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课程文化的本体论向度与变革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四耕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从本体论角度看,课程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课程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本身。课程文化是课程形态和课程实践蕴含的价值、信仰、规范、技术和语言的合生体。课程文化不仅仅是“事物”的集合,更是“事件”的生成,并以“事件本体论”立场赋予自身... 从本体论角度看,课程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课程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本身。课程文化是课程形态和课程实践蕴含的价值、信仰、规范、技术和语言的合生体。课程文化不仅仅是“事物”的集合,更是“事件”的生成,并以“事件本体论”立场赋予自身以合法性。课程文化作为“事件”,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且是动态的、实践的和生成着的。“事件本体论”以事件作为课程文化知识表征单元,展现了由课程文化要素、课程文化形态、课程文化主体共同构成的一幅兼容动人的文化图景,为学校课程文化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文化 学校课程文化变革 摄入 合生 事件本体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立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最宝贵遗产。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最宝贵遗产。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了民本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在本体论层面,突破“天意政治”和“关系论”局限,确立彻底的人民本位、人民所有和人民主体地位论;在目的论层面,深化“万物为民”和“利民为本”的思想,确认执政者必须遵循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系统思想;在认识论层面,深化传统“人民立场”“人民途径”理论,提出“知行合一”的“人民认识路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超越“君主制”下的“仁政”思维,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民民本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不仅适应了民本思想持续发展和革新的需要,也满足了对中国国家治理现实进行有效理论阐释等多方面的需求。当然,在新时代,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新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中国共产党 本体论 目的论 认识论 方法论
下载PDF
生成式AI影响下的艺术媒介本体论转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汤筠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仅具有“材料”“媒材”“质料”等传统属性,艺术传播的媒介环境从“再现”走向“再生产”;艺术媒介从“聚块”(Agglomerations)的传播模式发展为多元形态,在分散且广泛的“灰色媒介”中,艺术媒介的“物质性”被关注;人机艺术传播中的“媒介在场”和“社会在场”共同建构社会景观,塑造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艺术媒介 艺术传播 本体论
下载PDF
归纳使真者与真之定义——基于系统本体论的统一多元真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5-108,共14页
本文在对塔斯基的收缩真理论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从系统本体论的立场出发,借助获取事态概率的归纳认定方法,提出具有双层结构的归纳-符合使真者,并与演绎持真者加以区分和结合,建立了统一多元真理论,即把符合真理论、等同真理论、实... 本文在对塔斯基的收缩真理论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从系统本体论的立场出发,借助获取事态概率的归纳认定方法,提出具有双层结构的归纳-符合使真者,并与演绎持真者加以区分和结合,建立了统一多元真理论,即把符合真理论、等同真理论、实用真理论、融贯真理论和使真者理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区分了“符合使真者”和“混合使真者”,一揽子解决了所谓的“无关使真者问题”。根据功能主义的多重实现原理,解决了“演绎推理的真之单义性问题”。此外,对使真者极大主义和必然主义给予新的阐释,使之具有不可消除的本体论意义。与此同时,对否定性事实和普遍性事实的存在性给予证明,以为否定性真理和普遍性真理提供本体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纳-符合使真者 演绎持真者 统一多元真理论 系统本体论 功能主义真理论
下载PDF
“体育是什么”的本体论沉思与当代重建
5
作者 高强 周乐 解忍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30,共15页
“体育是什么”一问居于当前体育哲学研究的核心,对其展开的本体论沉思形成了体育哲学的本体论思想与理论重建,具体体现为本体思维方式与本体论理论建构间的流变过程。作为两种基本的本体思维方式,“是之所‘是’”强调本体的概念规定,... “体育是什么”一问居于当前体育哲学研究的核心,对其展开的本体论沉思形成了体育哲学的本体论思想与理论重建,具体体现为本体思维方式与本体论理论建构间的流变过程。作为两种基本的本体思维方式,“是之所‘是’”强调本体的概念规定,“是之为‘是’”注重本体的结构生成,二者在中西体育哲学思想史中形成了各自的本体论理论嬗变。西方体育哲学的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传统在两种本体思维方式区分下分别形成了“游戏说”与“身体说”体育哲学本体论说,中国传统哲学试图整合两种本体思维方式,形成了“目的说”与“人本说”的体育哲学本体论说。在中西哲学交融背景下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将“所是”与“为是”两种本体思维方式融入人类历史与心理结构的生成过程,以此重构体育哲学的本体论研究和“问答”的思维方式,形成体育实践中人类普遍性知识,继而在形上之域整合人在面对体育实践时触发的“沉思”与“言说”的隔阂,完成对体育哲学理论与学科任务的重新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概念 体育本质 本体论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下载PDF
电子生命与一般机体学——智能时代生命导向的本体论
6
