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符号操控与本体虚无:反思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观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骋
《符号与传媒》
2013年第3期75-83,共9页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由大众传媒所操控的符号社会,在此,人们消费的对象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变化为符号价值,而符号本身的系统相关性,使人们的生活世界转变为是由无限的符号所建构起来的“拟象世界”。但是,在消费社会中,大众传...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由大众传媒所操控的符号社会,在此,人们消费的对象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变化为符号价值,而符号本身的系统相关性,使人们的生活世界转变为是由无限的符号所建构起来的“拟象世界”。但是,在消费社会中,大众传媒虽然具有“合理性”,但其解构实体世界,建构拟象世界;解构终极价值,建构符号价值;解构权利法制系统,建构消费符号系统都是难以成立的,因为,这是以解构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更深层次的前提与基础为代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大众传媒
符号操控
本体虚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本体虚无与价值生成
2
作者
龚晓康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72,共6页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说在中晚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批评者谓该说否定了善恶的分际,有取消道德工夫的危险。的确,王阳明承认心之本体具有虚无的性质。但是,他所说的“虚无”并非为纯然的否定,而是指本体的超越普遍性。“无善无恶...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说在中晚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批评者谓该说否定了善恶的分际,有取消道德工夫的危险。的确,王阳明承认心之本体具有虚无的性质。但是,他所说的“虚无”并非为纯然的否定,而是指本体的超越普遍性。“无善无恶心之体”并未泯灭善恶的分判,相反,此说为经验世界善恶的确立、明觉与转换奠定了本体论基础:意念之发动,或为本心的感通,或为本心的阻滞,此即“有善有恶意之动”,表明经验世界存在着善恶的分判;本心的感通或阻滞,良知自能感应明觉,此即“知善知恶是良知”,表明良知能提供先天的道德法则;只有破除私欲之阻隔,方能恢复本心的感通,此即“为善去恶是格物”,表明道德践履工夫有其必要性。阳明承诺本体虚无而不碍价值生成之观点,实有助于对虚无主义症候的反思及人类社会价值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善无恶
本体虚无
善恶分判
道德直觉
道德工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当代历史小说的本体虚无叙事
3
作者
余中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102,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历史小说叙事经历了本体实在论向本体虚无论的哲学理念演变。本体论层面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是由历史讲述者寻求历史真实的本质性冲动,以及由此必然导致的叙述视角变迁两个因素决定的。为了弥补此前一体化历史叙...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历史小说叙事经历了本体实在论向本体虚无论的哲学理念演变。本体论层面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是由历史讲述者寻求历史真实的本质性冲动,以及由此必然导致的叙述视角变迁两个因素决定的。为了弥补此前一体化历史叙事的真实性缺陷,民间视角在80年代被选择进入历史讲述活动,成为官方叙事的补充视角。这一视角增补策略催生了新的历史观察思维,后续的历史小说家尝试用第一人称代替第三人称对历史重新书写,以个人化视角剥落集体化视角下的拟真幻象。但作为个体言说,单一视角下的历史真实永远是片面的。为了彻底解决这一主观性难题,历史讲述者转而求助于多视角主义,将单一视角裂变为立体化视角,试图以视角相加的手段呈现全面的、客观的历史本体。然而多视角叙述者无法在内部对话中产生有机融合,历史本体非但没有得到清晰显影,反而被取消了实在性,成为虚无之物。历史讲述者的精神冒险以追求理性真实为起点,最终却深陷相对主义造成的价值虚无深渊。叙述视角变迁带来历史本体虚无叙事的发生、发展与完成,这正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深刻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视角
个人化视角
立体化视角
本体
实在
本体虚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符号操控与本体虚无:反思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观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骋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符号与传媒》
2013年第3期75-83,共9页
文摘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由大众传媒所操控的符号社会,在此,人们消费的对象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变化为符号价值,而符号本身的系统相关性,使人们的生活世界转变为是由无限的符号所建构起来的“拟象世界”。但是,在消费社会中,大众传媒虽然具有“合理性”,但其解构实体世界,建构拟象世界;解构终极价值,建构符号价值;解构权利法制系统,建构消费符号系统都是难以成立的,因为,这是以解构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更深层次的前提与基础为代价的。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大众传媒
符号操控
本体虚无
Keywords
Baudrillard, consumer society, mass media, symbol manipulation, ontological nihilism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善无恶心之体”:本体虚无与价值生成
2
作者
龚晓康
机构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72,共6页
文摘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说在中晚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批评者谓该说否定了善恶的分际,有取消道德工夫的危险。的确,王阳明承认心之本体具有虚无的性质。但是,他所说的“虚无”并非为纯然的否定,而是指本体的超越普遍性。“无善无恶心之体”并未泯灭善恶的分判,相反,此说为经验世界善恶的确立、明觉与转换奠定了本体论基础:意念之发动,或为本心的感通,或为本心的阻滞,此即“有善有恶意之动”,表明经验世界存在着善恶的分判;本心的感通或阻滞,良知自能感应明觉,此即“知善知恶是良知”,表明良知能提供先天的道德法则;只有破除私欲之阻隔,方能恢复本心的感通,此即“为善去恶是格物”,表明道德践履工夫有其必要性。阳明承诺本体虚无而不碍价值生成之观点,实有助于对虚无主义症候的反思及人类社会价值的重建。
关键词
无善无恶
本体虚无
善恶分判
道德直觉
道德工夫
分类号
B82-09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当代历史小说的本体虚无叙事
3
作者
余中华
机构
长沙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102,共9页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媒体时代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影像传播及价值导向研究”(19YBA025)。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历史小说叙事经历了本体实在论向本体虚无论的哲学理念演变。本体论层面历史虚无主义的出现,是由历史讲述者寻求历史真实的本质性冲动,以及由此必然导致的叙述视角变迁两个因素决定的。为了弥补此前一体化历史叙事的真实性缺陷,民间视角在80年代被选择进入历史讲述活动,成为官方叙事的补充视角。这一视角增补策略催生了新的历史观察思维,后续的历史小说家尝试用第一人称代替第三人称对历史重新书写,以个人化视角剥落集体化视角下的拟真幻象。但作为个体言说,单一视角下的历史真实永远是片面的。为了彻底解决这一主观性难题,历史讲述者转而求助于多视角主义,将单一视角裂变为立体化视角,试图以视角相加的手段呈现全面的、客观的历史本体。然而多视角叙述者无法在内部对话中产生有机融合,历史本体非但没有得到清晰显影,反而被取消了实在性,成为虚无之物。历史讲述者的精神冒险以追求理性真实为起点,最终却深陷相对主义造成的价值虚无深渊。叙述视角变迁带来历史本体虚无叙事的发生、发展与完成,这正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深刻反映。
关键词
民间视角
个人化视角
立体化视角
本体
实在
本体虚无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符号操控与本体虚无:反思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大众传媒观
张骋
《符号与传媒》
2013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善无恶心之体”:本体虚无与价值生成
龚晓康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当代历史小说的本体虚无叙事
余中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