处只是端绪,并非阳明良知思想的核心,并将此义与泰州学派的“良知见成”思想混为一谈,不知“见在”与“见成”有别。其实,良知见在思想在阳明本人的说法中是非常丰富而明确的,大量文献都围绕此义阐发。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见在
本体
功夫
分类号
B2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图书评介
被引量:
2
20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6-207,共12页
文摘
图书评介中国农地制度深化改革的国际经验和科学依据《比较农地制度》,赖泽源等著。16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卢小生。最近三年,中国农业产出连续稳步增长,中国经济经过调整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周期。反观中国历次大的经济滑坡和通货膨...
关键词
本体功夫论
农地制度
图书评介
中国人类学
中国民族学
西方人类学
产权理论
农地经营
方法研究
《庄子》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陆九渊的本体功夫论
屠承先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一浮的本体功夫论
许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宗羲的本体功夫论
屠承先
吴宪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本体和功夫关系的新认识——评屠承先的《本体功夫论》
赵伯辉
沈佳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本体功夫论视域下的李贽哲学思想
李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一部开拓创新的专著——评《本体功夫论》
黄华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本体功夫论》述评
赵伯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阳明学派的本体功夫论
屠承先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2
原文传递
9
张载的本体功夫思想及其影响
屠承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叶适的本体功夫思想及其影响
屠承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本体功夫思想的合理因素和现实意义
屠承先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叶适的本体功夫思想
屠承先
《温州大学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本体功夫思想的理论渊源
屠承先
《中国哲学史》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本体与功夫——对王阳明本体功夫观的思考
许珠武
《浙江学刊》
CSSCI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体用”境迁:中国武术思维方式的哲学思想史考察
王少宁
杨祥全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宋明道学中的本体功夫思想
屠承先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原文传递
17
韩国江华阳明学派郑齐斗的良知本体论和致良知功夫论
宣炳三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原文传递
18
传统武术“技道并建”的功夫哲学诠释
张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6
原文传递
19
王阳明的良知见在说
朱雷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0
图书评介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