作者 蓝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5,共10页
智能时代的来临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智能的数字存在物是否具有与人类一样的“意识”?本文认为,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在目前还言之过早,意识在生物学上也是一个相对高阶的产物,而在有机物发展的早期,更重要的是生命问题,我们或许更应该... 智能时代的来临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智能的数字存在物是否具有与人类一样的“意识”?本文认为,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在目前还言之过早,意识在生物学上也是一个相对高阶的产物,而在有机物发展的早期,更重要的是生命问题,我们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界定数字空间中的生命问题,即通过各种电子元件和数字代码和信号构成的数字生命。为了理解这种电子生命,我们需要突破传统。因为,今天的生命概念已经超越了纯粹有机体的器官身体的生命,构成了有机与无机混成在一起的机体学。当我们从卢克莱修、薛定谔、马图拉纳和瓦雷拉、雷蒙·鲁耶的生命哲学讨论中,将生命理解为一个自生系统,进一步提出电子生命在其自生系统内在部分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建立了熵与负熵的平衡。而通过西蒙东的技术物则实现了人类生命体与外在缔结环境之间的物质交往,会极大地拓展了超越有机体的生命概念。而在智能时代的今天,技术物已经演化为数码物,进一步进化为斯蒂格勒的一般机体学,生命变成了盖娅式的整体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电子生命 一般机体学 生命导向的本体论
下载PDF
“道”与“在”:关于海德格尔语言本体论的符号学反思
7
作者 张杰 余红兵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46-58,共13页
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从真理存在的方式切入,通过语言表征的“遮蔽”与“去蔽”的关系,力求让真理在语言的表述中“敞开”。然而,他的语言本体论依然沿着探索真理的传统路径,试图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没能让语言脱离表征危机。如果从老... 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从真理存在的方式切入,通过语言表征的“遮蔽”与“去蔽”的关系,力求让真理在语言的表述中“敞开”。然而,他的语言本体论依然沿着探索真理的传统路径,试图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没能让语言脱离表征危机。如果从老庄的道家学说出发,与通常的真理探索之路相反,返回自然,打破固有体系和现存观念的束缚,也许能够更接近包含所谓真理在内的“道”,让语言的本质和真理能够更加自由地“在”。本文从对真理存在的质疑、意义的自反生成和言说的间离作用三个方面,来反思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以期把语言存在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语言本体论 道言观 精神文化符号学
下载PDF
随附性的必然性与心身关系——从系统本体论的观点看
8
作者 陈晓平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3,196,197,共17页
金在权首先把随附性看作上下两层性质即随附性质和基础性质之间的依赖或决定关系,区分了弱和强这两种随附性概念。当其随附性理论遭遇诸多困难之后,他又提出整—部随附性概念,并赋予它形而上学的必然性,表现出从认识论向实践论转变的倾... 金在权首先把随附性看作上下两层性质即随附性质和基础性质之间的依赖或决定关系,区分了弱和强这两种随附性概念。当其随附性理论遭遇诸多困难之后,他又提出整—部随附性概念,并赋予它形而上学的必然性,表现出从认识论向实践论转变的倾向。可以沿着金在权已经开启但未贯彻到底的实践论路线继续前行,明确地把随附性理论奠定在系统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随附必然性的逻辑性质和哲学意义,并用整—部随附性把其他所有随附性统领和贯穿起来;进而提出基于系统本体论(或系统一元论)的随附二元论,用以取代物理主义一元论和笛卡尔的心物平行二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附性 必然性 心身关系 系统本体论 金在权
下载PDF
“道法自然”与“道由心悟”(上)--庄玄禅本体论和中国哲学的构建发展
9
作者 徐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5-47,共13页
庄玄禅葆光互照,在中华文化史上释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它们的本体论思想,突出地代表了中国哲学的会通深度与思辨高度,三位一体构建并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主导了中国文化的自然主义、自由主义、心灵主义及个体生命精神,展示了中国哲... 庄玄禅葆光互照,在中华文化史上释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它们的本体论思想,突出地代表了中国哲学的会通深度与思辨高度,三位一体构建并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主导了中国文化的自然主义、自由主义、心灵主义及个体生命精神,展示了中国哲学丰厚的内在底蕴和壮阔的思想境界。其互相传承同构的“本体论根据、形而上理念、思想方法、实践追求、社会价值、人生安顿”等诸多领域,凝聚代表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成就,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色风貌和价值取向,闪烁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光彩,推动中国哲学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心悟 本体论 中国哲学
下载PDF
“道法自然”与“道由心悟”(下)——庄玄禅本体论和中国哲学的构建发展
10
作者 徐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庄玄禅葆光互照,在中华文化史上释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它们的本体论思想,突出地代表了中国哲学的会通深度与思辨高度,三位一体构建并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主导了中国文化的自然主义、自由主义、心灵主义及个体生命精神,展示了中国哲... 庄玄禅葆光互照,在中华文化史上释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它们的本体论思想,突出地代表了中国哲学的会通深度与思辨高度,三位一体构建并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主导了中国文化的自然主义、自由主义、心灵主义及个体生命精神,展示了中国哲学丰厚的内在底蕴和壮阔的思想境界。其互相传承同构的“本体论根据、形而上理念、思想方法、实践追求、社会价值、人生安顿”等诸多领域,凝聚代表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成就,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色风貌和价值取向,闪烁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光彩,推动中国哲学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心悟 本体论 中国哲学
