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体感觉促进法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淑娥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本体感觉促进法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瑾 刘月萍 +3 位作者 黄东锋 王东山 陈钰杰 吕渭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9例,随机分为PNF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功能状况及比较治疗后两组... 目的:探讨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9例,随机分为PNF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on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功能状况及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颞下颌功能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PNF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肌肉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明显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各种症状,尤其是在改善下颌运动和缓解肌肉疼痛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Fricton指数 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结合针刺治疗冈下肌劳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红娟 王明明 段惠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7-358,共2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法结合针刺治疗冈下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冈下肌劳损患者(18-62岁)接受PNF法结合针刺治疗。PNF法:患者仰卧位。(1)患侧肩关节被动水平内收至最大幅度,持续15″;(2)在此位置做肩关...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法结合针刺治疗冈下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冈下肌劳损患者(18-62岁)接受PNF法结合针刺治疗。PNF法:患者仰卧位。(1)患侧肩关节被动水平内收至最大幅度,持续15″;(2)在此位置做肩关节水平外展外旋抗阻运动,持续7″;(3)患侧肩关节被动水平内收至更大幅度,持续15″;(4)重复(2)、(3)至少5次。PNF治疗后2小时内冈下肌不得参与大强度运动。针刺方法:患者俯卧位。选取天宗穴、臑俞穴、肩贞穴、魂门穴、意舍穴。天宗穴、魂门穴、意舍穴用3.5寸毫针(直径0.38 mm)由内下向外上平刺(15°左右);臑俞穴、肩贞穴用2寸毫针(直径0.38 mm)直刺。PNF和针刺每日各1次,7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3个疗程结束时,临床痊愈15例(24.19%),显效28例(45.16%),有效19例(30.65%),总有效率100%。结论:PNF法结合针刺治疗冈下肌劳损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针刺 冈下肌劳损 疗效
下载PDF
改善肢体柔韧性与肌肉力量: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在运动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保国 王小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6995-6998,共4页
背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在康复医学领域研究广泛,最近几年应用在体育运动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目的:全面了解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拉伸法对肢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在体育领域应用。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系列... 背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在康复医学领域研究广泛,最近几年应用在体育运动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目的:全面了解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拉伸法对肢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作用,以便更好地在体育领域应用。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79/2009收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拉伸法的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其对肢体柔韧性和肌肉力量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相关文献43篇。目前针对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拉伸法对肢体柔韧性的影响观点比较一致,即可明显提高肢体的柔韧性,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损伤患者。而对其改变肌肉力量的作用结论却存在不同意见。多数研究支持提高最大肌力和肌肉耐力,提高肌肉运动能力,但也有研究发现对肌肉力量无影响或者略有降低,说明还需要更多对肌纤维的微观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拉伸 柔韧性 肌肉力量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5km越野后肌疲劳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晓军 马敏敏 +5 位作者 赵武伟 汪勇 朱敏 宫尚风 夏磊 肖华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法对新学员5 km越野训练肌疲劳度的影响,为今后制定降低高强度训练后疲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军校152名新学员作为观察对象,按班随机分为训练后PNF干预组(A组)、训练前PNF干预组(B组)和...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法对新学员5 km越野训练肌疲劳度的影响,为今后制定降低高强度训练后疲劳发生率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军校152名新学员作为观察对象,按班随机分为训练后PNF干预组(A组)、训练前PNF干预组(B组)和正常训练组(C组),前2组分别在5 km越野训练后、训练前针对双下肢、骨盆带肌肉采用PNF法干预。并在训练前,训练后的当天,第3天,第5天分别评定其肌疲劳度并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3个组新学员训练前疲劳程度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当天疲劳程度达3级以上的发生率A组29.2%,B组60.0%,C组83.3%;第3天A组2.1%,B组32.0%,C组44.4%;第5天B组4.0%,C组5.6%。训练后当天、第3天、第5天3组新学员疲劳变化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疲劳程度最轻,B组次之,C组最重。3组之间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平均增幅差异在训练当天、训练后第3天和第5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增幅A组<B组<C组。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在训练后的当天和第3天与疲劳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关系为中度正相关(rs>0.4)。结论PNF法能有效降低运动后疲劳;训练后立即行PNF干预为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肌疲劳 运动损伤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5km越野后肌疲劳的作用及最佳干预时机 被引量:7
6
作者 何晓军 马敏敏 +6 位作者 赵武伟 汪勇 朱敏 宫尚风 夏磊 雷文婧 肖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6-359,共4页
背景:5km越野训练后会使人体出现肌疲劳,常导致各种程度的肌肉酸痛和肌无力等,而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改善关节和肌肉柔韧性。目的:观察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新入学军校学员5km越野训练后肌疲劳的干预作用及最佳干预时机。方法:选择新入学... 背景:5km越野训练后会使人体出现肌疲劳,常导致各种程度的肌肉酸痛和肌无力等,而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改善关节和肌肉柔韧性。目的:观察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新入学军校学员5km越野训练后肌疲劳的干预作用及最佳干预时机。方法:选择新入学的健康军校男学员,均进5km越野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针对双下肢、骨盆带肌肉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并设置正常训练组作对照。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3,5天分别评定其肌疲劳度,并检查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与结论:训练后第1,3,5天全部对象肌疲劳度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肌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的平均增幅差异均为训练后神经肌肉促进干预组<训练前神经肌肉促进干预组<正常训练组(P<0.05)。结果表明经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可以降低5km越野训练后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增高,减轻肌损伤,降低肌疲劳。训练结束后当天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为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疲劳 军事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运动损伤 干预时机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和全身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干预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羽多 万祥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6-782,共7页
