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元文化的缩影--英吉沙小刀设计的文化向度与审美意蕴探賾
1
作者 王奇 杨昊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7期4-8,共5页
英吉沙小刀是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历史上农牧并存时代造物艺术设计的典范,其精髓之处在于解决了刀具使用过程中的装饰意象与功效相适应性的问题,并且显现出它实用、资生、怡神、美目等相互交织的艺术形式表征。文章从本元文化视域出发,对... 英吉沙小刀是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历史上农牧并存时代造物艺术设计的典范,其精髓之处在于解决了刀具使用过程中的装饰意象与功效相适应性的问题,并且显现出它实用、资生、怡神、美目等相互交织的艺术形式表征。文章从本元文化视域出发,对其形态与结构、工艺与材质、装饰与色彩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旨在弘扬英吉沙小刀的优良造物理念,同时对民族造物艺术设计实践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吉沙小刀 本元文化 文化向度 审美意蕴
下载PDF
从“本元文化”论看“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道一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5,共2页
初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就像“零距离接触”样,确实费丁一番揣摩,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语言习惯.一时间义找不到相对应的话语。几年过去了,还不能说精确了解.只能说是通晓大略。事实上,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是语言习... 初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就像“零距离接触”样,确实费丁一番揣摩,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语言习惯.一时间义找不到相对应的话语。几年过去了,还不能说精确了解.只能说是通晓大略。事实上,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是语言习惯问题.更重要的是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譬如说中国的“女红”,决不能单纯理解成纺织、刺绣之类,说中国妇女“心灵手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元文化 语言习惯 文化交流 文化背景 零距离 中国
下载PDF
回归母体——论张道一先生的“本元文化”观
3
作者 韩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1期74-78,共5页
张道一先生提出“本元文化”的理论最早用于揭示“工艺美术”的文化属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本元文化”的原理亦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本元文化”的核心特征是精神和物质混合与交织为一元,它在原始社会就已形成,是一... 张道一先生提出“本元文化”的理论最早用于揭示“工艺美术”的文化属性。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本元文化”的原理亦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本元文化”的核心特征是精神和物质混合与交织为一元,它在原始社会就已形成,是一种“母体型”文化。后世的发展中,工艺美术依然保有如是特点,并由此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张道一先生对其所蕴含的物质与精神之辩证统一的解析,有效地反驳了贬低工艺美术的偏颇认识。他对“本元文化”意义的阐释更使得工艺美术中实用和审美有机统一的属性格外明晰。这些探究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别样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体 张道一 本元文化 工艺美术
下载PDF
试论我国工艺文化中的“本元文化”
4
作者 范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8,共7页
试论我国工艺文化中的“本元文化”范琦工艺文化起源于人类文化的萌始阶段,是以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的本质力量,以对象化的方式得以形成、存在、积累、传播、承继和发展的。"本元文化"即原始文化。它不仅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沟通的... 试论我国工艺文化中的“本元文化”范琦工艺文化起源于人类文化的萌始阶段,是以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的本质力量,以对象化的方式得以形成、存在、积累、传播、承继和发展的。"本元文化"即原始文化。它不仅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沟通的中介,而且也是同时代人们相互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元文化 工艺美术 工艺文化 原始宗教 新石器 图腾崇拜 装饰品 陶器 审美观念 玉器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环境艺术表现的本元文化特点
5
作者 黄雅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南阳汉画像石是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环境艺术,从画像本身和画像形式 两方面得到表现,它具有鲜明的本元文化特点。
关键词 南阳汉画像石 环境艺术 本元文化 画像形式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从“本元文化”论看民艺之美 被引量:1
6
作者 邱佳佳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76,共2页
民艺作为工艺美术的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艺术造物活动。这种兼有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而不可分离的"本元文化",决定了任何艺术形式或审美意识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基础来反映和呈现。... 民艺作为工艺美术的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艺术造物活动。这种兼有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而不可分离的"本元文化",决定了任何艺术形式或审美意识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基础来反映和呈现。所有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现象都可以回归到人类"本元文化"的本质,离开了本元性造物基础的研究就无法获得人类造物美的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元文化 民艺 工艺美术
原文传递
基于“本元文化”的民艺造物思想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邱佳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X期255-256,共2页
造物是一种选择和创造的过程,作为一种从自然物到人工物的过程和结果,其经历了从原始人类开始的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一体的本元文化,发展到现代的多元文化阶段,造物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现代设计提出了新... 造物是一种选择和创造的过程,作为一种从自然物到人工物的过程和结果,其经历了从原始人类开始的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一体的本元文化,发展到现代的多元文化阶段,造物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现代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考。本文从本元性的民艺造物精神出发,对民艺造物思想进行研究,可以拨开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现象,探寻中国现代设计的造物方法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艺 本元文化 造物
原文传递