下载PDF
康德本体论的对象性介质缺失及其完构
11
作者 曾永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康德把“物自身”视为现象存在的本体根基,然而它凭什么能够“空”而有“灵”,以至成为所有现象得以生成的根基,尚缺少必要的形而下基元作为本体与现象之间的介质。马克思对象性关系的思想,启示并提供了本体与现象之间存在超越差异的普... 康德把“物自身”视为现象存在的本体根基,然而它凭什么能够“空”而有“灵”,以至成为所有现象得以生成的根基,尚缺少必要的形而下基元作为本体与现象之间的介质。马克思对象性关系的思想,启示并提供了本体与现象之间存在超越差异的普遍性对象性关系和必要介质的思路。怀特海有机宇宙论以宇观和缈观两极的结合实现了对存在本体的完整建构。中国古代“道”论不仅与康德“物自身”说高度会通,而且其“道气合一”论对本体存在的完构与怀特海异曲同工,还以“气物二相”说与“波粒二象”说相呼应,使本体论的完整结构得以圆融。这样完整圆融的本体论为建构“世界美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本体论 物自身 对象性介质 怀特海 道气合一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论阐释
12
作者 牛乐 《文化遗产》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阐释学意义上的本体性,突出表现为人、物、世界在社会化阐释语境中的互构效应,这是一种基于差异本体(身份、身体)重新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本体论进路,为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和价值起点。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阐释学意义上的本体性,突出表现为人、物、世界在社会化阐释语境中的互构效应,这是一种基于差异本体(身份、身体)重新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本体论进路,为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和价值起点。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价值并不代表其实践性被否定,而意味着从丰富的生活世界和经验研究中对相关理论概念和知识范畴的再抽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哲学转向 本体论 阐释学
下载PDF
《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居间性到艺术的边界本体论
13
作者 李洋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近十年来,艺术史的全球化转向与中国艺术学科的建制争论是艺术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背景,其实二者在内在是彼此相关的,艺术史写作方法的变革昭示着新的艺术观念的诞生,周宪教授的《艺术理论的文化逻辑》展现了他围绕这两个话题的集中思考。
关键词 艺术学 居间性 边界本体论
下载PDF
从本体论研究到跨学科研究——金柄珉的学术生涯与学术心得
14
作者 金柄珉 《艺术广角》 2024年第4期11-22,共12页
金柄珉的学术研究大致经历了从文学史本体论研究到比较文学的研究、从跨界叙事研究到中韩文学交流史的研究、从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整理到构建国际创新科研团队三个阶段。本体论研究坚持中国的学术视角和价值观,从中发现了比较文学的新课题... 金柄珉的学术研究大致经历了从文学史本体论研究到比较文学的研究、从跨界叙事研究到中韩文学交流史的研究、从文献资料的发掘与整理到构建国际创新科研团队三个阶段。本体论研究坚持中国的学术视角和价值观,从中发现了比较文学的新课题,要做到本体论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互动、互证,以及互补。跨界叙事的研究是中韩文学交流史研究的基础,由此发现东亚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价值重建,发现中韩共同话语与相互认知为基础的中韩合作的现代东亚的精神价值。大型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需要建立国际创新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是产出重大学术成果的基本保证。坚守知识人的良心与良知是实现人格独立、学术自律的根本前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实现西方理论的本土化和方法论的创新;非通用语文学的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主动与主流学界对话,还需要小题大做、宏观细作,追求独特价值和普遍价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跨界叙事研究 国际科研团队 学术自律
下载PDF
社会生产本体论基础上的马克思哲学
15
作者 张起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5,共10页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元理论”和“前结构”。从总体上看,理论... 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的“元理论”和“前结构”。从总体上看,理论界存在着一种回避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的态度。如果不能科学地界定和确立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阐明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马克思哲学,那么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应该遵循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将其本体论界定和确立为生成论意义上的“社会生产本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与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哲学变革 本体论范式 社会生产本体论
下载PDF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与当代草书艺术失语
16
作者 吕金光 罗艳清 《艺术探索》 2024年第3期64-69,共6页