目的比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和全身振动训练(WBVT)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5月至7月,于北京体育大学招募FAI男大学生17例,随机分为PNF组(n=8)和WBVT组(n=9),分别接受PNF训练和WBVT,共6周。干预前后... 目的比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和全身振动训练(WBVT)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5月至7月,于北京体育大学招募FAI男大学生17例,随机分为PNF组(n=8)和WBVT组(n=9),分别接受PNF训练和WBVT,共6周。干预前后采用Y平衡测试仪、动态平衡仪、三维测力台和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训练方法对Y平衡成绩、平均轨迹误差以及各落地后动力学参数的主效应均不显著(F<4.090,P>0.05),训练方法和时间对落地后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的交互效应显著(F=6.232,P=0.030),PNF的效应量更大;时间和训练方法对左右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出现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0.674,P=0.008),WBVT组峰值出现时间更晚(P<0.05)。结论PNF和WBVT对FAI患者的效果总体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全身振动训练
下载PDF
超声波药物透入疗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倪蓓 计静 +1 位作者 陈建兰 周群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9期849-851,共3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临床中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青中年,以20~30岁患病率和就诊率最高。本研究将超声波药物透入疗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 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临床中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青中年,以20~30岁患病率和就诊率最高。本研究将超声波药物透入疗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应用于TMD的咀嚼肌紊乱疾病类的治疗,以观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 超声波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广莉 李芸 吴宁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9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91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脉冲...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91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nstant-Murley和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屈、外展、外旋等肩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可减轻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效果优于脉冲磁疗与运动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脉冲磁疗 运动康复训练 疼痛 肩关节功能 自理能力 活动度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段英辉 战甜 +1 位作者 李敬鹏 鞠波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12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3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8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观察...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12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3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8月来某院神经科求诊的45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6%、82.9%,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评分(FMA)以及BB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基于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PRO)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有助于改善该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效果观察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武佳 苏礼艳 王正源 《光明中医》 2018年第8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2组均行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包括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理疗、吸氧,治疗组同时加用醒脑开...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2组均行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包括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理疗、吸氧,治疗组同时加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4周。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价方法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评定,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功能独立性FIM评定,观察2组疗效。结果组内比较,2组肢体运动能力达到BrunnstromⅣ期以上认定为治疗有效,2组患者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提示2组治疗方法均有效。组间比较,治疗后肢体运动能力有效患者人数以及FIM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醒脑开窍针法,可有效缓解血管痉挛,促使脑及全身的血液重新分配使缺血区的灌注压增大,积极调节和调动脑组织的微血管循环,使血管的代谢和功能正常,促进患者尽早清醒,为患者进一步康复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使神经冲动传导变得容易,在中枢神经传导通路上进行反复刺激可强化主动肌肌力,增加起等张收缩的能力,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中西并重,共奏奇效,达到提高主动肌肌力的目的。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评价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的效果
12
作者 张娟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早期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对其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AIS早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早期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对其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AIS早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PNF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傅格-梅尔氏评定量表(FMA)评分、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表(STREAM)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起身行走计时(TUGT)测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MA评分(29.23±11.28)分、STREAM评分(14.52±5.18)分、FAC评分(3.77±0.68)分,高于对照组的(22.51±9.34)、(11.26±4.78)及(2.92±0.83)分;TUGT评分(24.12±4.11)分,低于对照组的(26.75±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早期患者应用PNF可有效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功能,短期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步行功能