本元文化的缩影——江浙地区茶壶桶的文化向度及审美意蕴探微
8
作者 秦伟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6-127,共2页
江浙地区种茶、饮茶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期.延伸至宋,走向兴盛的斗茶法改熬煮末茶为点茶,并从唐时的饼茶变为团茶.明代逐渐以炒青散茶替代蒸青团茶,熬煮流程走向简化,出现用茶壶直接冲泡条形散茶的饮茶方式.用散茶冲泡,茶汤极易变冷而... 江浙地区种茶、饮茶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期.延伸至宋,走向兴盛的斗茶法改熬煮末茶为点茶,并从唐时的饼茶变为团茶.明代逐渐以炒青散茶替代蒸青团茶,熬煮流程走向简化,出现用茶壶直接冲泡条形散茶的饮茶方式.用散茶冲泡,茶汤极易变冷而失去良好的口感,所以用于给茶壶保温又保护茶壶不易磕碰的茶壶桶应运而生,并且在清代时广泛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浙地区 茶壶 审美意蕴 文化向度 本元文化 三国时期 日常生活 饮茶
原文传递
中日大众体育“时间差” 被引量:8
9
作者 卢元镇 《体育文化导刊》 1995年第3期7-9,共3页
中日大众体育“时间差”北京体育大学卢元镇文化势差,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和动力,也是文化比较的起因和结果。文化势差不一定显示不同文化的优劣,但可表现出各种类型的文化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性和时代性所占比重的差异,以及民族... 中日大众体育“时间差”北京体育大学卢元镇文化势差,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和动力,也是文化比较的起因和结果。文化势差不一定显示不同文化的优劣,但可表现出各种类型的文化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性和时代性所占比重的差异,以及民族性和世界性分割比例的大小。当以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体育 时间差 西方体育文化 日本 体质状况 文化势差 竞技体育 中国文化 本元文化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下载PDF
溯“源”寻“本”谈设计——论民间美术本元特征与平面设计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与再造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林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8年第1X期30-32,共3页
本文通过论述民间艺术的本元文化特征与平面设计的外来文化特征的形成、发展以及审美特征等方面的对比,阐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互动、交流、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进而提出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之"本"就是民间美术本元文... 本文通过论述民间艺术的本元文化特征与平面设计的外来文化特征的形成、发展以及审美特征等方面的对比,阐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互动、交流、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进而提出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之"本"就是民间美术本元文化精神与平面设计外来文化体系的碰撞、融合与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本元文化 平面设计 设计之本 碰撞融合与再造
原文传递
浅谈砖在中华文明史上传承的历史意义
11
作者 刘宇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10期32-32,共1页
砖瓦历史悠久,不仅是建筑材料,而且在中国文化历史背景中,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起到了积存本源民俗文化的作用。文章分析砖瓦的出现、发展,以及砖瓦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指出砖瓦不但是环保型材料和装饰材料,而且是体现出中华文化传承的建筑... 砖瓦历史悠久,不仅是建筑材料,而且在中国文化历史背景中,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起到了积存本源民俗文化的作用。文章分析砖瓦的出现、发展,以及砖瓦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指出砖瓦不但是环保型材料和装饰材料,而且是体现出中华文化传承的建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瓦 载体 本元民俗文化 活化石 应用
下载PDF
A Study on Visual Diversity of Japanese Residential Streetscapes
12
作者 Garu Muni Wathsala Lakpriya Gunawardena Kubota Yoichi Kiyotaka Fukahor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5期626-634,共9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find out the available visual diversity in Japanese residential streetscapes. The visual diversity occurs when the visual elements on streetscapes are different to each other. In this stud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find out the available visual diversity in Japanese residential streetscapes. The visual diversity occurs when the visual elements on streetscapes are different to each other. In this study, a field survey as a subjective method and the entropy as an objective method were used as measures of visual diversit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80 residential streetscapes from four sites in th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The sequential perspective views of streetscapes were analyzed for eight visual elements: shape of houses, shape of roofs, shape of windows, positions of the main openings of houses, availability of the ornaments on houses, height, color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boundary walls of premises to calculate the entropy. A field survey with multicultural subjects was used to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ntropy and the human perception on the visual d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residential streetscapes displayed high diversity variations largely due to the shape of the roofs, shape of the windows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boundary walls of the premises. Moreover, the results concluded that the residential streetscapes at the study area are neither visually diverse nor visually uniform in considering the visual diversity a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ROPY streetscapes visual diversity visual elements.
