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治疗眼球震颤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布娟 司山成 +3 位作者 杜伟 庞宏蕾 林淑芳 王乐今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1-594,共4页
目的研究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在治疗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疗效。方法对42例无中间带型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施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双眼视功能等指标... 目的研究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在治疗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疗效。方法对42例无中间带型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施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双眼视功能等指标,以及术后患者主观视物的清晰度改善情况,综合评价该手术在治疗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其效果。结果共有39例患者(92.8%)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后6个月时视力提高≥2行者有12例(28.6%),但术后所有患者双眼视功能及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上均有提高。结论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在治疗无中间带型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对比敏感度检查可用于评价眼球震颤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眼外肌缩短 对比敏感度
原文传递
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及对比敏感度在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布娟 杜伟 +3 位作者 梁晨 庞红蕾 林淑芳 王乐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Park术及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在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中的疗效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在评价眼球震颤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分为有中间带型(40例)和无中间带型(42例)两组。有中间带型眼... 目的研究改良Park术及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在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中的疗效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在评价眼球震颤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分为有中间带型(40例)和无中间带型(42例)两组。有中间带型眼球震颤患者施行改良的Park术,无中间带型眼球震颤患者施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联合眼外肌缩短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给予双眼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位均为正位,且眼球转动各方向均不受限。40例有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术后1个月异常头位消失,第一眼位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均提高≥2行;对比敏感度在3周/度(cycle/degree,c·d-1)、6c·d-1、12c·d-1、18c·d-1空间频率下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42例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仅有7例患者双眼视力在术后1个月时提高≥2行(16.7%),但共有38例(90.5%)患者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上均较术前提高(均为P<0.05)。结论在改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异常头位及视功能方面,改良Park术与眼外肌本体感受器联合眼外肌缩短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比敏感度检查可用于客观评价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改良Park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对比敏感度
下载PDF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治疗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苗泽群 郭丽莉 +1 位作者 李罗佳 王乐今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6期267-272,共6页
目的观察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治疗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C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15例无中间带型CN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术前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采用MG... 目的观察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治疗无中间带型先天性眼球震颤(C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15例无中间带型CN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术前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采用MG6B-5手持式放大镜确定眼球震颤类型;采用YZ6F型检眼镜检查眼底;采用YZ5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采用RM8900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采用L-2510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并检查患者的头位、眼位及注视性质。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对无中间带型CN患者施行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手术采用破坏双眼4条水平直肌肌肉本体感受器的方式。年龄和视力的描述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眼位均为正位,无异常头位,且眼球各方向转动均不受限。在15例无中间带型CN患者中,有6例患者右眼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后1个月时提高≥2行,9例患者右眼视力稳定。仅有4例患者左眼最佳矫正视力在术后1个月时提高≥2行,11例患者左眼视力稳定。术后与术前的右眼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39±0.28和0.29±0.23,术后视力提高,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术后与术前的左眼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37±0.28和0.29±0.23,术后视力提高,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5)。结论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破坏术是治疗无中间带型CN的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无中间带型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依焕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7期14-15,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治疗对于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4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随机选取42例,其中分为有中间带类患者(20例)与无中间带类患者(22例),对有中间带类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实施P...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治疗对于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4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中随机选取42例,其中分为有中间带类患者(20例)与无中间带类患者(22例),对有中间带类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实施Park术,无中间带类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实施切除眼外肌本体感受器术并联合眼外肌缩短术进行治疗。分别于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前后1个月时,进行双眼视力矫正,同时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两种类型眼球震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眼位均归为正位,同时眼球转动没有方向限制。20例有中间带类眼球震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的1个月,其异常头位基本消失,并且第一眼位视力比起术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均提高2行或2行以上,同时患者在3 c/d(cycle/degree)、6 c/d、12 c/d、18 c/d的空间频率中,对比敏感度较手术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22例无中间带类眼球震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1个月中,只有4例患者(18.18%)的双眼视力在术后1个月内提高超过2行或2行以上,同时有20例患者(90.91%)在各空间频率中,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对于不同类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Park 眼外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眼外肌缩短 对比敏感度
下载PDF
眼外肌手术对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对比敏感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伟 布娟 +2 位作者 庞红蕾 林淑芳 王乐今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1期40-48,共9页
目的评价眼外肌手术对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0年于我科行眼球震颤手术的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根据患者有无眼震中间带分别予以中间带移位术(25例)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16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 目的评价眼外肌手术对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至2010年于我科行眼球震颤手术的4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根据患者有无眼震中间带分别予以中间带移位术(25例)和本体感受器切除术(16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矫正视力、立体视功能以及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前术后对比敏感度经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眼比较(t值=-2.843,P值<0.05),双眼比较(t值=-2.455,P值<0.05)。患者术后视觉对比敏感度及视力、立体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球震颤病人施行眼外肌手术可改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手 中间带移位 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先天性眼球震颤
原文传递
新时期再审识先天性眼球震颤 被引量:1
6
作者 布娟 王乐今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74-78,共5页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原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较重且难以治疗的先天性眼病。该病虽然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在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病因、分类及手术治疗方面,阐述个人... 先天性眼球震颤是一种原因不详、表现复杂、危害较重且难以治疗的先天性眼病。该病虽然不属于常见病或多发病,但在临床上并非罕见。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在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病因、分类及手术治疗方面,阐述个人观点,以期与眼科同道交流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眼球震颤 眼外肌手 中间带移位 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