草书是最能表达内心精神的书法形式。草书的创作是对于意境的追求过程,有高度的草书作品应当是概括自然、书写自然的,是对生命的表现。草书艺术的崇高境界是在社会与心理共同的影响下形成的。李泽厚所提出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为当代草书... 草书是最能表达内心精神的书法形式。草书的创作是对于意境的追求过程,有高度的草书作品应当是概括自然、书写自然的,是对生命的表现。草书艺术的崇高境界是在社会与心理共同的影响下形成的。李泽厚所提出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为当代草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只有社会本体与心理本体共同进步,才能使草书创作达到新的高度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社会本体论 心理本体论 当代草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下的生态本体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香檀 郇庆治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1,共8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经典性著述对“生态本体”意涵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概括,即同时坚持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生态的物质客观性和人类活动的主体实践性。当今世界异常复杂艰巨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挑战和新...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与经典性著述对“生态本体”意涵做了既唯物又辩证的概括,即同时坚持人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的自然生态的物质客观性和人类活动的主体实践性。当今世界异常复杂艰巨的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挑战和新时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我们深入思考这一概念议题提供了新的语境。其一,重思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问题可以进一步恢复或重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唯物辩证特征;其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可以通过阐发“生态阈限”“生态实践”等一系列概念来丰富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体系;其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生态本体论及其构建可以更坚实地确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体论学理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 生态本体论 生态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下载PDF
蒯因的知识论范式能否验证本体论的相对性
18
作者 尹健 刘同舫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8,208,共11页
针对传统知识论以科学知识多类型演进与语言表达式为视角对本体论相对性所提出的质疑,蒯因以整体主义知识论予以回应。蒯因将科学知识视为不断接受经验证伪和修正的系统,据此证实本体论只有相对于特定的知识背景才能彰明自身的理论意义... 针对传统知识论以科学知识多类型演进与语言表达式为视角对本体论相对性所提出的质疑,蒯因以整体主义知识论予以回应。蒯因将科学知识视为不断接受经验证伪和修正的系统,据此证实本体论只有相对于特定的知识背景才能彰明自身的理论意义。蒯因的整体主义知识论以实用性为准则来构建科学知识的系统,对满足本体论相对性合理需要的部分知识加以过滤和选取,结果在承认科学知识可被修改的同时否认各部分知识之间相互比较的可能性。蒯因验证策略的实质在于借用知识论的相对性为本体论的相对性进行辩护,这致使他跌入狭隘的相对主义深渊,其本体论对“何物存在”的探讨也沦为空洞的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整体主义 本体论 相对性
下载PDF
作为媒介物的档案:媒介本体论研究思潮下的理论考察
19
作者 曹志强 《档案与建设》 2024年第9期36-41,共6页
文章通过梳理具身性、物质性与可供性在媒介研究领域的具体范式,反思其思想内核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延展,总结出“身体—物质—社会”多元媒介认知框架并从身体与物质的技术性联结、物质与社会的生产性配置、社会与身体的规范性互构三方面... 文章通过梳理具身性、物质性与可供性在媒介研究领域的具体范式,反思其思想内核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延展,总结出“身体—物质—社会”多元媒介认知框架并从身体与物质的技术性联结、物质与社会的生产性配置、社会与身体的规范性互构三方面提出档案作为一种媒介物存在的形成基础、功能形态与意义生产。挖掘近现代媒介本体论研究思潮中的理论资源可为厘清档案与媒介关系以及重新认识档案提供思想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本质 本体论 档案哲学 媒介物
下载PDF
从媒介工具性到技术本体论:西方生成式智能的数字帝国主义风险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爱军 乔运涛 《未来传播》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智能时代到来,传统的以“工具化”媒介视角来探讨数字技术的政治性将不再适用。西方生成式智能不仅仅是存于现象学视野下的效率工具,更需要借助关于技术物的一种“本体论”视角的切换来分析其政治性。文章通过对生成式智能“本体”的分... 智能时代到来,传统的以“工具化”媒介视角来探讨数字技术的政治性将不再适用。西方生成式智能不仅仅是存于现象学视野下的效率工具,更需要借助关于技术物的一种“本体论”视角的切换来分析其政治性。文章通过对生成式智能“本体”的分析发现,技术作为独立体系具有政治建构的特质:生成式算法下的体系控制、智能算力下的政治不平等与数据化机器式的掠夺化生产等。生成式智能的技术物本源与数字帝国主义观念呈现出一种接洽。数据化趋势与平台扩张观念不谋而合,霸权国家数字权力垄断风险下的压迫与歧视,甚至基于智能优势的西方国家有可能形成资本主义联合的超帝国主义风险。由此,对于技术后果的讨论,将最终回到机器与资本关系之间的初始语境:技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技术公共建构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论 技术本体论 生成式智能 数字帝国主义 技术政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