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实践哲学——“本体论对称性原则”下的综合 被引量:1
1
作者 蔡仲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8-74,2,共7页
拉图尔的本体论对称性原则绘制出广阔的人类—非人类的网络,在其中实践得以形成和定位,科学哲学返回科学实践。但拉图尔对本体论对称性原则的符号化处理使他陷入相对主义。对本体论对称性原则的批判性发展,就构成了后继科学实践哲学的... 拉图尔的本体论对称性原则绘制出广阔的人类—非人类的网络,在其中实践得以形成和定位,科学哲学返回科学实践。但拉图尔对本体论对称性原则的符号化处理使他陷入相对主义。对本体论对称性原则的批判性发展,就构成了后继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主线。本体论对称性原则主导下的科学实践哲学向我们展现出一种生成论意义上的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对等原则 科学实践哲学 生成论
下载PDF
“理由”的概念与黑格尔的目的性本体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学国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38-43,共6页
自从古希腊哲学发韧 ,对于存在者之存在的本质的发问便被放置到对存在者之存在根据 (理由 )的探索之中。在理性本体论产生之后 ,事物存在的“理由”往往是从其合理性方面得到解释。这里知性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立场是根本不同的。黑格尔... 自从古希腊哲学发韧 ,对于存在者之存在的本质的发问便被放置到对存在者之存在根据 (理由 )的探索之中。在理性本体论产生之后 ,事物存在的“理由”往往是从其合理性方面得到解释。这里知性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立场是根本不同的。黑格尔对理性本体论的扬弃主要在于 ,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实际上是一种“本质性的本体论” ,而思辨哲学则是一种“目的性的本体论”。但它们都仍然属于本体论上的理由解释的层面。在本世纪哲学从认识论上的“理由”重新回到存在之本质的追问的总体思想语境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理由 目的本体论 思辨哲学 本体论
下载PDF
“天命之谓性”既非本体论亦非价值论命题——兼论《中庸》并无哲学本体论的自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新水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4,共7页
"天命之谓性"既非本体论命题,亦非价值论命题,而至多只是个从万物生成的角度描述自然人性形成的事实命题。它并非价值论命题,因为"天"没有被论证为道德的形上根源或本体,"性"也没有被证成必定包含道德内... "天命之谓性"既非本体论命题,亦非价值论命题,而至多只是个从万物生成的角度描述自然人性形成的事实命题。它并非价值论命题,因为"天"没有被论证为道德的形上根源或本体,"性"也没有被证成必定包含道德内容,所以这句话本身并无价值意味。它并非本体论命题,因为"天"与"性"之间只是被看做一种生成和被生成的关系,而并没有同时被看做本体与现象或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天也并没有被视为万物的内在构成要素或生成原理。《中庸》并无哲学本体论的自觉,更无本体论与价值论融合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价值论
下载PDF
胡宏性本体论对张栻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齐 《船山学刊》 2014年第1期54-57,共4页
张栻治学以周程为究竟,终身崇信而笃守之。但胡宏是他学术传承中最重要的一环,虽然张栻从其问学时间不长,所受影响却不可小视。对胡宏的性本体论,张栻基本认同,但不满于将太极定性为形而下之气并置于从属地位,且认为以性指称本体也有有... 张栻治学以周程为究竟,终身崇信而笃守之。但胡宏是他学术传承中最重要的一环,虽然张栻从其问学时间不长,所受影响却不可小视。对胡宏的性本体论,张栻基本认同,但不满于将太极定性为形而下之气并置于从属地位,且认为以性指称本体也有有静无动、有体无用之嫌。于是通过对胡宏太极范畴的改造,克服了其理论缺陷,使其性本体论向二程靠拢。这反映了胡宏思想对张栻的深刻影响,以及张栻不固执一隅,唯善是从的治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宏 本体论 张栻 太极形
下载PDF
再论主体间性:多元社会的哲学根基——与刘小新先生商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欢欢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6,共7页
主体间性并不是主体性的一个维度,相反,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杨春时提出的本体论的主体间性理论不是一种模仿,而是在批判性地借鉴已有的主体间性思想基础上的原创性理论。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和非本体论主体间性(认识论、社会学)处于不同... 主体间性并不是主体性的一个维度,相反,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杨春时提出的本体论的主体间性理论不是一种模仿,而是在批判性地借鉴已有的主体间性思想基础上的原创性理论。本体论的主体间性和非本体论主体间性(认识论、社会学)处于不同的逻辑层面,不能混淆。本体论主体间性不是对社会学的主体间性的抽空,而是其根据和可能性;它不仅解释了审美的本质问题,也隐含了巨大的现实效应,理应成为多元社会的哲学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间 本体论主体间
下载PDF
别现代:主义与本体——兼回应国内的别现代问题讨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61,共9页
主义在学术和艺术中就如国际流通领域的商标一样,舍此则无法流通,将无国际地位。在美学中,主义与民族性是统一的,而非相互否定的。相反,建立民族美学,将其上升到主义的高度,进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创建真正的原理性与本土性相结合的... 主义在学术和艺术中就如国际流通领域的商标一样,舍此则无法流通,将无国际地位。在美学中,主义与民族性是统一的,而非相互否定的。相反,建立民族美学,将其上升到主义的高度,进而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就能创建真正的原理性与本土性相结合的中国美学,创建走向世界的民族美学。别现代理论起始于、贯穿于对一系列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学术问题的关注和回应,以自身的实践形成了别现代主义。别现代理论既是主义又是方法,是存在性本体论、差异性认识论和主体性价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义 如何主义 别现代主义 存在本体论 差异认识论 主体价值论
下载PDF
胡宏、张栻的“性本论”伦理思想
7
作者 王凤贤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93,共10页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发展到宋代逐步形成了以理学为特点的思想形态。史称"北宋五子"的学术思想,虽各有自己的学科特色,但都致力于把本体论和伦理学结合起来,创立一种以伦理为主体的思想体系,而二程兄弟所创立的洛学...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伦理思想,发展到宋代逐步形成了以理学为特点的思想形态。史称"北宋五子"的学术思想,虽各有自己的学科特色,但都致力于把本体论和伦理学结合起来,创立一种以伦理为主体的思想体系,而二程兄弟所创立的洛学,则是当时较为典型的理学思想形态。两宋之际,由胡宏、张栻创立发展的以性为本体的伦理思想,是对二程洛学理本论的创新,并与南宋以朱熹为代表的理本论思想形态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思想 本体论 本体论 湖湘学派