下载PDF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技术对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凭 厉翠珍 +2 位作者 车世钦 赵萌萌 张素蕊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9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直接应用在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非运动员单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三组,每组各15人,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NJF治疗,对照组1增加关节松...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直接应用在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非运动员单侧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三组,每组各15人,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NJF治疗,对照组1增加关节松动术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对照组2增加关节松动术。并分别在4周、8周、12周进行膝关节主/被动角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研究。结果:组内对比,实验组相邻时间点的VAS评定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8周和12周时间点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主/被活动度、Lysholm评定其他相邻时间点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ROM/PROM,P<0.01,Lysholm)。组间对比:(1)主/被动活动度,实验组与对照组1对比4、8周主动活动度和4周被动活动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主动活动和8、12周被动活动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1分别与对照组2对比4、8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4周时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1、对照组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8、12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P<0.05,12周)。(3)Lysholm评定,4、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对比各时间点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2对比各周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JF在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短、中、长周期中,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疼痛的缓解和功能活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关节松动术 膝关节功能障碍
下载PDF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对膝关节粘连关节镜松解术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洪 冉春风 +1 位作者 刘丽平 兰才生 《中国康复》 201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5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12周,观察组增加NJF...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5例,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12周,观察组增加NJF法训练,对照组1加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训练,对照组2加用关节松动术训练。结果:治疗12周时3组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范围、膝关节百分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4周时比较均有提高,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NJF对膝关节粘连所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关节松动术 膝关节内粘连 膝关节功能障碍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欣 李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9期861-862,共2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组(PNF治疗组)和关节镜灌洗术治疗组各49例,评定2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组(PNF治疗组)和关节镜灌洗术治疗组各49例,评定2组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开口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关节咬合均改善,2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可作为关节镜灌洗术替代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关节镜灌洗术
原文传递
韧性促进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伟鸿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当下国家提倡全民健身,使健身运动人群数量的增加,导致长期的健身运动而不注重拉伸放松活动,使肌肉的活性降低,影响运动造成损伤,正确的认识科学的拉伸技术和原理是预防运动带来的不适和损伤的重要手段。目的探究现代拉伸技术与传统静... 当下国家提倡全民健身,使健身运动人群数量的增加,导致长期的健身运动而不注重拉伸放松活动,使肌肉的活性降低,影响运动造成损伤,正确的认识科学的拉伸技术和原理是预防运动带来的不适和损伤的重要手段。目的探究现代拉伸技术与传统静力性拉伸对腘绳肌柔韧性促进效果的比较和作用机理。方法以学生为测试对象,分别对试验前、试验后腘绳肌柔韧性变化的测量变化情况。结果现代拉伸技术比传统拉伸技术对腘绳肌柔韧性促进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现代拉伸技术是更为优越的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对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也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扳机点 泡沫轴滚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 效果研究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爱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7期725-726,共2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分。结果 2组治疗4周,8周后功能独立性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功能独立性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提高脑梗死后遗留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障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功能独立性评分
原文传递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双任务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马誉华 孟兆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26-29,共4页
探究PNF联合双任务步态训练对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3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被随机分到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本体感觉... 探究PNF联合双任务步态训练对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3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被随机分到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联合双任务步态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m步行试验评分(10MWT)。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BS、TUGT和10MWT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02)。对于TUGT用时,观察组的总时间较对照组短(P = 0.027)。10MWT用时观察组也少于对照组(P=0.012)。结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联合双任务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和平衡功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双任务步态训练
下载PDF
按摩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协同康复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铁彦 马来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148-3149,共2页
采用促进技术疗法(Bobath)和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PNF)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同时施以按摩手法治疗34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并与仅施以按摩手法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继发残疾的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34%。
关键词 按摩 康复训练 脑卒中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 促进技术疗法
下载PDF
两种肌肉调理方法对新学员5km越野后肌疲劳干预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敏 何晓军 +4 位作者 赵武伟 汪勇 宫尚凤 夏磊 雷文婧 《武警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与心理肌肉放松法对新学员5 km越野训练肌疲劳的影响,以得出最佳运动后疲劳的恢复方式。方法选择南京某院校2006—09入学的144名新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与心理肌肉放松法对新学员5 km越野训练肌疲劳的影响,以得出最佳运动后疲劳的恢复方式。方法选择南京某院校2006—09入学的144名新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PNF干预组)、B组(心理肌肉放松干预组)和C组(对照组),在训练前、训练后第3天、第5天分别评定肌疲劳度并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 PNF干预组训练后第3天、第5天的肌疲劳程度及血液生化指标增幅较心理肌肉放松干预组及对照组低,心理肌肉放松干预组训练后第3天、第5天的肌疲劳程度及血液生化指标增幅仅较对照组低。3组新学员肌疲劳变化程度差异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平均增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NF干预组<心理肌肉放松干预组<对照组。结论 PNF法与心理肌肉放松训练法均能有效降低参训人员运动后疲劳,其中PNF法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心理肌肉放松训练法 肌疲劳 运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