下载PDF
Ubuntu: Alterity as a Perspective for Peace
13
作者 Flora Strozenberg Willis Santiago Guerra Filho Luiz Otavio Ferreira Barreto Leite Edna RaquelSantos Hogemann Milanna Nagib Hellen Cristina Silva de Oliveira Matheus Novais da Silva AnaCarolina Antao 《Sociology Study》 2015年第1期53-59,共7页
This paper looks for deepening the connections among peace, intercultural dialogue, and communalism in the light of Ubuntu, an ethical concept that emphasizes the alliances constructed between people and the relations... This paper looks for deepening the connections among peace, intercultural dialogue, and communalism in the light of Ubuntu, an ethical concept that emphasizes the alliances constructed between people and the relations established by them, and is seen as fundamental to the African thought of the groups that adopt Bantu languages. It develops an original exercise in diatopical hermeneutics--a methodology proposed by Raimon Panikkar, taking as the main goal to approach the Western ethic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to the epistemic and ontological category of Uhuntu, recognized in the Zulu maxim umuntu n#umuntu npabantu (a person is a person through other persons). It chooses as the basis of such study some contemporary thinkers as L^vinas, Bauman, Ramose, Chuwa, Kunene, and Nussbaum, who show a common concern with reverting a context of war and disregard of the integrity of human beings, connected to an ethics of alterity, zealous of the values of conviviality and respect for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t reveals the political dimension of Ubuntu and the impacts of this conception on the process of facing the problems of human rights in post Apartheid South Africa. Grounded on such transdisciplinary reflexion, it tries to point through a path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for peace based on interculturality and communalism within different cul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UNTU PEACE ethic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respect for the other communalism
下载PDF
浅析陕西凤翔彩绘泥塑的艺术特征及其内涵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子建 《美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2-115,共4页
本文从陕西凤翔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出发,分析了其彩绘泥塑的成因与艺术特征,认为它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源于一种执着于对善良、美好追求不懈的内涵,一种本元文化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气质。
关键词 陕西 凤翔市 彩绘泥塑 艺术特征 民族精神 民间艺术 本元文化 艺术形式 审美观念
原文传递
“彩陶”与华夏艺术之源 被引量:2
15
作者 易存国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6-151,共16页
关于华夏艺术的研究,应该从其历史—文化基点出发。本文通过综合各家学说、考据文典、辨析要义,在剖析“彩陶”的深刻人文内涵基础上,对华夏艺术的起源作了初步探索,从而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看法,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学术界在此问题上... 关于华夏艺术的研究,应该从其历史—文化基点出发。本文通过综合各家学说、考据文典、辨析要义,在剖析“彩陶”的深刻人文内涵基础上,对华夏艺术的起源作了初步探索,从而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看法,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学术界在此问题上的困惑与长期徘徊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艺术 “彩陶” 乐舞 礼乐 本元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