下载PDF
从“纯意向性客体”到“绝对意向性客体”——论埃科的客体理论及其符号学内涵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100,共9页
“绝对意向性客体”是意大利学者翁贝托·埃科在他的演讲集《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中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他的文学理论中,该概念被用以描述一类仅仅存在于虚构性叙事中的客体,这类客体不但能因“症候性属性”被一再地确认,还会... “绝对意向性客体”是意大利学者翁贝托·埃科在他的演讲集《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中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在他的文学理论中,该概念被用以描述一类仅仅存在于虚构性叙事中的客体,这类客体不但能因“症候性属性”被一再地确认,还会因符号性增衍机制而持续地存在。“绝对意向性客体”自罗曼·英加登的“纯意向性客体”发展而来,在《论文学作品》中,英加登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视文学作品为分析对象,从而揭示了孕育“纯意向性客体”的四层次本体形式。同样,埃科也在英加登的本体论文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阐发“绝对意向性客体”概念,揭示出英加登的“存在性本体论框架”在处理具体文艺现象时所表现出的不足。为了把普适的“存在性本体论框架”发展为可被多元话语实践重塑的动态系统,埃科借助其符号学思考,改写经典的“语义三角”框架,最终建构了他的“客体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意向客体 纯意向客体 存在本体论框架 语义三角 客体理论
下载PDF
历史认识客观性问题提出的本意及其思维模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程传利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7-79,共13页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自提出以来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纷争之后反而使历史学研究更加迷茫,甚至束缚了历史学研究的动力,误导了历史学研究的方向,既然该问题使人产生困惑,我们何不把它改造明晰之后再提出来呢?本文试着从思维模式的角...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自提出以来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纷争之后反而使历史学研究更加迷茫,甚至束缚了历史学研究的动力,误导了历史学研究的方向,既然该问题使人产生困惑,我们何不把它改造明晰之后再提出来呢?本文试着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入手,辅以语义学论证,明晰该问题提出的本意,并指出真正的历史研究者应具备的思维模式及相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对立 主客一体 本体论上的主体间
下载PDF
拒绝黑格尔的马克思如何可能?——奈格里“创构性本体论”的方法论路径
10
作者 宋晓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奈格里试图通过去本体化的创构性本体论,塑造彻底拒绝黑格尔的马克思形象。其方法论路径以后结构主义的反辩证法线索为背景,通过创构性力量的自我充足和内在性视域的反实现机制,将黑格尔的辩证法视为基于超验性—同一性—总体性的政治... 奈格里试图通过去本体化的创构性本体论,塑造彻底拒绝黑格尔的马克思形象。其方法论路径以后结构主义的反辩证法线索为背景,通过创构性力量的自我充足和内在性视域的反实现机制,将黑格尔的辩证法视为基于超验性—同一性—总体性的政治模式和资产阶级的权力秩序,并以内生性的对抗—分离—危机拒绝外生性的对立—综合—平衡,以基于主体性转型和动态性筹划的趋势取代封闭的回返逻辑,以内在性—差异性的自由实践破除超验性—同一性的调解机制。从根本上看,它既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唯意志论和乌托邦色彩,又无法阅读黑格尔以思辨方式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及其困境的合理揭示,从而深层误读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彻底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构本体论 黑格尔辩证法 对抗分离 主体转型 开放筹划
原文传递
论李元阳对阳明心学的阐释与突破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雄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0-56,共7页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心学风靡天下之时,生于云南大理的白族学者李元阳自诩为王学一派的“私淑”弟子,服膺于阳明心学,不管是在省外做官,还是返乡居住讲学,常与王门弟子交往,切磋学问,通过书信与撰写文章阐释王阳明心学思想。尤为重要的是...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心学风靡天下之时,生于云南大理的白族学者李元阳自诩为王学一派的“私淑”弟子,服膺于阳明心学,不管是在省外做官,还是返乡居住讲学,常与王门弟子交往,切磋学问,通过书信与撰写文章阐释王阳明心学思想。尤为重要的是,其借鉴释、道思想以及儒家对性的多重诠释,对阳明心学思想认识有所突破,提出性本体论。李元阳对阳明心学从服膺、阐释到力求理论突破的思想历程,似乎可以寻绎到心学思想在边疆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元阳 心学 阐释 本体论
下载PDF
湖湘学的哲学基础
12
作者 康咏秋 康化夷 《船山学刊》 2003年第2期35-36,73,共3页
关键词 “湖湘学派” 本体论 理学 “道”
下载PDF
超越斯宾诺莎的斯宾诺莎——奈格里解读斯宾诺莎的理论逻辑
13
作者 宋晓杰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5-12,共8页
奈格里解读斯宾诺莎的路径基本遵循了德勒兹的内在性线索。他基于超验性调解权力和内在性创构力量的对抗语境,将"实体—属性—样态"的形而上学构架转变为纯粹内在性,并以创构性力量和集体性人类行动的动力体系为根基,把绝对... 奈格里解读斯宾诺莎的路径基本遵循了德勒兹的内在性线索。他基于超验性调解权力和内在性创构力量的对抗语境,将"实体—属性—样态"的形而上学构架转变为纯粹内在性,并以创构性力量和集体性人类行动的动力体系为根基,把绝对民主揭示为集体的力量创构过程,把创构性本体论当做反乌托邦反现代性的未来哲学。从本质上看,被重置的斯宾诺莎已经成为无产阶级的同路人、开放的历史创构机制和激进的政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 创构本体论 绝对民主 超越斯宾诺莎的斯宾诺莎
下载PDF
伦理生存美学:当代中国美学的重要方向——《心体与时间》述评
14
作者 唐圣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现代性是伦理生存审美的学术语境。审美共通感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机制。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建基于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会通之上的伦理生存美学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心性伦理学的现代性形... 现代性是伦理生存审美的学术语境。审美共通感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机制。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建基于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会通之上的伦理生存美学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心性伦理学的现代性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伦理生存美学 审美共通感 价值的实践本体论 当代中国美学
下载PDF
Location and Its Semantics in Location-Based Services 被引量:1
15
作者 ZHAO Dongqing LUE Zhiping ZHANG Xiguang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7年第2期145-150,共6页
Starting with a simple presentation of location determination techniques, physical location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as two common kinds of location descrip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The semantic location concept is t... Starting with a simple presentation of location determination techniques, physical location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as two common kinds of location descrip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The semantic location concept is then introduced and a correction is given, which especially emphasizes that location proper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emantic location.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every geographic location, what should be contained in a location property is determined. Using a hierarchical model, the relations and associations among locations are clearly described. To realize a formalized description of semantic location, an ontology technique that can adequately describe semantic information of location is used. Organized by ontology web language, a location ontology model allows semantic location to be read and processed by computer. The location ontology model realizes the knowledge description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and establishe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personalized preference services in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onalized preference services LOCATION SEMANTICS ONTOLOGY
下载PDF
Probing Into the It-World: A Thematic Study of Wise Blood
16
作者 YANG Chu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2年第6期1264-1268,共5页
Based on Martin Buber's theory of "Ontology of Between", the present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unfathomable themes in Wise Blood and argues that the world of Wise Blood (1968) is a highly commercialized society ... Based on Martin Buber's theory of "Ontology of Between", the present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unfathomable themes in Wise Blood and argues that the world of Wise Blood (1968) is a highly commercialized society filled with spiritual blindness, moral degeneration, and social corruption. In keeping with O'Conner's artistic creations, the more disgusting the It-world in Wise Blood is represented to the readers, the more palpable her implication becomes that such a world needs the necessary and urgent spiritual rede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e Blood Flannery O'Connor Martin Buber Ontology of Between It-world
下载PDF
Heidegger on Discourse and Idle Talk
17
作者 Jesús Adrián Escuder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2期85-96,共12页
The present article focuses on Heidegger's productive appropriation of Aristotle's rhetoric. I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lectures of 1924, Basic Concepts of.4ristotelian Philosophy, and its later influence on t... The present article focuses on Heidegger's productive appropriation of Aristotle's rhetoric. I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lectures of 1924, Basic Concepts of.4ristotelian Philosophy, and its later influence on the phenomenon of idle talk exposed in Being and Time. First, a brief overview is given of Heidegger's early rediscovery of Aristotle's political and practical writings. Second,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his ontological reading of Aristotle's practical and political writings, focusing on the sphere of communicability and publicness inherent to opinions. And third,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related to the phenomenon of idle talk sketched out in Being and Time, a phenomenon which condensates a good portion of his early interpretations of Aristotelian rhetor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OURSE idle talk OPINION average understanding
下载PDF
儿童早期教育的哲学情怀
18
作者 章昭 计卫锋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2期151-152,共2页
本文以电视剧《虎妈猫爸》为切入点,探索“基于本土新时代背景下性本体论哲学”的早教新路,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组成“优美的教育工具”,顺应天性,尊重生命。
关键词 本体论 有限表达无限 无意表达有意 无限表达有限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Fang Ji Huang Qi decoction in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被引量:3
19
作者 Yang Hu Dan Chen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18年第6期286-294,共9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mechanism of Fang Ji Huang Qi decoction(FHD)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RA)by network pharmacology.Methods: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functional targets ...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mechanism of Fang Ji Huang Qi decoction(FHD)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RA)by network pharmacology.Methods: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functional targets of the TCM were retrieved using the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 platform TCMSP,and the gene name of each target protein was obtained from the UniProtKB network platform.The targets of RA were queried through the CTD database.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in the STRING database,and the network visualiz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Cytoscape.The Gene Ontology and Kyoto Gene and Genomic Encyclopedia pathways enrichment analyses of key target protein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DAVID data platform.Results:A total of 472 drug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TCMSP database.Seventy-five disease targets from the CTD database were screened.The compound-target network map contained further screened out 98 components and corresponding 75 targets.The key compounds included quercetin and kaempferol.The key targets were 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2.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consisted of 75 proteins,of which 37 were key proteins,including tumor protein 53,JUN and interleukin-6.There were 260 Gene Ontology entries,of which 246 were biological processes.Fifty-five Kyoto Gene and Genomic Encyclopedia pathways were enriched,mainly the cancer pathway,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and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FHD.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eliminarily verified the basic pharmacological action mechanism of FHD in the treatment of RA,laying a foundation for elucidating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pharmacology Fang Ji Huang Qi decoction Rheumatoid arthritis Genetic ontology analysis Analysis of enrichment
下载PDF
虚构表征何以可能?——基于诘难的科学理性分析
20
作者 李欢 郭贵春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2,共8页
科学建模的虚构表征方法是当前科学表征研究兴起的一条新进路,其以本体论上的简洁性引起大量关注与支持,但同时遭遇到许多诘难。文章拟从其面临的三个诘难对虚构表征何以可能进行科学理性分析,分别是想象力逻辑问题、本体论性问题以及... 科学建模的虚构表征方法是当前科学表征研究兴起的一条新进路,其以本体论上的简洁性引起大量关注与支持,但同时遭遇到许多诘难。文章拟从其面临的三个诘难对虚构表征何以可能进行科学理性分析,分别是想象力逻辑问题、本体论性问题以及认识的真理表达问题等。虚构表征作为一种可能的方案,以命题想象为想象力逻辑基础,以科学解释的本体论性为约束,以拒绝字面解释追求真理为认知目标,充分阐释了其可以成为真理的可能载体,并且证明科学建模的虚构表征方法是对科学理性的弘扬与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理 命题想象 本体论性 求真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